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是得名於「南昌山」嗎?

南昌名稱及建置較早,據史載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設縣,為豫章郡治所。故治即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區東南黃寺城。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名豫章,為洪州治所。唐武德時曾別置南昌縣,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六月,因避代宗名豫諱又改豫章為鍾陵。貞元間復名南昌。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於此建為南都,升為南昌府。自宋至清,南昌縣歷為洪州、隆興府、隆興路、龍興路、洪都府、南昌府治所。1914年撤銷南昌府,留縣。

1926年設南昌市,市縣分立,南昌縣治屢次遷移,至1949年始遷駐蓮塘鎮,沿襲至今。南昌市為江西省省愛駐地。

南昌之名自建縣始,除隋、唐間曾一度改名外,一直沿用至今已有2100多年,這個曾被譽為「八一」起義的英雄城,其名稱因何而來,在學術界卻未能定論。南昌市名系後設置,因襲南昌縣、府之名當無問題,而「南昌」之稱又以何得名,歷來則有不同說法。一說南昌設縣時因西南有南昌山得名(光緒《江西通志》引郭子章《郡縣釋名》);一說漢設縣,為秦九江郡南部,故名南昌(斌允甫《今縣釋名》1931年版);另一說則認為南昌設縣「因地居中原的南方,用南昌作縣名是取南方昌盛的意義」(黃長椿《南昌幾個古地名的由來》,載《地名知識》1980年第3期);還有一種說法以漢立南昌縣時「取昌大南疆之義」。(《江西地方志農產資料彙編》,江西人民出版社)

後兩種說雖略有不同,但含義相近,同樣帶有以祥瑞命名之義。

古代對每一地名的出現都不是隨意命名的,而是有它一定的緣由。南昌之名因年代久遠,設縣時歷代正史地理志及總志等志書均只載其建置年代、沿革等,從未涉及名稱由來,後人只能根據名稱含義、政區設置和所處地理環境等情況加以推測,因而很難斷定上述哪一種說法是絕對正確的,只能是相對而言,自然也就成為一個謎。不可否認,各說中可能存在著其理由充足程度上的差異。例如上述南昌以山得名說,其理據似乎不足。今據清《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三0八南昌府山川條:西山,「在新建縣(清新建、南昌兩縣同治,即今南昌市)西、章江門外三十里。一名南昌山,即古散原山也。

或作厭原山。「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八四豫章城(豫章郡南昌縣所治城)西山:」城西大江之外三十里。一名厭原山,又名南昌山。「可見南昌山,原名西山,又名散原山、厭原山,南昌山系其後所改。顯然南昌設縣時似不當以山為名,倒有可能以縣名山,故此說不足為信。至於南昌以居秦九江郡南部而得名,其說亦有勉強之嫌。秦九江郡治所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轄境除安徽省部分外,還幾乎包括今江西全省。以漢南昌縣為豫章郡治,而豫章郡北尚有九江、廬江二郡,均在秦九江郡治南,怎能說唯獨南昌位於秦九江郡南得名,似乎也不確。以祥瑞名縣說可能相對合乎情理。(王天良《江西省縣市命名探索》,載《歷史地理研究》,1986年第1輯)

盡避如此,一定要說哪一種看法絕對正確未免過於武斷,因為目前還沒有一種權威性說法可代替其他說法,並使其折服,只能是各持其說,各信其是,百家爭鳴。或許這個謎只好在今後讓專門研究地名學的學者去揭開,也許作為懸案永留於世。

(王天良)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