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漢高祖劉邦在遺囑中的人事安排有何玄機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四月中旬,六十二歲的劉邦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到來。此時朝廷內外,皇宮內外氣氛很不正常。皇宮外的重臣們知道皇帝命不久矣,但無計可施;經常在劉邦病榻前伺候的呂後不知夫君到底還有什麼打算,也是忐忑不安。一天晚上,她走近劉邦,試探地詢問還有什麼遺言,劉邦不回答。她只好以政治家的身份追問道:「您走後,丞相蕭何也死了,誰還能承擔百官之主的重任?」

丞相一職在秦時就已經成為百官之首,是名副其實的政府首腦。而皇帝只不過是皇族的首腦,一個皇帝如果不是昏庸透頂,那他對丞蕭何像漢高祖像相一職應該有著清醒的認識:丞相為皇帝服務,但卻直接管理百官,也就是政府。如果說,皇帝是一個國家的代言人,那麼,丞相就是讓這個國家運轉起來的指揮人。

所以,一向有政治頭腦的呂後開門見山,直接把最關鍵的問題挑了出來。劉邦雖然已將死,但大腦仍很清醒。於是,他說出了漢朝人事安排的遺囑。他回答呂後:「曹參。」呂後又問:「之後呢?」劉邦道:「王陵。」但隨即又補充道,「王陵這個人有些迂愚剛直,可以讓陳平幫他。陳平智慧有餘,但是難以獨當重任。所以,一定要用周勃來幫他。而周勃可以做太尉。也許外人會認為周勃缺少文才,但是客觀地說,將來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呂後心裡有些不高興,尤其是最後一句話,什麼叫安定劉氏天下?她又問道:「這些人都死掉了,誰還能代替他們呢?」

劉邦高深莫測地回道:「那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事了?」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劉邦死在長樂宮,政治家呂後秘不發喪,她把理由說給幸臣審食其聽:「朝廷元老大臣當年都與皇帝平起平坐,北面稱臣就怏怏不樂,現在要讓他們在我兒劉盈面前俯首稱臣,心中定然更是不服,若不統統將他們誅殺滅族,天下恐難安定。」審食其沒說好也沒說不好,但曲周侯酈商聽說這件事後就大叫不好,他告誡審食其說:「太后要殺人,絕對不好。陳平、灌嬰在滎陽有大軍十萬,樊噲、周勃在燕、代有大軍二十萬,若聞諸將遭誅,必定聯兵回攻關中。到時候,大臣內叛,諸侯外反,高祖基業就煙消雲散了。」

審食其聽罷,立時感到事態異常嚴重,不敢有絲毫耽誤,急忙進宮去找呂後匯報。呂後不愧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她能分清事情的輕重,從而改變了初衷。於是,她按照劉邦的遺囑,在蕭何死後,任命曹參為相。之後又陸續任命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周勃為太尉。各位博友,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劉邦在遺囑中為何要啟用能力一般的大臣?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大臣的能力吧。曹參——「蕭規曹隨」。 曹參是劉邦堅定的追隨者。在對秦軍、項羽及叛軍的無數次戰鬥中,他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這並非是他被劉邦看好的因素,劉邦之所以看好他,是因為此人好黃老之學,並懂得進退周旋之道。果然,曹參接任相國後,無為而治,「蕭規曹隨」。

表面上來看,這是黃老之學和當時的漢朝政局所要求的。深一層來講,他不能攪動呂後掌管的漢政權,因為當時的形勢是,呂後隨時都會掀起一場宮廷政變。王陵——堅持原則能力平淡。王陵治國能力並不強,但此人寧肯掉腦袋,也不會放棄原則,使得呂後往往在一些為自己家族爭取利益的情況下碰軟釘子。呂後在這種情況下去詢問陳平,陳平是個詭計多端、保身有術的傢伙。他滿口答應呂氏的一切意見,而背地裡卻跟周勃聯繫緊密。

陳平、周勃——開國元勳性格互補。陳平雖然足智多謀,但他沒有軍權,而太尉周勃正彌補了這一缺陷。呂後去世前,呂氏的勢力已經達到頂峰,作為丞相的陳平和作為太尉的周勃幾乎被排擠得無事可幹。可當呂後一死,在諸呂欲作亂之時,陳平立即跳了出來,因為深諳保身之術的他知道,一旦呂氏得了天下,他陳平就只能等死。所以,他立即聯合掌握帝國軍隊的太尉周勃和劉氏宗室成員,迅雷不及掩耳地誅滅了諸呂。劉邦說「安定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果然言中。

劉邦的這些人事安排遺囑,就能夠保住劉氏天下嗎?這也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在漢朝時期丞相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只要呂氏按照劉邦的意思來任命丞相,那麼,漢帝國就會按照這些丞相的意思向前走。但是,劉邦的人事安排遺囑之所以能得逞,是因為他在這之前早已經上了另外一道保險——「白馬之盟」。這道保險就是誅滅異姓諸侯。

《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