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無渡河

【公無渡河】原文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

波滔天,堯咨嗟。

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茫然風沙。

被發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

箜篌所悲竟不還。

【公無渡河】譯文

譯文

黃河滔天,決裂崑崙,東行萬里,咆哮龍門!

水天一色,堯舜歎息,何人可以治理?

大禹忙於治理河流,三次路過家門,小兒哭啼都沒有進去

千辛萬苦之後,終於把野馬般的黃河馴服,中原之地才可以種養桑蠶,耕作農田。

水害雖然去除,兩岸依舊茫茫的風沙。

天啊,你看來了一位披頭蓋發的狂老人,一大清早到黃河邊幹什麼?

呵呵,他想渡黃河呢!哈哈,暈!別人都冷眼旁觀,只有他老婆牽扯著他的衫袖,可他不聽啊

俗話說的好啊:可以徒手與猛虎搏鬥,可千萬別光腳渡黃河啊!

這老狂人果然溺死,屍體漂蕩到海濱,海上有鯨魚,其白牙大如雪山。

老狂人像一絲布絹掛在鯨魚的白牙之間,老妻流淚彈起了悲傷的箜篌曲,感歎老公不生還!

註釋

1崑崙:崑崙山。

2龍門:即龍門山,在今陝西韓城東北五十里,黃河流經其間。

3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諱,改「治」為「理」。

4窺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5風沙,此句的意思是水雖不至於有滔天之禍,仍有風沙之害。

6憑:徒步渡過河流。

【公無渡河】賞析

大多數人認為此詩作於安祿山反叛前,李白去幽州(北京)自費偵探的時候。也有人認為可能寫在永王李璘被平叛以後,當永王使韋子春帶著五百兩黃金來三請李白下山的時候。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