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開百代詞曲之疆?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憶秦娥》(蕭聲咽)二詞寓情於景,悲憤弘渾,淒惋雅暢,被宋人黃升譽為「百代詞曲之祖」,(《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其意謂開拓了百代詞曲之疆,究竟誰作此二詞,歷來眾說紛壇,莫衷一是。但其焦點不外乎是否李白所作。

《菩薩蠻》等二詞始見於黃升的《花庵詞選》,作者名為李白。黃升最早認為此二詞是李白所撰的。而最早維護此說的大概是宋時的和尚文瑩。據他的《湘山野錄》稱,《菩薩蠻》一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更不知何人所撰。後來在內翰曾布家得到古本,才知道是李白所撰。此論一出,附者日眾,都認為出於李白手筆。吳梅強調在《菩薩蠻》、《憶秦娥》二詞之前,雖有梁武帝之《江南弄》、陶弘景之《寒夜怨》、陸瓊之《飲酒樂》、徐孝穆之《長相思》,且皆具詞體,但畢竟堂廡不大。《菩薩蠻》之繁情促節,《憶秦娥》之長吟遠慕,實冠今古,獨有李白才開百代詞曲之疆。所以論詞不得不首推李白。(《詞學通論》)他是鼓吹李白所撰的。陳廷焯頌揚此二詞,神在個中,音流弦外,是詞中鼻祖,認定李白所作。(《白雨齋詞話》)清人劉熙載也持此論。他甚至認為,這二詞足以抵得過杜甫的《秋興八首》。(《藝概》卷四)王國維也認定是李白的作品。他在《人間詞話》裡稱讚李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

不同意是李白作品的人,據蘇鶚《杜陽雜編捲上》認為在大中(唐宣宗年號)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於是倡優(戲子)便創造了《菩薩蠻》曲,文人往往效其詞。李白乃大中前的開元、天寶時人,當時還沒有這種曲調,因此他不能預料此曲將興而率先制詞。否定最烈的恐怕當推明人胡應麟,他認為李白倜儻飄逸,風雅自任。連七言律詩都鄙夷而不屑為,怎麼肯寫這種詞?況且此二詞雖然工麗,然而卻氣象衰颯,與李白超然風致,有著天壤之別。即使李白真來制詞,也決不會寫出這種詞句。他懷疑是晚唐人的作品,並進一步推斷屬溫飛卿之流所作,嫁名李白。(《少室山房筆叢》)有人甚至認為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丞相趨炎附勢,曲意逢迎,遂將溫飛卿的作品,偽托李白秘密奉獻,於是相信李白所撰的人便越來越多。(孫光憲《北夢瑣言》)持此論者,並自詡獨具只眼。(《莊岳委談》)

此外,還有反對偽托之說者。吳衡照讚賞此二詞「神理高絕」,斷言決非溫飛卿輩所能撰寫。(《蓮子居詞話》)據《北夢瑣言》卷四所載,溫飛卿所撰《菩薩蠻》詞五闋,不出綺怨、輕艷的範圍,僅供「宮嬪歌之」,與李白所撰不啻霄壤,這就說明偽托之說牽強附會,殊無根蒂,不足為信。而且,據沈括《夢溪筆談》雲,隋「場帝世已有」詞,怎能說李白「何得預制」?

除《菩薩蠻》、《憶秦娥》二詞外,李白還制過《清平樂》。此外,據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記載,李白確曾刻石為詞,有人倚聲而歌,音極清雅。唐明皇時,新興樂曲盛行,《菩薩蠻》曲已見於崔令欽之《教坊記》。崔也是開元時人。其實,隋唐間域外樂曲逐漸傳入,已經較為廣泛。憑李白橫溢的天才,偶然興發制詞,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菩薩蠻》是古緬甸音樂。李白本是氏人,生長在錦州昌明,幼時就熟習西南音樂。開元間,流落荊楚,徘徊襄漢,很可能於某日黃昏登上湖南鼎州滄水驛樓,望遠懷故,觸景生情,優思難收,寫下千古絕唱《菩薩蠻》一詞。有人還推斷李白當時約25歲左右,風華正茂。而《憶秦娥》以及《清平樂》作於《菩薩蠻》後,約在李白去長安前後。(《零墨新箋》和近人楊憲益《李白研究》)任二北在《敦煌曲初探》第五章中,認為楊憲益的看法和《教坊記》、《奇男子傳》以及敦煌寫本等資料「無不吻合」,可知「較為接近事實」。認為是李白的作品無疑。

此論有根有據,言之鑿鑿,令人信服。所以暨南大學國文系已故教授龍渝生在選編《唐宋詞格律》和《唐宋名家詞選》時,仍依此說,對此二詞冠以李白之名。

(胡熊飛)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