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毀太原城之謎 毀掉」千古龍城「的龍脈

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病死,七歲的恭帝繼位,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掌握了軍權。翌年正月初,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黃袍加身。並率軍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取了皇位。因趙匡胤所領的歸德軍駐在宋州,所以建國號為宋,定都於開封。史稱北宋。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局面,使中國又歸於統一併逐漸進入中國經濟、文化、科技的鼎盛時期。唐朝最盛時有五千多萬人口,宋朝人口最盛時突破一億。宋人有曰:「生民以來,能濟登茲者,未有如大宋之隆也。」

在宋朝建立之初,為使宋王朝能長治久安,而不致成為繼五代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北宋王朝除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大力實施「強幹弱枝」政策之外,還致力於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特別是當宋太宗聽說,當時仍被北漢統治的晉陽出過好幾個皇帝,是個「龍城」之後,更是親自帶兵攻下太原城,並火燒太原城,再水灌太原城……

太原古稱晉陽,它西依懸甕山、東臨汾河水,地勢十分險要,城堡十分堅固。晉陽城城池堅固,唐以後的五代,這裡幾度被一些野心軍閥作為割據稱雄的堡壘,稱王稱霸,自立為帝。太原經歷了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等幾個王朝。

979年,宋太宗親率大軍,來到太原城下指揮攻城。晉陽城高大堅固,使得宋軍損失慘重,內外馬步軍都軍頭王廷義,殿前指揮使部虞侯石漢卿陣亡,大將李漢瓊、荊嗣、呼延贊、韓起重傷,以下將士傷亡者更多不勝數。當時,主要是由於宋已統一中原,平定南方,傾全力攻晉陽一城,晉陽孤城難守,北漢主才不得已降宋。自此,北漢十州全部歸入宋的版圖。五代十國時期最後一個分裂的小王朝被消滅了。

太原城被攻破之後,宋太宗趙光義決定平毀太原城,這是出於多方面考慮的。首先是晉陽城城池堅固,易守難攻,宋軍強攻晉陽造成損兵折將,損失慘重,故宋太宗決心徹底平毀晉陽城以消心頭之恨。其次是當時的李唐是從晉陽起兵而奪取天下,到唐末五代一些割據者又據晉陽爭奪天下,或抗衡中原王朝,望氣者認為晉陽有王者之氣,這是宋太宗要嚴加防範的。再次是宋太宗繼位時,多有道教人物相助、道教附會天象認為:宋起之地為歸德 (今河南商丘市)屬於「商星分野」,而太原則屬於「參星分野」,自古參商不相見,這樣,當中央政權強盛時,太原地區最後才服從,而當中央政權衰弱時,太原則將最先叛亂,因此,不宜把太原列為方鎮,應當降低它的等級。鑒於上述原因,宋太宗決定平毀太原城,讓居民遷往汾水東的新城,把新設立的并州府遷到榆次。居民出城後,宋太宗下令放火,「萬炬皆發,宮寺民舍,一日俱盡」。第二年四月,宋太宗又封堵汾水、晉祠水,灌入太原。古太原城經此火燒、水灌,變為一片廢墟。往日被譽為「錦繡太原城」,並已逾千年的大都會便不復存在了。

太原舊城被毀後,宋太宗又命將太原治所從榆次遷到唐明鎮(即今太原市)。逃出城的百姓逐漸聚集到這裡定居下來。由於此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982年(宋太平興國七年),宋太宗趙光義派三交都部署潘美在唐明鎮的基礎上,擴大範圍,修築城牆,興建太原城。宋初修建的太原城是一座土城,城池周長5.28公里。築四門:「東曰朝曦;南曰開遠;西曰金肅;北曰懷德。城西南至現迎澤大街北邊,西至現新建路東邊,後小河、東後小河是當時北面東邊的城壕。據說趙宋在新修太原城街道時,都築成丁字街,取其諧音,「釘」破「龍脈」,使太原不再出現「真龍天子」,危及趙宋天下。並忌諱使用「晉陽」、「太原」名稱,而設為緊州軍事,派潘美、楊業把守。

金代詩人元好問《過晉陽故城書事》在講到此事時說:「南人鬼巫好機祥,萬夫畚鋪開連岡。官街十字改丁字,釘破并州渠亦亡。」舊的晉陽城平毀了,但太原的戰略地位並沒有變,當時遼據大同,建遼契丹又為遊牧民族,其騎兵可以隨時南下太原,太原街道修成「丁」字形對阻遏遼騎兵的馳騁是起了積極作用的。

《趙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