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允傳

蕭允字叔佐,蘭陵人。其曾祖父蕭思話,為宋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爵位封陽穆公。祖父蕭惠..,任散騎常侍、太府卿、左民尚書。父親蕭介,為梁侍中、都官尚書。

蕭允少時出名,他神采莊重,性情豁達有鑒賞力,舉止含蓄不露,行為合符禮法。初任邵陵王法曹參軍,轉任湘東王主簿,遷任太子洗馬。侯景攻陷台城,百官逃散,蕭允獨自衣冠齊楚端坐在官署,侯景軍人很是敬佩他,因而沒有威逼他。不久出京師居京口,當時寇賊恣肆橫行無所忌憚,百姓騷動不安,百官士族,四出逃散,獨蕭允安然不動。

有人問他緣故,他回答說:「性命之歷數,自天意,豈能出逃就活命呢?只是患難的產生,皆起於利慾熏心,如果不追逐名利,災禍怎麼能產生呢?方今百姓振臂而起以此建立大功,因一句善言而取卿相之位,我一書生會有什麼作為呢?莊周像躲避自己的影子一樣而顧慮重重,我不會這樣。」便閉門靜處,隔日而食,最後避免了災禍。

侯景亂平後,高祖鎮守南徐州,致信召引他,蕭允又稱病推辭。永定年間,侯安都任南徐州刺史,親自臨廬拜訪,表達他尊敬長輩之意。天嘉三年(562),征闢為太子庶子。三年授職為稜威將軍、丹陽尹丞。五年兼侍中,出使北周,回朝任中書侍郎、大匠卿。

高宗即位,遷任黃門侍郎。五年573出京任前晉安王長史。六年(574),晉安王治南豫州,蕭允再次任王長史,當時晉安王年紀還小,不能親自管治民政事務,所以委託蕭允代理府州事務。入京任光祿卿。蕭允性情敦厚,未曾因追求名利影響自己的情緒。晉安王出鎮湘州後,又苦求攜蕭允同行,蕭允年少時和蔡景歷要好,景歷的兒子蔡征送乾肉給蕭允以表對父親朋友的敬意,聽說蕭允要隨行,便對蕭允說:「公年歲已高德高望重,為國家的元老,從容鎮守,早晚會做高官,何需再辛辛苦苦到地方陳書為官!」蕭允回答說:「已答應晉安王,豈能食言。」他對榮譽坦然到如此地步。

至德三年(585),任中衛豫章王長史,歷任通直散騎常侍、光勝將軍、司徒左長史、安德宮少府。鎮衛鄱陽王出鎮會稽,蕭允又任長史,兼會稽郡丞。蕭允行經延陵季子廟,擺放..藻祭祀延陵,假托為異代之交寫詩以表達自己的心意,文辭清麗典雅,後主曾問蔡征說:「卿父子與蕭允為摯友,你認為此公志操如何?」征回答說:「他那種清淨無為玄遠高深的思想,深不可測,至於文章,看了這首詩後就不用說了。」於是背誦蕭允的詩來對答,後主深為歎賞,同年任光祿大夫。

隋軍渡江後,蕭允遷到關右。那時陳朝官吏到長安的,一概照例授官,只有蕭允和尚書僕射謝由以年老多病推辭,隋文帝覺得他倆德行高尚,便厚賜錢帛。不久因病於長安去世,時年八十四歲,其弟為蕭引。

《陳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