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推崇的時代(3)

伊尹放太甲

伊尹名叫阿衡。他一心想輔佐成湯,但是他們並不認識,而且也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見面。於是,他想了個奇怪的辦法,當時生活在今陝西省陳留縣附近的有莘氏部落女子要嫁給成湯做妃子,他便跑去作為男僕一塊兒陪嫁過去,他背著炊事用具來到了成湯的宮殿裡。阿衡用烹飪中的各種滋味作比喻來遊說成湯,讓他致力於實施王道政治。成湯聽了他的話之後非常讚賞,決定重用他,便任命他為自己的宰相。

關於伊尹的出道,還有這樣的說法:相傳伊尹是位隱居的賢者,成湯打算任用他,便派人去迎請。經過五次往返,伊尹才肯出山任職、輔佐成湯。他向成湯講述了遠古帝王的事跡以及九類國君的不同狀況。成湯很受啟發,便任用伊尹管理國家政務。據說,伊尹還曾經離開成湯而到夏國去謀取寶名。因為看到夏桀荒婬殘暴,政局敗壞,民不聊生,已經無藥可救了,於是他又重新回到了成湯身邊。

成湯的嫡長孫太甲在位時,伊尹已經是幾朝元老了。他在太甲即位之初,創作了《伊訓》、《肆命》、《徂後》等文章,希望借此來輔導新君。但是,太甲在即位後的三年裡,統治暴虐,背叛道義,不遵守成湯制定的各項制度。於是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成湯的葬地桐宮,讓他在那裡反省自己。在這段時間裡,伊尹代理行使君王權力,主持國家事務,並且接受諸侯朝見。

太甲在桐宮居住了三年。經過深刻的反省,他終於悔悟了自己的罪過,下定決心改過自新。於是,伊尹把太甲帝接了回來並把國政交還給他。從此以後,太甲帝修治德政,勤於治國,四方諸侯又重新歸順於殷朝,百姓也獲得了安寧。

太戊中興

商朝到了雍己帝在位時,由於治國不力,在政治上的威信德望又衰敗了,有的諸侯國甚至不來朝見。雍己帝去世以後,他的弟弟太戊即位。

太戊即位以後,任命伊陟為輔政的宰相。南亳城裡有一棵顯示吉凶徵兆的桑樹,它與其他的樹木共同生長在朝廷的院子裡。有一天,這棵樹從早到晚的工夫就長到了一人合抱那麼粗。太戊帝十分害怕,向伊陟詢問原因。伊陟回答說:「臣聽說妖異不能戰勝德行。難道您治理國家有所缺失嗎?您還是應該專心修明德政,等德政修好了,妖異也就自行消失了。」太戊帝聽了伊陟的話之後,很受觸動,於是認真地勤修德政,事必躬親,關心民眾疾苦,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不久,那棵預兆吉凶的桑樹就枯死了,怪異也就消失了。太戊帝十分感激伊陟,在太廟裡祭祀祖先時稱讚了伊陟,並且打算不把伊陟當做臣下看待,要給予他更高的待遇,而伊陟則十分謙讓,繼續為國家鞠躬盡瘁。從此,商王朝重新興盛起來,四方諸侯又都來歸順它。所以,後世將太戊帝稱為中宗,以銘記他對王族的巨大貢獻。

盤庚遷都

盤庚即位前,商王朝都城已經遷徙到了黃河以北。盤庚登基以後,決心渡過黃河,定都於成湯原來建都的舊址上,以此來安定社會。從成湯到盤庚,殷人已經遷都五次,沒有一個固定的居住地。百姓們得知盤庚打算再次遷都的決定以後,相互憂歎、怨言不斷,大家都不願再遷徙了。一些貴族貪圖安逸,也不想搬遷。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導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我們先祖當年之所以能夠平定天下,就是因為他們能夠上下一心。現在這個時候,我們更要像他們一樣,團結一致,共同把事情辦好。只有這樣,我朝的千秋偉業才能夠完成!」在盤庚的努力下,終於說服了大家,率領他的臣民們向南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裡營建亳都,整頓商朝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百官貴族、商族百姓也都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傅說的拔舉

武丁登上帝位以後,殷朝又開始衰落了,他一心打算再次振興殷朝,但是苦於得不到有力的輔佐人才。在即位以後的頭三年裡,武丁沒有說過一句話,對國家大事也不發表任何意見。他把政事交給了大臣們,以便自己專心旁觀察國家的政治風尚。有一次,武丁在夜裡夢見自己得到一位聖賢的人,名字叫做說。醒來之後,他命令畫工將說的形象畫成圖像。武丁依照此畫在群臣百官裡尋找這個人,結果沒有找到。於是,武丁派百官設法到民間去尋找此人,終於在傅險(在今陝西省平陸縣東)這個地方找到了說。

《史記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