漢朝史上最傑出的創業之君是誰 除了劉邦還有誰

我們知道在西漢王朝除了漢高祖劉邦是開國皇帝,繼劉邦以後,比較出名的皇帝有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以及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病已(後改名劉詢),而筆者認為除了西漢開國的漢高祖劉邦這個公認厲害的創業之君之外,當首推(漢)孝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

那我們究竟如何評價一個皇帝呢?我歸納為以下六個標準:

第一,心繫天下,愛民如子,能廣施恩惠於民。

第二,有仁德不乏武略,不僅能夠以仁德為主,以法為輔治理國家管理臣下,克己守法不以情感干涉法律,又有能力抵禦外敵。

第三,有權謀,不如人時能韜光養晦不爭一時之利,登大位能君臨天下。

第四,善於平衡各方勢力,鞏固政權,牢掌軍權。

第五,善於傾聽屬下正確意見,卻不偏信。

第六,背後至少有一個女人的支持。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漢文帝劉恆,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在高祖十一年的春天,已經擊破陳豨的叛軍,平定了代地,便被封為了代王,王城就在中都(今山西省平遙縣)。孝文帝是薄天後所生,他在即代王位十七年的時候,也就是女後當政的第八年,就在這一年八月呂後逝世,呂後的家族呂產等人,欲作亂奪取劉氏政權,被漢朝大臣共同助殺,正好印證了高祖的「殺白馬立誓」:非劉氏為王,天下誅之。劉恆就在這場政變平息過後,在大臣的共同擁戴下順應天意即位為帝了,歷史稱(漢)孝文帝,廟號太宗。

而漢高祖劉邦當初有個八個兒子被封於王:長子劉肥為齊王(孝惠帝異母的哥哥),其餘都是孝惠帝的弟弟,有戚姬之子趙王如意,薄姬之子代王劉恆,以及諸妃妾子梁王劉恢,淮陽王劉友,淮南王劉長,燕王劉建。高祖的弟弟:劉交為楚王,侄兒劉濞為吳王以及非劉姓功臣番君吳芮之子臣為長沙王。代王劉恆是如何脫穎而出,被大臣推舉為皇帝的呢?當然這有運氣的成分,當時的客觀形勢以及代王劉恆本人為人,個人品質與其家族的客觀情況都不是沒有關係的。

在誅呂之後,誰能被推舉為皇帝,其實主要是功臣派起主要作用。我們先看看當時的局勢:功臣派:周勃(在典客劉揭遊說下獲得大將印,奪呂祿兵權,隨後控制北軍),灌嬰(在滎陽統領著二十萬兵馬),陳平(足智多謀),襄平候紀通(在誅呂中,協助周勃持符節守北軍)……等。

皇族:齊王劉襄(諸侯中實力最強,詐奪琅琊王的兵力,呂後死後,準備起兵攻打滎陽),朱虛候劉章(在皇宮掌兵千人誅殺了呂產,命令士兵追捕呂氏,無論男女老少皆殺之,協助捕斬呂祿,鞭殺呂嬃,殺燕王呂通等),東牟侯劉興居(與太僕汝印候騰公將漢少帝逐出皇宮),琅琊王劉澤,淮南王劉長…….等。

由於功臣派,掌握了南北軍,又有灌嬰的二十萬兵馬扼守滎陽(後面率軍回長安),齊王劉襄等諸侯的兵馬也入不了長安城,呂氏被誅滅後,諸侯中有可能當皇帝的都在等待最終的推舉結果,而大臣們最終選舉了家族勢力最弱(以為最容易控制的),而且名分上是高祖劉邦的四兒子,目前年紀也是最大的劉恆為皇帝。

可見劉恆能當上皇帝可以說有運氣,出身,個人的為人,個性品質以及當時的客觀形式所促成,我們姑且稱為順應天意吧,因為後來證明漢文帝劉恆的確是皇帝最適合的人選。

那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文帝劉恆會是在劉邦以後,可以稱得上漢朝最厲害的皇帝呢?

我們剛才已經歸納了一個皇帝的六個標準:

第一, 心繫天下,愛民如子,能廣施實惠於民。

漢文帝重視農耕,以自己親自耕種表率以顯示農業為國之根本,減免田租田稅,使很多荒廢的土地有人耕種,解決了糧食生產問題,進一步發展了經濟。

我想若不是漢文帝的農業發展以及漢景帝延續漢文帝的相關措施造就了文景兩代的糧食積累以及經濟繁榮,人民得以休養生息,那種繁盛的景象歷史稱為「文景之治」,沒有文景時代的財富積累,漢武帝拿什麼本錢攘夷拓土、國威遠揚,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開闢絲路。但是後期窮兵黷武,有敗有勝,造成了國庫空虛,耗盡了文景兩代的財富,流民達200萬以上。

1.《孝文帝本紀》文帝又道,「農業是國家的根本,事情莫大於此,現在勤勞耕種的人,反而抽田租田稅。農居本,商賈居末,這樣收租,是本末不分。對於勸獎農耕的方法尚未完備,應廢除田的租稅。」

2.《孝文帝本紀》天下有旱災與蝗災為害,文帝加恩惠於天下,命令諸侯不要入貢,廢弛山林川澤的禁令,以利百姓,減少文帝自己的衣服,車馬…….發散倉庫庫的糧食以賑濟災民,富人用錢買爵(錢用於百姓,爵位沒有實權不會影響國家正常運轉)。

3.學者鄧宏圖的考證,武帝時期平均一年的國家財政盈餘為40億錢,再加上皇室財政盈餘43億,一共約83億錢。

4.學者分析:當時西漢人口最多四千餘萬,漢武帝幾十年窮兵黷武,不只是對匈奴,也用兵於西域,朝鮮和嶺南等地, 最嚴重的一個後果就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在武帝末年,由於常年征戰,民不聊生,起義暴動此起彼伏。朱熹對後期武帝的評價就是「去秦始皇無幾」。

第二, 有仁德不乏武略,不僅能夠以仁德為主,以法為輔治理國家管理臣下,克己守法不以情感干涉法律,又有能力抵禦外敵。

1.《孝文帝本紀》眾臣道,「皇帝陛下加大恩惠於民,這種盛德,不是臣下等人能夠想到的。請奉行皇帝的詔書,廢除一人有罪,家人收為奴隸的以及其他連坐的法律。」

2.《孝文帝本紀》……現在的刑法有黥面,去鼻,割足趾的三種肉刑,而不能禁止奸邪過失何在?……刑法以至於四肢肢體,刻刺肌膚,處罰終生不止,是何等的痛苦而不合道德,那會合於為民父母的心意呢!應該廢除肉刑。」

文帝廢除連坐,肉刑等嚴苛的法律,文帝不僅僅會以仁德治國,但是同樣也會結合仁德依法治國,雖然劉恆作為人來說也是有喜怒哀樂的,有時也會生氣,也是有情感的,也想一切都按自己的意願來辦理,但是不會讓憤怒或個人的情感來干涉法律,樹立了克己守法的良好典範。

文帝發怒說,此人驚擾了我的馬,仗著這馬脾性溫和,加入其它馬能不傷害我嗎?可廷尉卻叛他罰金!張釋之解釋說,「法律對天下人一樣公平。這一案件依據法律就是這樣判罪的;加重罪罰,法律就不能取信於民了。況且,在他驚馬之,如果皇上派人把他殺了也就算了。現在已交給廷尉,廷尉就要為天下主持公平,稍有傾斜,天下法律就可輕可重每個標準,每個標準,百姓怎麼安放自己的手腳呢?請陛下省察。」文帝思慮了一會兒,說:」廷尉的決定是對的。」其後有人偷盜高祖廟中神位前的玉環,被捉住,文帝大怒交給廷尉治罪。張釋之奏報…….案犯應該在街市斬首。文帝大怒說,此人大逆不道…….應該滅他全族,而你卻依法判他死罪,不是我供奉宗廟的本意。張釋之免冠頓首謝罪說:「依法判,這樣足夠了。況且罪要分等次,……..萬一愚昧無知之輩挖掘長陵,陛下有怎麼給他加以更重的刑法呢?於是文帝向太后說明了情況,批准了張釋之判刑的意見。

文帝早在代國就重視邊防,保護代國邊境免匈奴侵犯十七年,沒有武略怎能成功?當了皇帝後,多次派兵打敗匈奴。雖然不能和漢武帝時代的征伐匈奴,攘夷拓土的武略相比,但是客觀上漢朝這時的實力也不能和漢武帝時期比。

而且文帝善於不戰而屈人之兵,另一次濟北王劉興居趁漢文帝前往代地討伐匈奴,起兵反叛於偷襲滎陽。於是文帝停止派丞相討伐匈奴的軍事行動,派遣棘浦侯陳武為大將軍,率兵十萬攻擊叛軍,派祁侯繒賀為將軍駐防滎陽。一道詔書瓦解了劉興居的軍心,最後攻破濟北王的部隊,俘虜濟北王。而且該懲罰的還是會用法律來制裁,後來淮南王劉長,廢除先帝的法律,不聽天子的詔見,生活無節度……意圖危害社稷宗廟。文帝不忍心將劉長棄屍於市,而文帝去掉了他的王位…….最後劉長未到處置的地方就病死在路上。

1.《孝文帝本紀》後元六年冬天,匈奴三萬人侵入上郡(今陝西延安),三萬人侵入雲中(今山西歸化),文帝以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駐軍與孤(今廣昌縣);前楚國國相蘇意為將軍,駐軍於句注(今山西代州);將軍張武屯兵北地,河內太守周亞夫衛將軍,駐軍細柳(今山西咸陽),宗正劉禮為將軍,屯位居霸上(今陝西咸寧),祝茲侯(應為松茲候)徐悍為將軍,駐軍棘門(今陝西長安),以防備匈奴入侵,過了數月,匈奴不敢來犯,隨即罷兵。

2.《孝文帝本紀》七月,辛亥日,文帝由太原到長安,乃下詔書道,「濟北王違背道德義,反叛皇帝,連帶誤陷濟北的官吏民眾大逆不道。濟北的民眾,如果在我的軍隊未到以前,先自安定其地,以及以軍隊和地方都邑投降的,都赦免其罪,恢復以前的官爵,與濟北王劉興居有來往的,也予以赦免。」八月,攻破濟北王的部隊,俘虜濟北王,赦免了濟官吏民眾與濟北王造反諸人的罪。六年,群臣之中有人報告:「淮南王劉長,廢除先帝的法律……劉長未到被處置的地方就病死的路上。文帝很憐惜,以後十六年,追尊淮南王劉長,謚號為厲王,立了他的三個兒子為王,劉安為淮南王,劉勃為衡山王,劉賜為廬江王。相比以前,進一步削弱了諸侯的勢力。

3.《孝文帝本紀》南越王尉佗,自立稱帝,文帝召尉佗的兄弟,使他們顯貴,以德來回報尉佗,尉佗非常感動,去掉帝號向漢朝稱臣。…….群臣張武等人,接受金銀賄賂,事情被發覺了,文帝乃撥御府的金錢賜給他們,使其內心慚愧,不交給執法的官吏治罪;專門以道德感化民眾,所以海外殷富,注重禮儀。

第三, 有權謀,不如人時能韜光養晦不爭一時之利,登大位能君臨天下。

劉恆當代王時都是表現出示弱而自強,天下諸侯都在誅呂時起兵,而劉恆卻還是嚴防代國邊境的匈奴,以大局為重,不爭一時之利。即皇帝位候,又通過和親政策以及防禦為主,進攻為輔的方針,用兵減少了匈奴的入侵。劉恆雖然即位為皇帝,但是畢竟家族勢力很弱,不採取太強硬的方式,善於審時度勢,根據實際情況治理國家以及諸侯的隱患,比如漢文帝善於利用時間化解矛盾,慢慢增強自己的實力,我想要是漢文帝多活二十年,我想漢朝也不是沒有可能解決匈奴邊患,而且不會出現漢武帝時期的頻繁用兵造成了流民200萬的社會狀況,當然漢武帝抗擊匈奴,開拓疆土,構建中華疆域版圖的功勞不可磨滅。

第四, 善於平衡各方勢力,鞏固政權,牢掌軍權。

即帝位後拜謁高祖帝廟,改封陳平為右丞相為左丞相,升周勃為左丞相,大將軍灌嬰為太尉,呂後專政時削奪的齊楚土地,再封給齊王與楚王。而並沒有封舅舅薄昭為丞相,而封其為車騎將軍。後面又給周勃,灌嬰,陳平等加封了封邑,並賞賜了黃金以表彰他們誅呂的功勞。包括朱虛候劉章,襄平候劉通,東牟候劉興居,典客劉揭都封了王爵之位,食邑並且賞賜了黃金。後面又封了琅琊王劉澤為燕王。

但是對於南北軍的軍權卻讓自己的心腹宋昌掌握,護衛皇宮安全。群臣請求立太子時,表現出對叔父楚王,淮南王等諸侯王的尊重,說難道他們不可以繼承嗎?再三推辭最後才同意的,而不一開始就表現出自己的意圖,而是處處表現公心,而且一點也不驕縱。有一次吳國的太子與劉恆立的太子劉啟在下棋起了衝突,劉啟用棋盤把吳王的太子打死了,後來劉恆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了安撫。善於利用時間化解矛盾,避免戰禍。以表示對其尊重,化解矛盾。

第五,善於傾聽屬下正確意見,卻不偏信。

被推舉為皇帝的時候,對於事情的真相表示懷疑,徵求張武,宋昌等屬下的意見,最終又與薄太后商量同意了宋昌的意見確認大臣們的消息是真的,考慮各方勢力,並派宋昌去長安觀察變化,接到宋昌的報告,然後才敢馳車到渭橋。

在採納良策方面,非常欣賞賈誼的才華,聽取了很多他建議,但是並不是偏信,如沒有採用賈生和晁錯的削藩的策略,畢竟文帝善於利用時間化解矛盾,時機不成熟,怕引起變故,例如那些老諸侯死了以後,把土地分給他們的幾個兒子才是逐步削弱他們的勢力的最佳時機,現在就開始削藩難免挑起戰爭勞民傷財,不以利於社會生產,但是漢文帝不是沒有留殺招的,殺招就是周亞夫,臨時死對劉啟說周亞夫將來可以大用,而漢景帝在這方面遠遠不如文帝,一聽就採納,採納了又後悔,最後把晁錯殺了來平息戰事,要不是文帝臨終的殺招周亞夫可大用,我想七國之亂,漢景帝真的難以收場。

第六, 背後至少有一個女人的支持。

最重要的女人莫過於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了,細心教導,示弱而自強的品格多出自其母后的培養與指導。《孝文帝本紀》一次竟然決定親征匈奴,最終被薄太后制止,最後以東陽候張相如為大將軍,成候董赤做內史,欒布為將軍,攻打匈奴,匈奴逃走。

總而言之,綜合來看,除了劉邦這個創業之君,漢文帝劉恆是漢朝當之無愧最傑出的守成之君。

《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