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不糊塗的晉武帝 為啥偏將皇位傳給傻兒子?

晉武帝司馬炎作為西晉王朝的創立者,應該說是具有一定才能的,決不是碌碌無為之輩,可他為什麼偏偏在繼承人問題上這樣糊塗呢?偏偏將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交給了傻兒子司馬衷?這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仔細分析一下司馬炎的行事風格和家庭狀況,似乎也能尋找到一點端倪。從史料上看,司馬炎雖然行事比較果敢,但卻很容易受到感情因素制約,常行婦人之仁。

一開始,司馬衷被立為太子是因為長子司馬軌早夭,於是次子司馬衷就成了事實上的長子,按照古代「立長不立幼」的繼承法則,讓司馬衷當太子本無可厚非,但愁人的是,司馬衷是一個地道的白癡。據說,有一次,司馬衷吃飯時又糟蹋糧食,恰好被他的老師李熹看到,便勸司馬衷說:「殿下碗中的米粒,都是農民辛苦耕作得來的,殿下可知稼牆艱難?如今,天行旱災,百姓沒糧吃,正在忍饑挨餓。」司馬衷聽後,很詫異地對李熹說:「他們沒飯吃,幹嘛不去吃肉呀?」此言搞得李熹哭笑不得,無言以對。

對兒子司馬衷的白癡狀況,司馬炎一定是知道的,有人說,司馬炎整日駕著羊車巡幸後宮,連兒子是尖是傻無暇瞭解,這是不客觀的。但在是否廢掉司馬衷的太子身份的問題上,晉武帝卻遭到了楊皇后的反對。這位楊皇后出身豪門大族,為晉武帝生了三男三女,長子早夭,次子就是這為司馬衷。晉武帝曾和楊皇后數次表達「擔憂太子不長進,天性愚鈍,難當大任」的意思。但楊皇后每次都只是和顏悅色地反駁,說「兒子雖然不聰明,但卻忠厚純良,只要好生教導,會有長進的。」晉武帝也曾試探說,現在更換太子還來得及。但楊皇后,更是拿出「太子名分已定,按照立長不立幼的規矩,不論是論長還是論嫡,都該是司馬衷,如果非要破壞這個規矩,以後朝廷不是亂了套?」

就在這樣一次次的爭論與猶豫中,晉武帝遲遲下定不了更換太子的決心。後來,漢武帝最信任的兩個考察太子的大臣和交和荀勖,曾向晉武帝報告說「太子有了進步」。就這樣晉武帝換太子的心思逐漸淡了下來,直至天熙元年(公元290年)四月,晉武帝突然病逝,傻子皇帝司馬衷便正式登場,走上了斷送西晉江山的大道

原本小皇帝不中用,管不了事,但只有老皇帝在臨死前做好一些托孤工作,一般來講也能使江山平安地過上一些年。但晉武帝不但太子選得有問題,給太子選的太子妃更是不靠譜兒,偏偏是一位又醜妒暴酷虐的女人。司馬衷登基不過一年,皇后賈南風便發動政變,殺死了總攬朝政的輔政大臣楊駿。這一事件引爆了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將剛剛安定不久西晉王朝又推進了動盪不安的境地。公元316年,劉淵的兒子劉曜攻破長安,俘獲了西晉末代皇帝司馬鄴,西晉滅亡,此時距離司馬炎之死僅僅只有25年。可見,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主事者的確來不得僥倖心理,只有盡最大努力合理安排,才能長治久安!

《司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