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粒園是蘇州最小的園林嗎?

殘粒園,取唐代詩人李商隱「紅豆琢殘鸚鵡粒」句意而得名。一向被人公認為蘇州最小的一座園林,而被載入劉敦楨所著《蘇州古典園林》一書,但近年也有人提出異議。

殘粒園,座落在蘇州裝駕橋巷34號。始建於清末光緒間,為揚州某鹽商所有,原稱東園。後歸姚大賚。20年代名畫家吳待秋買得此宅,才取李商隱詩意而改稱殘粒園,現為其子吳門畫家吳木的宅園,對外並不開放。

園位於整座住宅的東側一隅,全園面積很小,僅140平方米。但這座小小園林,卻能獨運匠心,在有限的空間內將亭子、假山、水池、花木組成曲折高下,而有層次的景觀,成為頗負盛名的一座小型園林。

從北向的圓洞門「錦窠」入園,迎面設湖石峰作屏障,園內佈局以水池為中心,池岸較高,全用湖石迭砌,以石磯挑於池面,東南牆角和池岸邊,各立石峰與入門處的石峰相呼應。園內羅植桂花、蠟梅等樹木,使全園掩映在一片綠蔭之中,四周高牆上部辟有漏窗,蔓以薛荔、爬牆虎等草本植物,使牆面不顯得呆板而有變化。池西緊靠界牆,迭湖石假山一座,山中有石洞,入洞後可循石級上達一半亭,名栝蒼亭。亭側有門可達宅內的花廳。此亭居全園最高點,登臨憑眺,視野開闊,是園景最好的觀賞點。由於園景佈置得體,素有「以小見大」之稱。近年,有人(包括宅主人吳木本人在內)對殘粒園是否是蘇州最小的園林,提出了異議。前年,筆者為了編寫蘇州建築志曾走訪此園。吳木老人在接談時介紹說:「這是一個誤會。當年古建專家劉敦楨氏,走訪此園,由於時間匆促,僅看了這座宅院的園林部分,並未察看住宅全貌,因此就誤認為是蘇州最小的園林了。」

這座住宅,確實範圍很大。在園林西側,設花廳一座,有門可通出入。花廳之北的小庭中,植有一棵極為高大的廣玉蘭,樹幹有合抱粗,鬱鬱蔥蔥,挺拔異常,據說已有一二百年的歷史,現被列為市級保護的古樹名木。據說這種玉蘭出自美洲,後引進中國,現在這種高大的玉蘭樹在美國亦不多見。花廳之前庭,配置假山一座,假山內疊石而成一個小小石穴,名「小天池」,因有泉眼相通,清澈透明的泉水盈盈冒出,四季不涸。花廳西側設曲形廊屋,內嵌有書條石五方。再往西,又有一座庭院,築有栽植牡丹的花台一區,立湖石數峰,點綴其間。其前為玉蘭廳(廳內有套室)。廳前植高大的玉蘭兩株,亭亭對立,此廳亦因此而得名。玉蘭廳原系吳待秋生前在此作畫之所,經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訪晤,據吳木老人介紹說:章太炎、施劍翹,陳叔通,范煙橋、周瘦鵑等知名人士,都曾到過這裡。

筆者經過實地調查後的看法是:當年此園取名「殘粒」,確寓有小巧玲瓏之含意,但此園是否可視為蘇州最小的園林,關鍵在於劃分園林與住宅界限問題。如果把廳堂及其他庭院都劃入園林部分,那末面積就並不算小;如果僅僅指園林一角,當然是蘇州最小的園林了。蘇州的私家宅園,往往園林與居宅相連,很難作出明確劃分的界限。因此對殘粒園是否作為蘇州最小的園付,必然產生分歧意見,而很難得到統一。

(孫鵠)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