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傳

裴秀字季彥,河東聞喜人。祖父裴茂,是漢尚書令。父親裴潛,是魏尚書令。裴秀少年好學,有風度節操,八歲能寫文章。叔父裴徽有大名,賓客很多。裴秀年十餘歲,有些拜訪裴徽的客人,出來後又去拜訪裴秀。然而裴秀母親出身微賤,嫡母宣氏對她無禮,曾使她給客人端飯菜,客人見她後都站起來致禮。裴秀母親說:「我這樣微賤,客人致禮應當是為小兒的緣故啊。」宣氏知道此事後,就不再輕視她了。當時人們有句諺語說:「後進領袖有裴秀。」

渡遼將軍毋丘儉曾將裴秀推薦給大將軍曹爽,並說:「生而聰明,長大後崇尚自然,虛靜守真,性入深奧之道,博學強記,無文不通,孝敬尊長,友善兄弟,美名著於鄉里,高聲聞於遠近。實應為聖明天子之輔臣,登三公之位,參贊於大府,功德昭化天下。不只是子奇、甘羅這一類的人物,兼有顏回、冉求、子游、子夏的美德。」曹爽就將裴秀徵召為掾屬,繼承父爵清陽亭侯,又遷為黃門侍郎。曹爽被殺,因為裴秀是其故吏而被免職。不久又作廷尉正,歷任文帝安東將軍和衛將軍的司馬,他提出軍國之政的謀略,多被信任採納。後遷為散騎常侍。

文帝討伐諸葛誕時,裴秀與尚書僕射陳泰、黃門侍郎鍾會以行台身份從征,參與謀劃。諸葛誕平定後,裴秀轉為尚書,晉封為魯陽鄉侯,增食邑一千戶。魏常道鄉公立為帝,因參與謀立定策,進爵為縣侯,增加食邑七百戶,遷為尚書僕射。魏鹹熙初(264~265),審查改革各種法律制度。當時荀豈頁制定禮儀,賈充訂正法律,裴秀修改官制,裴秀提出五等爵制,自騎督以上六百多人都得封。於是裴秀封為濟川侯,封地六十里見方,一千四百戶,以高苑縣濟川墟為侯國所在地。

當初,文帝未定嗣位人,而有意立舞陽侯司馬攸。武帝怕不得立,問裴秀說:「人有貴賤之相否?」並把自己身上奇異的標記給裴秀看。裴秀後來對文帝說:「中撫軍在世人中有德望,又有這樣天生的標記,定非做人臣的相貌啊!」自此才定司馬炎為世子。

武帝即王位以後,裴秀拜為尚書令、右光祿大夫,與御史大夫王沈、衛將軍賈充都是開府,加給事中。武帝受禪讓即帝位,加左光祿大夫,封巨鹿郡公,食邑三千戶。

當時安遠護軍郝詡給故人寫信說:「與尚書令裴秀交朋友,是要從他那裡得到好處。」有司上奏要求免去裴秀的官,皇帝下詔說:「一般人不能使別人不對自己指責誣陷,古人也難於做到這一點。在人事交往上,郝詡是有過錯的,尚書令怎能防範呢?不要追究他的責任了。」司隸校尉李熹又上奏說:「騎都尉劉尚為尚書令,裴秀佔用官家稻田,應禁止裴秀這樣做。」皇帝又下詔認為裴秀支撐輔助朝政,有功勳於王室,不能因為小毛病而抹煞他的大德,命令有司追究論定劉尚的罪,也就禁止了這件事。

過了很久,皇帝下詔說:「三司的任務,是維護鞏固皇位,輔助完成帝王大業的。故治國論道,賴三司的明哲,不能勝任此職的人,是不能充數的。尚書令、左光祿大夫裴秀,心胸博大,能深謀遠慮,先帝選拔任用於前朝。朕受命即位,裴秀又輔助光大王業,功高德盛,為國家元勳。應正其位居其宜,以使百事康樂。現任裴秀為司空。」

裴秀對儒學多識博聞,且留心政事,當魏晉禪代之際,總括群臣進言的要領,他所裁定的事,都不違禮。又因自己職位是地官,認為《禹貢》中的山川地名,沿用久遠,後世多有改變,解說者或牽強附會,漸漸混淆不清。於是採集甄別舊文,有疑者缺而不論,古代有其名而當今不用者,也都作出註解,作成《禹貢地域圖》十八篇,上奏皇帝,藏於秘府。書的《序言》說:

「地圖的創製,由來久遠了。古代取法於自然而定制度,即是圖畫原理的運用。夏、商、周設有地輿之官,由國家史官掌其職責。秦末義軍焚燒咸陽時,漢丞相蕭何將秦的圖書都收藏起來了。今秘府所藏之書,既無古代地圖,也無蕭何所得的圖書,只有漢代的《輿地》及《括地》等雜圖,各圖不設尺寸比例,又不確定方位標準,名山大川的名稱也記載不完備,雖粗具其形,而都不精密,不能作為依據。有些是來自邊僻的荒誕之言,不合事實,其內容不可取。

「大晉興國,統一天下,澄清宇宙,征伐四方,始於上庸與蜀,深入其險阻之地,文帝命有司察繪吳蜀地圖。蜀地地圖完成後,六軍所過,地域遠近,山川險易,征路曲直,對照地圖與圖文,沒有一點差錯。今上考《禹貢》山海河流,高地平原沼澤,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國縣邑,疆界鄉里,以及古國盟會地的舊地名,水陸交通道路,制地圖十八篇。

「繪製地圖的體例有六條。第一是比例,用以辨別面積的大小。第二是方位,用以確定各地之間的方向位置。第三是道裡,用以確定道路的裡數。第四是高下,第五是方斜,第六是曲直,這三條用於不同的地形,用來區別地勢的險峻與平坦。有圖像而無比例,則不能區別遠近;有比例而無方位,雖知道一個地方的大小,卻不知道其在整體上的位置;有方位而無道裡,則如山海隔絕,不能指導交通;有道裡而無高下、方斜、曲直的審定,則道路的裡數必然與實際的遠近不符,或會發生方位的失誤,故繪製地圖必用這六條互相結合使用。然而遠近之實,決定於比例,彼此之實決定於方位,路徑之實決定於道裡,度數之實決定於高下、方斜、曲直的計算。故雖有高山大海之隔,絕域異國之遠,登降曲回之勢,皆可在地圖上辨認出來。方位審定以後,曲直遠近都不會掩蔽實有的地形地位了。」

裴秀創製朝廷禮儀,陳列刑法,朝廷多採納應用,作為範例。在位四年,被稱當世名公。有一次,裴秀服用寒食散,服後應當飲熱酒卻飲了冷酒,於是在泰始七年(271)病死,終年四十八歲。皇帝下詔說:「司空聰敏而有德,舉止儒雅,佐皇室而輔國政,功勳宏大。方將賴其闡釋施行各種法制,為世人作出典範,不幸去世,朕甚痛惜。現賜給棺木、朝服一具、衣一套、錢三十萬、布百匹,謚號為元。」

當初,裴秀以為尚書屬下三十六個部門,各部門所統之事條例不明,應使諸卿各任其職,計劃未及上奏而死。裴秀的友人整理他的書稿筆記時,得到一份上給皇帝的草表,內容是平吳之事,表文說:「孫皓殘酷而暴虐,不趁皇上治世之時兼併闇弱者,此事留給子孫,將不能使孫皓臣服;形勢發展有吉有凶,不會是長久萬安的。臣過去雖多次提及此事,但未形成定見。現在臥病不起,謹以死啟君,願陛下不久能付諸實施。」友人將此草表封好上呈皇帝,皇帝下詔回答說:「司空之死,使我痛悼不已,又看到草表,司空雖在危困時刻,不忘王室,盡忠憂國。看後更加傷懷,當立即與諸賢商議此事。」

咸寧初(275~280),與石苞等並列為王公之位,配於太廟享祭。裴秀有二子:裴浚、裴危頁。裴浚嗣位,官至散騎常侍,早死。裴浚庶出的兒子裴憬智力低下,另封高陽亭侯,以裴浚少弟裴危頁嗣位。

《晉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