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的乾陵的地宮到底藏多少寶物?

據乾陵《述聖記》碑記載,唐高宗臨終前留下遺言,要求將他生前所珍愛的書籍、字畫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則天營建乾陵的目的是為了報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寶也一定不少。通過西安文保中心有關專家對乾陵地宮的探測工作,結合已發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關文獻,考古工作者推測乾陵墓室是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後三個墓室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宮」即棺槨,「梓宮」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寶覆蓋,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皇帝身穿12套大斂之衣,頭枕玉匣,口含玉貝,仰臥於褥上,面朝棺蓋。蓋內側鑲飾黃帛,帛上繪日、月、星辰及金烏、玉兔、龍、鶴等物。地宮的後室設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劍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設有「寶帳」,帳內設神座,周圍放置玉質的「寶綬」、「謚冊」和「哀冊」。另外在過洞兩側的耳室和甬道石門的前後,放置有大量珍貴的隨葬明器。對此,乾陵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員樊英峰先生曾撰文介紹:目前考古工作者將乾陵地宮內可能藏有的文物分為六大類:1金屬類,有金、銀、銅、鐵等所制的各類禮儀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裝飾品、工藝品等;2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動物俑類;3珊瑚、瑪瑙、骨、角、象牙等製成的各類器具和裝飾物;4石質品:包括石線刻、石畫像、人物及動物石雕像、石棺槨、石函和容器;5壁畫和朱墨題刻。6紙張、典籍、字畫、絲綢和麻類織物,漆木器、皮革和草類編織物等。種類繁多,價值連城。

而乾陵所有陪葬品中,最為珍貴的應該是武則天的《垂拱集》。據史書記載,武則天臨終時,曾囑李顯,要把她的《垂拱集》作為陪葬品,同她一起埋入乾陵中。關於《垂拱集》還有一個故事:當年武氏侍奉太宗時,受李世民影響,也十分喜愛王羲之書法,並勤加練習,可以寫一手漂亮的王體行書。有一次,李治進宮問候李世民,李世民考問他《蘭亭集序》內容及書法特點,李治竟一問三不知,武則天在旁提示,結果被李世民發現,勃然大怒:「無恥奴才,竟敢提示吾兒,今問你三個問題,若回答出來罷了;否則,拖出去亂棍打死!」李世民自然問的是有關王羲之行書的問題,沒想到,武則天竟回答得頭頭是道,且很有自己的見解,連太宗都佩服不已。

《垂拱集》共一百卷,是武則天仿王羲之行書書寫而成,內容可分兩大部分,一是記敘她如何從一個才女到昭儀,後到皇后,最後當上皇帝的過程,是她宮廷生活的日記;另一部分是她治國的經驗總結。《垂拱集》記敘了唐高宗、武則天兩朝的許多重大宮廷事件,對於研究唐代歷史,揭開唐史上許多疑點具有重大史料價值。同時,《垂拱集》也是武則天在處理朝政之餘,以王體行書寫成,自然又是我國書法藝術寶庫中的一件珍品!

此外,在武則天的陪葬品中,還有一張她生前非常喜愛的畫像,據說是唯一一張武則天的寫真畫。據說,一天大畫家閻立本被太宗召入宮中,他見到太宗身邊有一位容貌非常,氣質高妙的女侍者,不覺呆住了。原來太宗正是讓他來給這位武才人畫像的。太宗吩咐人備好筆墨,閻立本俯在案上作起畫來。不一會兒便畫好了,交給太宗。太宗看著不住點頭,又遞給了武則天。這是武則天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畫像,心中十分高興,就把畫收藏起來。武則天死後,此畫像隨她葬入乾陵。這是武則天唯一一張可以令後人一睹真顏的畫像,其價值可以說是不可估量的。

《武則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