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外甥賀蘭敏之 與外婆通姦強姦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姓李,沒有名字留下來。這不獨是太平公主,唐代的公主包括皇后都沒有名字留下。比如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歷來是「皇后」的典範,但她也沒有名字。武則天如果不當皇帝,也沒有名字,當了皇帝之後,才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武」。

順便說一句,現在稱「武」為「武則天」其實是不倫不類的。因為「則天」只是武氏的尊號,可以叫「則天皇帝」「則天皇后」,但不能叫「武則天」。這就好像一般不稱唐太宗皇后為「長孫文德」一樣。不過約定俗成,現在叫「武則天」關係也不大就是了。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小女兒,上面有四個哥哥,其中三哥李顯即後來的唐中宗、四哥李旦即後來的唐睿宗。太平公主的出生年月我們不知道。由於她最小的哥哥李旦(睿宗)生於龍朔二年(662年),所以她最早出生於龍朔三年(663年)。又由於她很可能死於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因此她最多活了50歲。

關於太平公主的長相,史書說是「豐碩,方額廣頤」(《舊唐書·太平公主傳》,以下出自舊、新唐書《太平公主傳》者,不再出注),也就是方額頭寬下巴,體態豐滿。武則天曾說太平公主「類己」。這可能有兩種意義,一是說女兒長的像自己,另外就是說女兒的性格愛好與自己類似。

太平公主「多權略」,喜參政,這與武則天相似;她在武則天晚年將張昌宗推薦給母親作男寵,這種情趣與武則天也是一致的。電視劇製造出的許多武則天和太平公主母女間的矛盾,基本上沒有根據。

太平公主幼時常到姥姥楊氏家去。當時表哥賀蘭敏之因和楊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來往於姥姥家的日子裡,她可能遭到過表哥的強姦。《舊唐書·賀蘭敏之傳》說:「時太平公主尚幼,往來榮國(指武則天母親楊氏)之家,宮人侍行,又嘗為(賀蘭)敏之所逼。俄而姦污事發,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馬韁自縊而死」。武則天可以容忍外甥與自己的母親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姦污自己鍾愛的小女兒,因此這件事一出,就堅決把賀蘭敏之除掉了。

這件事發生時太平公主最大不超過8歲,它對太平公主的影響可想而知。在以後的歲月中,太平公主私生活上的混亂既與家族和社會風氣的影響有關,也與她幼時的經歷不無關係。從史書記載看,與太平公主私通的起碼有三人。一個是「胡僧惠范,家富於財寶,善事權貴,公主與之私,奏為聖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貨流於江、劍」。這個惠范和尚倚仗太平公主,做了許多壞事。另一個是宰相崔是。崔長得很漂亮,但品性不好。他曾把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也「私侍太平公主」(《資治通鑒》卷210)。還有一個是司禮丞高戩。關於高戩,我們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太平公主之所愛也」(《資治通鑒》卷207)。電視劇寫太平公主,只寫她的情不寫她的欲,這就從大的方面不符合當時的社會風尚、太平公主的家族背景,以及她的個人經歷。

太平公主有過兩次婚姻。第一次是與薛紹。大約在太平公主14、5歲時,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飾在父母(唐高宗和武則天)面前跳舞。父母笑著問她:「你又做不了武官,為何要這樣?」她回答說:「將它賜給駙馬可以嗎?」這件事或可看作太平公主「青春期」的騷動。

唐高宗看出了她的這種要求,用史書的話說就是「帝識其意,擇薛紹尚之」。為什麼要選擇薛紹呢?前面講過,作為皇族的李氏家族在唐前期基本只和非山東士族的家族聯姻,薛氏正是這樣的大族。因此薛氏是李唐家族的傳統姻親。薛紹的父親就是駙馬,母親也是公主(城陽公主)。武則天後來的男寵薛懷義本不姓薛,只是武則天想讓他冒充大族,才令他改姓薛,並「令與太平公主婿薛紹合族,令(薛)紹以季父事之」(《舊唐書·薛懷義傳》),可見薛氏家族在唐皇室中的地位。至於為什麼選擇薛紹,恐怕是唐高宗的意思。武則天似乎對薛紹並不十分滿意,不滿意的原因仍然是因為薛紹兄弟的妻子不是貴族。武則天說:「我女豈可使與田舍女為妯娌邪!」(《資治通鑒》卷202)武則天既然對薛紹不大滿意,為什麼同意了這樁婚事呢?

這其中可能有個外在的原因。原來在這一時期吐蕃開始強大,唐蕃幾次戰爭都以唐軍的失敗而告終。到調露元年(679)吐蕃前來求和親,並點名要太平公主。武則天只有這一個女兒,自然不願讓她嫁走,但又不願得罪吐蕃,以至想出了將太平公主變為道士「以拒和親」的主意。太平公主不願為道士,吐蕃的要求又沒有收回,唯一的辦法就只有盡快為太平公主找一個駙馬了。永隆二年(681)公主與薛紹結婚。婚禮非常隆重。太平公主與薛紹的婚姻持續了7年,育有兩男兩女。到武則天執政的垂拱四年(688),薛紹被誣告與唐宗室琅琊王李沖通謀反對武則天,「杖一百,餓死於獄」(《資治通鑒》卷204)。薛紹之死或許與武則天當年就對他兄弟不滿有關。另一個原因是武則天就要改「唐」為「周」,她需要為女兒找一個武家的女婿了。

武則天一開始為太平公主挑選的女婿是侄子武承嗣。後來由於武承嗣有病,就沒有成婚。武承嗣看來身體是不太好,在這次議婚的三、四年後就病故了。於是武則天又選擇了她的一個堂侄武攸暨做她的女婿。武攸暨此時已有妻室,武則天暗地使人殺掉他的妻子,強行將他配給太平公主做丈夫。武則天為什麼一定要選擇武攸暨我們已經不得而知,推測可能是因為武攸暨「沉謹和厚,於時無忤」(《新唐書·武攸暨傳》),是個比較可靠、可以和太平公主長久生活的人。至於為什麼那麼著急讓武攸暨配太平公主甚至不惜採用殺妻的手段,可能是因為武則天想在她稱帝前將女兒的婚事即與武氏聯姻的事情安排好。

載初元年(690)七月,太平公主嫁給了武攸暨。兩個月後的九月,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封武氏子十四人為王,武攸暨被封為千乘郡王。太平公主與武氏聯姻,使她被武則天很好地保護起來,避免了李氏子弟可能遭到的不測。武攸暨與太平公主育有兩男一女,延和元年(712)即太平公主死的前一年病故,與太平公主一起生活了22年。

太平公主的兩次婚姻都是父母安排的政治聯姻,只是由於形勢的變化,才先後選擇了薛氏家族和武氏家族。電視劇對太平公主婚姻的描寫不僅不同於史書的記載,而且違背了當時的歷史大氛圍。太平公主的生活非常奢侈。她在沒有勢力時就已經「崇飾邸第」,有了勢力後更是「田園遍於近甸膏腴」,家中的男女僕人有千人之多,「外州供狗馬玩好滋味,不可紀極」。她「食」的實封,曾達到過1萬戶。唐前期制度,食實封就是享受戶丁交納的租稅。太平公主「食」的戶都按大戶計算,一戶七丁。若一丁交絹二匹,太平公主一年僅得絹就有十四萬匹,而當時國家年收入絹多則百萬,少只有七、八十萬匹,則太平公主的收入敵上了國家收入的百分之十幾到百分之二十!太平公主的這種聚財在這裡就不僅僅是貪慾和奢侈,更是國家經濟的一大禍害了。這無疑會引來正直之士的反對。太平公主後來在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與她這種在經濟上的橫徵暴斂實在有著很大的關係。

《武則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