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之疑案:王皇后和蕭淑妃到底死了幾次?

歷史上王皇后和蕭淑妃到底死了幾次?

武曌立為皇后不久,王皇后和蕭淑妃都死了,為武皇后下令所誅!這是武則天第一次親自下令殺人!

所有的史書都沒有記載具體日期,關於這兩人的死法,也有兩種自相矛盾的記載。

《《舊唐書》》說她們兩人是被縊殺的,但同時卻又記載:庶人初囚,大罵曰:「願阿武為老鼠,吾作貓兒,生生扼其喉!」還說武後令宮中從此不養貓。這我不完全相信,因為在唐人的筆記中就記載,武後養了不少貓兒,還曾在朝廷上向百官進行炫耀,如何能說武則天聽到這句話就不敢養貓?同書又說:初囚,高宗念之,閒行至其所,見其室封閉極密,惟開一竅通食器出入。高宗惻然,呼曰:「皇后,淑妃安在?」庶人泣而對曰:「妾等得罪,廢棄為宮婢,何得更有尊稱,名為皇后?」言訖悲咽,又曰:「今至尊思及疇昔,使妾等再見日月,出入院中,望改此院名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高宗曰:「朕即有處置。」武後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蕭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於酒甕中,曰:「令二嫗骨醉!」數日而卒。

《新唐書》則前段與《舊唐書》差不多,後段則略有不同,高宗看望二人之後:武後知之,促詔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釀甕中,曰:「令二嫗骨醉!」數日死,殊其屍。初,詔旨到,後再拜曰:「陛下萬年,昭儀承恩,死吾分也。」至良娣,罵曰:「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此文多了一段更令人毛骨悚然的記載,把手腳都砍了下來居然還反接,照我的推測,是把手腳到腳上,把腳接到手上吧——這接得上嗎?最好請歐陽先生和宋先生先去請教請教太醫院裡的醫生——又記載了王皇后如何大義凜然,繼續擺架子作高貴樣,最後一重手腳則是把蕭氏初囚時罵武後的話移到了光榮「就義」前的詛咒。

范冰冰版武則天-王皇后劇照

《資治通鑒》的記載與《新唐書》相差無幾,只是刪去了反接投酒甕中這句太不合情理的記載,對王蕭二人死時的對話記錄得與《新唐書》幾乎一模一樣。

《唐會要》對此則無半句記載,對王皇后的全部記錄就二十來個字:高宗皇后王氏,永徽元年正月五日,立為皇后。六年十月十二日(比歷史上的記錄差了一天),廢為庶人。

那麼我來為大家仔細分析一下,這段記載到底可不可信。

《《舊唐書》》的記載本就自相矛盾,既然已將二人縊殺,又何來杖庶人和蕭氏各一百?且不說以王蕭二人的身體,是不是經得起這一百杖還難說,就算打了一百杖還沒有當堂打死,也肯定身受重傷,如果再加上截去四肢(或者說是剔去手足)居然還可以數日而卒?這兩人的身體簡直就是國防身體!航天身體!恐怕大多數男人都要自愧不如,那時候養尊處優,手無縛雞之力的貴婦人能夠有這樣的身體,簡直讓我們現在的那些曬曬太陽就昏過去的學生們慚愧得有要跳長江的衝動!

女性的血液流量每秒約12.5厘米左右,而人體的總血量約3000~4500毫升,一個人如果一次失血超過百分之三十就有生命危險,如果一個人一次失血2500毫升的話此人必死無疑。王皇后也好蕭淑妃也好,當真被截去四肢,就算此前兩人沒有受傷,也會很快因為失血過多而死!戰場上的許多士兵只失去了一隻手一隻腳如果來不及救治,都會很快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何況兩個貴婦人,何況被截去四肢!歐陽先生,宋祁先生,司馬光先生一輩子都只會躲在書齋裡寫那些頂瓜瓜的文章,何曾親自上過戰爭,目睹過戰場由的真實情況,假如由一個武人來寫就不會鬧出這樣的笑話,一個人被砍了四肢血流如注還能夠數日而死!這給人的感覺是那兩人不是受傷死的,而是餓死的!現在大多數人都沒有受傷機會,可是我運氣不佳,曾經被家貓狠狠地咬過,有此受傷的寶貴經驗。我被咬中了手背,過去了十年這個印子都在,當時重視不夠,只用水清洗上了點酒精,哪知到晚上就出問題了,我被感染了,整個膀子都腫得噌亮噌亮,而且發燒,如同閃亮閃亮的白熾燈,結果又是敷藥,又是打針,又是吊鹽水,差點弄成敗血症,瀟灑地說拜拜,僅僅一隻貓咬就成了這個樣子!王后蕭妃渾身受傷,四肢俱斷,如此嚴重,居然啥事也沒有。

有人說可能王氏和蕭氏體質特殊,能夠承受得起如此重刑,不過我倒想知道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就是她們如何止血?寫史書的人以為血是自來水啊,取之不盡,流之不竭?如果不能夠止血,二人絕對活不了幾天,一時三刻便死了!而砍斷四肢要止血的話必須得有人馬上救治!因為如此嚴重的傷,血是不可能自己止住的!可是根據史書的記載,武後可能派人去救她們嗎?更何況如果偶然一個人體質特殊能夠把各種重刑都熬遍倒也勉強能圓其謊,偏偏她們兩個人都體質特殊把各種酷刑都熬遍,那就不是偶然性的,而是有人故意要把她們說成熬遍酷刑才死!

同時從當時的情況來說,武則天也不可能把王后和蕭妃用那種殘酷的方法處死,她剛剛當上皇后,在宮廷中的能量能夠與後來重若盤石相比嗎?如用此殘酷手段處死二人,高宗心裡是何想法?就不怕高宗念及舊情,怪武後手段太辣而失去高宗歡心,屁股還沒有把皇后寶座坐穩,武則天有此膽量嗎?朝中的大臣就沒一個敢提一下子?就算別人不敢,長孫無忌也不敢?這段故事頗像是呂後殺戚夫人故事的抄襲,但呂後虐殺戚夫人時已是太后,威震宮中,無人敢惹,和武則天還是皇后不一樣。呂後虐殺戚夫人是為了作給兒子看(所以我認為呂後可能派人暫時救治過戚夫人,至少是給她止了血),武則天又作給誰看,給後宮嬪妃?一杯毒酒或者一條白綾就可以了,用得著這種手段?而且所有的史料都不記行刑日期和王后蕭妃的葬地,這是不是怕後人看出破綻?如果有一天王皇后或者蕭淑妃的墓能夠找到,或許就能夠還武則天一個清白。

看哪,王皇后是多麼的高貴呀,在臨死時仍然高高在上,仍然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對於這樣高貴的女人,下輩子我都希望不要遇上,因為我太卑賤了,配不上你!你繼續高貴下去吧,像你這樣的女人,沒有任何一個男人真的受得了你,你總是看不起我,看不起周圍的任何一個人,不屑於和我一般見識,那你就作自己的見識去吧!蕭淑妃又是多麼的潑辣呀,還連累了可憐的貓兒,難怪唐高宗不喜歡這兩個人!

范冰冰版武則天-蕭淑妃劇照

既然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的說法都不可信,那麼王皇后和蕭淑妃到底是怎麼死的?其實唐人已經告訴了我們,那就是:鴆殺!用毒酒賜死!唐人駱賓王在《討武曌檄》中譴責武則天,揭露武則天罪行的時候是這樣說的:殺姊屠兄,弒君鴆母!弒君指的是武則天的長子李弘,這個鴆母指的就是王皇后這位國母,那不就是說明白了嗎?武則天用毒藥解決了這兩位冷宮幽魂,預防她們東山再起。唐人的說法當然要比宋人說法要可靠得多,再加上這篇文章是揭露武則天罪行的文章,沒有任何隱晦的必要,所說自當可信!

另外對《《舊唐書》》那段自相矛盾的結果我覺得也有必要考證一下,在宋人編寫的《太平御覽》中對《唐書》的引用上透露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舊唐書》》有可能遭人篡改!《太平御覽》成書時《新唐書》尚未寫成,所以《太平御覽》所引的《唐書》只能是《《舊良娣蕭氏遞相譖毀。帝終不納後言,而武昭儀寵遇日厚。後懼不自安,密與母柳氏求巫祝厭勝。事發,帝大怒,斷柳氏不許入宮,將廢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固諫,乃止。俄又納李義府之策。永徽六年,廢後及蕭良娣皆為庶人,囚之別院。武昭儀令人皆縊殺之。唐書》》,而《太平御覽》引古書有個原則,就是幾乎是原文照搬,除個別文字外,基本上不加多少增刪,全文如下:《太平御覽卷一百四十一.皇親部七》:《唐書》曰:高宗廢後王氏,并州祁人也。父仁佑。同安長公主即後之從祖母也。公主以後有美色,言於太宗,遂納為晉王妃。高宗登儲,冊為皇太子妃。永徽初,立為皇后。初,武皇后貞觀末隨太宗嬪御居於感業寺,後及左右數為之言,高宗由是復召入宮,立為昭儀。俄而漸承恩寵,遂與後及

原文就到此為止,《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關於王皇和蕭淑妃之死那一段毛骨悚然的記錄竟然完全沒有!這不能夠不讓我們懷疑,《《舊唐書》》是否曾遭人篡改?篡改之人按照《新唐書》的記錄給《《舊唐書》》加上了一段,卻又忘了刪除《《舊唐書》》的原文記錄,以至於留下了兩個自相矛盾的記錄。

還有,我們必須知道的是現存《《舊唐書》》是明嘉靖年間輯出的,並非《《舊唐書》》的最早本子,後人勉強能夠找到最早《《舊唐書》》版本已經是南宋時的本子了,而這個本子不僅殘缺不全(也不知道當中還有沒有保存著《舊唐書》的這一卷),而且是國寶級文物,尋常人根本看不到,當時《新唐書》和《資治通鑒》早已流傳開來,宋人對武則天的謾罵幾乎成了習慣,如果《《舊唐書》》中沒有這一段,根據新唐加上一段是很可能的,就算宋人沒加,也不敢保證明人沒加,而清人愛改史是出了名的,幾乎是習慣成自然,而且他們也和宋人一樣,對武則天恨之入骨,假如他們看到的舊唐沒有這一段,他們也會給它加上,這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舊唐書》這段自相矛盾的記載。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留在文字中的蛛絲馬跡中找出《舊唐書》曾被篡改的痕跡,這是《舊唐書》關於廢後王氏傳的上半部分:高宗廢後王氏,并州祁人也。父仁佑,貞觀中羅山令。同安長公主,即後之從祖母也。公主以後有美色,言於太宗,遂納為晉王妃。高宗登儲,冊為皇太子妃,以父仁佑為陳州刺史。永徽初,立為皇后,以仁佑為特進、魏國公,母柳氏為魏國夫人。仁佑尋卒,贈司空。

初,武皇后貞觀末隨太宗嬪御居於感業寺,後及左右數為之言,高宗由是復召入宮,立為昭儀。俄而漸承恩寵,遂與後及良娣蕭氏遞相譖毀。帝終不納後言,而昭儀寵遇日厚。後懼不自安,密與母柳氏求巫祝厭勝。事發,帝大怒,斷柳氏不許入宮中,後舅中書令柳奭罷知政事,並將廢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固諫,乃止。俄又納李義府之策,永徽六年十月,廢後及蕭良娣皆為庶人,囚之別院。武昭儀令人皆縊殺之。後母柳氏、兄尚衣奉御全信及蕭氏兄弟,並配流嶺外。遂立昭儀為皇后。尋又追改後姓為蟒氏,蕭良娣為梟氏。

前文我所引用的是《舊唐書》王皇后傳的下半部分,可以看出,《太平御覽》所引《唐書》和《舊唐書》文字幾乎相同,可以證明《太平御覽》所引用的《唐書》確是是《舊唐書》。我統計了一下這兩部分的一些字出現頻率,由於實詞有固定的意思,不見得都會用上,所以我統計的除了一個代詞後之外,基本上是虛詞,如下表:廢後的一段文字出現頻率分析。

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劇照

前段文字351字

後:15字 比例為4.3%

也:2字 比例為0.5%(後半部分文字無此字)

之:6字 比例為1.7%

氏:9字 比例為2.5%

為:12字 比例為3.4%

後段文字297字

後:7字 比例為2.3%

曰:7字 比例為2%(上半部分文字無此字)

之:5字 比例為1.6%

氏:3字 比例為1%

為:6字 比例為2%

在虛詞的使用情況上除之字外更無他字相類,出現頻率差別如此之大,很難相信是出自一人手筆,每個人寫文章都有自己固定的文字風格,要判定一篇文章是否出自某人手筆,統計一下他的用字頻率,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作者,這是留在文章中的「指紋」,改不了的。很多時候,作者自己都未曾感覺出來他在文章中留有指紋。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統計一下《新唐書》的一些篇目用字頻率,再和歐陽修宋祁的文章對比一下,你就可以分析出這些篇目具體是出自哪個人的手筆。仔細想一下,《舊唐書》王皇后一個人的傳記區區幾百字有可能由兩個人來寫嗎?雖然《舊唐書》是眾人合作寫成的,但是一個傳記幾百字竟然要兩人來寫,簡直是欺負後唐無人,也不符合邏輯。再聯繫到《太平御覽》中引用的唐書原文無後段文字,我基本上可以說,歷史上的王皇后和蕭淑妃絕對沒有遭受「人彘」之禍,她們的死因不是縊殺便是鴆殺!所謂「人彘」的說法是來自後人對女皇的厚誣!

另外對《《舊唐書》》那段自相矛盾的結果我覺得也有必要考證一下,在宋人編寫的《太平御覽》中對《唐書》的引用上透露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舊唐書》》有可能遭人篡改!《太平御覽》成書時《新唐書》尚未寫成,所以《太平御覽》所引的《唐書》只能是《《舊唐書》》,而《太平御覽》引古書有個原則,就是幾乎是原文照搬,除個別文字外,基本上不加多少增刪,全文如下:《太平御覽卷一百四十一.皇親部七》:《唐書》曰:高宗廢後王氏,并州祁人也。父仁佑。同安長公主即後之從祖母也。公主以後有美色,言於太宗,遂納為晉王妃。高宗登儲,冊為皇太子妃。永徽初,立為皇后。初,武皇后貞觀末隨太宗嬪御居於感業寺,後及左右數為之言,高宗由是復召入宮,立為昭儀。俄而漸承恩寵,遂與後及良娣蕭氏遞相譖毀。帝終不納後言,而武昭儀寵遇日厚。後懼不自安,密與母柳氏求巫祝厭勝。事發,帝大怒,斷柳氏不許入宮,將廢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固諫,乃止。俄又納李義府之策。永徽六年,廢後及蕭良娣皆為庶人,囚之別院。武昭儀令人皆縊殺之。

《武則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