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祖母孝莊是否真的嫁給了小叔子多爾袞?

康熙的祖母,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是清朝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頗受關注的人物。她天資聰慧,容貌絕麗,號稱「滿蒙第一美女」。十三歲那年,她嫁給了清朝開國之君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被封為莊妃,婚後生下一子,取名愛新覺羅·福臨,這便是後來的順治皇帝。順治皇帝23歲因病去世(一說為出家),當時康熙才8歲,所以由祖母撫養長大,又依賴她輔政。康熙處理國家大事,必先徵求她的同意而後決。莊妃一生經歷清初三朝,她全力輔佐皇帝,對穩定清初社會秩序,促進國家的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後世稱之為「清代國母」。死後謚號為孝莊文皇后,簡稱孝莊。

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的弟弟,順治皇帝的叔叔。據說多爾袞身材高大,長相俊朗,號稱「滿洲第一俊男」。他智謀過人,軍功卓著,皇太極死後,便成為清朝的攝政王,統領各種軍政大事。

1644年,多爾袞統帥清軍入關,遷都北京,入主中原。他一生征蒙古、伐朝鮮、攻明朝、滅李自成、誅張獻忠,為清朝立下赫赫戰功,在39歲時,因狩獵墜馬不治而亡。死後卻被順治皇帝掘墓鞭屍,身敗名裂。

他的一生充滿謎團,其中與比他小一歲的嫂子,孝莊皇太后的關係,更是撲朔迷離,在民間甚至有「太后下嫁」的傳說,由於此事流傳甚廣,影響極大,卻未被正史所載,因而真偽難辨,故被譽為清宮四大謎案之首。

這兩人年紀只相差一歲,從小一起玩耍,可謂青梅竹馬,並且一個是「滿蒙第一美女」,一個是「滿洲第一俊男」,本是天作之合,可惜天意弄人,孝莊偏偏嫁給了多爾袞的親哥哥皇太極,不過皇太極死得早,孝莊不到30歲便當了寡婦,此後多爾袞一人獨攬朝政,可以隨意進出於皇宮大內,此時他們既有時間也有機會,再次舊情復燃並非癡人說夢。

那麼孝莊是否真的下嫁給了多爾袞呢?

今天我們就來探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從一首詩說起。

清軍入關以後,明朝餘部退到江南繼續抵抗,史稱南明,在南明魯王政權裡有個重要人物,叫張煌言,此人堅持抗清近二十年,至康熙三年才被俘殺害,他應該是與多爾袞和孝莊同時代的人。

張煌言能武能文,在抗清過程中寫下了大量詩文,真實記錄了當時的一些史實,其中不乏通過各種耳目的所聞所見,對當時清宮內部一些事件的描繪。

其中他寫的《建夷宮詞》中,有這麼一首詩,值得注意: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裏爛盈門;

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后婚。

合巹是古代的一種婚俗,類似於現在結婚喝交杯酒的意思;慈寧宮是太后住的地方,前兩句已經在暗示太后結婚了,而最後兩句更點明了太后大婚,並且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

此時的太后,只能是孝莊文皇后,如果是她結婚,那麼會嫁給誰呢?

毫無疑問,只有多爾袞,無論是從身份、年齡,還是從與孝莊的關係來說,都只能是多爾袞,而其他人,即使太后願意,也沒能力和膽量娶皇帝的母親啊。

如果說這算一個孝莊下嫁給多爾袞的證據,那還有沒有旁證呢?

有,而且還是外國的旁證。

朝鮮的《李朝實錄》中,有這麼一段記載,「上曰清國咨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舉何措?金自點曰,臣問於來使,則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雲。上曰,然則二帝。」

上面說的,朝鮮的國王問大臣,清朝的咨文中「皇父攝政王」如何解釋,一個叫金自點的人回答,他問過清朝的來使了,來使說,現在多爾袞去了一個叔字,變成了皇父,滿天下的人都很高興,應該朝賀,以後多爾袞就和皇帝一樣,是一體的了。朝鮮國王聽後,說,我知道了,原來清朝有兩皇上。

其實清朝沒兩皇上,只不過一個是皇上,一個是太上皇,多爾袞只有和太后結了婚,才能稱為皇父。

不光朝鮮如此,大陸更是如此,在1648年-1651年初這段時間,所有清宮檔案裡面,文書寫的都是皇父攝政王,有的甚至是多爾袞的自稱,他自己就這麼寫的。

皇可是指的皇帝啊,皇父不是亂叫的,更不能自己叫,那可是欺君之罪,所以除了多爾袞娶了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之外,似乎沒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釋。

說了這兩點證據,似乎言之鑿鑿了,但是孝莊為什麼要嫁給多爾袞呢,她就不怕天下人在背後非議嗎?她這麼做的動機和原因呢?

說起來,孝莊如果要嫁給多爾袞,不光只是個舊情的問題,還有政治上的原因可循。

在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可謂權傾一時,想殺誰殺誰,想整誰整誰,兩黃旗的什麼索尼啊,鰲拜啊,都被他整得至少掉了三層皮,至於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那就更慘了,乾脆被殺掉,連老婆還被多爾袞給搶去做了小妾。

試想這種情況下,多爾袞要廢掉一個年僅五、六歲的小皇帝順治,那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要想保全兒子的皇位,孝莊就只有下嫁給多爾袞,並且多爾袞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即使他真做了皇帝,萬一死了,也只能傳位為自己的弟弟多鐸或者哥哥阿濟格,那還不如讓順治當皇帝呢。所以孝莊可以充分利用這點,拉攏多爾袞,穩定住他的情緒,讓他覺得當個皇父攝政王就知足了,從而達到保全自己兒子皇位的目的。

而且弟娶其嫂,乃滿洲舊俗,雖然此時滿人已經入關接受了漢族人的倫理觀念,但是時間畢竟尚短,他們自己還不會太在意別人怎麼看。

所以說,孝莊嫁給多爾袞的動機和目的是存在的,而且是必須和強烈的。

太后下嫁小叔子,於中國幾千年的倫理不合,如果孝莊真的嫁給了多爾袞,那麼即使清朝的正史不會明確記載,也會留下一些馬腳吧。

您別說,還真有這樣的馬腳,確實無法以常理解釋。

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皇家陵墓,清朝一共有三個皇家墓地,瀋陽有一個昭陵,河北有兩個,一個是清東陵,另一個是清西陵。每個陵都有一個陵園子,用圍牆包圍起來。可唯獨這孝莊皇太后的墓,是孤零零的落在這三個陵園的外邊,單獨安葬。

按照歷朝歷代的規矩,只要你是皇帝的妃子,除非是犯了謀刺皇上的大罪,否則死後都必須擱皇帝旁邊,放在一個棺槨裡面,但是皇太極的墓在瀋陽昭陵,孝莊卻孤零零一個人埋在清東陵的旁邊。

更無法解釋的是,孝莊死後,她的棺材一直沒有埋葬,就擺放在地上,一直放了三十五年,直到康熙死後,他的兒子雍正繼位,才匆匆把孝莊就地埋了。

我們知道,根據《清史稿》記載,康熙和他奶奶的感情那是非常深厚的,那麼深的感情,怎麼能不讓奶奶早點入土為安呢,竟這麼狠心的扔在外面三十五年,你說這奇怪不奇怪。

這無法以常理解釋的史實,恐怕便是孝莊下嫁給多爾袞而帶來的後果吧。

動機,證據,後果俱在,看來孝莊嫁給多爾袞的確是歷史事實了。不過持相反意見的人也大有人在,只是他們自己沒有多少有力的證據,卻喜歡攻擊和反駁別人找到的證據。只要是正史沒有記載的,除非他們親眼看到,否則就是打死也不承認,所以這裡我們就不另外進行討論了。

「滿蒙第一美女」和「滿洲第一俊男」終於還是走到了一起,想必文人墨客看到此處,又要勾起他們的無限遐想了。影視編導們看到這裡,又有創意和靈感了,只是千萬別編出亂七八糟的電視劇來。

但是此事於儒家倫理實在不合,所以之後的清朝統治者總是極力掩蓋,不惜大興文字獄,於是乎在所有的清朝正史中,已經全然不見痕跡,只有清《東華實錄》等野史中,尚有記載。

而多爾袞死後的下場也是極其悲慘,由於順治帝不滿他和孝莊太后的關係,加上被他打擊過的政敵趁機報復。他死後不久,順治帝便以「陰謀篡逆」的罪名籍沒了他的家產人口,悉行追奪所得封典,將其黨羽凌遲處死,將其罪狀昭示中外。據記載:多爾袞的屍體被「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

一個為清朝打下萬里江山的大英雄,竟落得個如此下場,筆者讀到這裡,不禁發問,孝莊要是見到此番景象,心裡又會做如何感想?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