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命運——拯救地球

艱難贏利

回顧埃隆的過去,他在對特斯拉出資時一直抱有一個信念——普及了太陽能發電和電動汽車,就可以擺脫對石油能源的依賴,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並且為實現移民火星的計劃爭取時間。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太陽能發電都是將人類送往火星這個驚人的計劃的重要一環。因此,埃隆決心把這兩項業務做好。

自2003年創建以來持續赤字的特斯拉於2013年首次實現了季度贏利,銷售額為5.62億美元,與上年相比提高了83%,淨利潤為1.1億美元。這次贏利應歸功於Model S,其銷量超過了競爭對手梅賽德斯-奔馳的S系列和寶馬汽車的7系列,使業界相關人士大為震驚。

這是特斯拉創立10年來的一大壯舉。埃隆在社交網站推特上對一直對公司保持信任的客戶和投資者表達感謝時說:「如果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就不會取得現在的成就。」

埃隆深感一個企業要獨當一面,就必須取得客戶的支持。

接下來的第二季度,特斯拉淨虧損3 050萬美元,但Model S的銷量超過了當初計劃的4 500台,達到了5 150台,營業額是去年同期的15倍——約4.514億美元。雖然股票每股虧損了26美分,但扣除償還給政府的公用資金,這一季度的淨利潤為2 628萬美元。每股攤薄收益為0.20美元。這個數值超過了分析師的預想,特斯拉股票的收盤價一度飆漲。

迅速償還國家貸款

特斯拉從美國能源部低息貸款的ATVM項目得到的4億多美元,都用在了Model S的開發上。

而能源部推出的ATVM項目融資總額為80億美元,除了貸款給福特公司和日產汽車以外,研發和製造混合動力車的風險企業——菲斯克(Fisker)汽車公司也獲得了1.92億美元的貸款。但是菲斯克公司之後面臨著破產的局面。

在菲斯克經營業績不佳的情況下,美國於2013年4月舉行了公開聽證會,其間共和黨議員批評奧巴馬政府將新能源貸款項目資金注入菲克斯。

但一個月之後的5月22日,特斯拉發佈了「全部還清4億美元政府貸款」的消息,這引起了轟動,因為特斯拉提前9年還清了貸款。

而另一方面,媒體看透了借入59億美元的福特公司想要將貸款留在手上(哪怕多留一天)的企圖,因此媒體圈流傳著福特「遵守融資條件,不急於還貸」的評論。

為什麼埃隆這麼急於還貸呢?他解釋說:「我認為既然獲得了納稅人的資金援助,就有盡快償還的義務。」而且他還附加了一句:「如果只考慮特斯拉,我就不會這麼早還清貸款了。」對於這些話,有些人認為他是在作秀,有些人認為他是出於真心。但是納稅人為埃隆喝彩,大眾是埃隆·馬斯克的最大支持者。

卓越的性能,美觀的設計

特斯拉不僅製造和銷售電動汽車,還經營著將電池、逆變器、電機等組成電動汽車動力中樞的「汽車傳動系統」銷售給其他汽車製造商的業務。

比如,豐田在微型多功能越野車「RAV4」的基礎上推出的「RAV4 EV」電動汽車2012年已經在美國開始銷售。這是一款由特斯拉和豐田花費22個月共同打造的純電動多功能越野車。它盡可能少地改變RAV4的設計,車身配置了特斯拉供應的鋰電池,使汽車實現156馬的最大輸出功率。該款汽車使用的傳動系統就是特斯拉Model S使用的那一種。

2013年上半年,特斯拉的傳動系統裝置的外部銷售額約為276萬美元。

而且,基於加利福尼亞州的零排放法案,特斯拉也可以向其他不能很好執行該法案的汽車製造商出售「環境信用」,從而在2013年上半年賺取了101萬美元。

另外,還有一件大事需要提及。特斯拉Model S在2013年的「年度風雲車」(Car of the Year)評選中獲得了大獎。這不是靠請客吃飯和不正當交易得到的獎項,而是憑借卓越的性能和設計獲得的。而且,Model S被《時代週刊》評選為2012年度最棒的25項科技發明之一。但意想不到的是,一個陷阱正在等著它。

《紐約時報》的批判性報道

2013年2月,《紐約時報》上登載了一則強烈抨擊Model S的報道,文中一位用戶稱:「我之前駕駛了特斯拉公司出租的Model S,但途中電池能量就耗盡了,被迫叫了一輛拖車。」這件事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這條消息是由《紐約時報》的記者約翰·布羅德發佈的,他當時想駕駛Model S從設置了快速充電系統「超級充電站」的美國東海岸特拉華州的紐瓦克市到與之相距約322公里的康涅狄格州,來測試它的性能。

布羅德試駕的是搭載了85千瓦時電池組的Model S。按電池規格充滿電,汽車可行駛約265英里(426.4公里),也就是說,充滿電應該可以行駛相當遠的距離,但是布羅德稱自己的體驗卻全然不同。

布羅德回憶,當天特斯拉公司將車交給了他,之後他在特拉華州的超級充電站充了電,並開始駕駛。但在行駛到距離出發地68英里(109.4公里)後,他發現車上顯示的可行駛里程減少了85英里(136.8公里)。

Model S車內顯示車外氣溫是零度以下,但車內空調卻自動轉換成了「低」。在時速限制在每小時65英里(104.6公里)的地方,他決定以定速巡航每小時54英里(87公里)的方式駕駛。據他回憶,這個速度比一般車輛行駛的速度要慢,他在最右側車道上駕駛,加上車身是醒目的大紅色,所以吸引了周圍車主的注意。

在接近紐約時,記者注意到了電池的剩餘電量,於是給特斯拉打電話尋求建議。特斯拉的工作人員告訴他,關掉定速巡航就可以回收制動能量。但之後,特斯拉身擔要職的人員修正說那個建議是錯誤的。總之,記者稱Model S車內非常寒冷,他的腳被凍傷了,指關節也被凍得發白。

隨後,他在曼哈頓休息了一下,又駕駛Model S上路。他在格羅頓(美國康涅狄格州東南部)吃了晚飯,住了一晚——當時他檢查了電池剩餘的電量,儀表盤顯示還能行駛90英里(144.8公里)。但是到第二天早上,他發現儀表盤上顯示的電量變成了25英里(40.2公里)。

最後這位記者駕駛的Model S被迫叫拖車拖走了。駕駛中一直被電池電量困擾的記者,在這則消息的最後還諷刺地寫道:「下次駕駛這款車的人應該穿保暖的衣服。」

如果這件事是事實,不論對於特斯拉還是對於埃隆都是致命的一擊。

子虛烏有的事件!

埃隆經過調查和分析,對此事進行了嚴肅的反擊。電動汽車不同於燃油汽車。不使用一滴油的特斯拉Model S就好比一台能夠駕駛的計算機,它能在行駛中完整地保存下了相關數據。埃隆根據這些數據一一指出了《紐約時報》記者發表這則消息的矛盾點。

對於記者在《紐約時報》上寫的「電池能量耗盡,被迫叫拖車」一事,埃隆反駁:系統顯示著「充電被中斷」的記錄。而且,針對「巡航控制系統的時速設置為54英里」的描述,系統數據則顯示了「行駛速度從每小時65英里轉換到每小時81英里(130.6公里)」這樣的記錄。

原本電池就沒有充滿電。數據記錄顯示,他第一次充電充了90%,第二次充了72%,而第三次才充了28%。

埃隆公開了Model S具體的行駛數據。他指出,電池的電沒用完,而且也沒有充滿電,並提出反證說明,那位記者實際行駛速度比他說的要快,而且當時車內溫度不斷升高。

埃隆嚴肅地批評了《紐約時報》記者:「這則新聞純屬惡意攻擊。」他還表示:「《紐約時報》這篇虛假報道使斯特拉損失了1億美元。」之後新聞報道稱:「據埃隆說Model S的訂單被取消了1 000輛,由於Model S每台的價格是5萬美元到9萬美元,因此損失了約1億美元。」提供財經資訊的彭博新聞社也報道了相關消息,稱:「特斯拉的股票受到了影響,總市值減少了5.53億美元。」

針對埃隆的反駁,《紐約時報》的態度毫無改變,並做了與當初一樣強硬的發言。但是,特斯拉一出示數據記錄,便得到了大眾的支持。結果,《紐約時報》不得不發表了一篇妥協聲明:「記者約翰·布羅德的報道有失準確,我們沒有準確地做出判斷。」

不期待變化的人們

埃隆深知社會輿論的重要性。當然,他也懂得如何吸引大眾的眼球。在首次對外發佈Model S汽車時,他舉辦了雞尾酒會,並邀請了許多電影界和音樂界的知名人士到場。

導演電影《鋼鐵俠》系列的喬恩·費儒、《黑客帝國》等許多優秀電影的製片人喬·西爾沃等500位實力人物成為埃隆的座上賓,獲得了媒體的極大關注。

另外,人氣搖滾樂團「紅辣椒」的主唱安東尼·柯蒂斯對Roadster跑車愛到了狂熱的地步。在那次酒會上,柯蒂斯找到埃隆並對他說:「我對Roadster跑車有個意見。」聽到這樣充滿火藥味兒的話,周圍人都捏了一把汗,結果他說了一句符合他獨特個性的話:「這輛車是我的保時捷遠不能及的。」這引起了周圍人的哄堂大笑。這件事也成了記者極好的報道素材。

一個人想要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型產品和服務,若不大力宣揚自己的想法,就不會吸引那些反覆無常、懶惰成性的人的注意。所以,開創者就應該使自己的創新引人注目。

埃隆正在和既有體制進行著「鬥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與洛克希德、波音在競爭,電動汽車公司與包括通用汽車在內的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也在競爭。在《紐約時報》和英國廣播公司對特斯拉製造的汽車大肆批評後,埃隆立刻進行了反駁。或許這看似與製造汽車和火箭毫無關聯,但是埃隆知道,如果對這些報道置若罔聞,將會對特斯拉產生巨大的影響。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毫無抵抗流言蜚語能力的風險企業身上,如果採取不在乎的態度,很可能在事實澄清之前就已經垮掉了。所以,在應該反駁時及時反駁是非常重要的。

新產品總是擁有一種破壞力,威脅著世上現有的商業活動。而既有的商業活動在社會上已經形成了特定的模式。因此,新產品和新技術即使出現,已經存在的企業也會以現有的商業模式為標準,給它們一個差評,來維持當前的商業模式。當然,大眾傳媒也會袒護現有的商業模式,因為它們是從現有商業活動中得到廣告收入的。

總之,要使前所未有的新產品獲得廣泛認可,就應該在媒體報道錯誤時要求修正,該反駁時進行反駁。否則,人們就會不明所以地相信錯誤的信息,給企業造成不利影響。成立了多家公司的埃隆深知謠言的害處,因此,今後他會繼續反擊龐大的對手。

考驗才剛開始

埃隆始終著眼於未來,他推出的新型電動汽車就是一大證明。特斯拉推出的第三款新型電動汽車,是一款名為Model X的4門全輪驅動多功能越野車。Model X設計為單殼式結構車身,設計輕便化,使用了Model S的底盤和傳動系統。

這款車型採用的是3排7座的設計。該車型還有一個設計亮點,就是採用鷗翼式車門。汽車的後門可以像海鷗的翅膀一樣向上方展開,特斯拉將這種車門設計稱為鷗翼式。由於空間寬敞,人進入車廂後,完全沒必要蜷縮身體。

Model X可以使用60千瓦時和85千瓦時兩種規格的電池,4.4秒就能完成0~97公里的加速,其速度超過4.6秒完成0~100公里加速的保時捷911。

相對於後輪驅動版的Model S電動汽車,Model X是四輪驅動。如果搭載60千瓦時容量的電池,其最大續航里程可達338公里,如果搭載85千瓦時容量的電池,其最大續航里程可達到435公里,性能相當優越。

這是特斯拉首次採用雙電機四輪驅動系統。Model X的前輪、後輪和中央部位都配置了發電機,當檢測到輪胎打滑時,四輪驅動可以瞬間控制轉矩和能量分配。由於Model X基於Model S平台研發,所以有60%左右的零部件都是一樣的,特斯拉預計於2014年將其投入生產。

埃隆說:「雖說Model X是基於Model S開發的,但開發成本也花費了2.5億美元。」

在未來幾年內,特斯拉將會生產一款價格更親民的電動汽車。這款車體積將會小於Model S,預計在2016年到2017年開始生產,售價定在4萬美元左右。

原本特斯拉預計將這款車的價格定在2萬到3萬美元,但在生產了Model S之後,特斯拉便意識到成本已經超出了這個定價,於是決定修改為4萬美元。埃隆說:「開發這款電動汽車的成本估計將花費10億美元」,所以,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但令人擔心的是,起售價格定在4萬美元,就很難說這是一款面向大眾市場的汽車了。按這個價位出售,這款車很難暢銷。面對這樣的現實,埃隆會怎麼辦呢?

不管怎樣,埃隆和特斯拉首先應該做的是提高Model S的銷量,在一年之內實現贏利,然後,按預定計劃於2014年將Model X推向市場,同時將超級充電站覆蓋到整個美國。

頁岩革命

頁岩氣(巖盤層中所含的天然氣)和頁岩油(頁岩層中所含的石油資源)最近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頁岩革命。人們一直說「石油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枯竭」,但如果我們通過頁岩革命,開採出能代替石油的資源,使燃油汽車繼續行駛,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會推遲電動汽車的嗎?

奧巴馬就任總統後不久就提出了「綠色新政」政策。政府將為這項政策投入7 870億美元用於大力開發風力、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並且據估計,這項政策將會創造50萬個工作崗位,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宏大政策。但由於奧巴馬在中期選舉中失利和頁岩氣革命的出現,綠色新政的勢頭已經減弱。

但是,2014年的預算咨文顯示,與清潔能源相關的預算將會大幅增加。毫無疑問,從美國議會的扭曲現象中我們發現——未來很難預測。

比如,美國政府每年都會給石油、天然氣企業提供約40億美元的補貼,民主黨企圖廢除這項補貼,但是由於共和黨的反對,民主黨人大失所望。今後,支持新政的民主黨與抓住石油不放的共和黨之間的鬥爭還會持續,而奧巴馬總統的政策重心也將會隨著時局的變化不斷改變。

無論當局怎樣更改政策,似乎埃隆·馬斯克都不會動搖其信念。不管是開展頁岩革命,還是從地下深處開採頁岩氣,人類燃燒化石資源的原理是不變的。這樣一來,二氧化碳還會持續排放。不僅如此,開採這些化石資源時也會產生污染。最重要的一點是,頁岩氣的蘊藏量是有限的。埃隆認為,人類要想在地球上持續生存,就必須開發出環保且可持續利用的能源並高效地使用它。

商界比拚的就是企業對未來的洞察力,如果企業能準確判斷未來,並且真正按照自己的判斷去發展,那麼它的股價就會迅速上漲。

看到特斯拉突飛猛進的發展,媒體的各種評論無法避免。甚至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高管都對特斯拉發起了攻擊。

比如,三大汽車公司曾對特斯拉表示「擔心」:「雖然現在特斯拉憑借冒險精神取得了顯著發展,但它會慢慢變得高傲自大,最後可能會落得通用汽車那樣的下場。」

對於這種杞人憂天的說法,埃隆冷靜地回應:「特斯拉還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公司。大型汽車製造商沒必要擔心我們。他們不如去擔心那些想要效仿特斯拉的競爭企業。看到了我們的成功,豐田擔心起了寶馬公司的動向,通用也擔心起了本田的動向。它們都不願落後於開發電動汽車的趨勢!」

為拯救地球而戰

寫作本書時,傳來了「底特律破產」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2013年底特律市負債總額超過180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地方財政破產案。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在全盛時期,底特律在汽車產業上大賺一筆,在美國稱得上是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底特律還曾享有「汽車之城」的美譽。

但是,隨著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衰退,地方財政不斷惡化,失業人數激增,犯罪率也不斷升高。有人在路上被槍殺時,救護車遲遲不來,有時警察甚至無視求助者的求助。這裡的治安已經糟糕到給警察打電話,警察一個小時之後才到的程度,最後人們已無法在這個秩序混亂的城市安心居住。如今,底特律人口從峰值的185萬人減少了60%以上,而失業率卻不斷攀升,超過了總人口的20%。

20世紀60年代,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底特律實現了高速發展,這是一個值得人們讚美的時期。但由於那段時期人們安於現狀,忽視了汽車產業的創新,導致這個城市走向了衰落。底特律的貧困率現已達到了40%,成了高度貧困的城市之一。

埃隆·馬斯克認為,必須改變燃燒化石燃料釋放二氧化碳這種破壞地球環境的現狀,因此他創辦了特斯拉公司,製造出電動汽車,並建立了太陽城公司,致力於太陽能發電的普及。另外,他還創建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製出了獵鷹系列火箭,為了將人類送往火星而奮鬥。

回顧歷史,世上誕生了許多偉大的創業者和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創建了發電廠,人類迎來了電氣時代;約翰·洛克菲勒開啟了石油時代,讓汽車和化學產品獲得驚人的發展;史蒂夫·喬布斯設計了蘋果電腦、蘋果手機並加以普及,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他們憑著超凡的獨創性和行動力取得了成功,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優秀創業者。

但從根源上看,他們可能只是想滿足人們「讓生活更便捷」的慾望,在社會生活中開創了某項事業。

相比之下,埃隆·馬斯克挑戰的事業超出了地球的範圍。

埃隆小時候經常讀的《指環王》和科幻小說裡的主人公們都把「將世界從黑暗的惡勢力中拯救出來」作為使命,所以他們全力戰鬥。如今埃隆·馬斯克延續了他們的職責,他希望通過挑戰新事物,給人類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期待未來

埃隆·馬斯克的奮鬥精神超越了電影《鋼鐵俠2》裡的主人公托尼·斯塔克。

如果在地球這個有限的空間內人口不斷增多、全球變暖不斷加劇、環境繼續遭到破壞,人類就不能只在地球上生存了。因此,移居到火星也是一種選擇。但是,由於人類現在還沒有製造出能飛往火星的飛船,因此要想在飛船製造出來之前獲取更長的生存時間,就應該減少二氧化碳和廢氣的排放,普及電動汽車和太陽能發電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因此,埃隆創立了特斯拉公司,製造了無污染的電動汽車,贏得了世人的矚目。他在整個美國設置了超級充電站,使人們長途駕駛電動汽車成為可能,而充電站的電力可以由太陽城公司設置的太陽能發電板免費提供。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試圖批量生產宇宙飛船,使它能被一般消費者乘用,並且,它還致力於火箭的回收再利用,將進入太空的成本降低到以前的10%,最終將人類送往火星。

埃隆所做的每一件事,對一個國家而言都是棘手的、超大規模的。由於事業的規模過於宏偉,所以一般人很難理解他的想法。那麼,這個男人是真正能夠改變世界的人,還是21世紀最愛吹牛的理想主義者?

現在我們還不得而知,可能連神仙都無法預測。但是有兩點可以斷言。

第一,埃隆·馬斯克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如果將他走的這條充滿荊棘的路比作馬拉松,那麼埃隆現在只跑了1公里。而後面的路會更加艱辛。

比如,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真的能發射載人飛船嗎?如果能發射,會是什麼時候?即使在這方面進展得很順利,其他方面的各種難題還會不斷湧現。

首先是宇宙放射物質對人體的影響。火星與地球之間的最短距離是5 600萬公里,最長距離達4億公里。去火星所花的幾個月時間內,宇航員會暴露在宇宙的放射物質中,而我們完全不知道這種放射物質會對身體產生怎樣的影響。而且,我們從新聞上也應該可以瞭解,長期滯留在國際宇宙空間站的宇航員返回地球後體力會有所下降,可能連站都站不穩。而且還會產生骨密度降低、視力變化和顱壓增大等問題。另外,還要解決長期待在閉塞、狹窄空間內的宇航員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問題。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製造電動汽車的特斯拉公司。特斯拉順利地製造出了高級電動跑車Roadster和電動車Model S。

但問題出現了,特斯拉即使每年生產3萬輛Model S,這個數值也只佔2012年北美轎車生產總數(410萬輛)的0.7%,而它在世界的佔有率也只不過0.05%,這個數字簡直微乎其微。汽車製造商只有每年批量生產幾十萬輛汽車才有發展的希望。

第二,太陽能發電板真的能使用20年嗎?依靠政府和各州的補貼開展清潔能源事業,前景令人擔憂。

前行的障礙數不勝數,但是,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困難。因為當我們看到埃隆那種史無前例、令人震撼的行動力時就會明白,擔心是多餘的。更可貴的是,埃隆在從事這些事業之前就已經知道他要承受的壓力了,然而他欣然迎接挑戰。

很多人生活在一個「閉塞」的社會,每天為生活奔波。在公司工作,我們會為了做不完的工作而苦惱;如果失業,會為找工作而忙碌;到了中老年,還要考慮養老問題。

但看到了埃隆的奮鬥,你就會發現,我們的煩惱簡直微不足道。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變化最迅猛的時期,只是我們還沒有意識到而已。或許20年後回憶起來,我們才會明白這個時期發生了「真正的地球革命」。這樣想,我們就會充滿期待。讓我們滿懷希望等待那一刻的到來,並為埃隆·馬斯克的勇敢挑戰加油助威吧!

埃隆·馬斯克大事年表

公歷年/年齡/埃隆·馬斯克的事跡

1971/0歲/於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出生,是家裡的長子

1983 /12歲/製作軟件,設計出一款叫作「Blastar」的遊戲,賣出了500美元

1988 /17歲/離開南非去往加拿大

1990/19歲/考入加拿大女王大學

1992/21歲/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經濟學和物理學

1995/24歲/為了學習應用物理學和材料工程學,進入斯坦福大學,但兩天後退學,與弟弟金博爾·馬斯克共同創建了Zip2公司

1999/28歲/將Zip2公司出售給了當時的康柏電腦公司,獲得了3.7億美元,之後創建了X.com公司

2000/29歲/X.com公司和Confinity公司合併成了PayPal公司;與在加拿大女王大學相識的賈斯汀結婚

2002/31歲/PayPal公司以15億美元賣給易貝;創建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開發火箭,並擔任首席執行官

2004/33歲/投資創建特斯拉汽車公司,並就任董事長

2006/35歲/出資太陽能發電事業,創立太陽城公司,並就任董事長;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發的火箭「獵鷹1號」發射失敗;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從美國宇航局獲得2.8億美元的「商業軌道運輸服務」合同的經費

2007/36歲/特斯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艾伯哈德退任,埃隆接任首席執行官

2008/37歲/特斯拉公司開始銷售高級跑車Roadster;「獵鷹1號」火箭第四次發射取得成功。民間火箭首次進入地球軌道;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與美國宇航局簽署了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協議;與妻子賈斯汀離婚

2010/39歲/特斯拉公司上市(1956年以來繼福特公司之後上市的唯一一家美國汽車製造企業)。與女演員妲露拉·萊莉結婚(2012年離婚);太空船「龍飛船」旋繞地球一周後平安返回,是商業飛船的壯舉

2011/40歲/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與美國宇航局成功簽署了一份價值7 500萬美元的太空行動協議

2012/41歲/太空船「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開啟了民間企業的航天時代;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以4.4億美元成功與美國宇航局、CCiCap(商業載人飛行整合能力項目)簽訂合同;特斯拉公司開始銷售Model S;太陽城公司上市

2013/42歲/宣佈要在整個美國設置超級充電站;公佈了設計時速可達1 220公里的Hyperloop(超級高鐵)的方案

《特斯拉之父:埃隆·馬斯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