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琉璃寶塔構件能否重見天日?

南京中華門外,過秦淮河上的長干橋,向南,在雨花路的東側,有一處名寶塔根的地方,這裡原來是明代永樂皇帝朱棣,為紀念其父母朱元璋和馬皇后而修建的大報恩寺和琉璃塔的所在地。

根據張惠衣《金陵大報恩寺塔志》記載:報恩寺「在聚寶門(今中華門)外一里,即古長於「,」明永樂十年(1412年)敕工部重建,准宮闕規制「,徵集軍匠伕役十萬人,到宣德三年(1428年)始告完成。宮殿周圍九里十三步。可見當時規模極為宏偉。

根據《塔圖附志》記載:「永樂十年,北遷,因欲報高皇帝深恩,於六月十五日午時起工,至宣德六年八月初一日完工,共19年。敕工部侍郎黃立恭依大內圖式,造九級五色琉璃寶塔一座,曰第一塔,以揚先皇太后之德。

其塔高三十二丈九尺四寸九分。「琉璃塔造了19年,費白銀348.5萬多兩。九層八面,覆瓦和拱門都用五色琉璃構件,塔頂用2000兩黃金做成。飛馬、飛羊、獅子、白象等圖案,生動美觀。全塔共懸掛風鈴152個,塔內置油燈146盞,日夜通明,名為長明燈,每晝夜耗油達64斤。

根據張岱《陶庵夢憶》記載:聞燒製琉璃瓦時,具有三份,建塔用一份,余二份埋人地下,編號識之,以後凡琉璃塔損磚一塊,以字號報工部,發一磚補之,如原來的一樣,真可謂「斗筍合縫,信屬鬼工」。當時海外商人、學者、翻譯來中國的絡繹不絕,見報恩塔,必頂禮讚歎而去,認為這樣雄偉的寶塔,在世界各地是沒有的。

根據S.W.Bushell著的《中國美術》記載:「圓明園中之塔,其體制仿南京著名的琉璃塔而造,乃琉璃建築物之標本。」南京琉璃塔毀於太平天國之役,「然其覆瓦之式,雕繪之紋,今猶保存於英國博物院中」。

現在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均有大報恩寺琉璃塔的琉璃構件的陳列。南京市博物館還陳列著一塊清代《江南大報恩寺琉璃寶塔圖》的黑色石碑,石刻線條清晰,圖形完整,使我們能見到明代琉璃塔的全貌。

根據南京市博物館陳列說明:「這座雄偉的寶塔是中古時期世界建築奇跡之一,太平天國時期毀於大火。為建塔燒製的琉璃瓦及構件一式三份,建塔時用一份,余兩份編號埋人地下備用。1958年南京市文管會發現這批構件時,上面多帶有墨書的字號標記。」

我們到寶塔根地方調查,大報恩寺及琉璃塔早已蕩然無存。在擁擠的民房中間,尚有兩個巨大的碑座贔屭(俗稱石烏龜),這是僅存的報恩寺遺物。一個永樂年間的龜趺,龜高2.35米,殘長4.7米,碑身已無。一個宣德年間的龜趺,高2.05米,殘長5.8米,連石碑共高13.32米。這兩個石龜趺,是南京地區現存最大的石龜趺之一。兩個龜趺相距不遠,步行5分鐘即到。據南京市博物館負責文物普查工作的老同志說:解放初期,有一位農民在挖水溝時,曾發現地下有一條長達數丈的琉璃瓦的巨龍,金光閃閃。由於當時農民的封建迷信思想,認為不能動,於是就重新把它掩埋起來,不為人知。我們訪問了南京博物院的有關同志,是否發現埋藏地下的整套報恩寺琉璃塔的構件?他們講述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和尚,他根據史籍的記載,花了一生的精力,想找到備用的那套玻璃瓦構件,欲把寶培復原,結果終其一生,也未找到。

那麼,那套完整備用、埋人地下,並有編號的琉璃塔的構件是否保存下來?埋在何處?文物專家們對這一系列問題深感興趣。經過南京市文管會的文物普查,找到了當年燒製琉璃瓦的古窯址,並且出土了一些琉璃瓦構件。

窯址在今南京城的城外南郊,按常情推測,埋藏備用構件之處不會離窯址很遠,也不會離寶培很遠。

根據林泓《深藏地下的寶塔》(見《光明日報》1983年11月23日)記載:多年的艱苦尋覓,「五色琉璃釉的熠熠光華在地底下重新顯現。人們在這座碩大而整齊的地下寶庫前瞠目結舌」,「據當時在場的目擊者說,不計

其數的琉璃構件堆放得極為整齊,每個構件上都有墨寫的編號「。而且」編號還是那樣的清晰。當然,能看到的只是離地表最近的一層,下面還有多少層,是不是所有的構件都集中在這裡,人們還不清楚,這一驚人的窖藏的規模和結構,人們也沒有來得及弄清楚。從種種考慮出發,人們只能無限惋惜地將這個寶庫重新妥善掩埋起來「。根據這篇文章看來,深藏地下的寶塔,很快會重現人世。但我們走訪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館的有關同志,他們說不知道有這麼回事。明代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太平天國時期被毀以後,100多年來,雖有不少寶塔的琉璃瓦構件發現,而且公開陳列,抑或見之於報刊。但埋藏地下備用的那一套,至今撲朔迷離,若隱若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世界最大的琉璃塔能否重見天日,至今仍是一個謎。

(蔡繼福)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