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到底是如何順利獲得了康熙青睞的呢?

近年來,各電視台都推出了清宮大戲,主要也都是圍繞著九子奪嫡展開的鉤心鬥角。這樣觀眾們在觀看娛樂之餘不禁思考,雍正皇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否真的就心狠手辣不顧念絲毫兄弟手足之情?對奪嫡失敗的其他兄弟都下了死手?但更早以前的雍正王朝卻又給出了另一個克己奉公的雍親王形象。那麼到底那一個才是真正的雍正呢?

其實雍正帝也未必就真的心如寒冰,對於參與奪嫡的兄弟他也只是對當年為首的幾位皇子進行了報復。剩下的幾位皇子也大多是因為心懷不忿,出言不遜,背後發牢騷而被拘禁,但他們卻沒有遭到無謂的屠戮,僅僅是禁足不出直到病死,所以似乎雍正帝在他十三年短暫的帝王生涯中也並非真的那麼殘暴,反而是心存著不小的慈悲之心。

那麼,雍正帝當年到底是如何在朝黨之爭中佔得上風並且順利獲得了康熙皇帝的青睞的呢?

早期的奪嫡之爭只有太子與八皇子露出水面。朝中分為太子黨與八皇子黨兩派,太子為人懦弱無能,甚至後來還對康熙帝心懷不軌,康熙帝便對太子失去了信任,並將他的太子之位廢黜。如此一來,八皇子胤祀似乎成了太子之位的不二之選。

可惜,太子倒後,原本依附太子的朝臣紛紛選擇依附四皇子胤禛,因為這一派大臣都是激進的改革派,他們的政治目標就是要損害以八皇子為首的保守派的既得利益。黨爭自然不可避免,再次沸沸揚揚的興起。可誰也不曾想到一向低調穩重的四皇子胤禛竟成了八賢王的宿命對手,眾人大跌眼鏡之餘也不覺得出於情理之外。

因為這個鐵面無私的王子的確是改革派手中最鋒利的一柄劍!打著皇牌的胤禛要大力改革誰也不能從他那裡討得任何一點好處,針鋒相對的八皇子也不能明目張膽的提出異議,畢竟這是有利於大清王朝的舉措,任何人膽敢阻攔必將成為這輛戰車馬蹄之下的亡魂,哪怕是天潢貴胄,還是聖眷正濃。

太子黨敗陣之後改頭換面的四皇子胤禛一黨成了八賢王最大的對手。八皇子從未將四皇子放在心上,因為雖然胤禛也貴為親王,可他卻冷面無情,從不徇私,將朝中權貴得罪了不少,故而從沒有結黨之說,這樣的一個直臣的確不能對他產生任何的威脅。而八皇子向來長袖善舞,玲瓏機變,早早就博得了一個八賢王的稱號。

但這位卻沒能夠正在走向貪污腐敗深淵的大清王朝開出良藥,反倒是為了搏名而各方討好,誰都不肯得罪。素來只有直名無賢名的胤禛卻給大清王朝下了一劑猛藥,冷酷的他著手整肅政風,嚴懲貪官污吏,大力改革朝局。這一下就得罪了人,所謂改革,就是革故鼎新,革故就要傷害許多人的既得利益,將原有的紅利重新分配,但這些人拿著原有紅利大頭的人卻依然把持著帝國的各大中樞之處,改革起來自然費力不討好。

所以看似胤祀處處得勢後來卻敗給胤禛並不是黨爭的失敗,畢竟胤禛的人都是太子舊黨,用起來哪怕順手但其卻還隔著一層。所以恐怕是胤禛的做法更得康熙的聖心,胤禛的做法也更將能讓大清王朝走的更遠,事實也的確如是。

故而一向不近人情的胤禛就這樣被推到了台前,開始了與胤祀的鬥爭。保守派大臣以胤祀為首,革新派大臣以胤禛為首,慘烈的黨爭最終以冷面王胤禛脫穎而出,順利登基告終,八皇子胤祀慘淡收場,堪堪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誓死支持他的九皇子卻成了新皇登基的祭品。其餘的皇子大多也被幽禁不得出,失去了自由,這也是歷代黨爭的必然結果,無可厚非。

其實登基初期的胤禛還是對這位人稱賢王的弟弟抱有一絲希望,賜爵廉親王,其中自然不能排除其殷殷盼望之心。但可惜胤祀雖然已經落敗,卻還是無路可退,他已經成了保守派的代言人,他的利益已經和保守派綁在了一起。

保守派大臣自持過高,自以為憑借諸位大臣的合力,他們一定能夠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故而,改革勢在必行的胤禛只能將這個被保守派大臣視為中流砥柱的八賢王變成政治的犧牲品,螳臂當車的保守派大臣終於黯然退出。

《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