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章 楚霸王項羽

公元前233 ── 公元前202年

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楚國貴族後裔。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的軍事統帥。

項家世世為楚將,被封於項地(今河南沈丘),所以姓項。項羽的祖父是楚將項燕,在秦滅楚之戰中,被秦將王翦所殺。項羽的季父是項梁。

項羽少年的時候,學習讀書寫字不成,就去學擊劍,又不成。他的叔父項梁生他的氣,責備他。項羽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說,學寫字只夠記個姓名罷了,學劍術也只能對付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能對抗上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他學習兵法。項羽大喜,但略略知道一點大意後,又不肯學完。項梁因為殺了人,和項羽一起到吳中(即今江蘇吳縣)躲避仇人。吳中的賢士大夫才能都在項梁之下,每當吳中地方有大的徭役和喪事,項梁常替他們主辦,暗地用兵法部署訓練參加的賓客及青壯年,借此瞭解他們的才能,培養骨幹。

在秦始皇巡遊會稽,渡過浙江的時候,項梁和項羽一起去觀看。項羽見秦始皇的儀仗行伍種威風模樣,脫口說出:「彼可取而代也。」(《史記·項羽本記》)項梁連忙掩住他的嘴,說:「毋妄言,族矣!」(《史記·項羽本記》)項梁因此認為項羽是個奇才。項羽身長八尺有餘,力能舉鼎,才氣過人,就是吳中子弟也都畏懼他。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等人在大澤鄉起義(參見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戰爭)。同年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和項梁說:「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史記·項羽本記》)此時,桓楚正逃亡在沼澤之中,項梁借口別人不知道桓楚逃亡的地方,只有項羽知道,趁會稽守召項羽進來受命去找桓楚的機會,示意項羽持劍斬了會稽守的頭,項梁提著會稽守的人頭,佩了會稽守的大印出來示眾,郡守的左右隨從大驚失色,亂成一團,項羽發威砍殺百十來個,滿衙門的人都嚇得趴在地上,沒有誰敢站起來。項梁就召集以往他們熟悉的地方豪傑官吏,向他們說明這樣做是為了起義的大事,於是調集吳中士卒,派人徵集下屬各縣丁壯,得到精兵八千人。這八千人就是後來跟隨項羽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吳中八千子弟兵。於是項梁為會稽郡守,項籍為裨將。

陳勝與章邯激戰於陳(今河南淮陽),失利敗走,廣陵人召乎矯陳王命催促項梁「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史記·項羽本記》)項梁於是以八千人渡江而擊秦。聽說陳嬰已攻下東陽,便派使者前去,要與陳嬰連合擊秦。陳嬰聽其母之言,不敢立為王。說:「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史記·項羽本記》)於是眾人從其言,投奔項梁。項梁渡淮後,黥布、蒲將軍也前來投靠,項梁兵力達到六七萬人,駐紮在下邳。

當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駐紮在彭城以東,欲與項梁為敵。項梁進兵擊敗秦嘉。秦嘉逃走,項梁追至胡陵。與秦嘉激戰一日,殺死秦嘉,秦嘉軍投降於項梁。項梁合編秦嘉軍後,率軍駐紮在軍胡陵,準備率軍西進。此時,章邯率軍已到栗,項梁派別將朱雞石、余樊君與章邯作戰。結果余樊君戰死,朱雞石敗走胡陵。項梁於是率兵入薛,殺朱雞石。項梁先前派項羽攻打襄城,襄城官兵堅守,攻下之後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項梁聞陳王死,便召集諸別將到薛來議事。此時,沛公劉邦也從沛前來。

此時,居信在巢地,年已七十的范增來見項梁,對項梁:「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史記·項羽本記》)項梁覺范增的話非常有道理,便在民間找到了正給人牧羊的楚懷王之孫,立為楚懷王,以爭取民心。封陳嬰為為楚上柱國,封五縣,項梁自封為武信君。

數月後,項梁率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的軍隊去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並追擊秦軍。項梁派沛公劉邦及項羽攻打城陽。又西破秦軍於濮陽東,秦兵退入濮陽。劉邦、項羽於是攻打攻定陶,但沒有攻下,便向西略地至雍丘,在此大破秦軍,斬李由(李斯之子),還攻打了外黃,但外黃沒有攻下。

項梁自東阿起兵,向西一直打到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人又斬殺李由,便開始輕視秦軍,驕傲起來。於是部將宋義勸項梁說:「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史記·項羽本記》)項梁不但聽不進去。反而讓宋義去出使齊。宋義在路上遇到了齊使者高陵君,對他說:「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史記·項羽本記》)秦兵果然在章邯的率領下攻擊楚軍,在定陶大破楚軍,項梁戰死。劉邦、項羽此時正在攻打攻陳留,但陳留守軍非常頑強,久攻不下。劉邦、項羽認為:「今項梁軍破,士卒恐。」(《史記·項羽本記》)於是與呂臣的軍隊一起引兵東返,呂臣的軍隊駐紮在彭城東,項羽的軍隊駐紮在彭城西,劉邦的軍隊則駐紮在碭。

章邯破項梁軍後,認為楚地的軍隊不足為憂,便渡河攻趙,大破趙軍。此時,趙歇為王,陳余為將,張耳為相,都進入巨鹿城。章邯令王離(秦將王翦之孫、王賁之子)、涉間圍攻巨鹿,章邯率軍攻巨鹿南。

不久,宋義所遇到的齊使者高陵君見楚懷王,把先前之事告訴了楚懷王,楚懷王因此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上救趙。諸將皆歸宋義統領,號為卿子冠軍。楚軍行至安陽,滯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說:「吾聞秦軍圍趙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史記·項羽本記》)而宋義則任為應先坐觀秦趙相鬥,然後乘兩者都疲敝不堪時再下手。當時天寒大雨,士兵又凍又餓,而宋義為了送兒子到齊國,卻飲酒高會。項羽怒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併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屬於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史記·項羽本記》)項羽在早上進見時,在其帳中誅殺宋義,提著宋義的人頭,號令軍隊說:「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史記·項羽本記》)此時,諸將都震懾懼服,沒有誰敢支支吾吾,都極力表示擁護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派人追殺了宋義的兒子。讓桓楚將此事報告給楚懷王。楚懷王命項羽為上將軍。

殺卿子冠軍宋義之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當即派當陽君黥布和蒲將軍統兵兩萬渡河救巨鹿。戰事稍稍有些勝利,趙將陳余又請求援兵。項羽便統帥全部軍隊渡河,渡河後沉掉全部船隻,砸毀鍋甑,燒掉營壘,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此向士卒表示要決一死戰,決不後退的意志。於是一到巨鹿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接戰九次,截斷他們的甬道。大敗秦軍,殺了蘇角,活捉王離,涉間不投降,自己燒死了。此時,楚軍雄冠諸侯,巨鹿城下,諸侯援軍有十多座營寨,都不敢出兵。等到楚軍攻打秦軍時,諸侯軍的將領都在壁壘上觀看,楚軍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殺聲震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打敗秦軍之後,項羽召見諸侯將領,他們進入轅門時,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從此成為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歸屬於他。

巨鹿一戰,項羽以破釜沉舟的勇猛精神,一舉消滅了秦軍主力,奠定了項羽稱霸的基礎(參見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後,章邯元氣大傷,又受二世和趙高的責備、疑忌,感到處境的危險。幾次派人找項羽談判投降的事,項羽都沒應允,而且連續進行了幾次打擊。後來考慮到自己糧少,接受章邯投降(參見漳汙之戰),立章邯為雍王,讓長史司馬欣任上將軍,統帥秦軍給楚軍打先鋒。

到新安(今河南澠池東),諸侯軍中的官兵過去服徭役或防守邊疆路過秦中時,秦中官兵對待他們多有無禮之處,等到秦軍投降了諸侯,諸侯軍中的官兵很多乘勝把秦軍官兵當奴隸俘虜使喚,虐待侮辱他們。秦軍官兵很多人暗地議論:「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史記·項羽本記》)將領們暗中聽查到這些議論,報告給項羽,項羽召集黥布、蒲將軍等人商議說:「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史記·項羽本記》)於是楚軍夜間在新安城南把秦兵二十萬全部坑殺。滅秦後項羽分封,把三秦封給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關中百姓把這三個人恨透了。這是劉邦為什麼那麼容易「還定三秦」的重要原因。

項羽進軍關中,因函谷關已住有劉邦派的兵把守,進不去。又聽說劉邦已經攻破咸陽(參見項羽、劉邦滅秦之戰),項羽大怒,派當陽君黥布等攻下函谷關,項羽入關後,駐軍於戲(今陝西臨潼東北新豐鎮東南戲水西岸)西。劉邦的軍隊則駐紮在霸上。此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密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史記·項羽本記》)項羽大怒,要和劉邦決戰。當時,項羽兵力有四十萬,而且兵強馬壯,駐軍在新豐鴻門;劉邦兵力只有十萬,駐軍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史記·項羽本記》)希望項羽能盡快殺死劉邦,以免後患。劉邦考慮到雙方實力懸殊,採納了謀士張良給他出的以屈求伸的主意,在鴻門宴上,婉言卑辭,乖乖地稱臣伏低,解除項羽對他的懷疑和警惕。項羽則沒有聽從范增的意見,放走了劉邦。范增氣憤地說:「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史記·項羽本記》)劉邦回到軍中,立即殺死了曹無傷。

鴻門宴後,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大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去。此時,有人對項羽說:「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史記·項羽本記》)但項羽見秦宮室都被燒殘,又急於東歸,便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史記·項羽本記》)那人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史記·項羽本記》)項王聽後大怒,將其烹死。此事充分說明了項羽在戰略上目光短淺,為他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項羽以霸王的身份,分封諸侯:劉邦為漢王,都南鄭;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司馬昂為殷王,都朝歌;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都襄國;黥布為九江王,都六;吳芮為衡山王,都邾;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都薊;齊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都臨淄;田安為濟北王,都博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漢王二年冬,項羽使人殺懷王,加上田榮、陳余等人以項羽分封不公,「盡王故王於丑地,而王其群臣將相善地」(《史記·項羽本記》)為由,分別在齊、趙兩地反叛,項羽親自率兵北上擊伐田榮,到齊地後燒殺虜掠,激起齊民反抗(參見楚漢戰爭)。而劉邦卻乘機從漢中出來,還定三秦(參見劉邦還定三秦之戰),牢牢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根據地。

漢王劉邦乘項羽率楚軍北上擊齊之機,帥諸侯聯軍56萬分路進攻彭城(今江蘇徐州)。項羽聽到消息後,令諸將繼續攻齊,自己親率精兵三萬人南從魯(今山東曲阜)出胡陵,佔領蕭縣,切斷聯軍退路,隨後,由西向東反攻。四月,劉邦率軍攻入彭城,入城後,劉邦收其貨寶美人,每天都花天酒地,縱情享樂,放鬆了警惕。項羽乘機,於晨時開始進攻,中午即大破聯軍,將劉邦所部擠壓於谷水、泅水(位於今江蘇徐州市西)之地。聯軍自相踐踏,被楚軍斬殺10餘萬人。餘部向西南山地潰退。楚軍追至靈壁(今安徽濉溪西南)的睢水,漢兵10餘萬皆人睢水,睢水為之不流,楚軍將漢兵重重包圍。時風沙從西北驟起,迎面撲向楚軍。劉邦乘機率數十騎突出重圍,敗退當中路過家鄉沛縣,想搬取家眷西逃,但楚軍也派人追到沛縣,捉拿劉邦家眷,但家眷都逃走了,沒能與劉邦相見。劉邦逃奔下邑(今安徽碭山)。路上碰到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就載他們上車一起逃走,楚騎兵追趕漢王,漢王慌急,數次將孝惠、魯元推下車,又數次被夏侯嬰抱回車。其父及妻呂雉走小路,卻被楚軍俘獲。五月,劉邦沿途收集殘部,敗回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占滎鎮)(參見彭城之戰)。

此戰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項羽能在不利的形勢下,迅速回兵奔襲,最終以少勝多,反敗為勝,使劉邦遭到嚴重挫折。其勇猛精神,為後世所稱道。

劉邦敗退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後,諸侯皆復與楚而背漢。由於蕭何發動關中老弱前來支援,聲勢才得以重振。劉邦採納謀士張良建議,確定了以關中為根據地。爭取英布,重用韓信、彭越,聯合反楚的方略。五月,劉邦得到蕭何徵集的關中兵員補充,並與韓信軍會合,在滎陽以東擊退追擊的楚軍,於滎陽、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一線與楚軍形成對峙(參見成皋之戰)。

漢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初,楚軍數次切斷漢軍運糧通道,滎陽危急,劉邦請和。項羽欲同意。歷陽侯范增說:「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史記·項羽本記》)於是項羽與范增急攻滎陽。劉邦謀士陳平施反間計,讓項羽疑心范增與劉邦有勾結,奪范增兵權。范增大怒,說:「天下大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鼻歸卒伍。」(《史記·項羽本記》)項王同意。范增未到彭城,疽發背而死。項羽失去了唯一的謀臣。

四月,楚軍攻勢更緊。劉邦求和,被項羽拒絕。只得命韓王信、周苛等留守滎陽,以將軍紀信假扮漢王出滎陽東門詐降,吸引楚軍注意力,自己乘機率數十騎出滎陽西門,逃往關中,紀信則被項羽燒死。

劉邦從滎陽逃出後,退入成皋。漢高帝四年,項羽兵圍成皋,劉邦逃走,項羽攻佔成皋。劉邦接受謀士轅生建議,率軍出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至宛(今河南南陽市)、葉(今河南葉縣西南)。項羽急於尋漢軍主力作戰,引兵南下。劉邦堅壁不與楚軍交鋒。是時,活動於梁地(今河南東北部)的彭越襲占楚後方重鎮下邳(今江蘇睢寧北古邳鎮),殺楚將軍薛公。直接威脅楚都彭城,項羽回軍擊彭越,彭越敗走。劉邦乘機北上,收復成皋。六月,項羽擊敗彭越後,立即對滎陽、成皋發動第二次攻勢,殺漢將周苛、樅公,俘韓王信,再佔滎陽、成皋。劉邦敗至黃河北岸,以韓信軍加強正面防禦,深溝高壘阻擊楚軍於鞏(今河南鞏縣西南)和小修武(今河南獲嘉東)。為擺脫被動局面,劉邦以韓信開闢北方戰場(參見韓信破代、趙、燕、齊之戰),並遣劉賈、盧綰率部從白馬津(今河南滑縣東北)渡過黃河,深入楚後方配合彭越軍先後攻佔睢陽(今河南商丘西南)等17座城池,切斷楚軍糧道,迫項羽再次回師東擊彭越。劉邦用激將法誘使留守成皋的楚將曹咎出戰,擊破楚軍,復奪成皋,進至廣武(今河南滎陽東北),並奪得敖倉(秦漢時糧倉,位於今河南滎陽北黃河中)積粟以充軍用。項羽收復後方17城後,再度回師成皋,與漢軍對峙於廣武。項羽欲與劉邦決戰。劉邦堅守不戰。

項羽性急,不耐煩這種持久戰,他把在彭城之戰俘虜的漢王父親太公放在一個高高的几案上,威脅說:「你如果不趕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給烹了。」劉邦竟無賴式的回答說:「我和你一起接受過懷王的命令,說是『結為兄弟』,那麼我的老子就是你的老子,你一定要把你的老子烹了,那我盼望你能分給我一杯肉湯。」項羽大怒,欲殺太公,被項伯止住。

項羽又對劉邦說:「天下紛紛擾擾幾年,只是因為我們兩個人罷了,我願和你單獨挑戰,決一雌雄,別讓天下的百姓白白跟我們受苦!」劉邦笑著答道:「我寧肯鬥智,不能鬥力。」項羽發怒,派人出戰,但一連三次都被樓煩神射手射殺。項羽大怒,親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神射手正欲發箭,項羽嗔目大喝,射手不敢視之,逃回營寨,不敢再出。劉邦大驚,但仍然鎮定,在陣前歷數項羽十大罪狀,項羽發怒,要求一戰,劉邦不聽,被項羽埋伏的弓箭手射中,劉邦負傷,跑進成皋。

雙方對峙數月。韓信平定齊地(今山東),直接威脅彭城。項羽派龍且前去攻打,韓信率軍迎戰,漢騎將灌嬰大敗楚軍,殺死龍且。韓信因此自立為齊王。項羽聞龍且被殺,非常害怕,便派盱台人武涉去遊說韓信,讓其被叛劉邦,韓信沒同意。此時,彭越游動作戰於楚後方,致楚軍補給困難。項羽在腹背受敵,兵疲食窮的情況下,被迫與漢議和,劃鴻溝(古運河,位於今河南滎陽東)為界,東歸楚,西屬漢,還用盛大典禮將劉太公及呂雉送還。九月,項羽率軍東歸。

項羽東歸後,劉邦也欲西歸。張良、陳平則說:「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史記·項羽本記》)劉邦接受二人的建議,乘勢尾追。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乘項羽無備,楚軍饑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參見垓下之戰)。約韓信從齊地(今山東),彭越從梁地(今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五年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韓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為調動韓信、彭越,劉邦聽從張良之謀,劃陳(今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劃睢陽(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東東阿南)。為其封地。韓、彭遂率兵攻楚;韓信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亦從梁地西進。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縣城父集)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退兵。

五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韓信揮軍進攻失利,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繼續攻擊。楚軍迎戰不利,韓信再揮軍反擊。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項羽聞四面皆楚歌,大驚道:「難道漢軍已經都得到楚國的土地了嗎?為什麼楚人這麼多呢?」。

項羽半夜而起,在帳中飲酒。「時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史記·項羽本記》)(虞姬,虞子期之妹,所和之歌為: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卿生。)歌畢,虞姬拔劍自刎。

項羽跨上烏騅馬,乘夜率800騎突圍南逃。天亮後,漢軍方察覺,劉邦遣率5000騎兵追擊。項羽渡淮河後,只剩百餘人。到陰陵後,迷失道,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僅剩二十八騎。項王自度不得脫,便對他的騎兵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史記·項羽本記》)(《前漢紀》卷三中曾記載項羽自言「身經九十餘戰,所當者破,未嘗敗」)

項羽分將騎兵分為四隊,向四個方向殺了回去,項羽大呼而戰,所向披靡,斬一漢將。是時,赤泉侯追項羽,項王嗔目大喝,赤泉侯人馬俱驚,後退數里。項羽各隊會合山東,再次被漢軍包圍,項羽率軍再次殺入漢軍,再斬一都尉,殺百餘人。再次衝殺,僅亡兩騎。

於是項羽欲東渡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蘇皖界上的烏江鎮),烏江亭長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史記·項羽本記》)項羽笑答:「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史記·項羽本記》)項羽將烏騅馬送與亭長,令部下下馬持短兵近戰。項羽殺漢軍數百人,身被十餘創。看見漢騎司馬呂馬童,對其說:「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於是自刎而死,年僅30歲。

王翳得到頭,其餘的人又爭相奪屍體,死了數十人。最後,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都被封地: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項羽死後,楚地皆降於漢。其族人都被劉邦所留,其中項伯被子封為射陽侯,其他被封為桃侯、平皋侯、玄武侯,賜姓劉。

《漢書·藝文志》載有他的兵書《項王》一篇,已佚。

點評:項羽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卓越的義軍領袖和傑出的軍事統帥。項羽作戰勇猛,歷史上無人能與其相比。巨鹿之戰和彭城之戰的勝利,都是用破釜沉舟、窮追猛打的勇猛精神而取勝的。但項羽有勇無謀,缺乏戰略眼光:鴻門宴上放走劉邦;滅秦後燒燬宮殿,不留己用;不在富饒的關中地區稱王,反而急於東歸;把自認為貧困的關中地區封給劉邦;封王時又只顧封自己的親信,結果引起舊諸侯的不滿;殺楚懷王,使諸侯更加不滿;楚漢戰爭開始後,不團結諸王,至使諸王相繼叛楚;不聽謀士范增的正確建議,養虎為患,讓劉邦逃走,使范增負氣而走;作戰中,糧道經常被斷,結果兩面作戰,兵疲將乏。一系列決策上的失誤最終決定了他的失敗。後來,曹操常告誡大將夏侯淵:「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三國誌·夏侯淵》),終為人戲於股掌之間,夏侯淵最終果恃勇而亡,項羽也是如此。但項羽卻還不知自己有錯,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寐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史記·項羽本記》)項羽的成敗足以警世後人,讓後人引以為鑒。

《漢朝歷史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