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區非常重視部隊的文娛活動,尤其是唱歌,戰士們往往是歡迎首長帶頭唱,孫志遠有這方面的才能,在開會的場合,多是他帶頭唱,也鼓動大家唱。他經常唱的最拿手的歌是《國際歌》、《鐵騎兵之歌》、《游擊隊之歌》。火線劇社的同志們也總是愛唱這幾支歌。當時從延安或從晉察冀邊區傳來的新歌曲,劇社首先學會,然後再很快教會連隊唱。如果有的連隊不會唱歌,或者有的連隊唱得不多也不好,那就會被認為是政治工作落後的表現,戰士們會埋怨,連長、指導員就覺得不光彩。以後把唱歌甚至作為對敵偽開展政治攻勢的武器,每當夜晚的時候,戰士們到崗樓附近去唱歌喊話。  
   
以後,《八路軍進行曲》從延安傳到冀中來了,這是一首很有鼓舞力量的歌子。軍區宣傳部長張仁槐同志覺得進行曲對部隊的教育鼓動作用大,就讓火線劇社結合冀中平原的戰鬥環境和部隊任務的特點,編寫了一首《三縱隊進行曲》,歌詞是陳喬寫的,由蘇路譜曲,經過程子華政委審閱修改後,很快就發到部隊學唱。蘇路同志一九四八年在天津城郊和敵人遭遇被捕,獄中堅貞不屈,被敵人投入海河,英勇犧牲。張仁槐同志在一九四二年「五一」反「掃蕩」中犧牲,當時聽到他的死訊,我是非常悲痛的。仁槐同志是山西人,北平師範大學的學生,地下黨員,他是隨子華同志來到冀中軍區的。他對黨忠心耿耿,對工作認真負責,要求自己很嚴,對同志和藹可親,很活潑,喜說笑,同志們都很尊重他。  
   
為了紀念英勇犧牲的同志,也為了紀念共同戰鬥過的那段烽火歲月,我把《三縱隊進行曲》的歌詞錄下來:  
   
我們年輕的三縱隊,  
   
活潑而健壯,  
   
像奔騰的駿馬,  
   
活躍在冀中的平原上。  
   
我們年輕的三縱隊,  
   
燦爛而輝煌,  
   
像五月的太陽,  
   
照射著勝利的光芒。  
   
我們是革命的先鋒軍,  
   
是一支新生的強大的力量,  
   
戰鬥在最前線,  
   
在烈火中鍛煉成長,  
   
雖然艱苦備嘗,  
   
確是快樂無疆。  
   
哪怕敵人瘋狂「掃蕩」,  
   
點線密如蛛網,  
   
任憑漢奸喪心病狂,  
   
施盡陰謀伎倆,  
   
我們毅然站穩堅定的立場,  
   
徹底實現光明的希望,  
   
我們的黨是勝利的最大保障,  
   
廣大群眾是不可戰勝的力量。  
   
同志們,挺起胸膛握緊槍,  
   
英勇奮鬥朝前方,  
   
堅決反內戰,  
   
堅決反投降,  
   
把民族敗類一掃光!  
   
同志們,挺起胸膛握緊槍,  
   
英勇奮鬥朝前方,  
   
打出山海關,  
   
趕到鴨綠江,  
   
把日本強盜一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