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究竟指的是什麼?

鬼,在古代中國人頭腦中,往往指的是人死後肉體腐爛,而靈魂卻會變成為鬼。這種觀念,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有,正如18世紀英國著名作家和評論家薩繆爾。約翰遜所說:「在原始人那裡,鬼魂的存在是絕對不成問題的。而我們如果從炎熱的南國一直旅行至遙遠的北方,就會發現鬼魂又有著莫大的國際性。」

鬼,當然是沒有的,然而,鬼觀念卻在中國古代十分盛行,從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代開始,直到最後的封建王朝——清代,整個中國,上至皇帝,下至鄉野,從漢族到各兄弟民族,各個等級、各個區域和各種不同年齡的人,信鬼者比比皆是。早在春秋之時,孔子就說過:「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到了宋代,某些地區甚至還流行著殺人祭鬼的風俗,於此足見我國古代崇鬼信鬼之風是如何的盛行。尤其是在一些少數民族中,名目繁多的鬼,幾乎滲透於現實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景頗族人信奉的鬼有天鬼、風鬼、雷鬼、太陽鬼、月亮鬼、地鬼、山鬼、水鬼、谷鬼、火鬼、家堂鬼、寨神鬼等等,多達100多種。碧江怒族崇信的鬼靈有13種,基本可分為氏族鬼靈、自然鬼靈、災疾鬼靈和「民族」鬼靈四大類。除此之外,還有眾多形形色色的鬼,如佤族稱使人頭痛、肋骨痛、腳痛的鬼為「吉軸」,使人皮膚發癢的鬼叫「阿瑞」,夜間變雞或狗害人的鬼叫「司呢」,使人耳朵痛的鬼叫「阿人各」等等。在傣族一些手工藝人中,還有崇信鐵匠鬼、酒鬼等等,舉不勝舉。但苗族人卻認為非正常死亡的靈魂才是鬼,如刀下鬼、溺死鬼、跌死鬼、吊死鬼、難產鬼、餓死鬼、凍死鬼等,而達斡爾族人則以為非正常死亡的,也可以是神。

饒有趣味的是:鬼還有尊與卑、大與小、善與惡之分,大凡善鬼能保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人平安;而惡鬼則專與人作祟。盡避鬼的種類和名稱繁多,且無所不在,婦孺皆知。然而,鬼的形象如何?卻鮮為人知,《淮南子。泰族訓》稱:「夫鬼神,視之無形,聽之無聲,然而郊天,望山川,禱祠而求福,零兌而請雨,卜筮而決事。」王充在《論衡。論死篇》也認為「鬼神,荒忽不見之名也」。說鬼是無形無聲、不可捉摸,然又神通廣大。

不過,從南朝梁《殷芸小說》卷二所記,「顏淵、子路共坐於門,有鬼魅求見孔子,其目若日,其形甚偉。子路失魄口噤;顏淵乃納履拔劍而前,卷握其腰,於是化為蛇,遂斬之」。於此可大略看到鬼的外形和眼睛,確有其形。而記載最為詳細的當首推《唐逸史》,書載唐「明皇因痁疾晝臥,夢一小表盜太真香囊及上玉笛。上叱問之,奏曰:」臣乃虛耗也,能耗人家喜事成憂。『上怒,欲呼武士。俄見一大鬼破帽藍袍,角帶朝靴,捉小表刳其目,劈而啖之。上問:「爾何人?』曰:」臣終南進士鍾馗也。武德中應舉不第,觸階而死,得賜綠袍以葬,感恩發誓,為帝除虛耗妖孽之事。『言訖,夢覺,而疾遂瘳,乃詔吳道子畫之「。這裡鬼的形象不但鮮明,而且有了言行,不再是無形無聲了。

其實,誠如徐華龍先生所指出,崇鬼信鬼觀念的出現,實導源於人類早期階段對自然及本身認識的淺薄。在一個部落中,一旦有人死去,其他成員則認為是一種不祥或災難,以為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支配著人的生命,由此而產生恐懼感,從而出現對鬼的崇拜(《民間文藝季刊》1989年第2期)。筆者認為,平時同吃同住的氏族成員,一旦死去,往往受到人們的懷念,某些人還會在睡眠中夢見其人,夢中之人當然是無影無聲的,在科學極不發達的時代,這自然也是鬼觀念出現的根源之一。不過,最初的鬼指的是什麼?迄今仍未定論。

《禮記。祭義》稱:「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漢代許慎《說文解字》釋鬼,「人所歸為鬼。從兒,像鬼頭。從,鬼陰氣賊害,故從私。」《爾雅》云:「鬼之言歸也。」而《列子,天瑞篇》則記:「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真宅。」上述均是我國古代權威著作對「鬼」字原始意義的解釋,即鬼就是「歸」或人死後的歸宿。其實不然,當代著名學者如章太炎、王國維、沈兼士、羅振玉、郭沫若、於省吾等等,都對這一傳統的說法提出了質疑。指出「鬼」字本義是表示一定實體的事物,是原始象形字,並非幽靈虛幻之義。章太炎在《文始》卷二指出鬼「聲與魅近。魅,老精物也。……鬼,疑亦是怪獸,……鬼,夔同音,當本一物。」

沈兼士先生則依甲骨文中「鬼」字的原形,多數下身如人體,而頭部特別誇大(《國學季刊》五卷三號,1935年),印證了章氏的說法。章太炎先生依《說文》而斷定鬼與禺同,是大型母猴,進而判定鬼即是夔。象形字「鬼」字本義為被發、巨首、直立、人形同於夔的怪獸,但是作為原始鬼的夔具體又是什麼呢?按照歐陽宗書先生的歸結,大致有如下幾種:1.山:也即山魈、山鬼。據《神異經》、《元黃經》、《國語。魯語》韋昭注可知,其形貌為人面猴身,一足。2.山鬼:依《永嘉郡記》和《夷堅乙志》載,山鬼亦即山。3.獨足鬼:按《述異記》卷下和《異苑》卷六,可知獨足鬼便就是夔。4.魍魎:見於《國語。魯語下》:「木石之怪,曰夔、魍蜽.」所指即魍魎。5.魑魅:從《永康郡記》將山鬼說成是魑,以及《左傳。文公十八年》所記和古語「魑魅魍魎」連用,可知魑魅也即夔,但其形貌已變為四足。6.神:主要依據《山海經。西次四經》郭璞注,知神亦為夔類。7.山精:按《玄中記》及葛洪《抱朴子。登涉》所記,山精即山,也即為夔。此外,按古文獻記載及前輩學者的考證,還有山都、梟陽國人、贛巨人等等,都同屬夔之類。而真正具備夔之形貌特徵的,按歐陽宗書先生的主張,所指即狒狒,其特徵正與古文獻中夔的形貌相符。

《辭海。生物分冊》「狒狒」條稱:「狒狒,哺乳綱,猴科。雌、雄大小相差懸殊,……頭皆大;而吻部雄長雌短;四肢粗壯。毛呈淺灰褐色;面部肉色,光滑無毛;手腳黑色。雄的自頭部兩側至肩部分披長毛,狀如蓑衣,故又名『蓑狒』。歐陽氏據此主張中國原始的鬼就是狒狒(《民間文藝季刊》1990年第4朗),確有可取之處,然對於《呂氏春秋》、《國語。魯語》韋昭注,《神異經》、《述異記》等書所記「夔一足」,卻較為勉強,因之我國原始的鬼,指的是什麼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華東)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