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武則天之才 無武則天之惡」的皇太后是誰?

提起一代女皇武則天,人人都知道她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人,其實,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位比武則天成就更高的女人。然而,這位女人在朝中大臣推舉她效仿武則天做女皇的情況下,卻不願意坐上女皇的寶座,被人稱為勝過武則天卻不做武則天的高端女人。這個高端女人就是北宋真宗趙恆的皇后,也是宋朝第一位臨朝攝政的皇太后劉娥。

劉娥是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女人,雖然她出身於虎捷都指揮使的家庭,但後來不幸家道中落,母親龐氏無力撫養,只好帶著襁褓中的幼女寄居娘家。劉娥自幼在讀書識字的同時,卻學會一手擊鼗的謀生技藝,善說鼓兒詞。她在十三四歲的時候,龐家就把她嫁給一名年青銀匠。劉娥嫁夫隨夫,跟著丈夫一起來到京城開封謀生。不想在京城裡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襄王,而這個襄王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趙恆。不久,這位遠道而來的街頭賣藝女就和大宋王朝的皇子墜入了情網。

劉娥天生麗質,聰明伶俐,與趙恆年貌相當,很快如膠似漆。然而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看不起劉娥的出身,認為劉娥勾引趙恆上邪路,勸趙恆趕跑劉娥不果,只好報與宋太宗,太宗大怒,聖旨一道下來,命逐劉娥出京。並為十七歲的趙恆賜婚,此時趙恆被封為韓王,新娘為忠武軍節度潘美的八女兒,十六歲的潘氏受封為莒國夫人。然而,趙恆雖迫於皇命把劉娥送出王府,卻不願離開劉娥,把劉娥偷偷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裡,不時私會。這樣偷偷摸摸,劉娥過了十五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歲的宋太宗趙光義病逝,遺詔傳位於已立為太子兩年的趙恆。趙恆繼承大統,登上皇位,是為宋真宗。當時,宋真宗雖有後宮三千佳麗,但卻並未忘情於劉娥。他很快把劉娥接入宮裡。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的正月,封劉娥為四品美人。這時候的劉娥,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劉娥雖然已經是三十六歲的二手女人,但她聰慧溫柔,一直獲得真宗的專寵,很快被封為二品修儀,不久又晉封為一品德妃。

此時的劉娥,已非昔日擊鼗的小妹,她長年幽居,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早已才華出眾。而宋真宗天資聰悟,前期也算是有一番作為,可到了統治的後期變得日益荒唐和昏聵,算不上是合格的皇帝,讓史家為之惋惜,所幸的是宋真宗無心插柳柳成蔭,竟然為大宋培養了傑出的女政治家。

出身貧寒的劉氏憑借警悟的天份,通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住本末。宋真宗退朝,還要應付繁多的密奏,常常批閱到半夜,皇后都參與其中。宋真宗不加以阻止,宮闈事有疑問的,劉後就以傚法舊事應答。勞勞的奏章密報讓人費神,有紅袖添香的美人於旁協助,宋真宗早就把牝雞司晨的危言扔到九霄雲外了,樂在其中了。劉皇后在無數個深夜枯坐中,明白了大宋的國家機器是如何運轉的,只消將纖細的御筆輕輕一揮。

開禧四年,宋真帝龍體欠安,大事多由劉後決斷。她永遠忘不了那個露冷風高的七月秋晚,受先帝親近,權勢日熾的宦官周懷政糾集他的黨羽,在皇城司密謀,約定在本月二十五日廢掉身為皇后的自己,誅殺宰相丁謂,同時尊病中的皇帝為太上皇,重新起用寇准為相,輔佐讓太子繼位為皇帝。若不是周懷政集團中有人暗中報告給丁謂,呈告病中的先帝,果斷地將周懷政斬首,阻止了這場政變,那麼後果真是不堪設想。皇城司的密謀之夜,當時她並不知情,未遂的政變讓她真正體驗到宮廷政治的變幻莫測,沉沉的夜幕下還湧動著多少的鬼謀等著吞噬她?

掃滅周懷政黨羽,內廷中再無和劉皇后抗衡的勢力了。連老病纏身的宋真宗也清楚,周懷政政變事件的矛頭直指劉皇后,朝中隱然有分裂對抗之勢,對兒子他也有一絲牽拖。不久,宋真宗宣佈皇太子設立資善堂,和大臣決斷政事。宋真宗想讓兒子盡早熟悉政事,將來順利實現權力更迭。可憐宋真宗死前的苦心,可惜了天不與壽,宋真宗兩年後駕崩於延慶殿,留下年僅十一歲的遺孤趙楨。與其說是宋仁宗時代的到來,毋寧說是劉太后時代的降臨。

然而丁謂想獨攬大權,欺上瞞下,以為劉娥是女子無見識,劉娥雖然當初因為後位不穩培植他,多年下來早已查知丁謂的不法舉動,此時更是怒不可竭,決心除掉他。當年六月,與丁謂勾結的宦官雷允恭被誅,丁謂罷相貶謫。丁謂被貶後,劉娥開始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攝政。劉娥治國有方,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

劉娥在後宮的生活也非常簡樸,當初身為皇后時服飾簡樸,當了太后依然未改習性。宮中侍女見皇帝侍女服飾華麗,覺得自己身為太后侍女,怎麼能被比下去呢?報與劉娥,劉娥不為所動,「那是皇帝嬪御才能享用的,你們哪有這樣的資格。」儘管劉娥掌權日久,不願把權柄交給仁宗,但她卻依然是個慈母,仁宗少時體弱多病,劉娥忙於政務,讓楊淑妃照顧著小皇帝。仁宗稱劉娥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

雖然劉娥不願還政於仁宗,卻並未想過自立。朝中大臣程琳曾獻圖《武後臨朝圖》,劉娥親擲於地,大聲喝斥道:「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劉娥的明確表態,群臣如釋重負,仁宗也心懷感激,恭孝唯謹,更於天聖七年,即公元1029年九月頒布詔書,將太后生辰長寧節的儀禮升級到與皇帝生辰乾元節相同的程度。

明道二年二月,舉朝要行祭太廟大典,劉娥自覺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袞冕,便提出自己要著袞冕祭祀太廟。群臣大嘩,卻只得將皇帝袞衣上的飾物稍減了幾樣,呈了上去。二月乙巳這天,皇太后劉娥穿著天子袞衣、頭戴儀天冠,在近侍引導下步入太廟行祭典初獻之禮。為了將這場典禮搞得功德圓滿,亞獻者為皇太妃楊氏、終獻者為仁宗皇后郭氏。儀式結束後,劉娥在太廟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自此,徹底還政於兒子仁宗。

三月,劉娥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處徵召名醫,然而卻無法挽留劉娥的命,幾天後,劉娥病逝於寶慈殿,享年六十五歲。第二日,仁宗在皇儀殿召群臣,哭道:「太后臨終前數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麼心願未了?」參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願先帝見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給劉娥換上皇后冠服。

仁宗正自傷感,群臣卻紛紛上議,說劉娥並非他生母,生母是李宸妃,而燕王更說李宸妃是太后毒死的。仁宗震驚,派人召來李用和,讓他親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見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甚至身穿皇后服,仁宗大悔,歎道:「人言豈可盡信。」來到劉娥牌位前拜謝自責:「從此後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而上謚號之時,劉娥謚為四字:莊獻明肅皇后,後改章獻明肅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謚二字;生母李宸妃謚為莊懿皇后,後改章懿皇后。

半年後,仁宗下詔,劉娥和李妃同時遷葬永定陵。靈柩起駕這天,仁宗先為劉娥發引,不但執孝子禮,還不顧宰相們的勸阻親自執紼之禮,一直步行送出皇儀殿。隨後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為生母起靈,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勞之恩,終身何所報乎!」

劉太后晚年的時候問大臣李迪:「卿向來不想我干預國事,有些過了。我十幾年保養天子之至,卿以為何如?」李迪性格風烈,大半生都是劉太后的政敵,終於說了句公道話:「臣蒙受先帝厚恩,今天看到天子的聖明,臣以前不知皇后的盛德,乃至於此。」二人從此冰釋前嫌。

《宋史》給予劉娥高度的評價:「當天聖、明道年間,天子年輕,母后臨朝稱制,而內外肅然,綱紀得以樹立,朝政沒有大的缺失,奸邪的人不能肆意妄為,是諫官用人得到的結果。」也算是對劉太后臨朝攝政期間的蓋棺論定。這個評價應該是一代女皇武則天所難能達到的。

《武則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