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二十七日下午,高夫人、高一功、田見秀、紅娘子和牛、宋等人的夫人,率領著幾百名親兵來到了。

高一功和田見秀留在周公廟同闖王談話。高夫人向闖王問道:

「李公子和紅娘子的喜事,你這裡都準備好了?」

闖王說:「都準備好啦。軍師擇定明天是大好吉日,咱們全軍祝捷,洛陽百姓也要唱戲,熱鬧一天。林泉他們的喜事也在明天辦。」

高夫人問:「新房在哪裡?都收拾妥了麼?」

「從進了洛陽以後,林泉就住在洛陽兵備道的衙門中,主持賑濟的事。另外在附近村子裡替他找了一座大戶宅子,離這搭不過兩里左右。已經找裱糊匠將新房的牆壁和頂棚都用花紙裱糊了。需要用的各種傢俱陳設,都已佈置就緒。反正不是長住,沒有過分講究。」

田見秀說:「我們離得勝寨時才得到一個消息,說敬軒和曹操都沒有死,也沒有全軍覆沒,不過人馬剩下不多,一共不到兩千人,又繞過成都往東來了。」

闖王點頭說:「我們這裡也聽說敬軒已經從川西奔往川東,看情況是要出川。」

高一功說:「敬軒用兵,詭計多端。他已經把官軍拖到四川內地,川東一帶十分空虛,必能從巫山、大昌之間的小路衝出。只是他們出川以後,所剩人馬很少,不再成為楊嗣昌的眼中勁敵。如今咱們破了洛陽,殺了福王,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楊嗣昌勢必捨掉敬軒他們,全力跟咱們周旋。咱們下一步棋如何走,必須早定。牛啟東和軍師怎麼想的?」

闖王說:「破洛陽後百事繁忙,還沒有工夫詳細計議。不過,啟東和獻策也主張採納林泉的建議,據河洛為根本,爭奪中原。還有,河洛一帶饑民和咱們的部分將士都盼望我在洛陽建都稱王;莫再像往年一樣東奔西跑。這事是否可行,也需要大家認真想想,好生計議,不可草率決定。」

高一功問:「啟東幾位有何主張?」

闖王說:「獻策和林泉都不多談此事。啟東常替我接見那些來求我在洛陽建都稱王的百姓父老,也收到不少表章。他倒是較為熱心。」

田見秀和高一功對這樣重大的事情都不願貿然說話,所以就將話題轉到查抄福王財產的情況上去。自成稱讚雙喜辦事還很細心,也有辦法。剛說到這裡,雙喜來了。高一功向雙喜笑著問:

「雙喜兒,你第一次挑這麼重的擔子,不感到吃力麼?」

雙喜笑著回答:「很吃力。今天舅舅一來,我就輕鬆了。舅舅來扛起大梁,我跟在舅舅身邊搬椽子,當小工,事情就做得痛快了。」

高一功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說:「我在路上就聽說你做事還有辦法。破了洛陽城,要查抄的地方多,東西多,光一個福王府就有多少東西抄!事情一亂,就會使許多金銀珠寶和各種值錢的東西落入私人手中,糧食也會隨意拋撒。你做得還不錯。也遇到些困難吧,嗯?」

雙喜說:「困難是事情的頭緒太多。從進到洛陽第一天起,我就決定:一家一家查抄,凡是沒有輪到查抄的,一律將東西和糧食封存,派兵看守,等候啟封查抄。凡是封存的房屋、宅院,嚴禁任何人私自進去,違者斬首。這樣就避免了鋪的攤子多,頭緒太亂,容易出錯,也不會感到人手不足。」

一功點點頭,又問:「你從哪裡弄到許多替你抄寫、記賬的人?」

雙喜笑了,說:「二十一日早晨剛破城不久,我就設法找到了邵時信……」

一功忙問:「就是去得勝寨控告福王府罪惡的那個後生?」

雙喜說:「就是他。在得勝寨時候我聽他說他有個叔伯哥哥名叫邵時昌,在府衙門裡當書辦。我叫他去找邵時昌來見我。邵時昌又替我找了一些能寫能算的人,還說出了一些咱們名單上原來沒有的殷實富戶。我將人員分做三起:一起人專抄糧食,一起人專抄銀錢,另一起人專抄貴重東西。每起人由一個總頭目率領,稱為哨官,出了錯唯他是問。每一哨有若干小隊,各有正副頭目。每一哨配有兩名書手、一名監抄頭目。這監抄頭目要認真督察。還有……」

高一功忍不住插言說:「好,好。每一哨設一監抄頭目,這主意想得很好。」

雙喜接著說:「還有,福王的糧食很多,大都是散裝在倉庫中,所以二十一日下午就開始在全城收集麻包。還怕不夠,又差人去新安、偃師和附近各集鎮、山寨去盡量收集。福王的金、銀、珠寶堆積如山,還有兩間大屋子裝滿銅錢。邵時昌向我建議,找來一百多個木匠,日夜趕工做小木箱子。每個小木箱恰好裝四十錠元寶,共兩千兩銀子,便於用騾馬馱運。裝散碎銀子、珠寶、銅錢,也用這種小木箱子。另做了一種比這小一半的,專裝黃金。他們在洛陽聽得多,見得廣,說每年官府往上邊解大批錢糧折色銀子[1]也是這麼辦。」高一功聽了雙喜的這些辦法,頻頻點頭。高夫人問:「雙喜兒,據你眼下估計,咱們在洛陽得到的糧食、銀錢,可以養多少兵?」

雙喜低頭想了一下,回答說:「昨天我將已經查抄的和封存起來尚未查抄的糧食合計一下,大約夠二十萬人—年的消耗。金銀珠寶和各種財物,沒算在內。」

高夫人、高一功和田見秀聽了雙喜的話,都很高興。闖王想著如今諸事紛繁,便同高一功商量一下,吩咐雙喜明天上午將所任職事移交給高一功,自己回到周公廟行轅,在他的身邊辦事。

第二天,整個洛陽城都大為熱鬧起來,有三台大戲同時開演。一台是豫西梆子,一台是從南陽來的越調,還有一台是陝西梆子即所謂秦腔。此外還有許多雜耍:玩獅子的,玩旱船的,騎毛驢的,踩高蹺的。元宵節時因軍情緊急,這些玩藝兒都不許扮演,今天都上街了。往年騎毛驢的是扮演一個知縣帶著太太騎驢遊街,知縣畫著白眼窩,倒戴烏紗帽,倒騎毛驢,一個跟班的用一個長竹竿挑著一把夜壺,不時將夜壺挑送到他面前,請「老爺」喝酒。今年,騎毛驢的知縣換成了一個大胖子,倒戴王冠,醉醺醺的,自稱福王。用夜壺送酒的人改扮成兩個太監,一老一少,不斷地插科打諢,逗得觀眾大笑。義軍在今天停止操練,各營中殺豬宰羊,一片喜氣洋洋。

中午,紅娘子內穿緊身戰襖,腰掛短劍,外表卻是新娘打扮:鳳冠霞帔,百褶大紅羅裙,頭蒙紅綾帕,環珮叮咚。她由戎裝打扮的慧英和慧梅左右攙扶,上了花轎。一隊騎兵分作兩行,打著各種錦旗,緩轡前導;後邊跟著一班鼓樂,喇叭和嗩吶吹奏著高昂而歡樂的調子。鼓樂後邊是紅娘子的親兵和健婦,一律騎著駿馬。緊挨花轎前邊,是慧英和慧梅。雙喜送親,帶著一隊親兵走在女兵後邊。

本來李巖的意思,喜事要辦得越不鋪張越好。但是紅娘子像一般姑娘一樣,把出嫁看成終身大事,希望辦得鄭重其事,熱鬧一點,高夫人也主張不可馬虎,所以昨晚決定,使花轎從周公廟出來後兜個大圈子,從洛陽南門進城,經過城中心的十字街口,出西門,再抬到李巖的臨時公館。

按照習俗,新娘上轎前得掩面痛哭,表示捨不得父母和家中親人。紅娘子早已沒有了父母和家人,但是上轎時也哭了。她想到了她的慘死的父母和一家人。她想,倘若母親活著,親眼看見她出嫁,親手替她照料一切,將會是多麼幸福!當花轎進入洛陽南門以後,她已經止哭了,隔著轎簾的縫兒偷看街景。忽然聽見走在最前邊的轎夫叫了句:「腳下一枝花!」第二個轎夫跟著說:「看它莫采[2]它!」背後的轎夫也照樣重複這兩句。她感到奇怪:什麼人把花子扔在路上?現在還是早春,杏花剛剛開過,地上扔的會是什麼花子?默想片刻,她恍然想起來從前曾聽說過,這句話是轎夫們的切口,最前邊的轎夫倘若看見路上有糞便,便用這句吉利話通知後邊的夥伴,避免踏在腳上。她想,這一定是剛才別的騎兵或牛車從這裡走過,地上留下一泡牛屎或馬屎,所以轎夫叫著「腳下一枝花」!她在心中暗暗地笑了。

李巖的臨時公館是一座大戶的住宅。李巖戎裝齊整,腰掛寶劍,披紅戴花,從院中迎出。慧英和慧梅早已下馬,將轎門兩邊縫著的稀稀紅線扯斷,掀開轎簾,攙紅娘子走進大門,在鼓樂鞭炮和許多人的歡叫聲中向二門走去。紅娘子在戰場上最驚險的時刻都能鎮靜如常,但此刻卻心頭怦怦直跳,不敢抬頭,不敢看人。

二門的門檻上橫放著一個馬鞍。這是原始社會掠奪婚姻留下來的風俗痕跡,在中原民間代代相傳,誰也不明白它的來源和意義。紅娘子由於心情過於緊張,腳步有點慌亂,竟然有一隻腳絆著馬鞍;倘若不是慧英和慧梅在左右攙扶,她會打個踉蹌,引起眾人一陣大笑。過了二門,她就走在紅氈上了。

在第二進院子中間,稍靠近上房一邊,設有一個天地桌[3],罩著大紅錦繡桌圍,上邊擺著一隻大香爐,燒著檀香。香爐後邊放著一個盛滿糧食的木鬥,上用紅紙封著,紅紙上放著一面銅鏡,又插著一桿秤。這也是上千年傳下的古老風俗,據說那銅鏡和秤象徵著夫妻倆對天明心,公平相待,而斗中的糧食象徵著「米面夫妻」,即夫妻要共同生活的意思。紅娘子被攙到天地桌前站定。按照男左女右的規矩,李巖站在她的左邊,但是她不敢看,只是感覺到他在左邊,隨即又瞄見他的新馬靴。在鼓樂聲中,有人高聲贊禮,她遵循著贊禮的指示同李巖一齊拜天拜地,對面交拜。她覺得自己像一個木頭人兒,任由人們擺佈,而且總覺著自己笨手笨腳,連行跪拜也忽然非常生疏了。

拜過天地,紅娘子被攙扶著繞過天地桌向上房走去,突然一陣什麼東西撲面向她的頭上和身上撒來。她起初一怔,隨即明白這撒來的東西是麩子和紅棗[4]。一股幸福的情緒充滿心頭,願意這兩樣東西多多撒來。果然,人們不斷地撒呀撒呀,一直撒到她走進洞房。

各位將領和牛、宋的夫人都在內宅設宴,男客和送親人都在前院坐席。酒過三巡,李巖來到內宅向各位女賓敬酒。趁此機會,大家拉著新郎和新娘喝了交杯酒,算是完畢了古人所說的「合巹」之禮。

飯後,紅娘子坐在洞房休息。紅霞走進屋來,小聲對她說:

「稟紅帥,在前院吃酒席的各位將軍、牛舉人和宋軍師,還有咱們姑爺,都被闖王叫到周公廟議事去了。聽說這會議十分重要,十分重要。」

「是商議打仗的事?」紅娘子低聲問。

「不是。聽說是商議闖王登極的事。」

「啊?登極?!」

「啊,我說錯了,是商量把洛陽改為京城,闖王在這兒先稱王,等攻佔了北京以後登極。稱王還不能算是登極,是吧,紅帥?」

紅娘子點點頭,激動地說:「在洛陽建都稱王也是一件大大的喜事!」隨即又問:「為什麼不傳知我去?」

紅霞笑著說:「這還不明白?一定是闖王想著你是新娘子,怕眾將領見面後同你開玩笑,所以不請你了。既有姑爺去,還不是同你親自去差不多一樣?」

紅娘子用溫柔的眼神望了望紅霞,微微一笑,但跟著搖搖頭:「可是,我是闖王帳下一員女將,像這樣重要的軍事會議,不應該……」

一個親兵稟報:「雙喜小將爺來見!」

「快請!」紅娘子說,同時心中猜想可能闖王有什麼重要吩咐。

雙喜進來,站在她面前說:「紅姐,馬上要在行轅開重要會議。父帥本想請姐姐前去,只是怕姐姐身子太累,又怕姐姐不好意思同大家坐在一起議事,命我來問一問,去不去由姐姐自己斟酌。」

紅娘子毫不遲疑地說:「請賢弟回稟闖王,我立刻前去。紅霞,幫我趕快把衣服換了。」雙喜一走,紅娘子就脫去了做新娘子穿的便裝繡花襖和百褶羅裙,通身換上了樸素的半新戎衣,洗淨脂粉,提了馬鞭,說聲:「走!」帶著紅霞等一群戎裝英武的健婦快步走出,磚鋪的甬路上響起一陣輕捷的皮馬靴聲。想著自己這一去準會出許多將領和李巖的意料之外,她不禁在心中笑著說:

「我呀,哼,我畢竟是紅將軍,可不是那種嬌滴滴不敢抬頭、坐在繡房中扭扭捏捏當新娘子給人們看的人!」

闖王行轅的議事廳原是廟祝們接待洛陽官紳的客堂,陳設雅致,今天坐滿了前來參加議事的將領。

李自成先向大家扼要地說了說破洛陽以後八天來的情況,然後接著說:

「咱們今後的作戰方略,雖然大體有個譜兒,可是沒有完全決定。局勢常常在變,所以今天邀集大家在一起商議商議,把大政方針確定下來。在得勝寨過年的時候,李公子來到軍中,他建議據宛、洛,掃蕩中原,據中原以奪取天下。牛先生和宋軍師都贊成這個建議。他們三位有學問,通今博古,說出了很多重要道理。牛先生建議我破洛陽以後建立一個新名號,以便號召天下。他也引了許多古人古事,說了許多道理。咱們來到洛陽這七八天,有許多饑民父老前來行轅,請求我在洛陽建都稱王。每天都是牛先生接見他們,還收到不少勸我建都稱王的表章。咱們軍中將士,也在紛紛議論。這都是十分重大的事,請大家各抒己見,好生商議。現在先請李公子、牛先生和軍師說說吧。」他轉向他們三人,以目示意,含笑等待。

李巖因為明白牛金星在軍中是處於「賓師」地位,所以不願先說話。宋獻策原是牛金星介紹來的,也處處避免「僭越」。他和李巖都請牛金星一個人代表三人說話。牛金星並不推辭,引古論今,侃侃而談。他說得道理充足,十分動聽。他一說畢,大家立刻就議論開了。

由於大家是在勝利的形勢中懷著振奮的心情前來議事,所以發言十分熱烈。有不少將領贊成將李巖和牛金星的建議合在一起,即在洛陽建都稱王,以宛、洛為根本,進一步奪取天下。也有一部分將領主張趕快去攻佔南陽,將宛、洛兩個地區連成一片,準備好同楊嗣昌和其他各路明軍在中州會戰,等再打幾個大勝仗,再商議建都稱王的事。又有一些將領主張目前應該乘勝西入潼關,以關中為根本,建都西安。當這後一個意見提出後,很多人立刻贊成,並且七言八語地補充理由。這是因為,今天參加會議的,除牛、宋和李巖外,全是陝西人,一則對故鄉有特殊感情,二則都知道西安是古都,也熟聞自古以來人們如何稱頌關中是形勝之地,最為適宜建都。經過一陣爭論,那請闖王趕快在洛陽建都稱王的主張,得到了較多人的熱情贊成。這有兩種人:一種人是跟隨闖王年月很久,一心保闖王打江山,巴不得闖王早日稱王稱帝。他們還記得,崇禎八年正月間打開鳳陽,那時明朝的力量比義軍強大得多,高迎祥就提出要改元為興武元年[5],而目前明朝是如此空虛和衰敗,李闖王的人馬是這麼眾多,百姓是如此擁戴,當然應該趕快在洛陽建國改元。另一種人是年紀輕的,如雙喜和張鼎這班將領,經過三個月來的節節勝利,把一切事都看得十分容易,好像奪得天下已經是十拿九穩了。不論是擁護李自成立刻在洛陽建國改元、稱王稱帝的人,或是贊成李自成立刻西入潼關,在西安建國的人,都或多或少受了「十八子當主神器」這一讖語的影響,認為天意已定,眼前的爭論只是洛陽和西安作為國都的選擇。

李自成默不作聲,傾聽大家熱烈爭論。他注意到,李巖和高一功對大家爭議的問題,都不表示意見,看他們的神氣,分明是另有看法;劉宗敏和田見秀似乎都沒有一定主見,很有興致地聽大家爭論;而袁宗第和李過都贊成打回關中,以關中為根本。發言最熱烈的是居於多數的中級將領,大都贊成李自成現在就正式稱王。李自成因為紅娘子是第二次參加軍事會議,很想聽聽她的意見,便用鼓勵的笑眼轉望著她。眾將領明白闖王的心意,趕快停止說話,將眼光集中在她臉上。紅娘子不覺臉頰微紅,心口怦怦亂跳。她原來也是希望闖王趕快在洛陽建都稱王的,但聽了爭論,思想有些改變,於是她清一下喉嚨,慷慨說道:

「像這樣大事,我不敢多有主張。我想,闖王是帶領窮百姓造反的真英雄,救民水火,眾心所歸,理應稱王。別說稱王,日後還要推倒無道明朝,受百姓擁戴坐天下,重整乾坤。不過,是眼下就匆匆忙忙稱王好還是再打幾個大勝仗以後稱王好,請闖王自己斟酌。」

闖王頻頻點頭。劉宗敏等哈哈大笑。宋獻策認為她出言得體,向李巖瞟了一眼,小聲讚道:

「話不多,卻甚扼要。果然是難得的巾幗英雄!」

會議進行到黃昏時候,尚未得出一致意見。闖王叫大家暫停爭論,吃過晚飯繼續再議。晚上的酒席仍然分在周公廟和李巖公館兩個地方,所以李巖必須回公館去招待客人。臨走時候,闖王拉他到院中一個清靜地方,小聲問道:

「林泉,今日眾人議論紛紛,你卻很少說話。你對眾人的主張有何看法?」

李巖回答說:「今日意見雖多,卻都是出於對闖王的一片忠心。我在會上不多說話,是因為忽然想起朱升對朱洪武說的九個字,不免反覆思索起來。」

自成問:「朱升是什麼人?」

李巖說:「朱升是徽州的一個儒生,很有學問,在元末不肯出仕。朱洪武打下徽州,把他請來,垂詢大計。朱升回答了九個字,十分重要。後來朱洪武就按照這九個字去做,果然成了大業。」

「哪九個字?」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嗯?」

「這九個字的意思就是:鞏固疆土,站穩立腳地;撫慰百姓,獎勵農桑以足食足兵;緩稱王以避免成為眾矢之的。」

李自成邊思索邊輕輕點頭,隨即微笑說:「你的意思我完全明白啦。」

李巖剛走,劉宗敏來找闖王。沒有等他開口,闖王問他對下午的爭論有什麼主見。宗敏笑著回答:

「問我的主見麼?說實在的,李哥,像這些重大事情,我自己並沒有一定主見。大家商議之後,你怎麼決定都好。我心裡倒是想著下一步如何打仗,想著眼下洛陽的一些緊要事情。」

自成忙問:「你的意思?……」

宗敏說:「我現在追出來,是有兩件事向你請示。第一件,咱們已經招收了新兵七八萬人,投軍的饑民越來越多,估計再過四五天會招到二十萬人。多虧福王幫忙,糧餉全不發愁。如今補之和漢舉兩人手下都只留下二百精兵不動,其餘的都拆散了,派去帶新弟兄,小兵升成頭目,小頭目升成大頭目。有的老弟兄,咳,連升三級!現在洛陽留下的精兵沒有拆散的只有張鼐帶的中軍營兩千人,李公子的七百人,可是他的七百人分成幾處,每日照料放賑的事,也不能打仗。倘若最近需要使用兵力,豈不抓瞎?在洛陽新招來的弟兄,不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全是烏合之眾,頂個屁用!你想,這不是十分吃緊的大事麼?」

自成說:「是的,捷軒,你提醒得很及時,很好,要立刻拿出辦法。」

宗敏接著說:「劉明遠的一支人馬前幾天已經破了靈寶,給潼關方面的官軍一點顏色看看。原來你派遣他去靈寶一帶,是想迷惑陝西、河南的封疆大吏,使他們摸不清我軍攻破永寧後的行蹤,不注意我軍將攻洛陽。既然洛陽已經破了,調明遠星夜趕來洛陽怎樣?」

「好,調他星夜趕回,越快越好。」自成略微思索一下,又說,「明遠手下能夠管用的戰兵也只有兩三千人,還得從得勝寨趕快調人,今晚我們商量。」

晚宴以後,李自成趁著議事尚未開始,往外閒步。剛好王長順從對面走來,趕快向旁邊一閃,叫道:「闖王!」闖王站住了,在老王的臉上打量著,笑著問:

「怎麼,喝了不少吧?」

老王感情激動,喃喃地說:「今日咱行轅裡祝賀大捷,我不能不喝三杯。我是滴酒入唇就變成關爺臉,不過,請闖王放心,我喝不醉的,喝不醉的。」

闖王親切地說:「天冷,你年紀大,多吃幾杯不打緊,只要不吃醉就行。你在咱們老八隊有功勞苦勞,大家多敬你幾杯也是當然的。」

王長順湊近一步,越發激動,小聲說:「闖王,有一句話我可以問麼?」看見闖王笑著點頭,他聲音哽澀地問:「人們說你要在洛陽建國稱王了,真的麼?」

闖王笑著問:「你聽誰說的?」

「這兩三天將士們在下邊紛紛議論,剛才又聽說今日下午眾位將爺就在商議這件大事。」

「你別聽別人瞎說,不久咱們還要打大仗哩。」

「哎,我呀,我比別人更盼望你早一天建國改元,稱王稱帝。今天聽到這消息,我心中高興得真想哭一場!可是你這闖王的稱號我已經叫慣啦。起初我叫你闖將,後來叫你闖王,已經叫了四五年啦。我喜歡你這個闖王稱號,以後不讓我再叫你闖王,我心裡可有點兒,有點兒……哎,你叫我怎麼說呢?」

闖王明白他的意思,連忙說:「王大哥,即令有朝一日我真的稱王稱帝,你仍然可以稱我闖王。咱們原是同鄉里,一起義就在一起共患難,同生死,別說你以後還叫我闖王,就是你叫我的名字,我也不會怪你。從前在一起共患難的老弟兄沒有多少啦。」

王長順眼眶中滾著熱淚說:「闖王,你這幾句話說到我的心窩裡啦。我跟隨你十多年,最知道你待老部下有恩有義。可是我也想啦,一旦你建國改元,稱王稱帝,我再不會站在你面前稱你一聲闖王,隨便吃噠[6]。到了那個時節,闖王,即令你還沒有忘記我這個老馬伕,可是我的官職卑小,進不了宮門,再也見不到你同夫人啦。就說有幸你會想起我,把我召進宮去,我還得離很遠三跪九叩,俯身在地,連抬起眼睛看看你都不敢。咳!有什麼辦法呢?自古來皇家禮教森嚴,一道宮牆把親生父子的骨肉恩情都隔斷了,何況我這個老馬伕?可是,闖王,話雖是這般說,我聽說你要在洛陽建國稱王,我高興得流出了眼淚!闖王,你登極吧,稱王吧,稱帝吧。這是天命,軍師獻的《讖記》說得很清楚,為什麼不趕快稱王呢?我以後能不能隨便見你和夫人,那是小事!」

闖王見老王有了點醉意,推他一下,說:「長順,你快去躺躺吧。要不要人扶著你?」

王長順笑著搖搖頭:「我不醉,我不醉,只有一點酒意兒。」他深情地再望了闖王一眼,閃著淚花,腳步蹣跚地走了出去。

闖王走了一圈,剛回到周公廟的前院中,看見高一功急匆匆迎著他走來,一到面前,將一封粘著兩片雞毛的書子遞給他,同時說:

「李哥,有火急軍情塘報!」

李自成接到書信,先看封套正面,認出是辛思忠的筆跡;又看背面,分兩行批著四句話,並且加圈。那四句話是:

十萬火急,遇站換馬;

日夜飛送,遲誤者斬!

這四句話是李闖王自己在一個半月之前規定的,不是十萬火急的文書,任何將領不許在文書封套上批寫這四句話。從他規定了這個辦法以來,今天是第一次接到批有這四句話的「十萬火急」文書。他迅速抽出塘報一看,向一功問:

「捷軒他們都看了麼?」

一功回答:「都看了,只等你來商議。」

自成笑一笑,說:「瞧,馬上就熱鬧起來了。」隨即大踏步向議事廳走去。

議事廳中,眾將領都在紛紛議論。闖王進到屋裡坐下,向劉宗敏問:

「對於下午所議的事,還有剛才這封塘報,大家有何看法?」

宗敏說:「下午所議的事,大家剛才又議了一陣,並無新的意見,都說請闖王自己裁決。辛思忠從新野境內送來的這封火急塘報,大家才看到,正在議論。」

自成轉向牛金星和宋獻策:「你們二位的主見如何?」

牛金星欠身說:「我同軍師之意,認為張敬軒和曹操雖有開縣之捷,出了四川,但也是疲於奔命,人馬所剩無幾,除非施展什麼絕招,未必馬上有大的作為。

楊嗣昌率大軍追出四川,也是師老兵疲,將帥離心。古人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楊嗣昌之氣已經十分衰竭,正是所謂不能穿魯縞的強弩之末。況且他督師一年半,糜餉數百萬,剿撫之計兩敗。洛陽失陷,福王被殺。不要說他今後不能有何作為,恐怕連性命也很難保住。因此,我們當前急務,仍是加緊招兵買馬,日夜練兵,早定名號,據河洛,下南陽,掃蕩中原,勿失時機。」

李自成轉向李巖:「林泉有何高見?」

李巖欠身說:「牛先生與軍師的意見甚善。在下愚意,除他們二位所言者外,請闖王速派勁旅南下,攻佔南陽、鄧州,使宛洛連成一片,並使楊嗣昌不能自襄陽北上。汝州為宛、洛交通孔道,亦為由洛陽東出豫中、豫南必經之路,自古為兵家所必爭之地。請闖王另派一支勁旅攻佔汝州與葉縣,以確保宛、洛通道,並為伏牛山老營一帶作屏藩。」

李自成又向全體將領望了一遍:「你們大家還有什麼主張?」

幾位大將覺得說的意見已經不少了,都默不作聲,等候闖王決定。有幾個中級將領,年紀最輕的如雙喜和張鼐等都不到二十歲,較大的如谷可成和李彌昌等也只有二十三四歲,互相使眼色,抗膀子,碰肘彎,希望有一個人站起來代表大家說話。最後,他們都望著張鼐,並且有人從背後推他一下。張鼐站起來,口齒清利地說:

「啟稟闖王!剛才我們有十來個人在一起嘀咕一陣,大家認為,應該趁眼下楊嗣昌尚未出川,河南和陝西官軍空虛,請闖王在洛陽建國稱王,號召天下。以後打到西安,再以西安為京城,改稱帝號。只要闖王在洛陽建國稱王,據有宛、洛,掃蕩中原,日後張獻忠和羅汝才來到河南,見大勢已定,必得向闖王稱臣。天無二日,地無二王。倘若張獻忠他們有不願臣服的,一律剿滅。聽說當年朱洪武也是這樣:他先在南京稱王,隨即誅滅群雄,趕走元順帝,統一天下。請闖王趕快擇吉稱王,不要耽擱。我們這班小將,誓忠不二,甘願粉身碎骨,為闖王打天下,保江山!」說畢,坐下,臉上猶保持著激動神色,呼吸急促。

議事廳中靜下來了。闖王繼續面帶微笑,滿意全體將領對他的一片忠心。過了片刻,他收斂了笑容,說:

「剛才辛思忠從新野境內送來了十萬火急塘報,說在襄陽城內盛傳,張獻忠在四川開縣境內一戰殺敗了總兵猛如虎,毫無阻攔地從夔州境內出川,楊嗣昌率領大軍在後邊尾追。這消息,我看有九成以上可靠。張獻忠出川後能有多大作為,楊嗣昌能有多大作為,我們的心中有數。牛先生和軍師的看法很是。我們有自己的用兵方略。古話說,『因利乘便』,確實是不應該坐失良機。」

那班年青將領,聽到「不應該坐失良機」幾個字,都等著他接下去就宣佈建國稱王,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他的面孔。突然,闖王輕輕地咳嗽一聲,接著說:

「今日牛先生、各位將領,出於對我擁戴之誠,紛紛提出來建都稱王的事。但我仔細想了,目前我的德威不足以服人,稱王太早,不唯無益,反而有害。況且宛、洛各州、縣殘破不堪,災民遍地,有些地方人吃人,幾十里不見人煙。似此情形,更不宜馬上就建都稱王。所以這事我絕不同意,請大家暫莫議論!」

議事廳中又一陣寂靜。許多將領感到失望、吃驚,但也有的將領微微點頭。牛金星見大家都無意再勸說闖王稱王,便站起來說:

「闖王今日建都稱王,實為上順天命,下應民心。但闖王既然如此謙遜,稱王事暫緩商議也好。古人在稱王稱帝之前有稱大元帥的,有稱大將軍的,也都是正式名號。愚意以為,闖王今日可稱為大元帥,以便號令群雄,但在元帥上要加幾個字作為美稱。不知此一芻蕘之議,闖王可否採納?」

闖王微笑著轉向眾將:「你們大家以為如何?」

大家因闖王堅辭稱王,所以一齊擁護闖王正式稱大元帥。自成見「眾議鹹同」,便問金星應該在元帥上加什麼字樣。牛金星早已做了退一步的準備,但他走到桌邊,取筆在手,故意凝思片刻,在箋紙上寫出一行字,又拉著宋獻策斟酌,然後才拿著箋紙說道:

「闖王的大元帥稱號應加褒美之辭,以示麾下眾文武擁戴尊崇之意,猶如群臣向帝王上的徽號。剛才學生與軍師共同斟酌,擬出了八字褒美之辭,連同大元帥三個字共是十一個字,就是:『奉天倡義神聖文武大元帥』。各位如覺褒美不足,請再增加幾個字不妨。」

有人說:「沒聽清,請再念一遍。」

「奉天倡義神聖文武大元帥。」金星又念一遍,解釋說,「這『奉天倡義』,大家是都清楚的。『神聖文武』四字出自《大禹謨》[7]中的兩句話:『乃聖乃神,乃武乃文。』這兩句話是稱頌帝堯具備了神聖文武的美德。我們闖王,奉天承運,傚法堯、舜,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文足以經邦治世,武足以戡定天下,所以這『神聖文武』四字加在闖王的稱號上十分恰當。」

眾將領紛紛稱讚牛金星想出的這個美稱極好,還有人在思索另外再加什麼字。李自成從金星手中要過來箋紙,提筆勾去了「神聖」二字,抬頭望著大家說:

「我無德無能,實在當不起這個美稱。不好全辜負大家的誠意,就決定用『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這個稱號吧。但目前百事繁忙,不日還要打仗,暫不向全軍宣佈這個新的稱號。等過了一陣子,軍情稍暇,再向全軍宣佈,開始用這個稱號,同時也要建立一些新的軍制。至於是不是以宛、洛為根本,大家沒有商議定局。我自己也有一些想法,另作商量,不必今天就匆匆忙忙決定。」他向紅娘子望望,接著又對眾將說:「有一件事兒,是在得勝寨決定的,現在向大家宣佈。我軍要成立一個健婦營,由紅娘子統帶。因為目前戰馬缺乏,暫時從得勝寨撥給五百匹,另給三十匹騾子馱運東西。日後馬匹多時,陸續撥給。我們的童子軍屢立戰功,已經很馳名。今天又立個健婦營,也是個大大的新鮮事兒,一定會成為一支精兵,在戰場上建立大功。有人說應該稱作娘子軍。可是健婦營這名稱是紅娘子才起義時就想好的,所以我決定還用這個名稱,也算咱們不忘記紅娘子在豫東率眾起義的功勞。」

關於下一步軍事行動,因為事屬機密,闖王未作別的指示,只叫大家回去速作準備待命。隨即他宣佈會議完畢,望著眾將領從議事廳肅然退出。


[1]折色銀子——古代徵收田賦,原來只收實物,稱為「本色」。將征實物改為征銀子,稱為「折色」。

[2]采——與「踩」諧音。這是一句雙關語。

[3]天地桌——舊時婚禮,新郎和新娘要在院中同拜天地,使用的桌子叫作天地桌。

[4]麩子和紅棗——「麩」諧音「福」,象徵夫妻多福。「棗」諧音「早」,象徵「早生貴子」。

[5]興武元年——崇禎八年正月破鳳陽的農民軍是一支聯合部隊,盟主為高迎樣,破鳳陽後大書徽號為古元真龍皇帝,改年號為興武元年,但並未建立政權。

[6]吃噠——亂說。米脂一帶方言。

[7]《大禹謨》——《尚書》中的一個篇名。

《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