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南巡圖是誰畫的?康熙南巡圖作者究竟是誰

清代畫廊的巨作《康熙南巡圖》,它的主要作者是清初六大畫家之一王翬。王翬(1632年-1717年),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又稱烏目山人、劍門樵客;因畫《南巡圖》稱旨,康熙帝玄燁賜書「山水清暉」四字,所以又稱「清暉老人。」 王出身於風景清幽秀麗的江南常熟一戶繪畫世家,從小喜歡繪畫。他早先親得太倉「二王」(王時敏、王鑒)的指授與 《康熙南巡圖》局部。

推許,經常博覽大江南北的秘本精藏,對於古人作品,下苦功臨摹,力追董源、巨然,醉心范寬,對王蒙、黃公望的山水取法尤多,對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的山水也多有會意。他的傳世作品很多,如《千巖萬壑圖》、《溪山:紅樹圖》、《斷崖雲氣圖》、《石泉試茗圖》、《夏木垂蔭圖》以及《唐人詩意圖》等,深得各家的奧秘,具有古樸清麗的特色。因此,王時敏在《西廬畫跋》中稱讚他:「石谷於畫道研深入微,凡唐宋元名跡,已悉其精蘊,集以大成,聲名驚爆海內。」周亮工在《讀畫錄》裡說他:「仿臨宋元無微不肖,吳下人多倩其作,裝潢為陌,以愚好古者。雖老於鑒別,亦不知為近人筆,余所見摹古者趙雪江與石谷兩人耳,雪江太拘繩墨,無自得之趣,石谷天資高,年力富,下筆可與古人齊驅,百年以來第一人也。」這些都說明王學習古人的專心與臨摹古人的特長,當時的清初六大畫家之一惲壽平對王,也表示了極度的尊崇和讚美,寫下了「高雲都入王郎卷,亂覆清溪八九峰」,「看君畫石如雲手,落紙精華已百年」。

王生活在康熙年間,由於當時清朝政府調整了政策,採取了一些措施,因而使遭受前些時期戰爭破壞的農商工各業,逐漸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進入相對安定的局面。

康熙皇帝玄燁為了進一步緩和滿、漢民族之間的矛盾和統治階級與人民之間的矛盾,籠絡江南的士大夫階級,於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六年(1684年一1707年)的二十四年之間,先後到東南一帶作了六次南巡,他從北京出發,由山東入江蘇,潑江而南到蘇州、南京、杭州,最遠是渡過錢塘江,到了紹興。康熙為了要把這個「南巡盛典」記錄下來,就下令在全國範圍內的平民百姓中間,徵求並選拔繪畫能手來繪製《南巡圖》,在首次南巡的第三年,王得到御史宋駿業、老師王時敏第八個兒子宰相王和孫子戶部左侍郎王原祁以及詞人納蘭性德、刑部侍郎徐乾學等人的推薦,於60歲花甲之年帶了學生楊晉,到北京擔任侍詔,主持《南巡圖》的集體繪製工作。

《南巡圖》在繪製前,先由王執筆畫了草圖12卷,呈玄燁過目。草因為紙本淡設色,內容與正本大致相仿,小有差異,尺寸比正本略小些。陳祖范《王耕煙先生墓表》記述王在繪畫過程中的動作:「當繪《南巡圖》也,天下高才妙手,成集都中,和墨濡毫,鋪絹素,相顧縮,莫敢筆。惟覘侯王先生發口。先生曳草衣,佔上座,瞪目凝神,良久, 乃授以意匠」。全圖構思設計和樹石的繪製當出自主之手,人物、動物、屋宇等則由楊晉和其他畫家合繪。12卷巨製的《康熙南巡圖》,經過王、楊晉等眾多畫家的努力,歷時三年才告完成。圖成之後,玄燁看了非常滿意,給予王很多的賞賜,還要給他做官,王婉言辭去,便和楊晉一起回到常熟。當他離京的時候,宮廷畫家揚州禹之鼎作《石谷先生還山圖》贈別,詩人王士祺等以詩題之。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