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明朝 明朝史書中為何明成祖朱棣會消失

「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上面這段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寫明成祖朱棣的,它出自《明史·成祖本記》那麼細心的人會發現不管是這句總結性的話,還是整個成祖本記甚至是其他明朝的史書它們對朱棣謀取明朝皇帝這件事幾乎都是一筆帶過,模稜兩可。這個事情的原因很簡單朱棣和他老爹一樣是個榮譽感很強的人,他不想自己的這段歷史被寫進大明史,那麼究竟為什麼朱棣對這段歷史耿耿於懷呢?

朱棣在朱元璋時期被封為燕王,府邸在南京。這時候他不斷招兵買馬,引開朝中許多大臣的不滿,要求朱元璋下令收了他的兵權。但是朱元璋都以鞏固封地的理由拒絕了,因為在朱元璋看來朱棣是個不折不扣孝子,無論如何朱棣都幹不出來那種弒父奪位之事。直到朱元璋駕崩前的那一刻朱棣在他眼中還是一個忠臣,一個孝子。但是讓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是朱棣雖然沒有篡你朱元璋的皇位,卻奪了你孫子他自己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朱允炆是個無能的皇帝,幾乎所有朝中大事都是他的近臣(歷史上關於這兩個人究竟是誰有諸多爭議所以本文帶過了。)來決定。這樣一來朝中那些曾經向朱元璋請求收回朱棣兵權的大臣便有了機會。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後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並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這樣一來就逼得原本就有野心的朱棣就借口發出靖難的口號連個蕃王造反。把自己造反的計劃提前,讀到這裡有些人不明白我為什麼會這樣說。

因為在作者看來建文元年的形勢於他太不利了。首先道義上他缺乏理由,「清君策」是自我安慰而已。政治上他連北平城都沒有控制;後方有重兵的遼、晉、寧等藩王態度不明朗;從平民到士大夫階層大都不支持他。這些還是其次,最重要一點是軍事上太為不利了。他的親兵應不過十萬(明初藩王最多三衛,每衛二到三萬人)。後方有藩王虎視、蒙古搔擾。距南京遙遠、最近也有兩千里,且沿途多堅城,同時操心大本營北平的安危。如果捨近求遠則後援更是問題。

朱棣不可能沒考慮這些問題。且後來這些問題都一一驗證了。朱棣濟南城下一籌莫展,北平只差一步就被偷襲得手。估計要不是最後他孤注一擲繞開山東直奔南京賭了一把,他早被滅了。

所以作者認為,導致他謀反的根源雖說在於他的野心和實力,但建文元年就起兵似乎條件太不成熟。所以我說朱棣是有心造反,但只是提前被逼了一下而已。

雖說朱棣造反的大多原因在於朱允炆的削蕃,但奪位就是奪位不管你有在多的理由,這件事終究是為後人所不恥的,儘管他後來下令編著《永樂大典》為後世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研究古代的文獻,儘管他有著不俗的作為。但是都改變不了他奪位的事實,都改變不了後人對他這一做法的看法。他是個聰明人,所以他只能盡可能的控制對這段歷史的記載,所以才出現上文中所提到的事。

《明成祖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