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是如何篡位的?孫皓為何對司馬炎口出狂言

其實司馬家從司馬懿開始就完全掌握曹魏政權了,可是司馬懿畢竟是四代托孤重臣,他篡位則一定會留下千古罵名,死後也無顏見曹魏主公。到了司馬昭更是「司馬之心,人盡皆知」,可惜司馬昭因中風突然死亡,要不然這開國皇帝肯定是司馬昭。到了司馬炎,這篡位之事只是個時間問題,這天下一定是他司馬家的。

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嫡長子,在父親死後,不光繼承了他父親的職位,還繼承了父親篡位的心願。從司馬懿殺曹爽,司馬昭殺曹髦就可以肯定他們都是為後面的司馬家篡位做鋪墊。司馬炎在得到司馬昭的晉王爵位後,就開始謀劃篡位之事。司馬炎手握軍權,手下親信自然不少,有些還位居高位。為了不動用武力,讓魏帝曹奐自動讓位,司馬炎讓那些親信不停地勸說曹奐讓位,還說了很多利害關係。曹奐自知司馬家的勢力,又有曹髦的前車之鑒,最終決定讓位。

曹奐下詔書,內容是司馬家輔佐歷代皇帝,功勞頗大,這皇位早就應該是司馬家的,這也是老天爺的安排,司馬炎不要推辭,請接受皇位。司馬炎心裡非常高興,但還是做足戲份,就假裝推辭,不願接受。司馬炎的心腹更是率領百官勸說司馬炎接受皇位,司馬炎只好接受。司馬炎如願的坐上皇帝寶座,建國西晉,封曹奐為陳留王。之後的幾年,討伐吳國,吳國滅,統一天下,歷史上也再無蜀、魏、吳三國。孫皓,吳國在他的手上被滅了國,但是當孫皓面對晉國皇帝司馬炎時,居然還敢口出狂言,聲稱自己在吳國也同樣設了一個位置給司馬炎,等待著有朝一日,當吳國滅了晉國,便將那個位置賜予司馬炎。孫皓憑借什麼資本敢於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呢?

從正史中縱觀孫皓的性格,可以說對他既感到可恨,但同時又何嘗不為他感到可歎呢!本來是一個好好的有為青年,勵志君主,奈何卻淪為賊人,不務正業,不求上進。從賢明之主君頃刻之間變為地獄使者,兩者的差別之大,真是讓人無所適從。假設孫皓從未轉變過,他一直能夠施行良政,任用賢臣,寬待百姓,那麼吳國也未嘗一定會輸於晉國,兩者相爭,鹿死誰手不到最後一刻又何嘗能夠得知呢。

但,孫皓就輸在他的轉變上,輸在他的懶散和沉迷上,他將社稷做了他的賭注,最後輸的一敗塗地,倒是到了真正認輸的那一刻,他反而豁然了,他奉勸賢臣們不需要為吳國做最後的亡命之搏,如果晉國有能力還是歸順於晉國吧。孫皓對司馬炎的那些不恭的話語並不能顯現出他不怕死,有骨節有節操的君主氣節。相反地,只是因為孫皓後期已經殘暴慣了,如果看人不順眼便挖掉此人的眼睛,這些酷刑對於孫皓來說就像是小兒過家家酒般的稀鬆平常,所以當晉帝司馬炎說出那些譏諷孫皓的話時,孫皓下意識的就是反駁,因為這已經是他的一種潛意識反應了。

《司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