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戰場赤壁在哪裡?

赤壁是東漢末年曹操和孫權、劉備鏖戰之地,赤壁之戰孫劉在戰略上以少擊眾,戰術上智取強敵,戰爭結局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影響深遠。後代文人雅士常以赤壁為題,托物詠志,發思古之幽情。從唐代李白始,迄元朝吳師道止,僅唐、宋、金、元4代,有文章記載的詠史作者就有14人之多,所作詩、詞、曲、賦中,頗不乏名篇傳世。雖然如此,對於赤壁古戰場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裡,作者們似乎也不甚瞭然。北宋蘇東坡在黃州(今黃岡縣)

所作的膾炙人口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也只是說「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對於黃岡城外之赤鼻磯,是否就是赤壁古戰場,語甚曖昧。而「人道是」,所指之「人」,實際上就是唐代詩人杜牧,他的「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予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赤壁》絕句,就是視黃岡城外之赤鼻磯為古戰場的。然而,赤鼻磯的地理位置既不在樊口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與史書所載不合,並非真正的古戰場。可見,不是杜牧搞錯了地方,定是文人借題發揮,因而以訛傳訛,使大文豪蘇東坡也墜入五里霧中。那麼,對於古戰場赤壁的位置,近代的看法如何呢?同樣是撲朔迷離的。且看高中語文第一冊《赤壁之戰》和第四冊《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註釋:「赤壁,地名,一般認為在現在湖北省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可是有一種為課本服務的《中學語文教案》卻別主一說曰:「赤壁,課本解釋為『在現在湖北省嘉魚縣東北』,其實這種傳統的說法不一定正確。它的位置應該在蒲圻縣西北的赤壁公社所在地。」兩種說法,莫衷一是。有時在同一本書上,關於赤壁古戰場的地理位置,也出現了互相矛盾的現象。

古戰場赤壁的位置,目前主要有兩種見解:「嘉魚縣東北」說和「蒲圻縣西北」說。兩種說法各有所本。「嘉魚縣東北」說,可能本自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該書下冊第二分冊對赤壁的註解是:「周瑜破曹軍於赤壁,地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也主是

說。「蒲圻縣西北」說,則可能本自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該書指出:「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再向上推溯,那末,「嘉魚縣東北」說,初見於《大清一統志》,該書說:赤壁山「在嘉魚縣東北江濱」,且引據《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後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首肯:「赤壁當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且認為「《大清一統志》所定最確」。(見楊守敬《水經註疏》)此說因而為近代不少學者所接受,《中學語文教案》所謂「傳統的說法」或許即是指此。然而,「蒲圻縣西北」說論據也不弱。持此說的最早為《元和郡縣圖志》,該書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元和郡縣圖志。江南道三。蒲圻縣條》)持此說的還有《資治通鑒注》(胡三省著),歷代一些重要輿志著作,多數也作如是觀。兩說應以何說為準呢?這個「謎」從古至今,爭持不下,懸而未決。

最近幾年,這個「謎底」似乎在漸趨明朗,持「蒲圻縣西北」說的人日漸多了起來,其主要理由如下:一、《元和郡縣圖志》的作者為唐代大臣李吉甫(758—814年),李之生年距赤壁之戰發生的年代僅五百餘年,相隔較近,似較可靠。二、《元和郡縣圖志》的說法,有更早的《荊州記》(南朝。宋。盛弘之著)上的一段文字印證:「蒲圻縣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黃蓋於此乘大艦上破魏兵於烏林。」

三、蒲圻縣西北的赤壁,既在長江南岸,又與烏林隔江相望,與史籍所載和地形均較為吻合。

四、最新印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也將赤壁的位置,標於蒲圻縣西北的長江南岸。

根據上述理由,那末古戰場赤壁的位置,似應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的長江南岸,在今湖北省嘉魚縣的西南。

(沈敖大)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