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傳

高句麗國,出於夫余,自稱其先祖是朱蒙。朱蒙的母親為河伯之女,被夫余王關在一所屋子裡。她被日光照射,抽身避開,日影又追逐她。不久她就有了身孕,後生下一卵,大有五升。夫余王把它丟給狗吃,狗不吃;丟給豬吃,豬也不吃;拋棄在路旁,牛馬見了都躲避它;後來把它丟棄在荒野,眾鳥用羽毛將它蓋上。夫余王又用刀割剖它,不能破開,於是把它還給其母。其母用東西裹上,放在溫暖的地方,不久便有一個男孩破殼而出。到了他長大之後,給他取名叫朱蒙,當地方言所說「朱蒙」,是善射的意思。夫餘人認為朱蒙非人所生,將來必有異心,請求把他除掉。夫余王不聽,命他去養馬。朱蒙常常私下裡試騎,知道馬有好有壞,就對好馬減食使其瘦弱,對劣馬則精心餵養使其肥壯。夫余王把肥馬拿來自己騎,把瘦馬給朱蒙騎。後來到野外打獵,因朱蒙善射,夫余王限他一箭射中獵物。朱蒙雖然箭少,但射死的野獸甚多。夫余的大臣們又策劃要殺掉他。朱蒙的母親得知以後就暗地裡對他說:「夫余國人想要害死你,憑你的才略,你應當遠走四方。」朱蒙就與烏引、烏違等二人離開夫余往東南逃走。中途遇上一條大河,要渡過去卻沒有橋,夫餘人在後追得很急。朱蒙對著河水請求說:「我是太陽的兒子,河伯的外孫,今天逃到這裡,追兵已經臨近,如何得以渡過去?」於是水中的魚龜一齊游到水面,替他搭成一座橋,讓朱蒙渡過河去,然後魚龜散開,追騎無法渡水。朱蒙終於到達普述水,遇見三個人,其中一人穿麻衣,一人穿納衣,一個穿水藻衣,與朱蒙一起到紇升骨城,就定居在這裡,號稱高句麗,因此便以這作為姓氏。

當初,朱蒙在夫余時,妻子懷有身孕,在朱蒙逃走之後生下一子,小名叫始閭諧。他長大後,得知朱蒙當了國主,就同母親逃出來投奔其父。朱蒙給他取名叫閭達,並將國事委付給他。朱蒙死後,閭達繼立。閭達死,其子如栗繼立。如栗死,其子莫來繼立。於是出兵攻打夫余,夫余大敗,終於成為其屬國。莫來子孫相傳,傳至其後裔宮,宮一生下來就張開眼睛能看東西,國人都討厭他。宮長大後凶狠暴虐,國家因此而殘破。宮的曾孫位宮也是生下來就能看到東西,人們因他像其曾祖父宮,所以取名叫位宮———高句麗把相似叫作「位」。位宮也有勇力,熟習弓馬。魏正始年間,位宮進犯遼東西安平,為幽州刺史毋丘儉所破。他的玄孫乙弗利,利之子釗,烈帝時與慕容氏相互攻擊,建國四年(341),慕容元真率兵攻伐,從南陝出兵,戰於木底,大破釗軍,乘勝長驅直入,最後攻入丸都,釗一人騎馬逃竄。慕容元真掘開釗父親的墳墓,將屍體運走,並搶走他的母妻、珍寶和男女五萬餘口,焚燒其宮室,摧毀丸都城而還。自此以後釗遣使來朝,由於仇敵阻隔,不能到達。釗後來為百濟國所殺。

世祖時,釗的曾孫璉開始派使者安東奉表,進貢方物,並請求給本國帝王賜給名號。世祖讚賞他的誠懇,就下令給這個國家世代帝王賜以名諱,派員外散騎侍郎李敖拜璉為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郎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李敖到璉所居的平壤城,查訪這個地方的情況,說:遼東南一千餘里,東至柵城,南至小海,北至舊夫余,民戶是魏以前的三倍。其地域東西二千里,南北一千餘里。老百姓都是土著,沿著山谷居住,穿布帛和獸皮。土地薄瘠,養蠶務農不足以自給,所以那裡的人飲食很節儉。那裡的風俗尚婬,喜好歌舞,一到夜晚男女就群聚而嬉戲,沒有貴賤之分,但都能潔身自好。國王喜歡營造宮室。官職有謁奢、太奢、大兄、小兄等稱號。官員們頭戴折風,其形狀如冠,旁邊插上鳥羽,以顯示貴賤的差別。站立時兩手反拱,跪拜時拖著一條腿,走路時就像跑一樣。規定每年十月祭天,這是全國性的大聚會。人們因公事相聚,都要穿上錦繡衣服,佩帶金銀裝飾。人們喜歡蹲踞而坐,吃飯時用俎幾這種器皿。那裡盛產三尺馬,說是其先祖朱蒙所騎小馬,是一種名叫果下的矮種馬。後來貢使前來搜尋這種馬,一年進貢黃金二百斤,白銀四百斤。

那時馮文通率眾投奔高句麗,世祖派散騎常侍封撥擬詔書給璉,令其送回馮文通,璉上書說應當與馮文通一同遵奉王化,竟然拒不送還。世祖大怒,要出兵前往討伐,樂平王拓跋丕等人建議等以後再行動,世祖才作罷,但不久馮文通也被璉所殺。

後來文明太后因顯祖六宮尚未齊全,下令要璉送其女入宮。璉進奏章說女兒已經出嫁,請求讓其弟之女應選,朝廷准許,就派安樂王拓跋真、尚書李敷等送聘禮到高句麗。璉身邊官員對他說,昔日朝廷與馮氏通婚,不久就滅了那個國家,殷鑒不遠,應當找借口拒絕此事。璉聽了左右的蠱惑,就上書妄稱其侄女已死。朝廷懷疑他虛假欺詐,又派假散騎常侍程駿急切詢問,如果該女確實死了,就任憑他另選一名同宗的女子。璉說:「假若天子寬恕我先前的過錯,我就遵奉朝廷旨意。」恰逢顯祖去世,此事才作罷。

到高祖時,璉向朝廷貢奉進獻的物品比以前成倍增加,得到朝廷的回報賞賜也漸有增加。當時光州在海中截獲璉派往朝見蕭道成的使者余奴等人,將他們送往朝廷,高祖下詔痛責璉說:「蕭道成殺了他的國君,竊位稱帝於江右,我正要幫助劉宋振興漢邦,延續劉氏的江山,而你卻越境與蕭道成交結,遠通竊國之賊,這難道是藩臣守節的理義!現在我不因你這一過失而埋沒你往日的誠意,即把使者送回國,望你感恩思過,遵守朝廷法令,安撫你的部屬,一切行動都應上報朝廷。」

太和十五年(491),璉死,年百餘歲。高祖在東郊為之舉哀,並派謁者僕射李安上前往,封贈璉為車騎大將軍、太傅、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謚號為康。又派大鴻臚授予璉的孫子雲為使持節、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郎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賜給衣冠服物車旗之飾,又詔令雲派世子入朝,讓他參加祭祀天地的禮儀。雲上書推辭有病,只派他的堂叔升於隨來使到朝廷,因此受到嚴厲指責。從此雲每年照例向朝廷納貢。正始年間,世宗在東堂接見雲的使者芮悉弗,芮悉弗向世宗進言說:「高句麗遠在天際,世世代代對朝廷絕對忠誠,國內只有土地上出產的五穀,而對朝廷的貢奉卻從無差錯。但進貢的黃金出自夫余,美玉則是涉羅所產。現在夫余被勿吉國驅逐,涉羅被百濟國吞併,臣國之主雲考慮要繼續竭盡的道義,就遷到國境之內。而黃金美玉之所以不能進奉朝廷,實在是勿吉、百濟兩賊所為。」世宗說:「高麗世代擔負著大將之責,專門遏制海外,九夷黠虜,確實可以征討它。國家殘破,是誰的罪過呢?昔日方貢的過失,責任在於地方官,你應當向你的國主傳達我的旨意,務必極盡威懷之略,翦滅害群,安撫東邊邊遠之地,使夫余、涉羅二處,恢復舊地,照常向朝廷進獻土地產物。」

神龜年間,雲死,靈太后在東堂為他舉哀弔唁,派使者封贈雲為車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又授予其世子安為安東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正光初年(520),光州又在海中截獲蕭衍給安授予寧東將軍的衣冠劍佩,以及使者江法盛等,送至京師。安死,其子延繼位。出帝初年,詔令授延為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賜給衣冠服物車旗之飾。天平年間,詔令加授延為侍中、驃騎大將軍,其餘職位都與過去一樣。延死,其子成即位,一直到武定末年(550),高句麗國的貢使年年都到朝廷進奉。

《魏書白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