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海市蜃樓景觀:蓬萊

神奇的海市蜃樓景觀:蓬萊

神奇的海市蜃樓景觀:蓬萊

神奇的海市蜃樓景觀:蓬萊

車到蓬萊,天剛濛濛亮。沿著城區5公里海濱觀光大道西行約5分鐘,掩映在綠樹與鮮花中的蓬萊閣便闖入視線:遠山含黛,近水環繞,海浪拍打著赭紅色的丹崖峭壁,海鷗在藍天碧水間翱翔,漁船揚帆出海,百鳥林中歡唱……漸漸地,一輪紅日緩緩浮出海面,絢麗的霞光映紅了仙閣四周的山山水水,沉寂了一夜的景區也漸漸地喧鬧起來。多美的一幅山水畫!

隨著如織的人流走進景區,彷彿空氣裡也飄逸著一種特有的仙氣。由四柱沖天式單簷組成的仿清彩繪坊巍巍壯觀,中間額題蘇軾手跡的“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與“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越”的楹聯交相輝映,烘托出仙境勝地的古樸典雅。沿著青石甬路拾級而上,遠遠映入眼簾的便是聳立於丹崖山上的“丹崖仙境”坊,在朝霞的映襯下光彩奪目,熠熠生輝。熱情的導遊風趣地介紹:進了“丹崖仙境”,你便可成“仙”了。

瀰漫著神秘色彩的山海風光

一個“仙”字,大概就是蓬萊的真諦吧。作為古之登州府第,蓬萊一直是歷朝歷代無數人望海祈仙的地方,秦始皇於此揮鞭興歎仙蹤難覓,徐福從此登船東渡求仙問藥。同樣渴求長生不老的漢武帝,曾遙望海上蓬萊山,仙蹤茫茫,情難自禁,呼蓬萊山為“仙島”,登州遂亦稱蓬萊。宋嘉祐年間,蓬萊閣建成,與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齊名,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它像一位歷史老人,在這裡守望著人間的繁衍生息,閱盡了世紀的風雨滄桑。蒼茫的大海孕育了它的清美俊秀,漫長的歲月積澱了它厚重的文化底蘊。

“八仙”與“海市”

登丹崖絕頂的蓬萊閣主殿臨仙閣,居高臨下,萬千景象,盡收眼底,一種超凡脫俗、飄然欲仙的感覺油然而生。向北遠眺,海天遼闊,漁帆點點,萬里澄波,一片空明。不知疲倦的海鳥像一群白色的精靈,忽而竄到銀色的浪尖上掠水,忽而又落到黑色的礁石上棲息。南望市區,煙雨萬家,高樓櫛比,車水馬龍,一派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興旺景象;西觀田橫古寨,突兀水中,鬱鬱蒼蒼;東顧水城,刀魚寨裡戰船待發,帥旗獵獵,昔日“戚家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的雄風依然浩蕩。遠遠地看見有人劃一葉小舟在遠處的海心小島上垂釣,到晚霞滿天時歸來,想必已魚蝦滿籮。

一塊石碑,紀錄了英雄生平

既然是仙境,自然會有很多神仙故事。在蓬萊閣裡,聆聽“八仙過海”的傳說,別有一番情趣。

據說,一日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商議到海上一遊。漢鍾離便把大芭蕉扇往海裡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不甘示弱,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逐游。其他諸仙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游向東海。這一舉動驚動了龍宮,八仙與東海龍王發生衝突,引起爭鬥,東海龍王還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掀起狂濤巨浪,雙方打得難分難解。幸好觀音菩薩從此經過,經勸解雙方才罷戰。

拔海千仞、凌空欲飛的蓬萊閣古建築群

那天說這故事的是一個當地老人,話語裡雖有費解的膠東口音,大家也都聽得津津有味。正值農曆立夏,輕拂的海風伴著絲絲溫潤送給人一陣陣的舒心和愜意。據說,每年從這一節氣開始到九十月份,是海上最容易出現海市奇觀的季節。對於海市,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都有過生動描述。從白居易筆下的“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到蘇東坡的“東方雲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從沈括的《夢溪筆談》到楊朔的《海市》,都真實地記錄了這一現象。

記得兒時,一個雨後初晴的下午,隨兄長登閣遊玩,忽然,聽到有人喊道:“出海市了”我們急忙向北張望,只見對面長山列島原有的諸多景物從眼前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片迷濛神奇的景觀:聚而成形,散而成氣,千姿百態,瞬息萬變。忽而似樓台,如亭閣;忽而像奇樹,如怪峰;時而橫臥海面,時而倒懸空中,若斷若連,若隱若現,朦朧中似乎還有人影在晃動。一會兒長橋飛架,一會兒樓閣高聳,東部倒掛的奇峰剛剛隱去,西邊林立的煙囪又赫然入目……

那時候,因為年幼,還無法理解其間的神奇奧妙。後來才知道,這種現象是由於日照比較充足,接近海面的空氣呈高密度低溫狀態,空氣密度由下而上陡然減少,光線透過這些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便發生折射或全反射,使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和海面,這時海上便可出現海市蜃樓奇觀。

《旅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