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本紀

世祖文皇帝名..,字子華,始興昭烈王長子。世祖年少時沉著敏銳氣度不凡,容貌儀表俊美瀟灑,留心典籍,舉止高雅,行為必遵禮法。高祖十分鍾愛他,常稱道「此兒為吾宗之英秀」。梁太清初年,世祖夢見兩日相鬥,一大一小,大日光滅墜地,顏色純黃,形大如斗,世祖取其三分之一揣之。侯景之亂時,世祖鄉里人多倚憑山湖之險掠奪強取,惟獨世祖不騷擾他人。侯景之亂日甚,世祖便移住臨安。高祖舉義兵後,侯景遣使臣收納世祖和衡陽獻王,世祖便在袖中密藏小刀,想在入見時殺侯景,因侯景把他們交給屬下,故未能行其事。高祖大軍圍攻石頭,侯景想殺害很多人,正在此時侯景失敗,世祖才得以赴高祖營地。

世祖初任吳興太守。當時宣城劫帥紀機、郝仲等人各聚眾千餘人,侵暴吳興郡,世祖討平之。承聖二年(553)授任信武將軍,代管南徐州。三年高祖北伐廣陵,讓世祖為前軍,每戰必勝。

高祖要征討王僧辯,先召世祖一同商議,當時僧辯的女婿杜龕盤踞吳興,兵力很強盛,高祖密令世祖回長城,建柵欄防禦杜龕。世祖收兵才數百人,且軍需物資又少,杜龕派其將領杜泰率五千精兵,乘虛而入,將士驚慌失措,而世祖卻談笑自如,部分將士漸漸明白,於是軍心才定。杜泰知道柵欄內人少,日夜苦攻,世祖激勵戰士,冒著槍林彈雨頑強抵抗,相持數十天,杜泰便退走。到高祖派周文育率兵征討杜龕,世祖與文育聯軍開赴吳興。當時杜龕兵多士眾,且佔據交通要道,水陸並進,世祖命將軍劉澄、蔣元舉率兵攻打杜龕,杜龕軍大敗,走投無路,便請求投降。

東揚州刺史張彪起兵圍攻臨海太守王懷振,王懷振派使臣請求救援,世祖與周文育率輕兵前往會稽襲擊張彪。後張彪將領沈泰打開城門迎接世祖,世祖盡收其私兵家眷,張彪抵達,又戰敗逃走,若邪村村民殺了張彪,傳其首級。世祖因戰功被授任為持節、都督會稽等十郡諸軍事、宣毅將軍、會稽太守。山越一帶深山老林環境險惡,皆不歸附,世祖便分兵出擊,全部討平之,威望大振。

高祖受禪稱帝,封世祖為臨川郡王,食邑二千戶,拜官侍中、安東將軍。周文育、侯安都敗於沌口後,高祖便詔命世祖入都戍衛,軍戎儲備,一概交給世祖負責。不久詔命世祖率兵駐紮南皖。

永定三年(559)六月二十一日,高祖崩,遺詔徵召世祖承繼帝位。二十九日,世祖從南皖回京都,住中書省。皇后令曰:「皇天不恤,降下災禍。大行皇帝倏然離世,舉國哀痛,普天之下如喪考妣,恨天怨地,已然不及。諸位皇子遠隔他鄉,返國之日遙遙無期,應該立長子為君,以安寧天下。侍中、安東將軍、臨川王..,受先皇垂愛,養為繼嗣,在改朝換代的戰役中建立了莫大的功勳,戡定叛亂弘揚盛業,在皇上輔佐朝政的日子裡以及在皇上君臨天下的日子裡,都曾輔佐皇上建立太平盛世,共同創建大業,社稷大系,遠近歸心。宜於繼奉宗廟,承繼帝位,使宗廟有祭祀之主,使天下百姓得到安寧。未亡人苟活於世,遭逢各種憂患,百般難以解脫,心中愁苦萬分。」世祖堅持推辭,至於再三,諸公卿士堅持請求,當日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詔曰:「皇天降下災禍,忽然降臨我邦國,大行皇帝升天而去,普天心痛,若喪考妣。我偶然承繼皇位。國運正當擾攘不安,軍政大事急需處理,在內需治國之君,在外需與別國交往,現在我繼承大位,恩被陳書四海。可大赦天下,犯罪無論輕重,一概全免,拖欠的舊債,吏民所欠的稅賦,可不必再徵收。文武內外百官,酌情加官晉爵。孝悌力田及為父後者,各賜爵一級。希望能兢兢業業,公卿一同盡心竭力,這樣以仁心就可感化作惡之人而不必再動用刑法的太平之世,指日可待。我說著說著哽噎於心,深感悲痛欲絕。」又詔令州郡一併停止奔喪。

秋七月初一,尊皇后為皇太后。初四,晉陞鎮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歐陽..為征南將軍,平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周迪晉號鎮南將軍,平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高州刺史黃法..晉號安南將軍。初五,晉陞鎮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桂州刺史淳於量為征南大將軍。初六,晉陞侍中、車騎將軍、司空侯調為太尉,鎮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侯安都為司空,侍中、中權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王沖為特進、左光祿大夫,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徐度為侍中、中撫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初七,晉陞侍中、護軍將軍徐世譜為特進、安右將軍;侍中、忠武將軍杜稜為領軍將軍。初十,重雲殿火災。

八月初九,以平北將軍、南徐州刺史留異為安南將軍、縉州刺史,平南將軍、北江州刺史魯悉達晉號安左將軍。二十六日,封皇子陳伯茂為始興王,繼奉昭烈王后。改封始興嗣王陳頊為安成王。

九月初七,立皇子陳伯宗為皇太子,王公以下賜帛各有等差。二十一日,立妃沈氏為皇后。

冬十一月初二,王琳寇掠大雷,詔命派太尉侯調、司空侯安都、儀同徐度率眾兵狙擊。

天嘉元年(560)春正月初一,詔曰:「朕以愚昧無能之身,繼承宏大帝業,哀痛在身,治國之道不能明瞭,仰思先帝之德,處理政事得心應手,垂衣拱手而治,我希望能夠無改父王之風。盡避宏圖大業已有美好典範可資借鑒,隨著歲月推移而日見光大,然而人去樓空,英靈遠逝,追尋往日之遺跡,心中一片茫然。今國運亨通,得天地人和諧之美,華夷爭相來朝,敬獻金銀玉帛和馬匹,廣施恩澤,播之於天下萬民。大赦天下。改永定四年為天嘉元年。鰥寡孤獨不能自己養活自己者,每人賜谷五斛。孝悌力田及殊行異等,各加爵一級。」初二,分遣使者撫慰四方。初九,皇上親臨南郊祭天,詔曰:「朕祭奉上天,敬獻供品,大祭禮畢,誠敬備至。況且十二天連日陰雨,雨散雲收重見天日,天清氣朗,風和日麗,普天同慶,百姓歡悅,思量讓老百姓同享幸福的時光。可賜民爵一級。」十九日,皇上親臨北郊瘞地,當天出現日冠。

二月初九,老人星現。十三日,高州刺史紀機從軍中反叛回宣城,佔據本郡以呼應王琳,涇縣縣令賀當遷討伐平定之。十四日,太尉侯調敗王琳於梁山,敗北齊兵於博望,活捉北齊將領劉伯球,盡收其軍需船艦,俘虜數以萬計,王琳及其主蕭莊奔於北齊。

十六日,詔曰:「夫五德更始改朝換代,乃是天地人鍾情垂愛所至,歷代君王因而有改創之舉,殷周更迭所以能得眾人之擁戴。朕承繼皇位,興隆大業,攸關國家氣運,氣數所在,豈是僥倖所能做到,豈是占卜祝告可得。所以可知帝王神器之重,必有天命。所以秦末諸人紛爭帝位空貽後世譏笑,只有漢高祖斬蛇起義,奠定大業,亂臣賊子,歷代同聲譴責他們。王琳見識短淺知識淺薄,比驢子還蠢,違背法紀擾亂綱常,自取顛沛流離之禍,而縉紳君子,多被劫持羈縻,盡避清白與污濁同流,香蘭與臭鮑魚同處一肆,考查其中內情,還是有協從之人。今細網既設,籠蓋八極,吞舟之魚雖已漏網,天網恢恢豈能逃脫。至如馬伏波經遊說歸服光武,永為漢之藩籬,韓延壽脫身逃回,最終做了魏地太守,百里奚本為虞國大夫終為秦用,杞梓皮革本為楚材也能為晉所用,出世為官或者退隱,哪裡有什麼定規,應該以寬厚仁義示之,以顯示浩蕩皇恩。如有士族子弟,參與叛黨,一概赦免;將帥士卒,也一樣寬赦,並且依才授官,使人盡其用。」又詔令戰爭以來,將士為國捐軀者,都追贈謚號。十七日,詔曰:「前者兇徒恣行暴虐,眾軍進討,戰船軍需,暫且煩勞百姓,出師已歷時多日,勞役也太久了。今妖氛蕩清,應該廣施恩惠。可免除人丁俺稅。夫妻三年,死於服役中者,免除其妻子兒女的賦稅。」十八日,分遣使者攜帶璽書撫慰四方。二十三日,派太尉侯調鎮守湓城。二十八日,以高祖第六子昌為驃騎將軍、湘州牧,立為衡陽王。

三月初五,詔曰:「自喪亂以來,已有十多年了,國家的編戶散失,萬戶剩下不了一戶,從中原來的百姓,已所剩無幾。近來騷亂接連發生,賦稅繁多,況且興師北伐以來,日費千金,國庫虧空,入不敷出。近來所置辦的軍用物資,本來是用來充實軍備的,現在元兇已經剷除,天下已經安寧,刀兵入庫,如釋重負,思量讓百姓享受輕徭薄俺的生活,今年的軍糧一概減少三分之一。由尚書省向各地頒發,以表朕哀憐之心。地方長官明加勸耕,務必以農桑為急務,讓老百姓過著飽食嬉游、天真自然的日子,就在今日。」蕭莊所署郢州刺史孫蠩以轄州歸附。初二,江州刺史周迪平南中,斬賊帥熊曇朗,傳其首級於陳書京師。在此之前,北齊軍守魯山城,初三,北齊軍棄城逃走,詔令南豫州刺史程靈洗守之。初九,分荊州之天門、義陽、南平,郢州之武陵四郡,置武州。其刺史督沅州,兼武陵太守,治武陵郡。其都尉所管轄六縣為沅州。另置通寧郡,以刺史兼太守,治都尉城,裁去舊都尉。以安南將軍、南兗州刺史、新任右衛將軍吳明徹為安西將軍、武州刺史,偽郢州刺史孫蠩為安南將軍、湘州刺史。二十一日,衡陽王昌薨。二十二日,詔曰:「蕭莊偽署文武百官回朝者,酌情加以選用。」

夏四月初六,立皇子陳伯信為衡陽王,承獻王后。十四日,以安南將軍荀朗為安北將軍、合州刺史。

五月初五,改桂陽的汝城縣為廬陽郡。分衡州的始興、安遠二郡,置東衡州。

六月初一,改謚皇祖妣景安皇后為景文皇后。十二日,詔曰:「梁孝元帝遭遇多災多亂,靈柩離失在外,朕昔日曾是他的臣子,如不加理會,有違倫常,今派使者去迎接靈柩,葬於近郊。江寧既然是舊墳,應該就此地安葬,車旗禮章,一概用梁典,依照魏葬漢獻帝的舊例。」十三日,追策故始興昭烈王妃曰孝妃。十六日,以開府儀同三司徐度為侍中、中軍將軍。二十日,是國哀的週年忌日,皇上親自到太極前殿,由百官陪哭。赦免京師誅死刑以下之人。同月,葬梁元帝於江寧。

秋七月初五,詔曰:「朕以細末之身,承繼皇位,負擔重任,頗能憂慮自責,然而各種事情未能處理得當,愁腸百結,希求賢良之才,常常在夢中求之,每當有一句話中聽,些小之善行值得請求,我何曾不是褒獎提拔,委以官職。然而往傅巖求賢卻是空跑一趟,像傅說那樣的賢才卻仍是滯留於幽谷之中,犒賞之物空自陳設,求賢之旌弓遲遲不回。怎麼能有違聖賢之道,使草莽中有遺漏之才?難道是世風日下,今不及古?吃完飯這些想法就湧上心頭,一覺醒來空增我的感歎。新安太守陸山才啟奏,推薦梁前征西從事中郎蕭策、梁前尚書中兵郎王暹,他們都是世代顯貴,名門望族,要麼精通文史足資為用,要麼孝德值得稱道,都應該入朝做官,破格提拔。自王公以下,每人都推舉賢良,引薦淪於下位之賢才,使眾才萃集,大業可成,使得《詩經一概勒令編入戶籍,同僑郡縣土斷之舊制。」初七,立皇子伯山為鄱陽王。

八月初一,老人星現。初三,詔曰:「糧食之貴重,勝過珍珠美玉。近年騷亂多有發生,老百姓失去份地之本業,士人有棄官務農之譏,朕哀憐百姓,想要救助時弊,思量讓挨餓之人走上致富之路。麥子之使用,尤其重要,現在正當秋收季節,萬物可望收穫,通告遠近各地,一併播種。地方長官親臨勸課,務必及時耕種。如有特別貧窮的,酌量供給種子。」初四,世祖親臨景陽殿旁聽審案。初九,詔曰:「用污蹲土鼓來祭祀,心誠則強似雕刻之物,在卵石上作畫在木柴上雕刻之俗,大抵可以革除。梁朝走下坡路,奢侈華麗已極,..豢類祭品藏於小吏家中。管庫這類小吏家中也擁有編鐘,房屋遍飾紅色,車馬器具用金玉來裝飾,追逐崇尚浮薄之風,輾轉失真愈演愈烈。朕起自諸生,家中頗為富足,然而一家人崇尚樸素,毫無浮華之習,看到一時之風俗,常常扼腕歎息。今朕忝居帝位,統治天下,正當衰微之世,希望聽到治國之大道,吃素食住陋室,自安於儉樸之生活,使浮薄之俗,重返淳樸之風。精雕細刻過分裝飾,只要不是兵器和國家禮儀所需,金銀珠玉,衣服雜玩,一概禁絕。」十五日,北周將領賀若敦率馬步軍一萬,突襲武陵,武州刺史吳明徹不能抵擋,率軍回巴陵。十八日,皇上親臨正陽堂閱兵。

九月初五,慧星現。初七,北周將領獨孤盛率水軍將去巴、湘,和賀若敦水陸並進,太尉侯調從潯陽出發前往抵禦。十三日,派儀同徐度率兵與侯調軍會於巴丘。二十八日,太白星晝現。二十九日,詔令侯調各部進討巴、湘。

十月十五日,侯調在楊葉洲擊敗獨孤盛,盡獲其戰船,獨孤盛收兵上岸,築城自保。十九日,詔令司空侯安都率部與侯調軍聯合南討。

十二月十八日,詔曰:「古時春夏二季,不處決重罪犯,大概是在陽氣上升時廣佈恩澤,帝業因而得以弘揚,法紀寬大小心用刑,合符德教,先王因此要傚法於上天取象於地,制定法規垂示訓誡於後人。朕當此浮薄之年,思量百姓的疾苦,哀憐同情,想到要救民於水火,常常要傚法舊制,用以助長德教之風。從今年初春至初夏,犯大辟刑之罪人已定刑者,應當暫且停止行刑。」二十二日,北周巴陵城主尉遲憲投降,派巴州刺史侯安鼎守之。二十三日,獨孤盛率餘部從楊葉洲潛逃。

二年(561)春正月初三,大赦天下。以雲麾將軍、晉陵太守杜稜為侍中、領軍將軍。初四,以始興陳書王伯茂為宣惠將軍、揚州刺史。初八,合州刺史裴景徽投奔北齊。二十四日,北周湘州城主殷亮降,湘州平。

二月十日,以太尉侯調為車騎將軍、湘州刺史。十四日,特赦湘州諸郡。

三月初九,太尉、車騎將軍、湘州刺史侯調薨。丁丑,以鎮東將軍、會稽太守徐度為鎮南將軍、湘州刺史。

夏四月,分荊州之南平、宜都、羅、河東四郡,置南荊州,鎮河東郡。以安西將軍、武州刺史吳明徹為南荊州刺史。十五日,以安左將軍魯悉達為安南將軍、吳州刺史。十六日,老人星現。

秋七月初二,北周將領賀若敦自行率兵逃回,人畜死者十之七八。武陵、天門、南平、義陽、河東、宜都郡悉平。

九月十一日,詔曰:「周朝基業初創時,地望位於渭河之濱,漢朝國運既已亨通,是導因於黃石公圮上授兵書。至於星宿之精降於人世,靈氣獨鍾於山嶽,有感於風雲之氣,循夢寐以求賢才,這些人正是經世濟時整治國政之英才,與君主表裡為用,長育世風建國立業,沒有他們恐怕就不行。銘其德於太常,陪祭於宗廟,而讓後世之人來瞻仰,使他們永垂不朽。先皇統御天下,裁製萬物,光照帝業,盡避大智大勇,天遂人願,也需文武賢才,輔助廓大帝業。已故大司馬、驃騎大將軍侯調,已故司空周文育,已故平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杜僧明,已故中護軍胡..,已故領軍將軍陳擬,有的締造大業於艱難之時,治理國家於危難之中;有的衝鋒陷陣,以身殉義;有的施展智慧協同規劃,於戰前運籌帷幄;有的披荊斬棘,立下汗馬功勞,一輩子勤勤懇懇;莫不竭誠盡力,安危與共。朕以愚昧無能之身,承繼大業,希望建立長久之功業,弘揚前人之風範,便需傚法舊典,發揚盛大之軌範,可一併配享高祖廟庭,要讓這一重要的規則在宗廟祭祀中世世代代傳下去。」十三日,以侍中、中權將軍、特進、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沖為丹陽尹;丹陽尹沈君理為左民尚書,兼步兵校尉。

冬十月乙巳,霍州西山蠻率部落歸附。

十一月十三日,高驪國派使臣奉獻土產。二十二日,以武昌、國川為竟陵郡,以安置流民。

十二月十日,以安東將軍、吳郡太守孫蠩為中護軍。十三日,立始興國宗廟於京都,享用君王禮遇。太子中庶子虞荔、御史中丞孔奐以國家用度不足,奏請設立煮海鹽稅項和榷酤之科,詔命全部實行。在此之前,縉州刺史留異響應王琳謀反,十五日,詔令司空侯安都率眾征討。

三年(562)春正月初九,設行宮於南郊,祭告胡公以配天。初十,皇上親臨南郊祭天。詔曰:「朕擔當治國重任,一年又很快過去了,我兢兢業業,希望能治平天下,然而德教不能深入人心,社會風氣日益凋敝,想到這些,我心中日夜難以忘懷。今當春陽氣舒,侍奉上天,恭敬地敬獻牲玉,虔誠地供奉敬仰,思量與百姓共同享受寬惠。可賜全體官民每人爵位一級。其中孝悌力田者,另加一等。」二十日,皇上親臨北郊祭祀。

閏二月初九,以百濟王余明為撫東大將軍,高句驪王高湯為寧東將軍。江州刺史周迪起兵響應留異,偷襲湓城,攻打豫章郡,都未能攻克。十一日,以南荊州刺史吳明徹為安右將軍。二十四日,改鑄五銖錢。

三月初七,安成王陳頊從北周回,詔任持中、中書監、中衛將軍,置佐史。初八,以安右將軍吳明徹為安南將軍、江州刺史,統領眾軍南征。十五日,大赦天下。二十一日,司空侯安都擊敗留異於桃支嶺,留異脫逃奔晉安,東陽郡平定。

夏四月初四,特赦東陽郡。初六,北齊遣使臣來訪。

六月十八日,以侍中、中衛將軍安成王陳頊為驃騎將軍、揚州刺史。以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新寧、晉安、建安八郡置東揚州。以揚州刺史始興王陳伯茂為鎮東將軍、東揚州刺史,征北將軍、司空、南徐州刺史侯安都為侍中、征北大將軍。

秋七月二十一日,皇太子納王氏為妃。在位文武百官賜帛各有等差,孝悌力田及為父後者各賜爵二級。

九月初一,出現日食。以侍中、都官尚書到仲舉為尚書右僕射、丹陽尹。二十日,周迪請降,詔令安成王陳頊率眾軍納降。

同年,北周所立梁王蕭鮞死,其子蕭巋代其位。

四年(563)春正月十一日,干..利國派使臣敬獻土產。十九日,周迪棄城逃走,閩州刺史陳寶應收容他,臨川郡平定。二十七日,以平西將軍、郢州刺史章昭達為護軍將軍,仁武將軍、新州刺史華皎晉號平南將軍,鎮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高州刺史黃法..為鎮北大將軍、南徐州刺史,安西將軍、兼臨川太守周敷為南豫州刺史,中護軍孫某為鎮右將軍。撤銷高州歸屬於江州。

二月初四,征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歐陽..晉號征南大將軍。十六日,以侍中、司空、征北大將軍侯安都為征南大將軍、江州刺史。二十六日,以平南將軍華陳書皎為南湘州刺史。

三月初七,以鎮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度為侍中、中軍大將軍。十七日,詔令追贈討伐周迪時陣亡的將士。

夏四月初八,設無..大會於太極前殿。二十二日,以侍中、中書監、中衛將軍、驃騎將軍、揚州刺史安成王陳頊為開府儀同三司。

五月初四,安前將軍、右光祿大夫徐世譜死。

六月初一,太白星晝現。司空侯安都被賜死。

七月十五日,以鎮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黃法..為鎮南大將軍、江州刺史。

九月初一,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歐陽..薨。初二,特赦京師。初二,周迪再次寇掠臨川郡,詔令護軍章昭達率眾征討。

十一月初一,章昭達大敗周迪,全部捉拿其同黨,周迪脫身潛逃。

十二月初六,大赦天下,詔令護軍將軍章昭達進軍建安,討伐陳寶應。信威將軍、益州刺史余孝頃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諸軍從東道與之會合。二十三日,任前安南將軍、江州刺史吳明徹為鎮前將軍。

五年(564)春正月二十一日,以吏部尚書、兼右軍將軍袁樞為丹陽尹。二十二日,皇上親臨北郊祭祀。二十六日,江州湓城失火,燒死二百多人。

三月十九日,以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桂州刺史淳於量為中撫軍大將軍。二十六日,詔令已故護軍將軍周鐵虎配享高祖廟庭。

夏四月十二日,北周遣使臣來訪。

五月十三日,撤銷南丹陽郡。同月,北周、北齊都派使臣來訪。

六月二十日,有白氣兩道,出於北斗東南,相會於屬地。

秋七月二十一日,詔曰:「朕以愚昧無能之身,擔此重任,星移斗換歲月如流,所恨智慧不夠曠達,不能仰遵天機,調和四季之氣,撫慰蒼生百姓,以安定人心。戰事頻繁,民無豐年,移風易俗未能發揚,習俗之流弊依然存在,致使百姓多有犯法,官吏忙於審理案件,牢獄中的人越來越多,即使是見財起心的小犯人,在牢中滯留太久,或許有被冤枉的。想到要救民於水火之中,我是勤政不懈,加上身體不適,飲食不調,近來染上小病,思量廣施恩惠,可特赦京師。」

九月,築西城。

冬十一月初三,以左衛將軍程靈洗為中護軍。初五,章昭達破陳寶應於建安,生擒陳寶應、留異,押送到京師,晉安郡平。二十日,以護軍將軍章昭達為鎮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十二月初十,特赦建安、晉安二郡。征討陳寶應陣亡的將士,一概給棺材,送還本鄉,並免除其家的賦稅徭役。負傷未癒者,給其醫藥。二十九日,北齊遣使來訪。

六年(565)春正月十一日,皇太子加元服,王公以下賜帛各有等差,孝悌力田及為父後者各賜爵一級,鰥寡孤獨不能自養者給每人五斛谷。二十七日,以領軍將軍杜稜為翊左將軍、丹陽尹,丹陽尹袁樞為吏部尚書,衛尉卿沈欽為中領軍。

三月十三日,詔令侯景之亂以來移居建安、晉安、義安郡的流民,一併允許回本土,其中被掠為奴婢的,釋放為良民。

夏四月初二,以侍中、中書監、中衛將軍、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安成王陳頊為司空。初九,彗星現。北周遣使臣來訪。

秋七月初三,大風起自西南,寬一百餘步,吹倒靈台候樓。初四,儀賢堂無故自壞。初六,臨川太守駱文牙斬周迪,傳首級到京師,在朱雀航梟首示眾。十七日,太白星晝現。

八月二十七日,詔曰:「梁室多變故,禍亂連續不斷,戰爭頻繁,十年不曾停止,不得志之輩甘心於摧殘國家元氣,奸邪之徒殘害百姓造成冤魂遍野。江南開創大業,王室動盪不安,東晉劉宋之主,蕭氏齊梁之君,四次改朝換代,時間已過二百年。至於其振興王業,士大夫堪為民之典範,忠臣孝子,哪一代沒有賢才,然而身逢多事之秋,大抵都遭到殺害,幾乎凋零殆盡。玉杯得之於民間,漆簡傳了一代又一代,再沒有像上古那樣由一家分出多國的情形,也見不到千年相傳的華表。自從我朝帝業開啟,得之於前朝禪讓,現在朕在位,修治祖先之德政,盡避變了旗號服飾,仍然像木巳、宋那樣沿襲先祖,每當車駕巡遊,諦視河、洛之路,所以對於遠祖黃帝之祭祀,祭品不曾有虧,對於先祖驪山之墳,栽植松柏世代相守。只是許多先人士子的舊墳,為雜草淹沒,修葺未周,任人砍伐,放牧之人仍然很多。有的是親人流離失所,隸籍他鄉,返鄉無期,子孫凋零,想要祭祖又無處可祭。漢高祖在信陵君墳前流連不止,宋武帝在張良墳前惆悵不已,睹墳墓而產生哀惋,乃是有性靈之人都會有的惻隱之心。朕因此終日感歎,思量慰撫九泉之人。前代王侯,自古以來的忠烈之士,墳塚被盜掘而沒有後人的,應加修治,墳地樹木,不得砍伐,使得在陽在陰之人都平安無事,以表朕之心意。」二十九日,立皇子陳伯固為新安郡王,陳伯恭為晉安王,陳伯任為廬陵王,陳伯義為江夏王。

九月初四,撤銷豫章郡。同月,新建大航。

冬十月初二,北齊遣使臣來訪。

十二月初七,立皇子陳伯禮為武陵王。初九,以鎮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章昭達為鎮南將軍、江州刺史,鎮南大將軍、江州刺史黃法..為中衛大將軍,中護軍程靈洗為宣毅將軍、郢州刺史,軍師將軍、郢州刺史沈恪為中護軍,鎮東將軍、吳興太守吳明徹為中領軍。初十,以東中郎將、吳郡太守鄱陽王陳伯山為平北將軍、南徐州刺史。十五日,詔曰:「朕自從擔當治國之重任,位居王公之上,只是愚昧無能,有礙於治國之道。加上上朝不勤,事務多至積壓,冤案不能申雪,屈枉不能鑒察。念及系獄之犯人,頗有出民於水火之心,然而恩澤未能廣佈,連月天旱,到了歲序之末,元日快到,想讓獄中之人,一同享受春陽之氣,可特赦京師。」

天康元年(566)春二月二十九日,詔曰:「朕以智寡德薄之身,承繼大業,日夜操勞,希望弘揚大業,然而政事處理不當,百姓未得康寧。加以長時間身患疹疾,連月天旱,百姓有何罪愆,全是由朕而起。想到這些,真是痛心疾首。可大赦天下,改天嘉七年為天康元年。」

三月初三,以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司空安成王頊為尚書令。

夏四月初九,皇孫陳至澤出生,在位文武百官賜絹各有等差,為父後者賜爵一級。二十七日,世祖病重。同日,崩於有覺殿。遺詔曰:「朕病至彌留之際,以至於不可救治,人壽長短有天命,我又有何話可說。只是王業艱難,戰事連年,百姓多至疲弊,愧疚之心無時或忘。今四境已經安定,風俗教化未弘大,我便長辭人世,遺憾九泉。統治國家任重,太子可立即繼位,王侯將相,盡心盡職輔佐,朝廷內外同心協力,不要違背朕的旨意!葬禮務必從儉。大殮結束,群臣三天臨哭一次,因公除服之制,全依舊典。」

六月十九日,群臣啟奏謚曰文皇帝,廟號世祖。二十一日,葬於永寧陵。

世祖起自艱難,深知百姓疾苦。國家用度,必使儉約從事。平常之賦斂,事出不得已,必嗟歎動容,好像都因自己而起。主事官上奏決事,總能慧眼識其真偽,御下不容奸邪,人人知道自勵。夜間有急報必加以處理,處理了一件又一件。每當雞人報時,送更簽於殿中,便束令送簽者務必將簽放到階石之上,使其鏘然有聲,說是「吾即使睡著了,也要讓我驚醒」。一生事跡,若此類者非常之多。

《陳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