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日本哪支貴族的族譜中曾註明是劉邦後人

徐福東渡扶桑(今日本)的故事在中日兩國眾所周知,膾炙人口,然而畢竟雲山霧罩,撲朔迷離,缺乏充分的史料證明。但是,四百多年後的徐福第二——劉阿知東渡日本躲避戰亂的故事卻是真真實實發生過的。

事情還得從大家熟悉的三國時代談起。話說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代漢自立,三國之魏國誕生,而原先的名義皇帝漢獻帝劉協則被封為山陽公,全家從許昌遷到封地山陽(今河南焦作一帶)居住。漢獻帝劉協的後裔主要分為兩支,一支留守山陽延續至今,現在位於山陽故城內的牆南村還有一條當地人稱為劉巷的街道;另一支則選擇了萬里迢迢、乘風破浪的遷徙之路。

據日本史書《日本書記》、《古語拾遺》、《續日本紀》記載,在第四任山陽公劉秋及其同輩劉阿知(他們均是漢獻帝的玄孫)時期,執掌政權的己是篡魏自立的西晉王朝了。一日,頗有遠見的劉阿知對其舊臣說:「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聽說倭國(即日本)境內較為安定,我決定率家族東渡。」

公元289年五月初一,劉阿知率其子劉都賀、舅趙興德及族人劉國鼎、劉濤子、劉鶴明、劉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傚法徐福,以求取仙丹為名,離開故土,乘船東渡,中日曆史在此共同翻開了新的一頁。徐福第二劉阿知率領親戚族人一路上櫛風沐雨,歷盡艱難,九死一生,四個多月後,終於在九月初五到達現在的日本,在日本,這一年是應神天皇二十年。

落戶日本後,劉阿知為首的這個部族被稱作「渡來人」,他們是一批掌握了漢民族先進科技文化的「高級知識分子」,主要從事文字工作和工藝製造。儘管他們是外來人,但漢朝在當時日本人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而且他們帶去了中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促進了日本文明的發展,因此,他們很快成為日本社會中地位頗高的新貴族。劉阿知被天皇賜姓東漢使主,定居於高市郡檜前村(今日本奈良縣檜前村),他的長子劉都賀後來被天皇賜姓為直。

日本史學家阪本太郎所著《日本史概說》一書中這樣評價來自中國大陸的「渡來人」:劉阿知一族及其後裔傳入日本的漢文化,無論在精神還是在物質方面,都給日本文化以劃時代的影響。在精神文化方面,漢字、漢籍以及儒教和佛教的傳入決定了後來日本文化的性質。在物質文化方面,水利、灌溉、養蠶等農業技術,建築、雕刻、織布、冶金、制陶等各種工藝技術及其製品,都為當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劉阿知的兒子劉都賀將當時中國的紡織技術傳入了日本,他因此被稱為都賀王。仁德天皇60年(372年)四月初八,劉阿知的後裔被賜姓阪上,雄略天皇16年(471年)十月初一,劉阿知的部分後裔又被賜姓大藏。另外,內藏家族也是劉阿知的後裔。

阪上家族中,出過「征夷大將軍阪上田村麻呂」,當時主要負責朝廷軍事,後裔有阪上、丹波等諸姓。大藏家族負責朝廷財政,成為日本大藏省(現財務省)名稱來源。後裔有原田、秋月、高橋、波多江、江上等諸家姓氏。其中原田、秋月、高橋家族曾為城主(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小諸侯)。內藏家族負責朝廷內事務,成為內務省名稱來源。日本大名鼎鼎的丹波氏家族掌控日本皇家醫藥機構達千年之久,成為壟斷日本醫學最高地位的大家族,至今仍為後人景仰。其中丹波元簡曾在一本書的序言中,明確宣稱自己是漢獻帝劉協的後裔,漢名劉蕆庭。

到日本朱雀天皇時代(930——946年),劉阿知後裔、漢高祖劉邦的第45代孫大藏春實官任征西將軍,為平定當時日本發生的「天慶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並於天慶三年(940年)五月初三受到天皇的巨大嘉獎和賞賜,被賞賜錦御旗、皇族紋章、軍配。當此之時,這支劉氏皇族後裔「恩寵偉大,威勢極盛」。自從大藏春實之後,大藏家族一直任長門守、太宰大監等顯要職務。

大藏春實因功被封為征西將軍後,曾在日本九州原田築城。日本天承元年(1131年),一直住在原田的劉氏後裔正式以原田為姓,之後逐漸形成了今天日本社會中的著名姓氏——原田。到今天,原田家族已傳到劉邦的第93代。這支源出中國劉姓的日本原田家族,在九州島福岡市建立了漢太公廟。他們至今保存著代代相傳的族譜,註明自己是劉邦的後裔,而且按照傳統的禮節到太公廟對劉邦等劉姓遠祖進行定期祭祀。原田家族在日本很受人們尊敬,他們也始終不忘自己的祖先,1988年還特意專程從日本來中國為其祖先劉邦、劉徹祭陵。

《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