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企鵝帝國」心語

退居幕後的秘密

2006年2月15日,馬化騰辭去了總裁職務,讓原首席戰略投資官劉熾平接任。劉熾平的主要工作是協助管理騰訊的日常工作。

馬化騰緣何要在騰訊蒸蒸日上的時候退居幕後呢?對此,馬化騰給出的解釋是,他想通過減壓來回歸到自己的本位上,也就是說他並非不管不問了,而是將主要的精力用在騰訊發展的大戰略方面以及一些產品規劃和佈局上。

對於為何讓劉熾平接替自己,馬化騰說了一段話作為解釋:「過去一年中,劉熾平先生對公司的日常管理和運營貢獻良多,是我們管理團隊中的重要成員之一。有了他和管理團隊其他成員的協助,我可以利用更多精力制定公司戰略和規劃新產品方向,讓騰訊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把握潛在的市場機遇。」

劉熾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應當說,在接替馬化騰之前,劉熾平是一個業內知名度不高的管理人,不過他的個人能力卻十分突出,在他25歲的時候,就擁有了斯坦福大學和西北大學的兩個碩士學位。此外,他在股票發行、兼併和收購以及管理咨詢等方面有十多年的從業經驗,只是對即時通訊軟件還算是一個不太懂行的外行。劉熾平曾經出任過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的執行董事和電信、媒體與科技行業組的首席運營官,另外還在麥肯錫公司做過管理咨詢工作。從2005年開始,劉熾平出任騰訊首席戰略投資官,專門從事公司戰略、投資和併購的指導性工作,在此期間,騰訊的股票從6元漲到了20多元,一舉成為國內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

在劉熾平的統一管理下,騰訊的「在線生活」戰略全線鋪開,一點一點地完成了面向即時通訊、網絡遊戲、門戶網站乃至電子商務的多領域開進。總的來說,劉熾平是一個比較富有戰略眼光、能夠統領全局的人物,他幫助馬化騰盡早完成了海外市場的商業佈局,為騰訊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熾平對做企業的看法是:好企業20%是因為策略上的成功,而剩下的80%的因素決定於企業的執行力。也正是這種原因,劉熾平最後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投身到企業之中,從幫助企業進行戰略分析的旁觀者轉變成一個戰略的執行者。

追溯馬化騰辭職的動向,恐怕要說到2005年年末騰訊的換標。當時媒體對騰訊換標的看法是,這只是很多公司改換新面貌迎接新一年的「討采頭」之舉,但是對馬化騰來說,他可能會面臨新的挑戰,因為作為企鵝帝國掌門人的他將會迎來新的角色轉換。對於媒體的這種解釋,馬化騰在2006年接受採訪的時候做了修正,他認為騰訊換標是為了對自身業務多元化的一種拓展,並非只是換標而已。舊的標識也會在一些場合繼續使用,只不過和新標誌相比,舊標誌代表不了騰訊更全面的業務形象。

顯然,馬化騰一句話道破了天機:騰訊將繼續拓展新的業務領域,而不會僅僅滿足於IM類軟件,這是由騰訊在2005年業務「遍地開花」的大好形勢決定的。經過這一整年的摸爬滾打,騰訊已經在網游、門戶、電商等多個領域小有成就,正在逐步從一家單做IM軟件的互聯網公司朝著一家網絡社區服務公司轉變。與此同時,騰訊的員工數量也增長到2400多人,這給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正是這一系列的新變化,讓馬化騰不得不琢磨著要拿出更多的時間去一心一意地做事,否則他很可能會被公司的大事小情拖累得動彈不得。馬化騰也清晰地預見,處在快速成長狀態下的騰訊,未來的發展道路上還會面對更多的新問題,而這些問題只有經過「分流」處理之後才更容易妥善地解決,因此馬化騰必須做到「專注」,集中寶貴的注意力推動企鵝帝國向前繼續發展。

馬化騰的退居幕後,其實還有另外一番含義:當一個企業從小變大之後,企業領導者的個人魅力所帶來的影響也會逐漸變小,因為一個人的能量終歸有限,只能在企業發展的某一個階段產生比較重要的作用。當盤子變大之後,企業需要的不是強化領導者的個人能力和威信,而是要逐漸從個人英雄主義過渡到科學的管理體系當中。

馬化騰退居幕後,也是和他的個人特質有關係,他是個做事專注的人,從1998年到2006年這幾年間,騰訊雖然在不斷拓展著新的業務領域,但是也在完善和規範自身的服務工作,是當時中國唯一一個專注於網絡IM類軟件的互聯網公司。換句話說,即時通訊對馬化騰來說始終是公司的工作重心,不會因為在其他業務領域掘到黃金之後就受到冷遇。而這種「專注」的文化體系,也逐漸成了騰訊企業文化中的一部分。

專注讓馬化騰在考慮問題的時候看得更遠,讓QQ在眾多做IM軟件的競爭對手之下存活下來並發展壯大。當然,騰訊的發展壯大也不會分散公司的注意力,因為專注跟拓展是互補的兩方面,專注並不意味著要一條道跑到黑,而拓展也不是無目的地四處撒網,只有將二者巧妙地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騰訊自身的優勢。

馬化騰的退居幕後,也是為了將騰訊打造成一個以QQ為中心的社區和平台,從而實現他的開放性網絡的宏偉藍圖,讓用戶的互聯網生活真正實現無縫化,這已經不再單純是一種產品理念,更是一種企業精神和創業的信仰。

《馬化騰:先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