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爸」朱元璋是用怎樣的鐵血手腕教育朱棣的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留給後世的,有倆大光輝形象:鐵腕君主,溫情丈夫。身為君主,朱元璋治國強硬堅決。對北元狠打到底,國家強力干預經濟,優厚到空前的全民福利,都是前朝不敢想的大手筆。監督執行嚴格到凶殘,各省驛道常被囚車堵路,車上牢籠裡塞滿腐敗分子,一路悲催供百姓看猴似的圍觀。這樣的鐵腕領導,三百多年後編修《國榷》的史學家談遷也忍不住感慨:回到那時代,真是想想都害怕啊!

但身為丈夫,對患難與共的髮妻馬皇后,朱元璋卻一生綿綿深情。馬皇后生命的最後,怕朱元璋為自己的病加罪他人,硬撐著不服藥。朱元璋苦苦哀求,親自端著藥碗,一勺一勺餵著,卻終沒有留住這最後溫存的光陰。以後每年這日,他更常不吃不喝,癡癡回想。洪武十五年這段訣別,是他堅強生命裡,最為刻骨斷腸的時刻。

好皇帝好丈夫,正是朱元璋至今被後人津津樂道的形象。那麼兒女跟前,作為父親的朱元璋,又是什麼模樣。

套一句當代流行詞最契合:虎爸。

一:極品“虎爸”朱元璋

要和朱元璋比,當代“虎爸”們,最多也只是個肥貓級別。這世界做父親的,都有一點相通:自己吃的苦受的罪,無論如何不能重複在兒子身上。這件事上,朱元璋體會極深。他以為自己吃苦受罪最厲害的事,是沒條件讀書。雖說也自學成才,還是常吃沒文化的虧。就說後來功臣徐達病故,朱元璋萬分悲痛,硬要親自寫碑文,一字一淚寫完,卻是滿篇病句不通,本該皇恩浩蕩的美事,鬧得十分尷尬。這種尷尬鬧多了,朱元璋也就下定決心:我朱元璋的兒子,都必須是有文化的人。以他自己的話說:教育孩子就像打造精金和美玉,重要的是有良好道德。然後就是做官辦事的本事。這樣有道德有本事的虎兒子,正是他的改造理想。

為這個理想,朱元璋充分體現出虎爹本色, 首先一條,就是定規矩。可參考《明太祖實錄》上的原話:舉動戒其輕,言笑戒其狂,飲食教之節,服用教之儉。一板一眼,都必須樹立起大明朝的先進形象。若真能達到這要求,放在今天,朱元璋的好孩子們,都是清一色的男神風範。但打造男神風範,只是朱元璋教育計劃裡的第一步。因此真正抓的緊的,還是教育執行力。首先是猛砸血本。先不惜工本修了大本堂,堪稱史上最豪華的皇家圖書館。教師團隊也空前強大,既有李善長這樣的政治家,也有劉伯溫這樣的謀略家,還有徐達這樣的軍事家,外加伴讀大儒宋濂,全是中國各行業頂尖人物,車輪戰似的來講課。在尊師方面,朱元璋更相當表率,好些老師日常工作的隨身利器,正是朱元璋特贈的高檔戒尺,《明史》上記錄,其中一位教師李希顏,有次碰上某皇子搗蛋,當場神威大發,將這倒霉孩子砸得滿頭包。如此震撼景象,虎爸朱元璋十分淡定,立刻把李老師陞官加薪。

可要升級成虎兒子,更重要的卻是磨練。在這件事上,朱元璋始終常辦的事,就是痛說悲慘家史,除了極其囉嗦外,也極會營造氣氛。憶苦思甜的時候,經常選拔一些品行端正的文臣陪聽。這陪聽是個技術活,要學會察言觀色,皇帝講的煽情處,就得恰到好處的抹眼淚,聲情並茂的橋段,更得及時烘托氣氛,站出來做慷慨激昂狀,順便大發一把為大明效忠的堅定理想。

在陪聽裡表現賣力的文臣,好些人更因此抓住了陞遷的機遇,比如後來“靖難之役”裡敗筆迭出,而後又在永樂大帝屠刀下英勇就義的齊泰和黃子澄,都是當初從中脫穎而出的“先進人物”。體力煎熬同樣跟進,更有一件出名的運動項目:定期把這群小子拉到郊外,要他們腿纏綁腿腳踩麻鞋,集體飛奔拉練。每次都三成路途跑步,七成路途騎馬。成績好的更重獎。後來兒子們漸長大,拉練考核的難度,也跟著加碼:後來又加了騎馬射箭和陸上射箭,要在艱難奔跑的間隙,快速發現並射中沿途隱藏的箭靶。實戰要求連年高。為了鍛煉意志和培養感情,朱元璋更給兒子們安排下基層,回到鳳陽老家住幾年。這期間衣食住行全照貧困線標準安排。除了定期給朱家先人上墳祭拜,便是每天在村裡下地勞動,更要在艱苦勞動裡互助相幫。幾個年長的兒子更要負起責任,分工管理各位兄弟。這段艱苦經歷,是朱元璋兒子們在離開京城,受冊封就任藩王前的最後一道磨難,按今天的話說,便是朱虎爸為兒子們安排的成人禮。也正是在這場成人禮後,除了太子朱標外,其餘的兒子們,都會相繼放單飛,到各地就任藩王。他們的具體表現,也將驗證朱虎爸先前的教育成果。

二:虎爸教育太失敗

隨著洪武十一年,二十二歲的秦王朱樉就藩西安起,逐漸長大成人的朱家兒子們,陸續以藩王的身份,來到了各自的封地。這些少年的人生,也先後翻開了同樣的新篇。表面捷報頻傳,最先看到作用的,便是那十多年如一日的拉練。尤其能打的兒子,戰功更比著賽似的漲:秦王晉王燕王谷王遼王都格外積極,隔三差五,便組團到蒙古草原掃蕩一番,刷一大堆軍功回來顯擺。

但更多的事,卻教育出了反效果,比如憶苦思甜教育,眼皮底下的時候,兒子們是各種感動。誰知逃出自己視線後,某些人已經逆反。比如老三朱,就藩太原的半路上,要隨行的徐老廚子給他燒好菜,徐老廚子只是好心提醒了下,說老朱家祖上貧寒。就立刻招的朱大怒,說我聽了十幾年的事你竟然又說,接著竟把徐老廚子一頓狠揍。事後朱元璋知道後,更傷心的斥責朱,狗血淋頭一頓罵。

還沒等朱元璋傷完心,接下來的事情,卻先後讓朱元璋心碎:這些兒子們放出去後,居然一個賽一個的反彈。有人喜歡帶隨從四處閒逛,抓到過路的就脫光他們衣服,專看他們全裸慌張的樣子取樂。還有人不作不死,比如魯王,常年沉迷煉丹嗑藥,連眼睛都磕瞎了。更還有代王這種欠抽型,成天帶著武器遊蕩,看誰不順眼上去就打,打完了扔一堆錢哈哈大笑離開。總的說來,沒就藩的時候,身邊一個個比著乖,就藩以後,卻一個個比著極品。這樣的教育成果,朱元璋本人也十分無語。他這套花樣百出的教育模式,等於給兒子們的魔鬼訓練。但哪怕軍隊訓練特種兵,再魔鬼的訓練過程,也需要層層淘汰。但朱元璋這邊,卻都是兒子,沒得淘汰。種種奇葩類型,哪個行業這樣弄,都是一樣後果。

當然朱元璋比較慶幸的是,一個成功熬過來並如願升級成才的兒子,便是他最為在意的一個:太子朱標。作為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的確不是一般人物。對朱元璋的連環魔鬼教育,始終表現得十分適應:尤其讓朱虎爸驚喜的是,小朱學霸的成長方向,正如自己盼望的那樣:朱元璋最佩服漢高祖,一板一眼都照著學習,繼承人問題也不例外。他自己生猛一輩子,卻希望下一屆皇帝,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守城之主。朱標,已隱隱有了模樣。但以老政治家的敏銳目光,朱元璋也立刻判斷出:這兒子身上,還缺一樣最重要的東西。長期跟宋濂等文人一起學習,剛烈之氣近乎磨平。於是虎爸朱元璋,再次興奮的露獠牙:兒子別怕,老爹在呢!

從此以後,朱標的生活,便進入了一個新的磨練:開始輔佐父親處理國務,但十分奇特的是,每次自己拿出意見,父親總來唱反調,自己表示尊重父親,沒想到父親卻又不幹,非逼著自己和他爭半天。但自己硬著頭皮爭,爭到最後的結果,還是被父親一通斥責教育。不爭是被虐,爭了是繼續被虐。被虐的次數多了,連相關的官員也跟著受虐:有段時間,朱標受命處理司法案件,他力求施行仁政,加強死刑審核,結果繼續被朱元璋否決。人命關天下,朱標膽氣也壯,硬著頭皮和老爹頂。夾在中間的官員,給鬧得左右為難。聽朱元璋的會被罵,聽朱標的更會被罵,偏偏朱元璋這次虐兒子上癮,半天不給個准話,嚇得刑部主事官員哆哆嗦嗦,險些上吊自殺。

在這件事上,朱元璋採取的,是哪怕老虎家族也極其凶狠的培養模式:逼著兒子和自己咬,哪怕遍體鱗傷,也要喚醒他的勇氣和力量。而這番苦心,也很快產生了效果。性格善良寬厚的朱標,內心卻變得日益堅決強硬。外圓內倔的處事風格開始成型,做事方法也更剛柔並濟。甚至還曾絕地反擊,把老父狠狠一虐:一次爺倆為屠戮功臣的問題又頂牛,朱標說朱元璋凶殘,朱元璋大罵說我還不是為了你?誰知這次朱標毫無退讓,冷冷吐槽說有了堯舜一樣的君主,才會有堯舜一樣的臣民。意思是老爹你要是一直這麼凶殘,老百姓遲早凶殘的反你。這話徹底提升了朱元璋的憤怒指數,竟氣的他抄傢伙追打兒子,眼看一頓胖揍免不了。

這時朱標袖子裡,突然掉出張馬皇后的畫像,剎那間朱元璋的心,彷彿被閃電重重一擊,頓時就楞住,滿心的殺意頃刻間煙消雲散。而這件電閃雷鳴的衝突,也令朱元璋對朱標的滿意程度,也徹底創了新高。從那以後,朱標承擔了更多的職責,還曾作為朱元璋的使者,視察秦王和晉王的防區,等於已在為提前接班做準備。誰知好景不長,這位看似被培養得十全十美的太子,卻終於沒逃過一個毛病:短命。洪武二十五年,三十七歲的朱標英年早逝。

如果說馬皇后的死,是朱元璋生命裡第一次沉重的打擊,那麼朱標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這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苦,朱元璋更傷心得深,更做出了一個令群臣震驚的舉動:在東腳門當著群臣的面,反覆的掩面垂泣。他痛苦的不止是太子位虛懸的危機,更有刻骨的痛惜:一個苦心培養的優秀兒子,就這樣沒有了。但朱元璋也許意想不到的是,他這套魔鬼教育法,固然成材率低,但成才的絕不是朱標一個,相反還有最像朱元璋本人的另一個:燕王朱棣。

三:朱棣為啥這樣強

燕王朱棣的光輝事跡,後世的知名度極高:朱元璋的四兒子,後來的永樂大帝,強悍到極致的軍事家,先以一藩之力造反中央,硬活活反掉了侄子皇帝建文帝,開創自己的帝國,後又七下西洋,五征漠北,艦隊劈波斬浪,蒙古望風而逃。而後萬國來朝,四海昇平,永樂大典震撼世界,京杭大運河波濤洶湧,遷都北京奠定明朝二百多年歷史。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歷史上最有面子的事,全叫他二十年間來一遍。

他的強大,強到地球人都知道,但他為什麼這樣強大,卻首先要問朱元璋。因為在朱元璋這套近乎魔鬼訓練的培養系統裡,如果說朱標是第一個成功闖關者,那麼朱棣便是另一個。而且比起朱標一生被朱元璋手把手傳幫帶,朱棣卻更不容易,近乎自學成才。

而更與朱標不同的,是二人的發展方向。如果說朱標是個朱元璋理想中的守城之主模樣,那麼青年時代的朱棣,卻是一個近似拷貝的朱元璋本人重生版。連朱元璋本人也不止一次讚歎:這孩子和我太像了。而論及童年生活,在朱元璋的幾位兒子裡,朱棣可算得上極其苦的一位。出生於元末農民戰爭時期的龍鳳二年的南京,剛呱呱墜地沒幾天,父親的老對頭陳友諒就打過來,差點把南京城端了。急的朱元璋玩命去死磕,連名字都沒顧上給他取。

當年那時一樣被忽略不計的,也不止朱棣一位,共有包括長子朱標在內的七個兒子。直到七年以後,朱元璋喜滋滋準備做皇帝了,才猛的想起自己落下一件大事:兒子名字還沒取。這才隆重祭告太廟,隆重頒布兒子們的名字,其中的老四,便是朱棣。

可無論哪方面說,朱元璋的兒子裡,朱棣都是與各種優勢都不靠的一位:母親出身低微(槓妃),自己也非長子,立太子之類的好事和自己無緣。更倒霉的是,從出生到七歲,正是打的最慘的戰爭年代,自己這個沒人管的小孩,連教育都落下了。如此條件,做個混日子的藩王,基本就燒了高香。等著朱元璋開基建國,籌劃已久的虎兒子培養計劃,從此全面啟動後,朱棣的命運,竟驚異的開始逆轉。朱元璋的這套魔鬼訓練體系中,他竟是適應得最輕鬆的一位。比如朱元璋時常進行的痛說家史活動,別人當折磨,他卻當享受,不但愛聽還愛問,常向父親虛心請教各類問題。混得好形象不說,父親困難時期的權謀手段,也有樣學樣的思考學習。心機智慧悄然提升。

當然困難的事不是沒有,比如學習。朱棣文化基礎不高,對詩詞歌賦的悟性也相對比較差。入門的時候啥都學得慢,跟學霸朱標更是沒得比。但這人後勁足,特別是出生戰爭年月,民生疾苦瞭解得多。寫文做題,更極接地氣,明明基礎知識薄弱,卻總能揚長避短,深度剖析民情,日久天長,很得朱元璋喜歡。而他練的另一個本事,卻是忍耐。沒有顯貴的出身,平日裡不少受氣,總是受得多說得少,心智也成熟得早。那些枯燥嚴肅的禮儀制度,別的弟兄常受不了,他卻適應得極快。從中的心性磨練,更是效果極好。

而真正開始讓他嶄露頭角的,卻是朱元璋長期的拉練。在這個特殊考核中,朱棣一直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但體魄雄壯,武功學的快,而且極少使蠻力,每次比賽都極動腦筋,特別是加了射箭環節後,更是如魚得水,比賽射箭的時候經常虛虛實實,騙得其他跑男吃虧上當。騎術和體能更刷刷上漲。後來靖難之役時,他幾次在混戰中落單,卻總能頑強衝出重圍,強大的逃生能力,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在朱元璋這些基礎類的教育科目中,年幼的朱棣,就這樣以極強的能力,開始了快速的成長。而與父親相似的經歷(沒老爹苦)和遺傳的性情,使他的成長,也走向了和朱標不同的方向。

就在個人本領不斷升級的同時,朱元璋的教育花樣,也在跟進升級。首先配套升級的,是朱元璋的兒子數量。二十四個兒子裡,越來越多人到了入學年紀,年長的朱棣,也常受命管理弟弟們。而他高超的情商,這時候更開始嶄露頭角,倆個哥哥朱樉和朱常抓狂犯難的瑣事,他常輕鬆就解決。

比起高高在上的朱標來,長期以來朱棣的待人接物,卻大多都在仰視。仰視的最大好處,就是對旁人心思的揣摩拿捏,常能更加準確。於是相對低調的朱棣,就在長期的仰視與思考中,像一棵荒草一樣悄悄的野蠻生長。

而虎爸朱元璋精心為他們設計的那場成人禮:鳳陽之行,成了朱棣蓬勃而出的關鍵一步。艱苦的農家生活,其他皇子們都抱怨連連,他卻十分淡定。本身就擅觀察的他,清楚的看清了這個帝國昇平面目下真實的民生。《明實錄》裡說的“民間細事,無不究知”,意味著這位皇子中的草根,因而也牢牢的接住了地氣。

比起同行的哥哥朱標,一直在深深思考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朱棣也用自己的方式規劃起了人生:他幹活十分賣力,並精心的照顧一道來的弟弟們,衣食住行都安排得妥當,令父親知道後極高興。但最大的收穫,恰如他後來登基後對兒子們所說:自己南征北戰時的不畏風寒,正來自於這時磨練出的強健體魄。

而在這場成人禮後,二十一歲並已完成婚事的朱棣,正式就藩北平,受封為燕王。開始對他格外器重的父親,不但為他安排了一個重要的聯姻:迎娶開國功臣徐達的女兒。更規定他在北平的王宮,可以與天子同等規制。這個安排自然有政治軍事的考慮,有一點卻一定:朱棣在這段魔鬼培養中的表現,讓他格外滿意。

而就藩後的朱棣,隨後也用倆件事證明:他已升級為朱元璋盼望的虎兒子。第一件事,他就藩的時日,正是漫漫嚴冬,別人都想方設法拖延行程,他卻不顧暴風雪滿天,毅然踏上路途。第二件事,別人就藩後,能老實混日子的,就算是好王爺。成日欺男霸女的,通常是普通王爺。而朱棣卻做到了極品,年紀輕輕就懂勤政愛民,不但工作效率高,廉政反腐還抓得好,還特別的深入群眾,經常動不動就突然襲擊,跑農民家訪貧問苦。以至於後來他做了皇帝,北京郊區好些農家也常顯擺:想當年,皇上可是來過我家呢。

而洪武二十三年,三十歲的朱棣第一次領兵出征即大獲全勝,卻更見證了一個勝利之外的真相:當朱棣通過成熟的戰略佈局和出其不意的突襲,成功咬住北元名將乃兒不花的主力後,卻輕輕放下了砍向對手的屠刀,反而成功恩威並施招降,不但不費不一兵一卒贏了戰鬥,更把這支精銳蒙古騎兵收為己用。這其中的張弛有度,已然有了名將風采。而最終的取捨抉擇,卻更見證了一種帝王的氣魄。朱元璋的魔鬼教育,他已經超額滿師了。

當高高在上的朱標,在忙於學習的時候,低調在野的朱棣,已經學會一點一滴的經營。這倆種不同的軌跡,見證的是同樣成功的成長。

而在朱標過世後,一直苦心經營的朱棣,已經成為了諸王之中,最為模範優秀的人物。但出於法統的考慮和對長子的感情,朱元璋最後還是選擇了朱標的次子(長子早逝)朱允炆做皇位繼承人。

從做出這個選擇起,也就意味著一場新的較量,必然山雨欲來。然而與早年旺盛精力的虎爸風格不同,這時的朱元璋,已是一個垂暮的老人。對待孫兒朱允炆,更是柔情疼愛替代了嚴苛磨練。昔日的虎爸,早已變成孫兒面前的貓爺爺,貓爺爺教育出來的結果,也只能是貓孫子。

後來靖難之役的結果,在這裡就已經注定:北方成熟的壯虎(朱棣),又怎會輸給沒斷奶的小貓(朱允炆)。等著朱棣如猛歸虎下山一般,在靖難之役中瘋狂席捲,終於趕走弱貓朱允炆,搶得皇位在手後。歷經十多年苦心治理,也終於建立起了文治武功的輝煌偉業。

永樂十二年八月一日,御駕親征漠北的朱棣,以一場經典的火器騎兵協同攻擊,給予瓦剌毀滅性打擊後,率軍從安定門入京凱旋。以金幼孜《後北征錄》記載,當時官民隆重迎駕,山呼海嘯般歡慶勝利。而在這榮耀時刻,朱棣也恍然想起了當初就藩北平時的時光,滿懷感慨的對臣子們說:我當皇帝能有所建樹,全是父親(朱元璋)當年的苦心教育啊。

不知道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會如何感想:教育的很苦心,但教育他怎麼做皇帝,這事真心不是故意的。

《明成祖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