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原文】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註釋】

士:讀書人,特別是知識分子。

民:人民。

良:比如棟樑、基矗

義:事之宜

禮:天理的節文、人事的儀則。

只智:對世間事理的認識與瞭解。

信:誠實無欺。

常:恆常不變的法則。

不容紊:不可以紊亂、疏忽。

【語譯】

談到讀書人、農民、工人和商人這四種人,都是國家所不可缺少的棟樑

仁、義、禮智、信五種恆常不變的法則,則是要做人做事的標準,絕對不可以紊亂、輕忽。

【故事】

古代的社會,把人民的職業分成四等,到了今天,已經有所謂的「三百六十行」,不管從事哪一行,只要努力工作,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在許多的行業中,以農業和中國的關係最密切。

據說,漢朝時有個叫孟嘗的太守初調到合浦時,發現那裡的人們不懂得耕田。只能拿珍貴的珠寶和鄰國交換米糧,一旦珠寶用完了,只好活活餓死了。 孟嘗一到任,便開始教人民耕種的技術,於是合浦漸漸的富足繁榮起來。

人民的飲食問題解決後,「五常」的德行,應該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春秋時代有個孫叔敖,為了不讓別人見到兩頭蛇而喪命,便將蛇打死,埋了起來。

東漢時有個荀巨伯,為了照顧生病的朋友,寧可讓強盜殺了,也不願意留下朋友自己逃命。

他們的故事,正是實踐五常的最好例子。

《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