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

(齊王紀 曹芳、高貴鄉公紀 曹髦、陳留王紀 曹奐)

齊王紀,齊王名芳,字蘭卿。明帝無子,抱養了齊王芳和秦王詢。此為宮中的秘密,無人知其底細。

明帝青龍二年(234),封他為齊王。

景初三年(239)正月初一,明帝病重,齊王被立為皇太子。這天明帝死,曹芳登基稱帝,傳詔大赦天下,尊皇后為皇太后,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佐朝政。少帝下詔說:「我以幼齡繼承先帝之基業,內心充滿孤獨無靠的憂愁,無從訴說。大將軍和太尉遵照先帝的遺囑,共同輔佐我執掌朝政,還有司徒、司空、塚宰、元輔統領百官,維繫了我曹氏江山社稷,加上朝中各位公卿大臣們都齊心協力,所有這些都讓我感到高興。現在各項準備動工的宮殿台閣,遵先帝遺詔一概罷免,官府及公卿府中六十歲以上的奴婢,放他們出去做一般的平民。」二月,西域邊國通過翻譯進獻火浣布,少帝詔令大將軍、太尉親自試驗給朝中百官看。二月二十一日,少帝下詔說:「太尉辦事正義,為人正直,盡忠朝廷已歷三代,曾南擒孟達,西滅蜀虜,東破公孫淵,戰績卓著,功蓋天下。現提升太尉司馬公為太傅,掌握節制全國兵馬都督軍事的官職依舊。」三月,命征東大將軍滿寵為太尉。六月,因為遼東東沓縣官吏百姓渡海到齊郡居住,把過去的縱城改名為新沓縣來安置遷逃來的百姓。七月,齊王開始親臨朝政,聽取鮑卿百官奏事。八月,詔令大赦天下。十月,命鎮南將軍黃權為車騎將軍。十二月,少帝下詔說:「烈祖明皇帝在正月仙逝,作臣子的永遠不會忘記先帝崩駕的日子。現在重新恢復夏歷的正月為歲首,雖違背了先帝的通三統意旨,但這種變化確也是依據禮制而來的。又夏歷正月從氣數上得天之正,亦決定以夏歷建寅之月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為歲末十二月。」

正始元年(240)二月十五日,加封侍中中書監劉放、侍中中書令孫資為左右光祿大夫。三月八日,組織遼東汶、北豐兩縣百姓大規模渡海遷徙,又劃出齊郡的西安、臨淄、昌國三個縣的土地設置新汶、南豐縣,讓遠途遷徙而來的百姓定居。自去年十二月到這個月滴雨不下。四月十八日,詔令各地司法官員們趕快複查冤案,審理出的冤案要妥善處理;公卿百官有什麼於國有利的高見和謀略,也盡避提出來。四月,車騎將軍黃權病死。七月,少帝詔令說:「《易經》中說過減少貴族的花費而使百姓多得到實惠,以求節儉,不白白耗費資財,不使百姓負擔過重,現在的情況恰好是老百姓很貧困而宮廷及官府中大量以金銀製作雜物,這樣下去怎麼行呢?現在令從宮廷中拿出黃金白銀做成的用品一百五十種,共計一千八百斤,全部銷毀重新冶煉以作軍用。」八月,皇帝巡視洛陽一帶秋季的莊稼,對於老農夫予以不同程度的賞賜。

正始二年(241)二月,皇帝稍能讀懂《論語》,派掌管宗祀禮儀的太常以豬、牛、羊作為祭品,在國學館祭祀孔子,以顏淵配享祭祀。五月,東吳將軍朱然率兵圍攻襄陽郡的樊城,太傅司馬懿統領魏軍抗敵。六月二十九日,吳軍撤退。閏月七日,任命征東將軍王凌為車騎將軍,十二月,南安郡發生地震。

正始三年(242)正月,東平王曹徽病死。三月,太尉滿寵死。七月十八日,南安郡地震。十日,任命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十二月,魏郡也發生地震。

正始四年(243)正月,皇帝舉行加冕典禮。公卿群臣均得到不同的賞賜。四月二十四日,立甄氏為皇后,大赦天下。五月初一,出現日全食。七月,下詔在太祖曹操廟庭中舉行祭祀儀式,祭祀已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合、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征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等功臣名將。十二月,倭國女王俾彌呼派特使來朝進貢禮品。

正始五年(244)二月,皇帝委派大將軍曹爽率兵征討西蜀。四月初一,出現日蝕。五月十八日,天子完全理解了《尚書》的內容,特命太常以豬、牛、羊在國學館祭祀孔子,以顏淵配享祭祀,並對太傅、大將軍及侍講者各有賞賜。二月十一日,大將軍曹爽回師洛陽。八月,秦王曹詢病死。九月,北方鮮卑部落南下歸附天子,朝廷把他們安置在遼東屬國,設立昌黎縣讓他們生活居住。十一月十二日,天子下詔在太祖廟中祭祀已故尚書令荀攸。十八日,恢復秦國原來名稱京兆郡。十二月,司空崔林病死。

正始六年(245)二月十七日,南安郡又發生地震。二十六日,任命驃騎將軍趙儼為司空。六月,趙儼死。八月十九日,以太常高柔為司空。九月十一日,以左光祿大夫劉放為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孫資為衛將軍。十一月,合祭先祖先帝於太祖廟,一併祭祀前面評定的二十一位輔佐太祖的大臣。十二月五日,天子下詔用已故司徒王朗所著《易傳》作為讀書人授課和考試必用書。二十九日,又發出通告:「明日太子在朝堂大會群臣,太傅年老功高,特許可以乘坐轎子上殿。」

正始七年(246)二月,幽州刺史毋丘儉討伐高句驪,五月,又討伐歲貊,均旗開得勝。韓那奚等數十國紛紛率其部族投降。八月六日,天子詔令說:「我派人到市場上看到官家所辭退而出賣的奴婢,年紀差不多都已有七十歲,有的已經病弱不堪,正是常說的普天之下的窮困者。而官家卻以她們老弱不中用再轉手賣掉,使她們進退無靠。今令把這些人一律作為良民,對於年老體弱確已失去生活能力的,各郡縣官府應該賑濟她們。」七日,天子下詔說:「我原定於十九日往宗廟祭祀,昨天出去已見有人正在整修道路,如以後下雨還要重新整治,一遍遍地白下功夫。我每每想到百姓們人力不足而徭役太重時,總是深感不安。道路只要修通就可以了,但聽說已催逼老少民眾晝夜勞作,而且極力裝修,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民怨四起。這怎能令我安心乘車通過這條道路,到先帝的宗廟中去表現自己的孝行和忠誠呢?從今以後,我明確宣佈改變這種作法。」十二月,天子通曉了《禮記》,派太常以豬、牛、羊的祭禮在國學館祭祀孔子,以顏淵配享祭祀。

八年(247)二月初一,日食。五月,從河東郡分出汾此等十縣設立平陽郡。七月,尚書何晏上書說:「善於治理國家者必先修身,善於修身者必然對所學的慎之又慎。學的知識正則其身正,其身正則沒有法令的約束也會擇善而行,所學的東西不正則其身也不正,其身不正則明知法令禁止仍肆意妄為。鑒於此,為人君者,交遊時必須選擇正派人士,所讀所看的必須合乎禮法大義,不要去聽靡靡之音,不去親近奸佞之徒,這樣下去自然也不生邪念而一心弘揚正道了。歷朝末期愚蠢昏聵的帝王,不分賢愚忠奸是非黑白,遠君子,寵小人,小人當道,相互勾結,阿諛奉迎,舉止放蕩,就像糧倉中的老鼠。仔細考察其昏昧或者賢明,正是這些惡習或善行積累所致,所以聖賢也總是諄諄教誨,對此處心積慮。舜告誡禹說『鄰哉鄰哉』,意思是說君臣相鄰而居,需互相幫助,慎重處理二者的關係;周公告誡成王說『孺子其朋,孺子其朋』,是說要慎重選擇友人。《書經》中說:『為君者一人賢明有德,天下百姓都賴以享受安寧。』懇請從今以後,陛下到式乾殿或在後園遊樂時,都邀請一些大臣陪同,從而在遊樂宴飲之際,兼能審閱文書奏章,商議朝政大事,或者探討經典要義。這實在是保證江山萬古不變的長久之策。」十二月,散騎常侍、諫議大夫孔..又進奏說:「古來禮法,天子的居室,有斷其椽木而礱之的做法,沒有用朱丹之色加以裝飾的。為人君者,宜效古法復古制。現在天下已經平定,君臣的地位分明,但陛下仍不應有所鬆懈,而應以公正之心,以嚴明的賞罰制度來治理朝政。陛下自己也應停止在後園練習騎馬,出入宮廷必須御輦乘車而行。這是天下人民的福分,也是我們做臣子的願望。」何晏、孔..都常常針對天子的過失而進諫規勸。

正始九年(248)二月,衛將軍中書令孫資,三十日,驃騎將軍中書監劉放,三月二十二日,司徒衛臻,分別辭去自己的職務。少帝念他們功高德重,賜位特進,位同侯爵。四月,升任司空高柔為司徒,光祿大夫徐邈為司空。徐邈極力推辭不肯受命。九月,提升車騎將軍王凌為司空。十月,遇大風,刮倒房屋,摧折大樹。

嘉平元年(249)正月六日,少帝拜謁高平陵,太傅司馬懿乘機奏免大將軍曹爽和他的三個弟弟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散騎常侍曹彥的官職。十日,根據司法官員的奏請,逮捕宦官張當,並送交執掌刑獄的廷尉。經審訊得出口供,稱曹爽被免職後怨恨朝廷,圖謀不軌,尚書丁謐、鄧..、何晏、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大司馬桓范等人也參與其中,於是這些人全被處死,並誅滅三族。此事在《曹爽傳》中另有記載。十八日,大赦天下。十九日,天子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只因司馬懿極力推辭才作罷。四月八日,改年號正始為嘉平元年。十九日,太尉蔣濟死。十二月九日,封司空王凌為太尉。十八日,封司隸校尉孫禮為司空。

嘉平二年(250)五月,封征西將軍郭淮為車騎將軍。十月,封孫資為驃騎將軍。十一月,司空孫禮死。十二月二十七日,東海王曹霖死。十八日,征南將軍王昶率兵過江,對東吳發動偷襲,取得勝利。

嘉平三年(251)正月,荊州刺史王基,新城太守州泰帶兵攻吳,大獲全勝。投降的吳軍有數千人。二月,在南郡新設夷陵縣,以安居降附的東吳吏民。三月,封尚書令司馬孚為司空。四月九日,封征南將軍王昶為征南大將軍。十七日,大赦天下。五月三日,聽說太尉王凌企圖廢掉皇帝曹芳,另立楚王曹彪的消息,太傅司馬懿親自督師東征王凌。五月十日,王凌自殺。六月,天子賜楚王死。七月十九日,皇后甄氏病亡。二十八日,任命司空司馬孚為太尉。八月五日,太傅司馬懿病死。少帝封他的長子、衛將軍司馬師為撫軍大將軍,總領尚書事。二十二日,安葬甄皇后於太清陵。二十七日,驃騎將軍孫資病死。十一月,朝中掌管祭祀禮儀的官員奏請皇上,將各位已故功臣的靈位置於太祖廟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擔任的官職大小為序。太傅司馬懿因位高爵顯,列為第一。十二月,封光祿勳鄭沖為司空。

嘉平四年(252)正月二日,少帝封撫軍大將軍司馬師為大將軍。二月,冊封皇后張氏,大赦天下。五月,在京師兵器倉庫的屋頂上,發現了兩條魚。十一月,朝廷派遣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將軍胡遵、鎮南將軍毋丘儉等率軍攻吳。十二月,東吳大將軍諸葛恪領兵反擊,在東關大敗魏軍。魏軍退還。

嘉平五年(253)四月,大赦天下。五月,東吳太傅諸葛恪領兵圍攻合肥新城。朝廷派太尉司馬孚督師增援,七月,東吳撤。八月,天子下詔說:「已故中郎西平人郭修,節操高尚,行為可嘉,忠於朝廷,矢志不移。當初蜀將姜維侵犯西平郡,將郭修抓獲帶回西蜀。後來偽大將軍費..,率蜀軍北上,又想偷襲我們。路經漢壽的時候,軍中宴請賓客,郭修於席間當場刺殺費..,其勇賽過聶政之刺韓相俠累,功績不下傅介子斬樓蘭王懸首北門。真堪稱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壯士。現在朝廷為他追加封號,目的是為了弘揚忠誠正義;賜福於他的後人,鼓勵世人學習他為國為君在所不惜的精神,給子孫後代留下富貴和榮耀。朝廷決定追封郭修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謚號威侯。他的兒子承襲他的封號爵位,另加封為奉車都尉,賜銀千餅,絹帛千匹。以此來表示我對死者和生者的愛寵,並使郭修的忠義精神永遠傳誦下去。」自少帝曹芳即位以來,十四年間,國內的郡、國、縣、道等行政區劃多有變化。有的甚至剛設便撤,剛撤又設,凡此數不勝數。

嘉平六年(254)二月七日,鎮東將軍毋丘儉上書說:「去年諸葛恪統領吳軍圍攻合肥新城時,城中守將派士兵劉整潛出城傳送消息,不幸被吳軍抓獲。他們拷問劉整所傳遞消息的內容,並誘騙他說:『我們太傅諸葛公不想加害於你,你只要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就會平安無事。』劉整聞言怒罵道:『死狗,你這是什麼話?我落到你們手裡只希望死了作魏國鬼,從來就沒想過投降,以求再苟活下去。你們想殺就快把我殺掉,想從我這裡得到消息,沒門!』一直到死,他也沒說過乞生求饒的話。此後城中又派士兵鄭像出城傳遞消息,有奸細給吳軍報信,諸葛恪命騎兵繞城搜索,鄭像不幸也落入敵手。為了瓦解城中守軍鬥志,吳軍將鄭像綁起來繞城而行,逼迫他對守軍喊話:『朝廷派出的援軍已退回洛陽,我們是守不住城的。不如早點投降,投降可以免死!』鄭像不為威脅所服,反而趁機對守城將士高呼:『我們的救兵已經來到,馬上就要對敵人發起進攻。守城將士努力作戰啊!』吳兵用刀刺入他的嘴中,使他喊不出話來,鄭像遂忍痛發出很大的聲音,讓守城的將士知道。像劉整、鄭像這樣的人,雖然只是普通的士兵,卻能深明大義,保持氣節,為國家不惜獻出生命。他們的子弟也應得到一定的優待。」少帝為此下詔說:「國家分封顯爵是為了褒揚建立豐功偉業的文臣戰將,制定重賞是為了鼓勵為國捐軀的烈士英傑。劉整、鄭像受命傳遞軍情,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迎著刀槍冒死出城,堪稱是輕身重義、視死如歸的壯士。不幸落入敵人手中,在生死關頭依然保持氣節,不屈不撓,弘揚了我軍的軍威,激勵了守城將士們以身報國的決心。面對死亡而不懼,惟把所負的使命視為至高無上。過去晉國大臣解楊出使宋國時為楚所獲,寧肯被殺也不願叛國;齊國路中大夫被吳楚士兵擒住,不惜一死,終於在陣前告知齊王援軍將至,完成了自己請求援軍的使命。劉整、鄭像比起先前這些剛烈志士,並不遜色。我決定追封劉整、鄭像為關中侯,免去他們士兵身份,他們的兒子繼承其爵位。他們的葬禮也按軍隊陣亡將領的規格去辦。」二十二日,中書令李豐與皇后的父親光祿大夫張緝等人私下謀劃撤換朝臣,讓太常夏侯玄當大將軍。事情暴露後,所有與此事有牽連的人都被誅殺。二十三日,大赦。

三月,廢掉了張皇后。四月,冊封王氏為皇后,大赦天下。五月,封皇后的父親奉車都尉王夔為廣明鄉侯和光祿大夫,賜位特進,位居三公之下。其妻田氏為宣陽鄉君。九月,大將軍司馬師謀劃廢少帝曹芳而另立新帝,他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皇太后。十六日,皇太后下詔說:「皇帝曹芳年齡已經不小,不理國事,卻一味寵愛身邊小人,沉溺於女色,整天和倡優泡在一起,縱容她們種種不合禮儀的言行。還曾召來六宮家人在內房留住,破壞人倫之大理,擾亂男女之節操。況且他對母后也不夠孝敬,狂傲不聽管教。如此作為,已不可承受天命,再作皇帝,祭祀宗廟。故而我決定派司徒兼太尉高柔帶著曹芳帝位的文告,用一頭大牛的牲禮去祭祀曹氏宗廟和各位先帝,讓曹芳去做齊國的藩王,以退位讓賢。」當天曹芳即遷到別處宮中。朝廷派出使臣持節護送他到齊國,並在河內郡的重城門為他修建了一座「齊王宮」。曹芳此年才二十三歲,以後所享受的只是一個藩王的待遇。十九日,皇太后又下詔說:「東海王曹霖是高祖文皇帝的嫡子。曹霖的幾個兒子都是魏國的至親。聽說曹霖諸子中高貴鄉公曹髦有成就大業的氣量,特詔命他為明帝的繼承人,承嗣明帝的天子之位。」

高貴鄉公紀,高貴鄉公名髦,字彥士,魏文帝曹丕的孫子。

正始五年(244)封為郯縣高貴鄉公。自幼勤勉,學業早成。齊王曹芳被廢後,文武百官商議迎立他為皇帝。十月四日,他到達京都洛陽北郊邙山的玄武館。群臣奏請他住在前殿,曹髦回答說前殿乃先帝寢殿,不敢越禮,於是暫住在西廂房中。群臣又奏請以天子之禮迎他入京,他仍不同意。五日,曹髦正式進入京都洛陽,文武百官都到西掖門南拜迎,曹髦見狀也趕緊下車答拜百官。司禮官奏說:「按禮儀您為天子,不必答拜臣下。」曹髦回答:「眼下我也是別人的臣子啊!」遂對群臣答拜還禮。行到宮廷的正車門,曹髦也要和群臣一樣下車步行。左右皆勸阻:「按慣例您可以一直乘車進去。」他說道:「我被皇太后徵召而來,至於安排我做什麼現在還說不准呢!」還是下車和群臣一樣步行到太極東堂。皇太后在那裡會見了他。當天他便在太極前殿正式登基稱帝,朝中百官都很高興。曹髦下詔說:「本朝三位先帝英明聖賢,順天命而受帝位。但齊王曹芳在承嗣皇位後肆意妄行,不循禮法,以至失去了作為君王應有的仁德。皇太后以國家為重,接受輔政朝臣們的建議,把我召來京都取代失德於天下的齊王。想我本人年紀輕輕,便置身於諸多王公朝臣之上,確實讓人深感不安,惟恐自己不能嗣守祖先創立的江山弘業,完成中興魏室、統一天下的重任,每念及此,我都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幸有朝中諸公給我以肱股之輔,鎮守四方的將帥給我以有力的扶持,我憑仗先祖先父的這些有德之臣,定可以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達到天下太平的目的。聽聖賢說作為一國之主的人,應該是德厚如同天地,恩澤遍及四海,對天下億萬臣民先以關懷慈愛為本,示之以好惡,然後再從天子百官開始為百姓作出好榜樣,使他們懂得怎樣去守禮法,行大義。我雖然沒有太多的仁德,也不能深悟這種道理,只願與天下賢者共同朝這個方向努力。《書經》上不是說麼:君王對百姓施以恩澤,百姓是會深深感激難以忘懷的。」接著,大赦天下,改齊王曹芳嘉平年號為正元,又下令削減天子的車馬服飾和後宮費用,並罷除宮廷及官府中的無用之物。

正元元年(254)十月七日,皇帝曹髦派身邊的一批侍從官員到國內各地巡視,代表天子瞭解各地人情世故,慰問地方官員和百姓,同時調查有無冤案和官員失職的情況。八日,授予大將軍司馬師統領全國兵馬及京師內外諸軍的權力,並特許大將軍朝拜時不必小步快走以表示對天子的尊敬,向君王奏事時只稱官職不直呼姓名,還可以穿鞋佩劍上殿。十三日,鄴城某水井中出現黃龍。十九日,曹髦命禮官評定在廢立天子過程中出謀獻策的公卿朝臣們的功勞,並按功績大小傍予不同程度的獎賞。

正元二年(255)正月十二日,鎮東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反叛朝廷。二十五日,大將軍司馬師督師討伐叛軍。三十日,車騎將軍郭淮病死。閏月十六日,司馬師在樂嘉打敗文欽,文欽兵敗逃往東吳。二十一日,安鳳津都尉斬殺毋丘儉,並將其首級送到京都。二十九日,朝廷宣佈特赦淮南一帶受毋丘儉、文欽挾持的官吏百姓,又任命鎮南將軍諸葛誕為鎮東大將軍。大將軍司馬師此時病死在許昌。二月五日,提升衛將軍司馬昭為大將軍,總領尚書事務,代其兄主持朝政。十二日,東吳大將孫峻率軍號稱十萬開至壽春。魏國鎮東大將軍諸葛誕率部迎擊,斬殺吳左將軍留贊,並將捷報送到京都。三月,冊封皇后卞氏,大赦天下。四月三日,封皇后卞氏之父卞隆為列侯。二十三日,任命征南大將軍王昶為驃騎將軍。七月,任征東大將軍胡遵為衛將軍,鎮東大將軍諸葛誕為征東大將軍。八月二日,西蜀大將姜維率師進犯狄道,雍州刺史王經領兵在洮西迎戰,大敗,只好退守狄道城。二十三日,朝廷任命長水校尉鄧艾代理安西將軍,與征西將軍陳泰聯兵抗蜀。九月十九日,又派太尉司馬孚率精銳部隊增援。九月二十一日,皇帝曹髦學完《尚書》,對執經講課的司空鄭沖、侍中鄭小同等人分別予以賞賜。二十五日,姜維引兵退回蜀地。十月,皇帝下詔說:「我由於年幼,仁德不足,不能遏止敵寇的暴虐,以致蜀賊進犯和洮西之敗。將士們在此役陣亡者數以千計,或拋屍於疆場,冤魂難返;或戰敗被俘,流落於異域。念及於此,我深感悲痛,心中每每為陣亡將士們哀悼。現特令陣亡將士家庭所在各郡的典農和安撫夷二護軍以及各部官員到他們家中去慰問,給予撫恤,免除其家庭一年的賦役。在戰鬥中英勇殺敵壯烈犧牲者,按先例申報予以嘉獎,不得遺漏。」十一月二十七日,鑒於隴右四郡及金城等地連年兵災,不少人叛逃到蜀地,留在本土的家人和親戚又恐懼不安的情況,朝廷宣佈對這些人一律赦免無罪。十二月十六日,皇帝又下詔說:「數月前洮西大戰的時候,我方將士有的英勇戰死沙場,有的不甘被俘跳入洮水溺亡,其屍骨都無人收拾,棄於荒野。我常為這件事難過。今特告征西、安西兩將軍,各令部下到戰場舊地和附近河道中清理尋找我方將士屍體,一一收殮安葬,以慰死者,以安生人。」

甘露元年(256)正月二十四日,在軹縣某地的水井中發現青龍。二十八日,沛王曹林死去。四月四日,皇帝特賜大將軍司馬昭穿戴與天子同樣的龍袍王冠,另有紅色的鞋子相配。十日,皇帝來到太學,問學者們:「古代的聖人得神明之助,觀天理,察人世,因而推演出陰陽八卦;後來的聖賢進而發展成六十四卦,又推衍出數量繁多的爻,凡天地間之大義,無所不備。但那部書的名稱卻前後不一,夏時稱《連山》,殷代稱《歸藏》,周朝又稱《周易》。《易經》這部書,到底是怎麼回事?」《易經》博士淳於俊回答說:「遠古時代伏羲氏依據燧皇之圖而創八卦,神農氏又將其演進為六十四卦。此後的黃帝、堯帝、舜帝又各有變動,三代都依據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對它進行補充完善。故『易』者,即交易也。把它稱為《連山》,是形容它好似大山吞吐雲氣,連接天地;把它稱作《歸藏》,意思是說天下萬事莫不隱於其中。」皇帝又問:「如果說是伏羲氏根據燧皇的圖案而創立《易經》,那孔子為何不說燧人氏之後的伏羲作《易經》呢?」淳於俊答不出來了。皇帝進而問:「孔子為《易經》作傳(《彖傳》、《象傳》共十篇),鄭玄為《易經》作經注,雖然他們是不同時代的聖賢,但對《易經》經義的解釋是相同的。現在孔子的《彖傳》、《象傳》,不和《易經》的正文放在一起,而是與鄭玄的注文連為一體,這又是什麼原因?」淳於俊說:「鄭玄把孔子的傳和自己的注文合在一起,大概是便於學習《易經》者明白好懂。」皇帝問:「說鄭玄把傳和注結合起來是為方便和理解《易經》,那在他之前的孔子為何不把他的傳與文王所作的《易經》合在一起呢?」淳於俊答:「孔子擔心把他的傳和《易經》合在一起會引起混淆,所以沒那樣做。這說明聖人是以不合表謙虛。」皇帝又問:「如果說聖人以不合表謙虛,那鄭玄為何獨獨不謙虛呢?」淳於俊說:「古代經典意義弘深,聖上您所問的又如此深奧玄遠,不是臣下我所能解釋清楚的。」皇上又問:「《易經》中《系辭》說:『黃帝、堯、舜垂衣而治天下。』遠古伏羲、神農之世人們還不曾有衣裳,聖人以德教化天下,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呢?」淳於俊回答:「遠古三皇時代,世上人少而禽獸多,所以得到的獸皮羽毛就足夠人們穿用了。到了皇帝時代,變得人多而獸少,人們只好製作衣裳以根據不同季節穿用。」皇帝再問道:「在《易經》中乾代表天,而復為金、為玉、為老馬,這不是說又和微小的東西一樣了嗎?」淳於俊說:「聖人取其意象,故有時可遠,有時也可近。近者取眼前的各種東西,遠者則取天地。」講完《易經》,皇上又命學者們講《尚書》。他問道:「鄭玄說:『稽古同天,言堯同於天也。』王肅說:『堯順考古道而行之。』三種意思並不相同,哪一個才算是正確的呢?」博士庾峻答:「先儒的說法,各有其側重之點。我們作臣子的不好說哪個正確哪個不正確。然而《洪範》篇說:『三人占卜,從兩個人的說法。』既然賈、馬與王肅等人都以為『順考古道』為是,那按《洪範》的說法,應以王肅的說法為優。」皇上又問:「孔子說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堯之所以至善至美,在於他順應和參照天意,遵循古代的做法,並不是堯的目的。現在我們探究其含義以明確堯帝的聖德,捨其大而言其小,這可以說是作者的意思嗎?」庾峻答:「臣只是遵奉老師教過的說法,不能理解更深的含義。至於兩種說法如何統一起來,還取決於聖上自己的判斷。」接著又談起堯舜時代四岳舉鯀之事。皇上問:「作為聖賢的君主,應德才兼備,公正無私,明察秋毫。今王肅說:『由於堯不瞭解鯀,所以對他加以試用。』如此說來,聖人在觀察人物、考慮問題上也有不足的地方,是不是?」庾峻回答:「雖然聖人的賢明非常人可比,但他們畢竟也有自己的局限。所以禹這樣說:善於識人者是哲人,但對帝王來說辦好這件事是很困難的。但堯帝最終仍改正了自己用人的失誤,將自己的帝位傳給了舜,所以他不愧為聖人。」皇上又問:「若說有善始又能善終,這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如果連個好的開端都沒有,又怎能稱之為聖賢呢?禹說辦好這件事對帝王來說是很困難的,然而最終堯帝還是廢去不肖之人,改授聖賢,也算得上是知人了。

《經》上說:知人者為聖哲,能選拔賢能的人做官。若堯對鯀的品德沒有把握,試用長達九年,使得在繼位者選擇上失去了章法,這又怎能稱得上是聖哲呢?」庾峻回答:「臣下我讀經卷認為,聖人辦事也不是沒有一點失誤。所以就出現了堯帝信用鯀、共工、..兜、三苗等四凶的失誤。周公失誤於重用管叔、蔡叔等叛臣,孔子失誤於錯誤對待宰予。」皇上說:「堯任用鯀治水,九年沒有取得成效,反而把天下河道弄得亂糟糟,給百姓帶來痛苦和災難。至於仲尼失誤,不過是宰予言行之間的事,與堯用鯀的失誤有著本質的區別。說到周公和管、蔡之間的複雜關係,本來在《尚書》中都有記載,作為博士應該知道得很清楚吧!」庾峻說:「這些事都不是先賢們能說清楚的,臣下孤陋寡聞就更難以細究其是非曲直了。」於是皇帝又和他們探討起《尚書》所言「有鯀在下曰虞舜」一句話的意思。皇上問:「在堯做首領的時代,天下洪水氾濫,又有四凶在朝為虐,當時急需選拔任用賢明的君主來解救受難百姓。舜當時在社會上已有一定的影響,世人也都知道他是個有仁德的賢者,可他卻長期得不到重用,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庾峻回答:「堯帝也曾咨詢四岳以徵求賢者,想禪讓自己的帝位。四岳告訴他如果挑選一個仁德不足的人會辱沒你這個帝位的。堯又讓他們舉薦那些貧賤無名的賢士,於是他們舉薦了舜。所以說舜被四岳舉薦,主要原因還在於堯,堯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滿意啊!」皇上又問:「堯已聞舜的賢名而不提拔,同時對一些忠臣也未見重用,最後還是讓四岳向他舉薦貧賤無名的賢者時才推舉了舜,這豈不是說堯並非急於選用賢士治理天下以解救受難百姓麼?」庾峻搖搖頭:「這就不是愚臣所能回答的問題了。」繼而皇帝又令學者們講《禮記》。他問:「《禮記》上說『太上立德,其次務施報』。同樣是治理天下,為什麼政策和手段不一樣呢?應該採取何種方法和政策才能做到建立德政、施而不報呢?」博士馬照回答說:「所謂太上立德,是說遠古三皇五帝以自己的德行感化民眾,治理天下;所謂其次報施,是指後來的堯、舜、禹時代以禮法治理天下。」皇上又問:「上述兩個不同時代帝王們對民眾施以教化的深淺各有不同,這是因為帝王們本身的品行造成的呢,還是時代使然?」馬照肯定地回答:「當然是各自所處的時代造成的。誠如人類發展有原始時期和文明時期,故而帝王們教化也自然有所不同了。」這一年的五月,鄴城和上洛等地都上奏稱有甘露,於是六月初一,改年號為甘露。

二十日,在元城縣的一口水井中又有青龍出現。七月五日,衛將軍胡遵死去。九日,安西將軍鄧艾在上圭大勝蜀將姜維。天子下詔說:「我軍並未投入全部的力量,已經大勝蜀寇。戰場上殺死和擒獲的敵兵,不下一萬。這在我軍的征戰史中,是少有的。現我特派使者前去犒勞賞賜將士,設宴款待參戰將士。大家開懷暢飲,方合我意。」八月二十六日,加封大將軍司馬昭為大都督,給他上朝奏事只報官職不報姓名的殊榮,並授予他統領全國各路兵馬和京師內外諸軍的黃鉞。二十九日,任命太尉司馬孚為太傅。九月,任命司徒高柔為太尉。十月,封司空鄭沖為司徒、尚書左僕射盧毓為司空。

甘露二年(257)二月,溫縣某水井中有青龍出現。三月,司空盧毓死去。四月三日,皇帝下詔說:「玄菟郡高顯縣官吏士民反叛,縣令鄭熙被叛賊所害。鄉農王簡背著鄭熙的屍體,晝夜兼行到達郡治。其忠節可嘉,特授予他忠義都尉之職,以表彰他不同尋常的行為。」二十四日,任命征東大將軍諸葛誕為司空。五月一日,皇帝來到國學館,命群臣賦詩。侍中和荄、尚書陳騫等人作詩時拖延時間,掌管文化教育的朝官奏免他們的官職。皇上說:「我是不太聰明的人,卻比較愛好風雅,今天讓群臣即席吟詠,不過是想從中瞭解朝政的得失。但你們不能理解我的意圖,說得不著邊際。這次就原諒了和荄等人,從今以後群臣都應認真鑽研古書的含義,弄明經典的意旨,這樣我才會高興。」五日,諸葛誕不受司空之職,拒絕入朝,擁兵反叛,並殺了揚州刺史樂林。六月,朝廷宣佈赦免淮南將吏士民受諸葛誕牽累者無罪。七月,天子下詔說:「諸葛誕背叛朝廷,製造戰亂,禍害揚州。當年黥布叛逆,漢高祖親自督師討伐;隗囂違命,光武帝也曾御駕親征。及本朝先祖明皇帝親率大軍伐吳、蜀,都堪稱是顯示國威的重大行動。現在為了迅速平定諸葛誕的叛亂,皇太后和我都將直接參與軍機,以安定東面的局勢。」九日,天子又下詔說:「諸葛誕擁兵反叛,脅迫忠義之士也加入他的行動。但他的部下平寇將軍臨渭亭侯龐會和騎督偏將軍路蕃的人,各帶人馬殺掉營門哨兵投奔朝廷,其忠勇值得嘉獎,特加封龐會為鄉侯,路蕃為亭侯。」六月六日,天子下詔說:「東吳持節代吳王都督夏口軍事的鎮軍將軍沙羨侯孫壹,本是吳王的同宗近族,置身上將軍的高位,卻能畏天知命,辨清時局,毅然率部向我朝投誠。古者微子離開殷國,樂毅逃出燕國,也比不過孫將軍的行為啊!我特封孫壹為侍中車騎將軍,授予符節,兼任交州牧,封吳侯。開府辟召儀同三司。再依古代伯侯八命之禮,賜給他三公所穿戴的禮服和冠冕,所有待遇一切從優。」二十五日,天子又下詔:「現在我已到項縣督師。大將軍秉承天意對叛賊進行征伐,馬上就要前往淮浦前線。以前每逢相國或大司馬出征,總有尚書陪同行動,這次也不例外。」於是派散騎常侍裴秀和給事黃門侍郎鍾會與大將軍同行。八月,天子下詔說:「過去燕刺王謀反,韓誼等人力諫不成被殺,漢朝官府給韓誼的子孫以優厚的待遇。今諸葛誕聚眾叛亂,其主簿宣隆、部曲督秦暇也固守大義,在事發之前犯顏抗爭,結果被諸葛誕殺害。這正是世人所說的無比干之親而出於大義殺身成仁的壯士。頒令提升宣隆、秦暇的兒子為騎都尉,予以賞賜,並廣為宣傳,以褒揚效忠朝廷的忠義之士。」九月,詔令大赦。十二日,東吳大將全端、全懌率部投降。

甘露三年(258)二月,大將軍司馬昭攻克壽春,斬諸葛誕。三月,天子下詔說:「古代軍隊打了勝仗,都是把敵軍的屍首收起來運到京都示眾,其目的是為了懲罰叛逆而炫耀朝廷的武力。西漢武帝元鼎年間,改桐鄉為聞喜縣,新鄉為獲嘉縣,都是為了紀念漢軍攻克南越。如今我朝大軍,屯居丘頭,對內征伐叛賊,對外抵禦敵國的進犯,功在國家,名揚四海。平定叛逆的得勝之地,也應留下個值得紀念的名字。因而我意將大將軍屯兵的丘頭改名為武丘,以表明用武力平叛的事實,令子孫後代永遠不忘暴敵屍於京都和修改地名的用意。」五月,任命大將軍司馬昭為相國,封晉公,食邑為八郡,加九錫之禮。大將軍前後辭讓九次才算作罷。六月十三日,天子下詔:「當年南陽郡有山賊聚眾騷擾,欲劫持太守東裡兗為人質。功曹應余獨自挺身而出保護太守,才使東裡兗倖免遇難。應余在掩護其長官轉移的途中歷盡艱辛,終於力戰身死。司徒應過問一下此事,安排應余的孫子應倫以相應的職務,以使應余的忠心得到報償。」二十八日,朝廷中大舉評議在平定諸葛誕叛亂的戰鬥中諸將軍的功績,依據各人功績大小封爵行賞各有不同。八月十二日,任命驃騎將軍王昶為司空。九月四日,天子下詔說:「尊崇有德行的老人,推行教化,這是古代堯、舜、禹三代樹立風範垂之不朽的仁政。朝廷理應推舉德高望重的三老、五更給予極高的榮譽,不斷請他們對國家大事和朝政得失予以指導,把他們的德行言語記錄下來,然後全國都倣傚他們,便可以收到教化之功。現在我們就該找出這樣仁德兼備的長者,來作為三老、五更的人選。關內侯王祥,歷來以仁、義的標準修身處事,溫文爾雅;關內侯鄭小同,溫良恭儉,依禮而行,都是當今著名的賢者。朝廷決定推舉王祥為三老,鄭小同為五更。」詔令發佈後,天子親率有關朝臣,按照古代的習慣舉行聘任禮儀。這一年,在頓丘、冠軍、陽夏等縣的水井中,仍有青龍、黃龍相繼出現。

甘露四年(259)正月,寧陵縣的一水井中有兩條黃龍出現。六月,司空王昶死去。七月,陳留王曹峻亡故。十月十日,朝廷將新城郡一分為二,復設上庸郡。十一月十八日,車騎將軍孫壹被他的奴婢所殺。

甘露五年(260)正月初一,日蝕。四月,皇帝曹髦詔令有關部門按照前面的決定,再次宣佈由大將軍司馬昭出任相國之職,封晉公,加九錫之禮。這年五月十三日,高貴鄉公曹髦死亡,年僅二十歲。皇太后下令說:「我的仁德不足,所以家中接連出現不幸的事。前者我推薦了東海王曹霖的兒子曹髦,讓他來繼承明帝的嗣位,見他愛好讀書,喜歡審閱朝臣們的奏章,期望他能做出一番事業。不想他性情暴戾,一天甚於一天。我多次對他加以斥責,他對我由此也產生了憤恨,散佈種種卑劣的謠言來誹謗我,並且不再與我來往;至於他攻擊我的那些話,簡直不敢聽聞,為天地所不容。我曾私下給大將軍下令說:這小子不能祭祀宗廟,讓他做君王勢必要顛覆社稷,斷送江山,使我無顏見九泉之下的先帝。大將軍總是說念他年幼,我們還是多多加以教誨引導,使他改心從善。誰知此兒恨我所言,越發變得放肆無禮,竟持弓在遠處射我的住處,詛咒要射中我的喉嚨。那箭矢就落在我的跟前。我只好告訴大將軍:這小子不可不廢。前後說了數十遍,此兒把這些都知道了,他自知罪重,企圖殺掉我。他買通我身邊的人,在我服用的藥中下鴆毒,想暗中毒死我,並設計了許多方案。事情敗露後,他便想在會面時擁兵闖入西宮殺死我,再殺大將軍。他找了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掏出懷中的詔書給他們看,要他們馬上就去執行。我的處境危險,就如覆巢下的累卵。我本是個年老守寡之人,對自己一條老命並不看得很重。但辜負了先帝的遺願,斷送了列祖列宗創下的江山,這不能不令我萬分痛心啊!幸賴祖宗在天之靈的保佑,王沈、王業兩人把小子的陰謀馬上報告了大將軍,使大將軍有時間加強戒備。而此兒還是帶著人馬衝出皇宮雲龍門,親自擂鼓舉刀,亂哄哄地與大將軍的軍隊交鋒,結果在混戰中身亡。此兒既行大逆不道之事,繼而又自己惹禍喪身,這使我越發難過。過去漢朝的昌邑王曾因罪被廢為百姓,現下此兒也應以普通百姓的禮儀安葬,並把這小子的所作所為告知天下。另有尚書王經,也是罪惡的逆臣,著令將他和他的家人全部逮捕送交廷尉查處。」

十四日,太傅司馬孚、大將軍司馬昭、太尉高柔、司徒鄭衝前去見皇太后。他們跪奏說:「我們敬讀了皇太后的命令。已死去的高貴鄉公悖逆不道,自取大禍以至喪生。太后依漢朝昌邑王因罪被廢的先例以百姓之禮來安葬他,但我們這些朝廷重臣沒能盡到自己的職責,做到防患於未然,見到這個命令也是觸目驚心,想起來深感痛悔,難過萬分。《春秋》之義,作帝王的也不能例外。而書中所說『襄王出居於鄭』,正是指襄王不聽從母親的教誨,故不能再讓他繼承王位。如今高貴鄉公圖謀不軌,危害社稷,自取滅亡,為世人和祖宗神靈所不容,依百姓之禮來安葬他,確是合乎前人法規的。然而我們做臣子的深知太后您非常仁慈,雖從大義出發宣佈高貴鄉公的叛逆行徑,但心中為他的死也很難過,我們做臣子的心中也非常不安。我們請求太后是否可以加恩,考慮以王侯之禮來安葬他?」太后同意了他們的請求。皇太后派代理中護軍中壘將軍司馬炎持旌節迎常道鄉公曹璜入朝承嗣帝位。十五日,群臣進奏太后說:「殿下聖德光耀國家,保佑國泰民安四方安寧。可至今殿下的旨令仍只稱為『令』,與下邊的藩國王侯一樣。請從今以後殿下的令書一律改稱『詔』,就像前代太后們臨朝親政的先例一樣。」二十一日,大將軍司馬昭極力辭卻相國之職、晉公封號和九錫之禮。皇太后下詔說:「有功不隱,這也是《周易》之大義。不過成人之美,也是古代聖賢們所推崇的。今天我願意接受大將軍的意見,但要把這件事告知天下,以彰大將軍的美德。」二十六日,大將軍司馬昭上書說:「高貴鄉公那天帶領他身邊的衛士和其他一些人,舉槍擂鼓向我的住處進攻,我擔心我的士兵與他們相戰,便嚴令將士們不得對高貴鄉公有所傷害,違令者軍法從事。騎兵都尉成卒之弟太子舍人成濟衝入陣中刺傷高貴鄉公,使他喪命。我立即把成濟抓了起來按軍法處置。臣知道作臣子的在君王面前除了以死效忠再沒有別的選擇,君讓臣死,臣引頸就戮才符合大義。那天事變突然而至,災禍突然降至,臣也不想作任何反抗,一切聽從天命,可是又考慮到事變的目的是要謀害皇太后,斷送江山社稷。臣作為朝中輔政重臣,重要的職責還在於使國家安寧,否則即便盡忠死去,所應擔負的罪責不是更大麼?所以倉促之中臣欲效仿伊尹、周公等先賢,挺身而出以安定江山社稷。但同時也一再告誡部下,不得傷著皇上。可成濟不聽命令衝入兵陣中逞兇,以致造成嚴重後果。臣為此肝腸欲斷,後悔莫及,不知如何地可以一死了之。法律上說犯大逆不道罪行的人,其三族都要抄斬。成濟凶戾悖逆,公開觸犯國家法律,罪不容誅。請太后馬上下詔逮捕成濟的家屬送交廷尉,按罪行予以嚴懲。」太后閱書下詔說:「法律上五刑之罪,沒有比不孝之罪更大的。一般百姓家的兒子忤逆不孝,尚且還要告之於官府給予懲治,高貴鄉公這小子的所作所為算是君王嗎?我婦道人家不太懂得大義,但我以為成濟並不見得就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然而大將軍既懇切陳詞,言語感人,我也就同意你的奏請。同時也要把這件事通告四方,使天下人都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六月初一,皇太后又下詔說:「古代君王所取的名字,一般容易犯諱且又易避諱。今常道鄉公名璜,諱字甚難避開。百官可議論一下改個什麼樣的名字才好,考慮好了便啟奏上來。」

陳留王紀,陳留王名奐,字景明,武帝的孫子,燕王曹宇的兒子。

甘露三年(258)被封為安次縣常道鄉公。高貴鄉公死後,朝中百官商議迎他承嗣帝位。六月二日,他來到洛陽,見皇太后,同日在太極前殿正式登基稱帝。接著大赦天下,改年號甘露為景元,對眾人按爵位不同分別予以賞賜。

景元元年(260)六月四日,新即位的皇帝曹奐拜大將軍司馬昭為相國,封晉公,食邑增加兩個郡,總共達十個郡,並加九錫之禮。另外,對司馬家族的子弟,尚未有爵位者皆封亭侯,賜錢千萬,帛萬匹。司馬昭極力推辭才作罷。七日,已故前漢獻帝(山陽公)的夫人死去,皇帝幸臨華林園,派特使持節代表朝廷追諡夫人為獻穆皇后。舉行葬禮時,車馬服飾和種種禮儀都用漢代舊制。十一日,升任尚書右僕射王觀為司空。十月,王觀病亡。十一月,燕王曹宇給曹奐上表祝賀冬至,向他稱臣。皇帝曹奐下詔說:「古代的諸侯王們,也有對皇帝不行君臣之禮的。今父王您也可以依照古人的做法不向我稱臣,這也是我對您的一種報答。被選中承嗣帝位當了君王的人,反而使自己的親屬都變成了自己的臣下,難道只有這樣才算是對皇帝的尊重嗎?若是燕王和群後都自稱為『臣』、『妾』,於情於理也是不合。今後一切都依照典章禮儀去做,盡量做得合情合理些。」朝中禮官聞此向皇上進奏說:「最高的禮儀莫過於對祖宗的尊敬,最嚴格的制度莫過於王典。今陛下以自己的宏德而承天運,繼王位,治天下,肩負曹氏宗族的厚望,振興著三代先帝開闢的基業。而燕王是陛下的至親,又有先帝分封的王爵,但他對朝廷和皇上畢恭畢敬,以自己的行為和仁德,為天下作出了榜樣。如果完全依據正典,稱呼燕王恐怕不太方便。臣等建議陛下把這件事當作特殊情況處理,給燕王以不作臣下看待的禮遇。我們認為燕王的奏章可按舊的體式去寫,皇上您寫給燕王的書信,則可在其中表示尊敬。用標準的寫法,如『燕王見信,知敬』可以稍表您的敬意;如用合乎禮儀的稱呼,表示長幼禮節,則宜用『皇帝敬問大王侍御』。至於正式的文書,國家的典儀,那是向天下昭示禮儀的,陛下還是要按照正式的禮儀法規去辦,故而稱『制詔燕王』。凡是天子詔命、朝臣奏事、上書等稱到燕王時,都可用上述稱謂。除非到宗廟祭祀列祖列宗,其他場合一律不准觸犯燕王的名諱,以此作為一種特別的禮儀,對諸位王后也同其例。陛下尊崇王典所規定的尊祖之制,又對自己的父王表現出拳拳孝心,這二者都沒有什麼過失,也不發生矛盾。禮法執行起來就應該靈活機動,以上奏請,望陛下詔示天下並予實行。」十二月六日,在華陰縣井中出現了黃龍。七日,任命司隸校尉王祥為司空。

景元二年(261)五月初一,發生了日偏食。七月,樂浪的外族韓、歲貊等部落首領各率其部屬來朝進貢,表示歸附。八月三日,趙王曹干死去。九日,皇帝曹奐下詔封大將軍司馬昭為晉公,拜相國,賜九錫,一如先前的詔命。又被司馬昭力辭方罷。

景元三年(262)二月,在軹縣某水井中發現青龍。四月,遼東郡報告肅慎國派使節不辭艱辛前來進貢,獻上他們國家製造的弓三十張,每張長三尺五寸;木苦木製的箭矢長一尺八寸,另有石弩三百枚,牛皮加鐵製成的盔甲二十套,貂皮四百張。十月,蜀將姜維帶兵進犯洮陽郡。鎮西將軍鄧艾率部迎擊,在侯和擊敗蜀軍。姜維退回蜀地。這年皇帝下令在太祖祀廟祭祀已故軍祭酒郭嘉。

景元四年(263)二月,皇帝下詔封大將軍司馬昭為相國,並賜九錫,一如前詔。司馬昭固辭不受。五月,皇帝下詔說:「西蜀,不過一彈丸小柄,土地和百姓都不多。而姜維好大喜功,肆意驅使士卒侵犯我疆土。去年被我擊敗後,他進而帶兵在沓中駐紮下來,墾荒種田,作長期打算。當地羌族民眾被百般欺凌,勞役無度,老百姓都不能忍受。且聯合弱小飽伐無道,本來就是戰爭的原則,採取主動進攻而不被動地受制於人,更是兵家上策。西蜀所依賴的,不過是姜維所統領的一支軍隊。眼下姜維遠離後方,孤立無援,正是我戰而勝之的大好機會。今決定派征西將軍鄧艾統領各部,開赴沓中、甘松地區向姜維軍隊發動進攻;雍州刺史諸葛緒率軍開赴武都、高樓,與鄧艾形成兩面夾攻之勢。若能將姜維的軍隊徹底消滅,兩軍則可乘勝東西對進,平定西蜀。」另外又傳令鎮西將軍鍾會率師出駱谷向西蜀展開進攻。九月,太尉高柔死去。十月,皇帝下詔封大將軍司馬昭為晉公,拜相國,加九錫之禮。十一日,冊立卞氏為皇后。十一月,大赦天下。自鄧艾、鍾會率師伐蜀,魏軍幾乎所向披靡。就在這個月,蜀王劉禪到鄧艾軍中請降,西蜀被平定了。十二月十九日,朝廷任司徒鄭沖為太保。二十一日,從益州劃出一部分設梁州。二十二日,朝廷特赦益州士民,五年內免除他們一半的租賦。二十四日,任命征西將軍鄧艾為太尉,鎮西將軍鍾會為司徒。皇太后駕崩。

鹹熙元年(264)正月初一,詔令用囚車押送鄧艾回京都洛陽。三日,皇帝巡視到長安。十一日,派特使持玉璧做成的錢祭祀華山山神。鍾會這時在蜀地反叛,遭到其他將領的討伐。鄧艾在押往洛陽的途中被殺。二月初一,朝廷特赦益州境內的土著人。三十日,禮葬明元郭皇后。三月十七日,任命司空王祥為太尉,征北將軍何曾為司徒,尚書左僕射荀豈頁為司空。十九日,加封大將軍、晉公司馬昭為晉王,增加食邑十郡,連同以前達二十郡。二十七日,封前蜀主劉禪為安樂公。五月初一,相國、晉王司馬昭奏請恢復五等爵位制。十五日,改年號景元為鹹熙。二十四日,皇帝追封舞陽宣文侯司馬懿為晉宣王,舞陽忠武侯司馬師為晉景王。六月,鎮西將軍衛馞獻上所部雍州兵在成都縣所得璧玉印鎊一塊,印文像是「成信」二字。依照古代周文王得晉國唐叔嘉禾贈與周公的先例,將此二玉展示於朝臣百官,然後收藏於相國府。自魏滅蜀後,東吳軍隊進逼永安,我朝調動駐守荊州、豫州等地的軍隊成犄角之勢互相策應。到七月間,各路吳軍都撤退了。八月三日,任命中撫軍司馬炎為副相國,與他的父親、相國司馬昭共掌朝政,如同魯公讓自己的兒子作副手一樣。六月,皇帝下詔說:「叛臣鍾會在蜀地圖謀不軌,他把部屬諸將校召集到一起,告知眾人其陰謀,口出反叛之言,脅迫大家順從他。在突發事變面前,眾人無不驚慌失措。當時相國左司馬夏侯和、騎士曹屬朱撫正出使成都,與中領軍司馬賈輔、郎中羊..都參與鍾會的軍事行動。夏侯和、羊..、朱撫等都堅持大義,臨危不懼,嚴詞斥責鍾會的反叛陰謀,表現得慷慨激昂。賈輔趁機對鍾會手下的散將王起說:「鍾會此人暴虐無道,想把不服從他的將士全部殺死。』又說:『相國已率三十萬大軍從洛陽出發,討伐鍾會,跟他走沒有好下場。』其目的是為了辨明形勢,激勵鍾會的部屬起來反抗他。王起聽後走到外面,把賈輔的話告訴了諸將校和士兵們,遂使將士群情激憤,轉而向鍾會發動進攻。朝廷決定對這些力挽狂瀾的有功之士予以重賞,以褒揚忠義,昭示後人。特封夏侯和、賈輔為鄉侯;羊..、朱撫為關內侯。鍾會部散將王起將賈輔之言傳給將士,也應予以獎勵,任命他為部曲將。」

十六日,任命衛將軍司馬望為驃騎將軍。九月初一,任命中撫軍司馬炎為撫軍大將軍。十四日,皇帝下詔說:「東吳賊寇政刑暴虐,賦斂無度。孫休派鄧句為特使,命令交止太守把所轄的民眾送去補充兵源。吳將呂興基於民情鼎沸,又乘王師平定巴蜀,聯絡當地豪傑,殺死鄧句,驅逐太守及下屬官吏,佔據交止等地;安撫百姓,等待聽從我朝命令。九真、日南兩個郡聽說呂興殺死了吳國使臣,打算歸順魏國,也一同響應,與呂興協同一致。呂興給日南郡寫信商討有關事宜,兵臨合浦,決定下一步的行動。他們派都尉唐譜等人到進乘縣,通過南中都督護軍霍弋給我朝廷上書表示歸附。交止郡將吏也紛紛上書,稱:『呂興在交止幹了一番大事業,這裡的民眾都很擁戴他。本地尚有山寇與各州郡互相勾結,他們怕呂興變計,所以各懷異心。權宜之計,懇請朝廷命呂興監督交止軍政,拜他為大將軍,封為定安縣侯。請朝廷給我們以褒獎和恩惠,以慰我民眾。』他們確是一片誠心善意,這從他們的奏表中就可以看出。古代儀父朝魯,在《春秋》中受到高度讚揚;竇融歸漢,天子給予特別的禮遇。現今我國威遠揚,令天下為之歸心。不管中原還是邊疆,都將統一。呂興率先歸附王朝,率交止郡的官吏民眾稽首稱臣,又不遠萬里上書表達誠意,請求為朝廷治理邊遠之地,對如此忠義的行動,應該給予特別的優待,既使呂興等人感到高興,也能給他人以鼓舞。因此我決定任呂興為使持節、都督交州諸軍事、南中大將軍,定安縣侯。遇事可自行決策,先行後奏的權力。」朝廷的任命文書尚未傳到交止,呂興已被手下人殺死。

十月初一,皇帝下詔說:「古代賢明的君主能夠平定戰亂,造福百姓,開創宏業穩定江山。文治武功雖是不同的方面,但皆可成就功業。他們有的能手執兵器親自征討叛臣逆子,有的能統率大軍抵禦強暴的侵犯;至於造福於民,總是先創辦文教,教給民眾禮儀,除非不得已才動用武力,其盛德在這些方面都是相同的。漢末之際天下大亂,九州分崩,劉備、孫權又乘機作亂。我朝武、文、明三位先帝為了平定戰亂,一天到晚忙不過來,遂使賊寇長時間裡不能剿滅。今幸賴先帝神靈的保佑,相國大將軍的勇猛,我王朝大軍得以征討四方,平定巴蜀。近年來江東孫權政權日益衰敗,由於西蜀已經滅亡,他們已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交止、越州、荊州、揚州等地的官吏百姓紛紛歸附我朝。又有交止吳將呂興帶領三郡萬里歸命,武陵邑侯相嚴聯絡五縣歸降我朝,豫章廬陵山民舉眾叛吳,以助北將軍作為他們首領的稱號。加上東吳國內孫休病死,主帥易人,面對危局,上下各思其保。偽將施績,本是東吳的名臣,卻遭眾人猜忌,處境很是危險。如今的東吳政權,可稱是眾叛親離,人心惶惶,自古至今,沒見過哪個國家有如此明顯的亡國之兆。倘若我大軍出師征討,南抵江漢,東吳都城一帶的百姓也會扶老攜幼迎接王師,這也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大軍出師遠征,畢竟勞民傷財,不如對東吳政權告以威德,示以仁信,使他們明白歸附王朝和避免交戰的好處。朝中相國參軍事徐紹、水曹掾孫..,都是當年壽春戰役中被俘吳將,徐紹本是東吳南陵督,很有軍事政治才幹;孫..是孫權的同宗,為人處事以忠良著稱。現在我決定派徐紹為特使、孫..為副使南返,其使命是宣揚我魏王朝的威德,將我們的建議告訴東吳君臣,以事實促使他們認清形勢。若是他們能覺悟過來,我們可以不動干戈。對重大決策深思熟慮,為古今用兵之道。特任命徐紹兼散騎常侍,加奉車都尉,封都亭侯。孫..兼給事黃門侍郎,賜爵關內侯。二人身邊的妻妾及家人,留走悉聽自便。完成任務後二人也不必回來了,以此顯示國恩,並表示對二位使者的信任。」二十日,皇帝詔命撫軍大將軍新昌鄉侯司馬炎為晉王世子。這一年,朝廷撤銷各地的屯田行政機構,罷免屯田官改任相應的職務。原任典農都改為太守,諸典農都尉皆為縣令、長。又在蜀地勸募移民遷往內地,由官府供給兩年的生活用糧,並在二十年內不徵賦稅。安彌、福祿等縣都上報有嘉禾生長於田中。

鹹熙二年(265)二月十九日,朐月忍縣得到靈龜,進獻給朝廷,靈龜收歸於相國府。二十五日,天子追念虎賁張修當初在成都馳馬至諸軍營中報告鍾會謀反的消息而獻身,為褒獎烈士,特賜張修的弟弟張倚為關內侯。四月,南深澤縣報天降甘露。東吳特遣使臣紀陟、弘趚來魏王朝求和。五月,皇帝下詔說:「相國晉王大展神思妙運,德溢四海。統兵征伐,則威德震撼邊疆;推行王教,則以禮儀傳播國土內外。對於江東孫吳政權,他不忍讓眾多的士兵百姓死於戰火,故而謀求用和平手法來解決問題。在他的武力威懾和仁德感召下,孫吳政權已有歸附之意。遣特使進獻寶物,正是他們這種打算的具體表示。而晉王謙讓之至,對東吳所獻禮品登記入簿,全送交給我。這並不是安慰孫皓來歸附,遵從孫皓的本來願望的好白話二十四史辦法。對於孫皓進貢來的禮品,我決定都賜給晉王,這樣才符合古人的尊賢之義。」晉王極力辭謝,方才作罷。於是皇帝特許晉王戴只有皇帝戴的前後有十二根玉串的冠冕,使用天子的旗幟,出入有御林軍沿途警衛並禁止路人通行,乘坐皇帝專用的六匹馬拉的金根車,後面跟隨配以青、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的五輛從車。又特許晉王出行時有羽林騎兵開道,宮殿中設置懸掛鐘磬的木架,可以演奏皇宮中的八佾樂舞。進王妃為王后,世子為太子,王子、王女、王孫爵號照舊。三十日,大赦天下。八月九日,晉王、相國司馬昭死去。十日,晉太子司馬炎繼承王位,統領百官,獨攬朝政。是月,襄武縣報稱有異人出現,高三丈有餘,腳跡長三尺二寸,白髮,著黃衣黃巾,拄拐。他喊來鄉民王始,對他說:「現在天下太平了。」九月十四日,大赦天下。十月六日,任命司徒何曾為晉丞相。十一日,任命驃騎將軍司馬望為司徒,征東大將軍石苞為驃騎將軍,征南大將軍陳騫為車騎將軍。二十三日,為晉文王舉行葬禮。閏月,西域康居、大宛來朝進獻名馬,都歸於相國府,以表彰司馬相國懷柔萬國的不朽功勳。十二月十三日,曹魏王朝的天祿永遠地結束了。朝政轉到了司馬氏手中,稱晉王朝,魏元帝曹奐詔令群臣商議在京都南郊舉行祭天儀式,又派遣特使捧著皇帝的玉璽、綬帶和詔書正式禪位於晉嗣王,如同當初漢獻帝禪位給曹氏皇帝一般。十五日,晉武帝派人給前魏元帝曹奐送去文書,把他遷置到金墉城居住,後來,又改駐鄴城,最終他病死在那裡。曹奐禪讓帝位那年,正好二十歲。

評曰:古人以天下為公,賢士方能被推為帝王人君。後來的帝王把江山視為一家所有,故而把皇位世代相傳,讓自己的兒子來承嗣。若趕上帝王沒有嫡子,便在同宗近支中選擇賢明有德者來繼承王位,像漢代的文帝、宣帝都是如此。這樣做也沒有改變正常的傳位原則。明帝既然無嫡子可立,而又情系自己所愛之人,乃在宗族中抱養嬰兒,傳與江山社稷之大任。但他所托付的輔佐之臣不專,異姓宗族佔了上風以致終於使曹爽被誅、齊王被廢。高貴鄉公聰明好學,大器早成,喜歡探討經典大義,似有文帝之風采;然而他處事沉著冷靜不夠,往往衝動行事,終於引來大禍。陳留王在位期間明哲保身,做了個老實皇帝,一切朝政大權統統交給司馬昭來掌管,最後又效仿漢獻帝禪位曹丕的先例,把江山社稷拱手送給司馬家族。他因此也被封為藩國之王,以賓客的身份生活在晉朝,不過比起漢獻帝禪位後僅被封為山陽公,他所受的待遇還算是大大提高了吧!

《三國誌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