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老會起源於何地?

哥老會的起源,同會黨史研究中的許多紛繁迷離的問題一樣,至今仍是懸而未解。

哥老會究竟起源於何地?關於這個問題,解放前的研究者沒有提供明確的答案。平山周在《中國秘密社會史》中說:「哥老會或稱哥弟會,其成立在乾隆年間。同治時,平定粵匪以後,湘勇撤營,窮於衣食之途從而組織各團體,於是哥老會始盛。」文中對地點問題避而不論。陶成章《教會源流考》中說,太平天國後期,「天國之命運日促。李秀成、李世賢等知大仇未報,而大勢已去,甚為痛心疾首,並知湘勇嗣後必見重於滿政府,日後能有左右中國之勢力者,必為湘軍無疑;於是乃隱遣福建、江西之洪門兄弟,投降於湘軍,以引導之。復又避去三點、三合之名稱,因會黨首領有老大哥之別號,故遂易其名曰哥老會」。這裡含糊其辭,似乎可以理解為哥老會發源於福建、江西的洪門組織。也有人根據傳說,認為哥老會、三合會、天地會均發源於

金台山盟會(台灣)。另有人認為哥老會是粵中某姓為反清復明而創建的。解放後,不少學者對哥老會起源問題作了認真細緻的探討,但意見不一致。1951年黃芝岡撰文提出哥老會是明代萬曆年間河南礦徒的組織。哥老,當正名為「角腦」,角腦即「龍頭」(也即「銅頭」),後轉音為「國嚕」、「哥老」。萬曆年間,人民不堪開礦之擾,激變亡命,成群入山,形成「私采」組織。他們把同群相愛的固有精神確定為異姓兄弟的會黨紀律。清初,這些山內流民入川覓地開墾,移徙生活漸變為農耕生活,仍保留著原先同群相愛的風氣。陳湛若、胡珠生在1952年發表《哥老會起源初探》一文,認為哥老會起源於康熙未年至雍正初年的四川。「哥老」系四川方言,其意為「哥弟」。哥老會的名稱出現於同治以後,此前稱為「嘓嚕」。四川經歷清初和三藩之亂,土地荒蕪,人口銳減,地主階級廣為招墾,大量農民流入四川。

失去土地的農民便自發地組成哥老(嘓嚕)會進行反抗。

朱金甫利用清代檔案材料考證哥老會源流,認為哥老會在清代咸豐年間以前,以江湖會的名號在民間活動,嘉慶時又叫仁義會。太平天國時,仁義會或江湖會的一些組織,變名為哥老會,並把重點放在清軍營中,以清方勇丁及一些下級軍官為重點發展對象。而江湖會是起自川、黔的。哥老會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清代官方文書上是在同治四年,在哥老活動期間,原有的一些江湖會、仁義會等組織也繼續存在並進行活動,但它們有時也使用哥老會這一名號,哥老會有時也用江湖會或仁義會的名稱進行活動。隨著清政府對哥老會的殘酷鎮壓,哥老會後來又有許多化名,其中主要有園會、洪門、洪江會、老教會、英雄會。蔡少卿不同意這一觀點,他認為哥老會發源於乾隆初年四川的嘓嚕會。它不是明末清初滿漢民族矛盾的產物,而是康、雍、乾以來社會階級矛盾的產物;不是鄭成功派陳近南往四川「開精忠山」的結果,而是四川民間自發組成的秘密結社;不是「反清復明」的組織,而是破產勞動者的互助團體。嘉慶、道光年間,南方天地會勢力北移,與川、楚一帶白蓮教、嘓嚕黨勢力相結合,經過互相滲透、互相融合形成了哥老會的組織名稱。哥老會的前身是江湖會,而江湖會又是從嘓嚕(即錢會)變化而來的。由嘓嚕(錢會、僉會)變為江湖會和哥老會,以至長江會、洪江會、昌江會、英雄會等,才是哥老會的源流。

哥老會起源於何地的問題,經過幾十年的討論,依然莫衷一是,「書被催成墨未濃」。但關於起源地點的探索,對進一步弄清哥老會的源流、性質是很有價值的。相信隨著資料的發掘、研究的深入,終有一天,「蓬萊有路教人到」。那麼,本題將來一定會排除在「中國文化史疑案」的選題之外。

(霜明)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