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楓橋 尋找那千古傳唱的詩

寒山寺楓橋 尋找那千古傳唱的詩

寒山寺楓橋 尋找那千古傳唱的詩

寒山寺楓橋尋找那千古傳唱的詩

出寒山寺右行,是青石鋪就的小巷,道旁店面林立,穿過吳儂軟語的評彈聲與市廛的喧囂,百步之遙,鐵鈴關近在眼前,從關下拾階而上,出得關門,便是楓橋。

“楓橋”與“封橋”

其實,楓橋是一座很普通的橋,石質的拱橋,橫跨楓江之上,這樣的橋,在江南小鎮隨處可見。

但來看這橋的遊人卻如織,如果說,去周莊雙橋是因了陳逸飛的畫,那麼,到這裡來的,則不外是為了尋找那千古傳唱的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短短二十八字,便使一個荒村小寺成為千秋名勝,而楓橋也隨之留名後世。

有人說,“楓橋”是因詩得名,當代《蘇州市志》載,“楓橋,曾名封橋,為古代水陸交通要道,設護糧卡,每當漕糧北運經此,就封鎖河道,禁止別的船隻通行,故名之為‘封’。自唐張繼作《楓橋夜泊》詩後,楓橋之名遂遠播四方。”

如是,則張繼是率而操觚,誤將“封”領會成“楓”,世人也便將錯就錯,約定俗成,成就了“楓橋”之名。而也有為張繼辯護的,因這詩在現存最早刻本裡面,題為《松江夜泊》,宋代以後,才作《楓橋夜泊》,當是後人改的詩題。

也有人從地名學上分析,蘇州古地名中,歧文異字是常見的現象,如“將門”又作“匠門”,“閶門”又作“昌門”,以此類推,封、楓也應是正稱與俗稱之別。

《楓橋夜泊》千古之謎

張繼一詩,歷代傳抄,文字謬誤,產生了許多糾葛,給後人留下猜解不透的“筆墨官司”。

從爭論來看,主要是在詩的前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烏啼”二字歷來爭議最多,計有烏鵲、烏鴉、鸕茲、烏啼橋數種說法,古人講到烏鴉,通常是用一個“鴉”字,“烏”在沒特定所指的時候,一般是泛指,有可能是烏鴉,也有可能是烏鵲,也就是喜鵲。

而“鸕茲派”認為,無論鴉還是鵲,夜半都是該睡覺的,不可能出來活動,“烏”當指船家養來捕魚的鸕茲;而“烏鴉派”“烏鵲派”則反駁:曹操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唐人“月照城頭烏半飛”等,足可為證,若非要把“烏”解釋為鸕茲,則意趣全無,大傷詩境。

也有認為“烏啼”是指清代寒山寺附近的“烏啼橋”,被施蟄存先生指為大謬,按“烏啼橋”“愁眠山”都是因張繼詩而得名,先有詩後有景。

“江楓”二字,也頗多爭議,有江封、烏桕樹、江村、江村橋、江村橋與楓橋等諸多說法。江封說認為是字誤,應為“江封”,封鎖河道之意;烏桕說認為,楓樹生山中,不能種於江畔,江南臨水多植烏桕,秋葉鮮紅可愛,“楓”當是烏桕之誤。江村橋說支持者是俞平伯先生的曾祖,清代學界泰斗俞樾,其據文獻考證,“楓”原應為“村”,並勒碑記有此事。江村橋與楓橋說認為,“江楓”是兩橋的並稱。各家所言都有依據,莫衷一是。

後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明白如話,卻也有過不小爭議。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說:“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鍾時。”他覺得三更半夜,不是敲鐘的時候,故詩句不錯,卻不符合現實。此言一出,反駁者如潮,一者唐人詩句中就有“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秋深臨水月,夜半隔山鍾”等這樣為數不少的描寫,可證當時各地都有半夜鐘聲;而到歐陽修生活的時代,這種情形雖然少了,卻還是存在,寒山寺夜半確實敲鐘,稱做“無常鍾”;歐陽修依自己的閱歷“想當然耳”,被群眾認為少見多怪。

鐘聲詩韻傳千古

如今的楓橋,早已經不是張繼所看到的那座橋了,唐橋早已不存,現在的橋是清同治年間所修,距今只有百餘年而已。如今的鐘聲,也不是張繼所聽到的鐘聲,唐鍾一說邑毀,一說流入日本,終無下落;現在寒山寺懸於鐘樓上者,為光緒年間所鑄,說是“巨鐘”,也只有一人多高,較之西安碑林的唐景雲鍾、北京大鐘寺明永樂大鐘,只能算是“袖珍版”。

而敲的時間,也早已沒了規矩,除了一年一度除夕聽鍾活動以外,寒山寺鐘聲終日響個不停,按人計費,一個遊客敲三下,說是“福壽祿”的意思。遊人想必都是為了聽寒山寺的鐘聲才去敲鐘,可事實上,誰又聆聽到了寒山寺的鐘聲?“晨鐘暮鼓驚醒名利客,佛號經聲渡脫迷夢人”,如今的敲鐘,只是做了一個旅遊活動項目而已。

鐘聲值了錢了,楓橋也逃不過去,一條條機動船載著遊人喧嚷著在楓江裡兜一圈,這也叫“楓橋夜泊”?據說晚上可以夜遊,不過看著沿河兩岸鱗次櫛比的店舖,粉牆黛瓦的商家,那時應該是燈火如晝的,想起來一時間感覺彷彿時光錯亂,倒好像十里秦淮模樣。物換星移,天地逆旅,人生如寄,張繼雖摹寫下千古絕唱,也不過匆匆過客而已,楓橋早已不是詩中的楓橋了。

倒是還有不少碑文題記,可以淡淡觸摸到楓橋的陳韻,所謂唐賢一唱,繼者雲集,杜牧、陸游、文徵明、唐寅、王士稷俞樾……歷代文人墨客題詠觸目即是。尤喜一副楹聯:“塵劫歷一千餘年,重複舊觀,幸有名賢來作主;詩人題二十八字,長留勝跡,可知佳句不須多”。另有清人吳照的詩句,“漠漠雲低水國天,吳江風景劇可憐,鐵鈴關外煙如畫,人立楓橋數客船”。

古人讚音律之美,謂之繞樑三日,而這楓橋夜泊鐘聲,雖然人已故,物亦非,精神的餘音卻是裊裊不改,持續千年。

《旅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