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的墓在何處?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人。三國時吳國名將,出身士族。初率部屬百餘人從周瑜到江南,後得周瑜推薦,為孫權所器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嚴重威脅孫氏政權,他與周瑜堅決主戰,並建議聯合劉備共拒曹操。孫權採納了這個建議,任其為贊軍校尉,助周瑜大破曹軍於赤壁。周瑜死後,任奮武校尉,代領其軍。魯肅為人方嚴,雖在軍陣中,常手不釋卷,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東吳的人才,魯肅為冠,為東吳出力不少。然而,他逝世後葬在何處?一說葬湖北漢陽龜山,一說葬湖南嶽陽市。翻翻有關通志、古籍,均言之不詳。

於是,一般性文章,如盲人摸象,各談自己摸到的部位。

1984年4月3日,《北京晚報。五色土》欄內,發表彭華的文章,認為魯肅墓在龜山。

文章說:「龜山所在的漢陽,較為偏僻,當地人也少來此,對魯肅墓不甚了了。作者1974年路過武漢特意去尋訪,至山頂,見得魯肅墓,僅餘一座巨大的『門』字青石牌坊,依稀可見到立柱和橫槓上面刻有各種水船、戰艦浮雕花紋。魯肅作為一代人傑,作者建議整修墓地。」

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湖北通志》上就講到魯肅死後葬於漢陽龜山。這一說法是真是假?如果龜山魯肅墓是真的,那麼,岳陽市的魯肅墓難道是假的嗎?是衣冠塚嗎?

魯肅曾在岳陽生活過一段時間是肯定的,岳陽樓的前身就是魯肅訓練水軍的閱兵台,岳陽市還有小喬墓,他們都是同時代的人。我偏重於魯肅墓在岳陽的說法。南朝裴松之在《三國誌。周瑜傳注》中明確指出:「臣松之案,瑜欲取蜀,還江陵治嚴,所卒之處,應在今之巴陵。」又據《三國誌。魯肅傳》記載,周瑜「隕踣之日」,曾給孫權上疏,乞以魯肅代己。接著魯肅「代領瑜兵,士眾四千餘人,奉邑四縣(下雋——包括後來的巴陵縣、漢昌——氏沙,瀏陽、州陵)皆屬也」。魯肅代周瑜職駐巴陵,故巴陵一墓(岳陽市)

與魯肅關係應更為相關。

1983年5月,我特意到岳陽市尋訪魯肅墓,只找到了墓址,在洞庭橡膠廠家屬宿舍區範圍內,距岳陽樓三四百米。當時已淪為一個大土包,上面已開荒種上番茄、蕹菜、絲瓜之類。訪問了附近的一些知情人,據他們回憶昔時墓地,另參閱有關材料,情況是:魯肅墓原墓葬高約6米,墓基部直徑約25米。正面豎立一副大石枋門,高約3.5米,寬約1.2米,有數步石階直達碑前。墓碑高1.7米,寬1.1米,上刻「東吳太傅墓」5個大字(1915年立,今失),墓碑兩側鑲有石柱和輔碑,石柱上勒有對聯——扶帝燭曹奸,所見在荀彧侍吳親漢胄,此心與武侯同墓身四周,全用青磚圍砌,邊沿豎立石欄,高約1米。

有關此墓的情況是:清代光緒十五年(1889年),巴陵知縣周至德對墓身進行了一次維修,在墓頂增築一小廟,新勒墓碑於墳前。民國四年(1915年),北洋軍閥曹錕鎮守岳陽,將小廟拆去,改建成一座直徑約3.5米純木質結構的六角小亭,亭中立碑刻文,並換立了墓碑。這說明岳陽魯肅墓也有相當的規模和確切的近代史實。

但是,我不敢否定彭華提出的魯肅墓在龜山的說法。誰是誰非?有待潛心研究者加以考證,這關係到一位名人的歸宿,更關係到現今旅遊點的設置、解說。(范良智)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