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遠傳

王思遠,是琅笽臨沂人。尚書令王晏的堂弟。父親王羅雲,曾任平西長史。王思遠八歲時,父親去世,祖父王弘之及外祖父新安太守羊敬元都是退隱的高士,因此王思遠小的時候沒有出仕為官的想法。

宋朝時建平王劉景素任命王思遠為南徐州主簿,很被看重。景素被殺後,手下人東逃西散,王思遠親自負責他的殯葬事宜,又親手在他墓上種植松柏。並和廬江何昌..、沛郡劉..上表為其說明,感動了朝廷。景素的女兒被貶為平民,王思遠拿自己的衣食去資助養活她,她長大後,又親自為她舉行成年笄禮,尋找合適人家,盡其所有地為她陪嫁。

出任晉熙王撫軍行參軍,安成王車騎參軍。建元初年,任長沙王后軍主簿,尚書殿中郎,出京補任竟陵王征北記室參軍,竟陵王遷任司徒後,他繼續擔任錄事參軍。又調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蕭子良平素喜歡結交名士,王思遠很受他們賞識和接納。王思遠請求出仕邊遠郡縣,被任命為建安內史。長兄王思玄死,王思遠兄弟之情甚篤,上表懇請辭官,未被准許。到了祭日,又堅決請求,世祖這才准奏。後被任為中書郎,大司馬諮議。

世祖下詔推選人才,竟陵王蕭子良舉薦了王思遠及吳郡的顧詗之、陳郡殷睿。邵陵王蕭子貞為政吳郡,世祖任命王思遠為吳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輿論都認為他是最適當人選。後因病辭職,還京任司徒諮議參軍,兼任錄事,調任黃門郎。出任使持節,都督廣、交、越三州軍事、寧朔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高宗(蕭鸞)輔政後,王思遠便不去上任,遷任御史中丞。臨海太守沈昭略貪贓徇私,思遠便據實彈劾,高宗和思遠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請他別這樣做,思遠不從,該怎麼辦還是怎麼辦。

建武年間(494~497),王思遠遷任吏部郎。他考慮到堂兄王晏現為尚書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任要職,上表堅決辭讓,他說:「我近來不斷上啟,實在是有隱衷。陛下對我的厚愛,古今難比。我若是不報恩效力,誰還該努力工作呢。我已經發誓以身許國,也就不計較世俗的猜疑了。只是因為我和王晏關係親密,的確不宜都居要職。一片赤心,至死不變。但我實在平庸粗淺,不足提拔。陛下提拔我的意思,大概是對我的某種優點的鼓勵。我如果不能合理地保持下去,便對不起陛下的英明。冒犯之罪,責任在我自己,而缺乏自我認識,就是對聖鑒的污染。權衡輕重之後,我決定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且也是因為陛下以德統率臣下,所以臣下才敢以禮選擇進退。懇請陛下考慮給我照顧,不要讓我願望落空。我今天如果勉強接受此職,便是三公也未必是吉祥,我如果不接受,就是死了也未必是凶禍。而且臣下我苟求處罰,自棄榮華富貴,便是愚夫也不會這樣做的,因此我也許可以被免於處罰。我的這番心情願望,既可憐又可矜。如果說皇上的命令必須執行,而我自請獲罪在道理上也說不通,皇上正在降恩置我於康莊大道,而我卻堅決要求被擯棄壓抑,想起來不免自悲自悼令人涕流。我謹甘冒死罪,忠心請求。人在沒辦法時則要呼天,我只能仰盼皇上給予一點關照了。」皇上理解他的心思,於是改任南齊書王思遠為司徒左長史。

當初,高宗施行廢立君主的時候,王思遠和王晏閒聊,對王晏說:「哥哥蒙受世祖厚恩,今日一旦幫助別人做這種事情,他也許可以權且任用你,但不知你將來如何立身。如果現在當機立斷,還能夠挽回以後的名聲。」王晏沒有採納。王晏後來當上驃騎將軍時,集會本家子弟,對思遠之兄思微說:「隆昌末年,阿戎勸我自裁,我如果聽他的話,豈有今日。」思遠立即接道:「像我所預見的那種後果,還在後頭呢!」後來王晏事敗,思遠因此沒受連累。

王思遠為人清修,立身簡潔。衣服桌椅之類,極其素淨。有賓客來訪,他總要派人先暗作觀察,如果來人衣服有污垢,他盡可能不上前接近,如果來人儀表整潔新鮮,他才願意促膝相談。雖然如此,此人走後,他還要讓二個僕人用苕帚反覆清掃那人的坐處。皇上的從祖弟弟蕭季敞性情豪縱,皇上心裡不滿,就對他說:「你可以多去拜訪王思遠幾次。」

皇上誅殺了王晏之後,遷任王思遠為侍中,負責優策和起居注。永元二年(500),遷任度支尚書。還沒上任,便去世了。當時四十九歲。追贈他為太常,謚號為「貞子」。

王思遠和顧詗之很友好。詗之死後家中貧困,王思遠把他的兒子接來,照顧得非常周到。

本史作者認為:德行上有建樹是最好的,藝業上有成就是其次。從這幾個人的身心修養看來,不只是憑清體雅業,獲得顯貴於當時;而且他們行禮履義,可以成為社會風氣的引導和榜樣。這就是所謂君子處世的美好所在。

贊語:謝瀹上壽時的言辭,真是有聲有色,有諷有刺。王思遠的引退文表裡,實在寄蘊著他中和的心性。

《南齊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