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杲之傳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祖父庾深之,曾任雍州刺史。父親庾粲,曾任司空參軍。杲之年輕時意志堅定,學習文義。初為官任奉朝請,巴陵王征西參軍。被郢州舉為秀才,任晉熙王鎮西外兵參軍,世祖征虜府功曹,尚書駕部郎。清貧自食其力,只能吃鮲殂、瀹鮲、生鮲等蔬菜。有人戲言:「誰說庾郎貧窮,食鮭常有二十七種。」是說他吃「三九」(鮲)的意思。又任世祖撫軍中軍記室,調為員外散騎常侍,正員郎,遷為中書郎,領荊、湘二州中正。又調任尚書左丞,常侍、領中正如故。

後出任王儉衛軍長史,時人把進入王儉府第叫做入芙蓉池。王儉對人說:「當年袁公作衛軍,要用我為長史,雖然沒有得到任命,但其意思是到了。今天也應用像我一樣的人。」於是任用杲之。又遷為黃門郎,兼御史中丞,不久就轉為正職。

杲之風範和潤,善談吐。世祖命他對答北使,兼侍中。皇上經常讚歎他風儀之美,王儉在座,說:「杲之如果戴上高官的蟬冠就更生風采了。陛下應當讓他真為高官。」皇上還無意重用他。永明年間(483~493),諸王年少,不許輕易和人接觸,詔命杲之與濟陽江淹五天見一次諸王,同他們聯絡感情。不久又遷為廬陵王中軍長史,遷尚書吏部郎,參與朝廷選辟事務。調任太子右衛率,加授通直常侍。

永明九年(491),庾杲之去世。臨終上表說:「臣昨夜到清晨,又增氣疾,自覺病勢沉重,危在旦夕,不容再次睡臥。我任高官顯宦,實在使明世蒙塵,現請求除去我的職務,在家裡等到最後一刻。臣以凡庸之質,不適當地得此好運,所受禮遇之厚,千載難逢。且已過知天命之年,事業顯榮。生死有命,沒有什麼可遺憾的。若天遂人願,讓我再活幾年,一定拚命工作,加緊效力。將別朝廷,不勝悲痛眷戀,特送還我的官服和大印。」詔命不許。杲之長期在上府為官,以文學被賞識。皇上造崇虛館,命他寫碑文。死時五十一歲。皇上深為惋惜,謚號「貞子」。

《南齊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