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往事》走向世界

是阿米爾·汗教會了印度,要敢於去追逐奧斯卡之夢。

——《亞洲時代》,2002年

《印度往事》的成功其實才剛剛開始。這部電影在南非太陽城首映之後,進軍國際市場的道路就被打通了。在瑞士洛迦諾電影節上,儘管大家操著各種不同的語言,卻一起為這部電影的成功歡呼。很明顯,這是《印度往事》給大家帶來了共鳴。和印度傳統電影的遭遇不同,觀眾沒有被漫長的觀影時間、完全聽不懂的語言、印地語電影的特色,以及並不熟悉的板球運動等因素影響。

《印度往事》在該電影節上獲得了「最受歡迎影片獎」,擊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350部影片。阿米爾在後來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說,他的影片首次在歐洲上映的意義,遠比獲得奧斯卡提名要重大。

除此之外,該片還在很多國際電影節上放映,獲得了英國利茲國際電影節最受觀眾歡迎獎、挪威電影研究院設立的伯根國際電影獎,以及美國波特蘭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從世界電影的角度來看,該片存在著一些問題——影片時間偏長,以及浪漫戲份過於單一。但是,本片的主線,即與強大敵人的鬥爭,贏得了觀眾的認可。此外,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也值得一提,它選擇了在廣闊的卡奇地區,用輕鬆的方式展開敘事。

憑藉以上優勢,《印度往事》成了印度電影史上最具劃時代意義的作品,而這部電影起初並沒有這麼大野心。《紐約時報》寫道:「植根於孟買的影視產業,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基地之一。但是,寶萊塢的作品在印度之外,甚至連國外的印度裔中,都很少被提到。《印度往事》打破了這一傳統障礙。」《印度往事》在南非、法國、德國、日本、馬來西亞、中國、中東地區、英國和美國達到了270萬美元的票房。

《印度往事》登上了英國「十佳電影排行榜」,之後又登上BBC的「人生必看的50部電影」榜單,位列第14位,而且是唯一一部上榜的印度電影。

《印度往事》最終迎來了它的巔峰時刻,就是作為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的官方選送作品。儘管人們不相信印度電影會獲得提名,但是,阿米爾和阿素托史還是來到了洛杉磯,看著600位投票評審員觀看了這部電影並最終做出決定。當《印度往事》獲得提名的消息發佈時,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印度往事》進入了前五名,這是印度電影第三次獲得這樣的提名。

《印度往事》前無古人的成就也鼓舞著印度電影界,它的故事至今還影響著一些電影人,激勵他們堅持突破印度電影和全球市場之間的隔閡。

在《午時日報》57 的採訪中,安尼爾·達卡將《印度往事》與奧斯卡失之交臂的原因歸結為:《印度往事》所傳達的內容,與美國「9·11事件」所造成的氣氛不合。「當你需要從五部優秀作品中選出一部時,就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來干擾這個決定了。你要仰仗幸運之神的垂青,以及其他各種助力。你要在合適的時間拍合適的片子,以滿足特定觀眾的心情。」

無論如何,《印度往事》為印度電影探索出了一條國際之路,在英國國家劇院,有觀眾問:「印度電影是否在開闢國際市場?」阿米爾回答:「世事都在變化,我個人認為,無論這部電影能否贏得世界觀眾的認可,我都很興奮。《印度往事》已經很棒了,但是如果有更廣泛的認可,我當然會更高興。我希望試一試,看看到底能否讓一部印度電影在世界觀眾中掀起波瀾。」

一個新紀元已然開啟,《印度往事》精神長存。

這是一部罕見的電影,是一部可以不用誇張的表情,不用踩香蕉皮摔倒這樣的笑料,就能讓觀眾發笑的喜劇。影片中三位主人公的種種行為和反應都是真實不做作的。

——《印度教徒報》,2001年

2000年,在《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的排燈節58 特別節目中,主持人阿米塔布·巴強迎來了特別嘉賓阿米爾·汗,他的滑稽的小鬍子引起了整個印度的注意。他向巴強透露:這是他即將上映的影片中的形象。

又是一位初出茅廬的新導演邀請阿米爾出演他執導的第一部電影——講述三個主人公之間的友誼,分別展示了三人的成長經歷。而在當時,最叫座的電影是《君心復何似》《勇奪芳心》《印度拉賈》《邊境戰爭》(1997)這些類型。這個新人導演的想法,看起來似乎有點與眾不同,因為這部電影完全不涉及愛國主義,也沒有失散的父母,或者虐心的愛情,愛情只是點綴而不是重點。

這位新人導演就是法爾漢·阿赫塔爾,這部電影就是《心歸何處》(2001),由法爾漢親自擔任編劇。聽了這個劇本,阿米爾當即決定出演。阿米爾對於電影的苛刻要求人盡皆知,這一行為足見他對於這部電影的信任,尤其是他在《印度往事》這一冒險之旅之後。

雖然導演法爾漢的父親賈弗德·卡塔和母親哈尼·伊蘭尼59 在各自的領域都頗有名氣,但法爾漢本人的能力還沒有得到證明,即使他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劇本,但尚無作品來證明自己。阿米爾卻堅信這個劇本能成功。阿米爾最初想用英語拍攝,因為劇本就是用英語寫作的。後來法爾漢還是決定使用印地語,畢竟印地語是印度最被認可的語言。

後來這部電影的其他演員說,正是劇本的清新感吸引了他們。和《印度往事》的緊張氛圍完全不同,《心歸何處》整體輕鬆愉快,這種影片相對而言更容易引起共鳴。而阿米爾也需要從《印度往事》中那種「核心人物」的狀態,轉變到與多人合作的工作狀態。

對阿米爾來說,從《印度往事》到《心歸何處》最大的變化是語言上的變化——從地域方言、鄉村土話到城市潮語。阿米爾就這樣從拉凡變成了擁有獨特的小鬍子和帥氣髮型的阿卡什。阿卡什的造型由導演妻子阿杜娜·阿赫塔爾所帶領的專門的造型團隊所打造。

如果說阿米爾為塑造拉凡這一形象改變了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說話方式,那麼在《心歸何處》中,他大大改變了自己的外在形象,而且這一形象陪他度過了很長一段「空窗期」60 。如今,阿米爾經常會為角色創造新的造型,但是他從《大地1947》中的狄·那瓦茲變身為ACP拉索爾,再成為拉凡,繼而又成為阿卡什,各種角色造型的轉變在當時的影壇是獨樹一幟的。拉凡是一個真誠勇敢的角色,而阿米爾稱阿卡什為「可愛、善良,又有點淺薄的人」;拉凡眼神堅定,阿卡什的目光卻「閃爍、淘氣、有些惡作劇意味的」;拉凡有完美的品格,而阿卡什是個性格有些缺陷,卻極為討人喜歡的傢伙。

對阿米爾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阿卡什與他塑造過的角色在很多方面截然不同。「我需要清空我過去十年所積累的演藝經驗。」在雷迪夫網2001年的一次採訪中,阿米爾這樣說道。

法爾漢剛開始想讓阿米爾扮演希達德——三兄弟中最成熟深沉的一個。但是,阿米爾認為這個角色沒有挑戰性,因為他塑造過類似性格的角色。事實上,他認為連拉凡身上都有類似以往角色的特質。後來希達德由阿克夏耶·坎納扮演,阿米爾則抱有一種挑戰的執念塑造了阿卡什這個形象。他塑造的阿卡什,有點淺薄,但是富有熱情,不是那種流氓無賴,而像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小伙子。

法爾漢受傳統印地語電影的影響甚少,阿米爾扮演阿卡什,也幸虧有他幫襯。法爾漢就像很多年前拍《灰飛煙滅》時的阿蒂特亞·巴塔查亞,努力在拍一部自己心目中的理想電影,並且是印地語電影界中史無前例的。當然,這兩部電影的共同點也僅限於此。

阿卡什超越了阿米爾之前演過的所有角色的一點在於,這是一個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有著普通人平常的一面以及陰暗的一面。

2001年,《心歸何處》一經上映,當即成為標新立異的代名詞。阿米爾精心塑造的阿卡什形象,成為當時都市年輕人追捧的偶像,引來紛紛效仿。即使在七年之後,一些忠實粉絲還在在臉書等社交網站和論壇上討論著該片,並且建立了《心歸何處》的專屬粉絲群。Orkut61 的《心歸何處》群始建於2004年,現在會員數量已超過10萬人,而且還在持續增加。

就在《印度往事》橫掃印度電影觀眾獎所有獎項的這年,《心歸何處》獲得了印度評論家獎的最佳影片獎,而這一獎項很少頒發給表現青年文化的標新立異的電影。本片是符合都市青年審美的先行之作,而這些都市青年,是在社會變遷中受西方影響成長起來的一代人。阿米爾在拍攝《印度往事》這樣作品後,又能拍出一部反映年輕觀眾心聲的電影,著實是開闢了電影界的一個新紀元。

《心歸何處》在偏遠鄉鎮並無反響,卻成為各大城市當年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這部電影最早詮釋了印度電影的多元化,滿足了城市觀眾對於複雜主題的需求。

回顧《印度往事》和《心歸何處》的影響,阿米爾接受《衛報》採訪時說:「《印度往事》和《心歸何處》的成功給了我很大動力,也告訴我們,印度電影可以拍出與眾不同的風格。印度觀眾的需求在變化,他們渴望看到不同種類的電影。」

阿米爾在《印度往事》中成功塑造了拉凡,又在《心歸何處》中拓寬戲路,再次實現了藝術成就和商業利益的雙豐收。但是,這一切都不再是轉瞬即逝的,因為在接下來的十年裡,他用他每一部結合了專業品位和大眾需求的佳作,續寫著輝煌!

《阿米爾·汗: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