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兒子只當十個月的皇帝就死了?因何而死

奪了侄子的位,朱棣開創大明永樂盛世,當了22年的皇帝。朱棣死後,長子朱高熾繼位。但是,這位皇帝只做了10個月的江山就死了,傳位給長子朱瞻基。當上皇帝的時候,朱高熾剛47歲,屬於壯年。那麼,朱高熾究竟是怎麼死的呢?當了29年的太子,只當了10個月的皇帝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長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為燕世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朱高熾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是在位期間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讀書人的待遇比洪武、永樂兩朝要好。朱高熾天稟純明,從善改過,恭檢愛民,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個月皇帝的朱高熾病重,不久之後就去世了,終年47歲。廟號仁宗,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葬於十三陵獻陵。獻陵建造得莊嚴簡樸,象徵著他的統治作風。去世前三天,他還在日理萬機地處理朝政,而身體不適到「崩於欽安殿」前後僅兩天時間,胡名人黃景昉稱他「實無疾驟崩」。 登基未足一年便「無疾驟崩」,其中必有緣由。但《明仁宗實錄》、《明史·仁宗紀》等,都隻字不提其死因。究竟朱高熾因何暴卒已成歷史之謎,多年來人們對此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朱高熾死於嗜欲過度?一種觀點認為,朱高熾死於嗜欲過度。大臣李時勉在他即位不久就曾上一奏疏,其中有勸他謹嗜欲之語。朱高熾看了奏折後,怒不可遏,當即令武士對李時勉動刑,李時勉險些喪命。直至垂危之際,他仍難忘此恨,說「時勉廷辱我」。由此可見,朱高熾確實縱慾無度,李時勉奏疏觸及其痛處,否則不會如此耿耿於懷。

朱高熾因縱慾過度而得不治之症,在明人陸釴《病逸漫記》中有記述:「仁宗皇帝駕崩甚速,疑為雷震,又疑宮人欲毒張後,誤中上。予嘗遇雷太監,質之,雲皆不然,蓋陰症也。」「陰症」之說出自朱高熾時一太監之口,應當有一定的可信度。當時治療此等「陰症」恐無特效良藥,這使一些奸佞之徒有機可乘。對此,《明史·羅汝敬傳》中曾有記載,「……先皇帝(仁宗)嗣統未及期月……獻金石之方以致疾也。」由此看來,導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服用治「陰症」的金石之方而中毒身亡。

朱高熾被兒子害死?有學者通過對蛛絲馬跡的考察,認為朱高熾是被其長子朱瞻基、即繼他之後登位的宣宗害死的。朱高熾生性溫厚仁慈,嗜欲享樂,為此曾引起朱棣的不滿。朱高熾長子朱瞻基卻與其父相反,他善騎射,諳武事,熱衷權利,工於計謀。朱棣在世時,朱高熾即位,雖立朱瞻基為太子,但已察覺他非安分之輩,故屢有勸誡之語。可是,朱瞻基迫不及待地為自己早日登基籌謀,為此不顧親情。

洪熙元年(1425年)3月,朱高熾命朱瞻基南行祭陵(鳳陽的皇陵與南京的孝陵)。朱瞻基於4月14日離京,隨侍朱高熾的宦官海濤,是朱瞻基的親信,他按預先密謀,5月13日加害朱高熾。朱瞻基離京後,卻沒有按既定日程行進,而是直奔南京。但在離開南京前,南京城中就有傳言「仁宗上賓」。要知道,當時北京還未發喪,也無如今現代化的傳播工具,可見朱高熾「上賓」是在一些人預料之中的。當時朱瞻基還說:「……予始至遽還,非眾所測。」顯示他有人們難以想像的重大安排。他匆匆北返,在途中等待奉詔而來的海濤,於6月3日抵達北京。一到北京,就有大臣勸誡:人心洶洶,不可掉以輕心。朱瞻基答曰:「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顯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流露出對弒父謀位活動的自信和自得。當然,兩種看法孰是孰非,還沒有確鑿的證據。

《明成祖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