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漢景帝卸磨殺驢坑了哪位名將?

漢文帝前四年,漢開國功臣,平滅呂氏、迎立文帝的元勳絳侯周勃免相就國,結束了他輝煌的政治生涯,退居封地絳縣(今山西侯馬市東)。久經宦海,面對了太多的殺戮,張侯已是心存畏懼,家居見客時常陳兵列甲。於是有好事者告發周勃謀反。文帝命廷尉審理此案,將周勃看押在廷尉監獄。此事被文帝之母薄太后知道後,責罵文帝糊塗,想那周勃誅滅呂氏之時,掌握著皇帝玉璽,統率著精銳的北軍,尚且不反,如今退居小小的絳縣,反而要謀反了?文帝一時語塞,很快釋放了周勃,恢復了爵位。由於太后明理,絳侯只是虛驚一常周勃的兒子條侯周亞夫就沒那麼幸運了。漢景帝三年,吳、楚等7國叛亂,周亞夫受命於危難,被景帝任為太尉,統兵平亂。

凱旋之後,周亞夫深得景帝尊寵,於景帝七年升任漢丞相。至景帝中三年周亞夫免相家居。景帝后元年,條侯周亞夫受兒子盜買縣官器物一案牽連,入獄受審,不堪受辱,絕食而亡。如此一位大功臣這麼快就從榮譽的峰頂跌落塵埃,究其原因主要是得罪了皇帝一家子,七國之亂時,叛軍首行攻擊的是梁國,而梁國劉武與景帝是同母兄弟。當時周亞夫在出征前已定下戰略:不與剽悍的吳楚聯軍爭鋒,用梁國吸引住叛軍,然後出奇兵斷絕叛軍糧道,叛軍當不攻自破。景帝批准了這一戰略決策。但此時梁王已被迫死守都城睢陽(今河南商丘),岌岌可危。情急之間他多次向條侯求援,但條侯只是堅守,遣輕騎兵直插淮泗口(今江蘇洪澤湖中),切斷了叛軍的糧道。

梁王只得直接向景帝求援了。景帝顧及兄弟而不管既定戰略,竟下詔令周亞夫發兵救梁,但條侯周亞夫卻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守至叛軍因斷糧而退兵時,才率精兵出擊,一舉擊破吳、楚聯軍,平息了一場大亂。梁王卻對周亞夫「見死不救」懷恨在心,每次朝見景帝時都要說他些壞話,加上竇太后在一旁幫腔,所謂積毀銷骨,景帝也不能不受影響。周亞夫在丞相任上也多次牴觸景帝,景帝要廢黜太子劉榮(即栗太子)改立寵妃王夫人之子劉徹(即日後的漢武帝)為太子,周亞夫認為不應輕易更換儲君,景帝從此開始疏遠了亞夫。約在景帝中三年,竇太后提出要封已冊為皇后的王夫人的兄長王信為侯,以賞外戚,景帝認為即便表示謙讓也應緩封,但竇太后認為應乘本人健在時封賞,免留遺憾。景帝無奈,只能找丞相周亞夫商議此事,鯁直的條侯搬出高帝「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的盟約,景帝只能作罷。

過了不久,匈奴王徐盧等人歸降,景帝想封他們爵位以勸後來者。但丞相周亞夫指出若加封背叛主人的人,又如何來指責失節的臣子呢?景帝不以為然,宣稱丞相之議無效,竟封徐盧等為侯。條侯周亞夫於是稱病不上朝,最後被罷免了丞相之職。過了幾年,景帝后元年,某一天,有官吏上門責問閒居在家的周亞夫,訊問有關皇家兵器盜賣案的情況,條侯憑著貴族身份竟不置一辭。原來是條侯的兒子為父親在準備今後的陪葬用品時,收買了一批皇家儀仗使用的盔甲盾牌之燈,共有 500具,採買過程中,雇工很是辛苦,而支付報酬時得罪了幫助辦事的,於是告發條侯之子盜買皇家器物的狀子遞了上去。這原本是可大可小的事,只是景帝已不再寵信條侯,正好借題發揮,將此案交廷尉申理。後聽說條侯竟拒答審案官吏的質詢,更是火上澆油,只說了一句:「我不用也。」

對景帝這句話後世有多種解釋,主要有二,一是根本不用條侯對質也可定案;二是向辦案人員表示朝廷不會再起用條侯了,盡可放手審理。隨後條侯周亞夫就被送進廷尉監獄,原本是受到牽連,就因為景帝的態度,條侯似乎成了主犯。廷尉審訊條侯也是硬往謀反罪上套。當條侯辯解這些器具只作陪葬品用時,審案的官吏竟指稱「侯爺是要在地下謀反了」。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於是乎主審官逼供,獄吏虐待,無以復加。條侯周亞夫被捕時就想自殺,但由於夫人的勸阻而未遂,此番見官吏如此誣賴逼供,知斷無生理,於是他絕食抗議,以表清白,五天以後竟吐血而死。

《漢景帝劉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