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奔跑吧,皇帝

一天,獻帝正一個人生悶氣,忽然聽到營門外人聲嘈雜,喊聲不斷。獻帝讓人出去打聽,才知道是李傕找的那些僱傭兵,一個個在營門外高喊:「皇上是不是在裡面?李將軍答應我們的宮女,在什麼地方啊?」

獻帝又氣又怕,侍中劉艾出了個主意,說賈詡這個人還不錯,在涼州軍裡也有一定威望,不如請他出面擺平此事。劉艾找到賈詡一說,賈詡表示沒有問題,一切包在他身上。賈詡擺下酒宴,請僱傭軍的頭目們吃飯,代表天子允諾封給他們侯爵,又賞賜他們不少東西,這些人心滿意足後,開始打道回府。

失去僱傭兵的支持,李傕實力大減。張濟趁勢提出了新的調解方案,雙方不再互換兒子為人質,改換女兒為人質,同時鑒於長安已經殘破,糧食也極為匱乏,張濟願意把天子及百官接到他的弘農郡去。

激戰了數月,李傕和郭汜都有點打不動了,對於新的調解方案,他們表示同意。這樣被扣壓在郭汜軍營裡的百官們重新見到了天子,大家都覺得必須趁著李傕、郭汜沒有反悔,立即離開長安。

興平二年(195)7月,獻帝攜文武百官離開長安,這個時間大約是在曹操把呂布趕出兗州的前後。趕快跑,慢了就來不及了,獻帝一刻都不想在長安待了。

獻帝在長安一共待了六個年頭,這六年每天過的都是心驚膽戰的日子,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東漢帝國最黑暗的時期。不過對於今天的古都西安來說這段經歷又非常重要,西安現在被稱為「十三朝古都」,這十三個朝代裡就包括短暫遷都在此的獻帝初年的東漢,如果沒有這段經歷,西安只能稱為「十二朝古都」了。

護送獻帝一行的主要是張濟所部,除此之外還有楊定、楊奉和董承所部,他們也都是涼州軍將領,手裡都有一定人馬,他們初步商定的目的地是弘農郡,之後再想辦法回洛陽。弘農郡在今洛陽市以西,獻帝一行行進的路線大約相當於出今西安市沿隴海鐵路一直往東走。

楊定在涼州軍中的地位僅次於李傕,被封為安西將軍,他跟樊稠十分要好,樊稠被殺後楊定一直心存不安,想盡快遠離李傕,所以在獻帝東遷的事情上他竭力支持,並願意一同東進。

楊奉原是李傕的部將,臨陣反水,自然不願意留下來。董承是靈帝劉宏的母親董太后的侄子,論起來是獻帝的表舅,何進上台後僥倖沒被清算,董卓掌權以後他時來運轉,因為董卓一度跟董太后攀過親戚,董承也就成了董卓的本家,因為這個緣故董卓對董承給予了特別關照,讓他到自己女婿牛輔的軍中帶兵,是獻帝目前唯一能扯上血緣關係又能和涼州軍搭上話的人。獻帝對董承很看重,董承對獻帝也忠心耿耿,獻帝納董承的女兒為貴人,董承不僅是獻帝的表舅還是岳父。

為了保證東歸的順利,獻帝下詔擢升楊定為後將軍,楊奉為興義將軍,董承為安集將軍,為了讓郭汜痛快放行,還擢升他為車騎將軍。

但是,獻帝一行剛離開長安郭汜就反悔了。

郭汜發現天子還有很高的利用價值,掌握天子就能發號施令、隨意拜官封爵,跟自己當皇帝差不多,所以他不想失去對天子的控制,提出讓獻帝一行改去長安以北不遠的高陵,那裡是他的地盤。但是天子和百官們都不願意去這個鬼地方,他們只想盡快離開長安,所以一致堅持去弘農郡,張濟等人也都表示支持,雙方相持不下,論實力又旗鼓相當。

獻帝使出了最後一招,絕食。郭汜擔心事態惡化,同意獻帝一行一邊往前走一邊再商量,就這樣獻帝一行到達了長安以東的新豐,即今西安市臨潼區。郭汜還是不甘心,他表示不去高陵也行,但天子必須留在關中,他想讓天子遷都郿塢。郿塢是董卓生前修築的城堡,是打算自己養老的地方。郭汜的想法還沒有提出,侍中種輯就提前得到了消息,他秘密通知楊定、楊奉、董承等人,把所部人馬悄悄集結起來,準備跟郭汜硬拚。

離開了長安,郭汜的實力就不佔優勢了,他害怕出意外,就離開了軍隊倉皇逃到附近的終南山裡,後來又回到了李傕的軍營。郭汜的做法看來有些奇怪,即使目的沒達到也不至於逃跑,更不至於逃向對手那裡。

史書上的另一條記載解釋了原因,郭汜的遷都建議提出後遭到了眾人的一致反對,郭汜動手,獻帝一度被郭汜弄到了自己的軍營裡,但楊奉等人隨後率兵攻打,又把天子搶了回來。郭汜看來是被打敗逃走的,由於沒了人馬,最後只好依附李傕。雖然是仇家,但現在有了共同的敵人,李傕還是接納了郭汜。

獻帝一行在新豐一共待了兩個月,到這一年的10月初才繼續東進,來到了華山腳下的華陰,在此迎候的是涼州軍將領段煨,他的軍職是寧輯將軍。

段煨是前太尉段熲的族弟,後來成為董卓手下的重要將領之一,曾經是賈詡的老領導,此時駐紮在潼關附近,聽說天子路過,特意到華陰來迎駕,段煨為獻帝一行準備了充足的食物、衣服及各種器物。

作為帝國的名將之後,段煨對天子的感情較一般的涼州軍將領深得多,所以迎駕的態度很積極。但楊定與段煨不和,他聲稱段煨要造反,聯絡了楊奉、董承等人向獻帝請令,要求討伐段煨。獻帝說段煨還沒有謀反的跡象,為什麼要攻擊他?楊定派去的人不甘心,仍然苦苦糾纏,一直到了半夜都不走,獻帝仍然不鬆口。

楊定、楊奉、董承不管,直接向段煨展開攻擊,雙方勢均力敵,打了十多天沒分出勝負來。段煨繼續供應天子及百官飲食起居,毫無貳心,獻帝派人從中調解,楊定等人勉強接受,暫時休兵。

這一鬧耽誤了東進的時間,同時也提醒了長安的李傕和郭汜,這二位如今已盡釋前嫌,和好如初。他們突然明白過來,當初是如此愚不可及,讓天子脫離了自己的掌握,於是揮兵向華陰殺來,要重新奪回天子。李傕、郭汜打的旗號是援救段煨,這一招有點損,因為他們跟段煨本不是一夥的,通過造這個勢,讓段煨更加受到懷疑,把水攪得更渾。

楊定不僅跟段煨有怨,跟李傕也有仇,眼看李傕氣勢洶洶殺來,他有點害怕,乾脆開溜,離開部隊跑到荊州投劉表去了。楊奉、董承保護天子一行趕緊東進,張濟不知何故與楊奉、董承又起了矛盾,這時站在了李傕、郭汜一邊。

楊奉、董承護衛天子一行在前面跑,李傕、郭汜、張濟帶兵在後面追。追到弘農郡內的一個山澗,終於追上,雙方激戰,董承、楊奉大敗,文武百官和士兵又死傷不計其數,天子的御用品、符節、皇家檔案丟得滿山澗都是。

最後,他們逃到了一個叫曹陽的地方,此地在今河南省陝縣境內。

獻帝一行只能在田野中露宿,董承、楊奉假裝和李傕、郭汜、張濟和解以爭取時間,暗地裡派人渡過黃河,向活躍在這一帶的白波軍首領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賢王欒提去卑求援。這是東漢歷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幕了,堂堂一國之君,不得不向曾經被視為流寇、土匪、異族首領的人求救,但捨此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李樂、韓暹、胡才這些人有點類似黑山軍的張燕、於毒、眭固,常年在潼關、中條山和太行山一帶打游擊,現在聽說皇帝走投無路到了門口,立刻來了精神,趕緊帶兵來接應。他們的想法很樸素,天子是奇貨,先弄到手裡再說。

李樂等人率數千人馬渡過黃河,與李傕、郭汜和張濟的聯軍交戰,結果把李傕等人打敗。董承提出邊撤邊往前趕路,李樂和董承護衛天子在前,楊奉、胡才等人斷後,開始撤退。李傕等人重新整頓人馬,又殺了上來,這一回楊奉等人大敗,死傷慘重。

光祿勳鄧泉、廷尉宣播、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戰死,司徒趙溫、太常王偉、衛尉周忠、司隸校尉榮邵被俘,李傕本來打算把他們全部處死,經過賈詡的苦苦相勸才作罷。這裡的周忠,祖籍揚州刺史部廬江郡,他是周瑜的堂叔父。

天子一行人狼狽不堪地逃到了離黃河更近的陝縣,追兵緊跟著也到了。此時天子的虎賁、羽林衛士加起來不到100人,李樂、董承的兵力損失也很大,涼州軍日夜不停地在城外鼓噪,城裡的人膽戰心驚,只想早點逃出去。

商議如何逃,大部分人主張順黃河灘東下,到黃河上著名的渡口孟津,由那裡到達黃河以北的白波軍控制區。從地圖上看這倒是一條捷徑,但實際上它是一條死路,因為裡面充滿了危險,幸虧太尉楊彪就是弘農郡本地人,對這裡的地形很熟悉,他說:「從這裡往東,有一個地方叫三十六灘,那裡十分險要,根本無法通過。」侍中劉艾曾在陝縣當過縣令,他證實楊彪的話沒錯。

於是,決定直接在陝縣附近強行渡河,命李樂先行探路,準備船隻。隨後獻帝以及百官們悄悄出城,開始向黃河邊上徒步行進。大家行跡匆匆,都怕走晚了命就沒了,所以什麼多餘的東西都沒帶,只有皇后伏壽的哥哥伏德例外,他一手攙扶著妹妹,另外一邊夾著十幾匹綢緞。大家都有點納悶,這哥們兒夠貪財的,都什麼時候了,還捨不下這點布?可很快大家都將明白過來,這些綢緞是如此重要,成為救了很多人命的稻草。

一行人向黃河邊上奔命,一路上擁擠不堪。

就連皇后的衛士們也只顧往前跑,大家把路都堵住了,符節令孫徽急了,在人群中揮著刀,一通亂剁,皇后伏壽衣服上都濺滿了血。

不過總算來到了黃河邊,到了以後大家都傻眼了,黃河的大堤太高了,離下面足有十來丈,相當於好幾層樓那麼高,無法下去。這時候伏德把隨身攜帶的綢緞拿了過來,董承又弄來幾個馬籠頭,就用這些東西捆紮成一個簡易坐輦。行軍校尉尚弘勁大,由他背著獻帝劉協坐在輦上,由上面的人拉著往下吊。

其他人用伏德帶的剩餘綢緞結起來陸續往下滑,排不上號的索性跳了下去,有的當場摔死,有的摔傷。李樂弄來的船很有限,裝不下那麼多人,大家一擁而上,都想往上擠,董承、李樂只好用暴力阻止,有人仍然不願意放棄,跳到水裡死死抓住船幫不放,船上的人舉刀亂剁,船艙裡到處是砍斷的手指。

只有少數人上了船,保住了一條命。停留在岸邊的人遭到了隨後趕來的追兵的劫殺,僥倖沒有被殺的,衣服也被亂兵給扒了。此時是12月底,黃河中下游最冷的時候,這一段的河道雖然沒結冰,但異常寒冷,有人活活凍死。

從曹陽到陝縣,這一路上是獻帝東歸以來最悲慘的一段,消息也很快傳遍了全國,舉國震驚。有人甚至傳說獻帝不僅遇險,而且已經遇難了,身在壽春的袁術第一次動了自立為皇帝的念頭,就是在聽到這個傳言之後。

經歷了驚險的一幕,獻帝一行總算渡了河。

李傕不甘心,派出斥候去追趕,董承害怕他們放箭傷著獻帝,就在船上找了條被褥當盾牌護在獻帝周圍。不管怎麼樣,獻帝一行總算到達了黃河北岸。

這裡距李樂的軍營最近,獻帝一行進駐軍營,這個地方名叫大陽,在今山西省平陸縣境內。黃河是一道天險,估計李傕的人一時半會兒不會發起渡河攻擊,獻帝一行暫時安全——不過吃飯卻成了問題,李樂本來就不富裕,要供應獻帝及百官的飲食,顯得一籌莫展。

正在此時,送糧的人來了,來的是個老熟人,建義將軍兼河內郡太守張楊。聽說獻帝東歸渡過了黃河,正朝自己所在的方向行進,張楊趕緊派了一支人馬前來接應,他是個細心人,估計獻帝一行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沒吃的,於是讓接應的這幾千人每人都背上足夠的糧食,這真是雪中送炭。

張楊的地盤在河內郡,這裡西鄰河東郡,河東郡太守名叫王邑,是朝廷任命的,前太尉劉寬的學生,政治上沒有傾向性,他也隨後趕到,送來了一些布帛,正值冬季,這更是現在急需的物資。獻帝下詔封王邑為列侯,拜韓暹為征東將軍,李樂為征北將軍,胡才為征西將軍,張楊為安東將軍。

王邑和張楊好歹都是朝廷任命的高官,而韓暹等人不過是東遊西逛的流寇,僅僅因為關鍵時刻搭了把手,不僅身份洗白,而且一躍成為帝國的高級將領,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就這樣,獻帝一行在董承、楊奉、李樂、胡才、韓暹、張楊、王邑等人護衛下暫時停駐在黃河北岸的大陽。

在黃河南岸,李傕、郭汜和張濟的聯軍還沒走,他們手裡有在黃河岸邊俘虜的百官、宮人,以及此前在弘農郡俘虜的司徒趙溫等人,獻帝特別惦記這些人的安危,派太僕韓融到對岸與李傕等人談判。

李傕接受和談,把俘獲的趙溫等百官以及宮人們放了回來,並送還了一部分繳獲的御用器物。李傕他們通過和談得到了什麼不清楚,但此後他們也沒有再向這邊發起進攻,說起來還是實力問題,折騰了這麼長時間,他們現在已經實力大損,尤其後勤保障也嚴重不足,獻帝能寬恕他們的罪行,不把他們當逆臣,有個台階下這夥人就撤了,他們陸續回到了關中。

大陽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因為獻帝的到來而充當了臨時國都的角色,只是條件實在有限,獻帝及百官的日常起居、辦公只好因陋就簡。張楊雖然送來不少糧食,但此時聚集在這一帶的部隊越來越多,後勤供應很快又成為一大難題。

獻帝議事的地方外面只圍著籬笆,他與大臣們議事時士兵們都擠在外面看,這些兵大部分前不久還是農民起義軍,剛剛被收編,一點軍紀都沒有,一邊看,一邊嘻嘻哈哈。司隸校尉管郃可能長得有點怪,成為被取樂的對象,每次他進去向獻帝匯報工作,門口的人都向他扔東西,逗他開心。司隸校尉號稱「三獨坐」,除了充當州牧的角色,還可以糾察百官,官員們見了都膽戰心驚,何等威嚴,現在卻淪落不堪。

大陽看來無法久留,獻帝一心想早些回到洛陽。但是獻帝的想法不是這些護駕首領們的共同想法,這些人情況很複雜,各有盤算,沒有多少人關心獻帝的意志,他們每天都在琢磨的是如何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向獻帝伸手要官。

不僅給自己要,還給手下的人要,就連各位將領們的私人醫生、警衛員等一眨眼都成了校尉這樣的高官,負責刻制公章的御史們忙得不可開交,最後只好改用錐子往上面畫字。

這還不夠,這些人整天琢磨如何鬥法,如何把別人甩掉,讓自己成為最終的受益者,終於又爆發了內訌。為平息紛爭,河內郡太守張楊親自來到大陽,提出迅速護送獻帝到洛陽的計劃,但得不到其他人的響應,張楊一怒之下走了。

馬上就要過年了,看來這個年只能在大陽過了。

《三國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