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劉備也當了皇帝

孫權向曹魏稱臣,換來吳王的封號,但劉備卻不能這麼做。

這與劉備的政治信念是否比孫權更堅定無關,也與他跟漢室、跟漢獻帝的感情是否更深無關,而是劉備所面臨的政治現實決定的。多年來劉備一直告訴擁戴他的官民,曹操是漢室的敵人,他是漢室的維護者,他的一切努力都是要推翻曹操這個權臣,復興漢室的大業。

由於長期的宣揚,劉備作為漢室忠臣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形成為一種觀念,對劉備陣營來說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它幫助劉備更好地凝聚了人心,但也無形中成了一個政治包袱,如果此時突然從曹魏的堅定反對者轉向為擁護者,眾人的思想一定會產生混亂。這是劉備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孫權為什麼不存在這個顧慮呢?因為孫權的政治策略一向更務實,他也擁戴過漢室,不過更多是口頭話,他不在意,大家也不在意。

此外,劉備還面臨著比孫權更複雜的現實問題,漢中之戰他搶了人家曹魏的地盤,殺了曹氏的至親夏侯淵,現在即使想跟人家講和稱臣,人家恐怕也不會接受。

仇還沒報,劉備先面臨著一個政治上的危局。

諸葛亮等人提出了破解危局的辦法,那就是劉備也稱帝,不過不是像曹丕那樣宣告建立一個新王朝,而是把劉氏創建的漢朝大旗在益州重新樹起來,劉協下去了,劉備接著干。這的確是一著妙棋,既可以解決當前面臨的政治問題,對曹丕的稱帝行動予以回擊,又避免了內部思想的分裂。

然而劉備卻有顧慮,不同意這麼幹。劉備顧慮什麼呢?他沒有說,估計有兩個方面:一是劉協畢竟還在世,在自己的封地內還可以行漢朝的正朔,直接把漢朝“搬”到益州來,在程序上沒有先例;二是失去荊州讓他實力大損,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找孫權復仇,搶回荊州,現在稱帝未免倉促。

諸葛亮對劉備進行了勸說:“過去吳漢、耿弇等人勸光武帝劉秀即帝位,光武帝辭讓,前後多達四次,耿純最後進言:‘天下英雄仰慕期盼著您登上帝位,大家跟著榮華富貴。如果您不答應,大家就各自尋找新主人,不跟您了。’光武帝深感耿純之言,終於答應。現在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您是劉氏苗裔,理應代漢而起,現在即帝位正合時宜。眾人跟隨您這麼久,吃了這麼多苦,想法跟耿純其實是一樣的。”

諸葛亮借耿純之口向劉備說了一個道理:稱不稱帝不是你個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如果執意不肯就傷了大家的心。在共同的事業中,領導和下屬其實是一個命運的共同體,大家休戚與共、榮辱共擔,有成就一同分享,有困難共同克服。領導的一切都會對下屬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在做出事關個人進退的決定時,假如有選擇的可能,一定要想想這件事對下屬們會帶來什麼後果。

一席話讓劉備也幡然醒悟,同意稱帝。

漢獻帝退位的消息傳到益州後,關於劉備要不要稱帝成為一個話題,益州上下都在議論,出乎意料的是,輿論並非完全一致。

大多數人認為劉備應該稱帝,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還向劉備上言勸進,帶頭的有張裔、黃權、楊洪、何宗、杜瓊等人,他們也找到一些支持劉備稱帝的神秘預言和所謂瑞兆,用以論證劉備稱帝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他們在河圖、洛書等讖緯著作中查找,找到了“赤三日德昌,九世會備,合為帝際”“天度帝道備稱皇,以統握契,百成不敗”“九侯七傑爭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頭,誰使主者玄且來”“帝三建九會備”等幾句話,裡面有“備”“玄”等字樣,用以兆示劉備。又說益州著名術士周群生前曾說過在西南發現數道黃氣,直立而起好幾丈高,出現過不止一年,還伴有景雲祥風。建安二十二年(217)還出現過一種像旗子一樣的風,從西向東刮過,河圖、洛書都說必有天子出於其地。還有星象、五行,如此種種,無不預示劉備稱帝與讖緯和瑞兆都相合,是天命所歸。

但是,也有一些不同意見。

益州前部司馬費詩上言,認為曹操父子逼迫漢主退位,當務之急應當聚集力量、討伐叛逆,現在大敵在前,而先自立為帝,恐怕會招致大家的猜疑。費詩有幾句話還相當激烈,他說:“過去劉邦、項羽等人相約,先破秦者為王。後來劉邦攻破咸陽,俘獲子嬰,仍然謙讓不為王。現在您還沒有邁出去討伐敵人,卻在此謀求自立,愚臣認為不可取!”

作為益州本地出身的官員,劉備和諸葛亮對費詩還是相當器重的,先任命他為牂牁郡太守,又調他回益州府任前部司馬,前不久還派他前往荊州宣佈對關羽的任命,沒想到在稱帝這個問題上他卻持強烈反對的態度。緊接著漢中王尚書令劉巴也反對稱帝,他認為現在這麼做時機不成熟,應當緩一緩再說,劉巴還拉上劉備的主簿雍茂一起去勸諫。

費詩、劉巴可能並沒什麼別的政治動機,但他們不是戰略家,只看到其一沒看到其二,知小處卻不識大體,不知道劉備現在稱帝絕不是滿足個人野心那麼簡單,而是爭霸大業的迫切需要。他們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想法,這些人雖不多,但不容小視。

劉備好不容易下了稱帝的決心,又被這些人鬧得心煩,為防止反對稱帝的人一哄而上,一向待下屬還算溫和的劉備使出了狠招,找了個借口把雍茂殺了。劉巴嚇壞了,不再多言,費詩被貶到永昌郡任從事。

反對的聲音被壓下去了,上書勸進的越來越多,單獨或聯合上書的多達800餘人。輿論基本一致了,最後由諸葛亮、許靖、糜竺以及太常卿賴恭、光祿勳卿黃柱、少府卿王謀等重臣做了總結性上書,勸劉備順應民意。

這份勸進表與之前張裔等人上的那份差異不大,也是從讖緯、祥瑞的角度闡述劉備稱帝的合理性,裡面還記錄了一件事,說關羽包圍襄陽、樊城時,有張嘉、王休兩個襄陽人獻上了一方玉璽,這方玉璽原來是沉在漢水裡的,雖伏於淵泉但靈光照天,“漢”是高祖皇帝所定的國號,劉邦和劉備都興於漢中,天子的玉璽又出於漢水之末的襄陽,這說明高祖劉邦建立的大漢基業將由劉備在漢水下游繼承,劉備繼大漢天子之位是瑞命符應的天命,並非人力所能造就的。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4月,劉備在武擔山稱帝。

武擔山位於成都西北,相傳武都郡有個男子不知何故突然變身為女人,長得很漂亮,蜀王娶她為妻,由於不服水土,又思念家鄉,沒多久就死了,蜀王很悲傷,命士卒涉長途去武都郡擔土,把此女葬於成都附近,高十丈,稱為武擔。

儀式上先殺黑色公牛祭祀,宣讀了由劉巴起草的祭天文誥,宣佈承續漢祚,受皇帝璽綬,建年號章武,大赦天下。雖然新朝廷一直自稱是劉漢王朝的延續,所以劉備不稱登基而稱繼位,但歷史上還是把它與劉邦建立的漢朝予以區分,稱它為蜀漢。

劉備冊命新夫人吳氏為皇后,冊命劉禪為皇太子。劉禪此時14歲,為了加強對他的教育,劉備選派了強大的輔導班子,任命董允、費禕、霍弋為太子舍人,任命來敏為太子家令,任命尹默為太子僕。霍弋是霍峻之子,霍峻已經去世,劉備念霍峻當初守葭萌功不可沒,命其還葬成都,劉備親率群僚弔祭,並留宿於墓上。

劉備還命太子劉禪納張飛的長女為妻,冊命為太子妃。劉備納吳氏後又有了劉永、劉理兩個兒子,劉備冊封劉永為魯王,劉理為梁王。

之後著手安排新朝廷的人事,劉備下詔延續漢獻帝朝的做法實行丞相制,任命諸葛亮為丞相,任命冊文說:“我遇到了家族不幸,在此情況下繼承了大業,我兢兢業業,不敢有半點懶惰,一心想的是讓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擔心的是做不到這些。啊,丞相諸葛亮要充分理解朕的這份心意,幫助朕彌補缺失,以重新發揚大漢王朝的光輝,使之照亮天下,希望你自勉!”這一年劉備剛好60歲,諸葛亮剛好40歲。

隨後任命許靖為司徒,曹操設丞相時已廢三公,司徒早已不存在了,但劉備覺得之前已任命許靖為漢中王下的太傅,此時不宜再降為九卿一級,於是改任其為三公之一的司徒。許靖此時70多歲了,基本管不了什麼事了,每天只和一幫仰慕他的人高談闊論。但他的名氣很大,尤其在曹魏那邊還有一幫老朋友,時不時寫信過來問長問短,留他任司徒,用的是他這面招牌。

九卿基本保留了漢中王時期的設置,太常卿賴恭、光祿勳卿黃柱、少府卿王謀,此外只增加了個大鴻臚卿,任命的是何宗。作為益州地方出身的官員,何宗之前擔任劉備的從事祭酒,相當於顧問組組長,在此次勸進中又表現積極,受到劉備的肯定,九卿中的其他幾個仍然空缺。

與九卿品秩相當的侍中一職,漢中王時有廖立,此次保留,又增加了一個馬良。馬良此前一直擔任左將軍掾,是劉備左將軍府下面的一個處長,諸葛亮署左將軍府事,馬良是其主要助手。馬良與諸葛亮情投意切,其工作作風踏實,做事勤奮,為人正直,深得劉備和諸葛亮的信任,所以提拔他為侍中。再往下任命宗瑋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掌議論,類似於諫議大夫,但地位稍低,宗瑋其人不詳。議郎任命了四位,分別是許慈、孟光、劉豹、向舉。劉巴仍然留任尚書令,劉備任命諸葛亮為丞相時有一個附帶說明,即“錄尚書事、假節”。錄尚書事就是兼管尚書檯的事務,丞相雖然權力很大,但如果沒有這項任命,等於尚書檯的事管不了,權力大打折扣。

尚書檯也是蜀漢朝廷的核心部門,除劉巴外,此在尚書檯供職的各位尚書情況不太清楚,能明確考證的只有楊儀一人。之前說過,出身於荊州“七大家族”的楊儀跟諸葛亮關係密切,但楊儀開始沒有隨劉備來益州,他先在曹操任命的荊州刺史傅群手下當主簿,後投奔了關羽,被關羽任命為荊州功曹,關羽經常派人到成都向劉備匯報工作,有一次派的是楊儀,劉備跟楊儀談話中發現他對軍國大事、政治得失都很有見地,十分高興,就把他留在了身邊。

但楊儀這個人的性格有問題,才雖高卻不合群,容易跟別人鬧矛盾,不管是上司還是同僚,動不動就發生衝突,到尚書檯供職後跟頂頭上司劉巴關係不和,影響安定團結,被劉備改任為弘農郡太守。弘農郡在中原地區,是曹魏的地盤,這個任命相當於給個空頭銜在家休息,楊儀被打入冷宮。

尚書檯裡有個人比劉巴、楊儀的地位都低,但比他們更牛,這個人就是蔣琬,開始擔任的職務是尚書郎。如果尚書令是秘書長或秘書局局長,尚書就相當於處長,而尚書郎只是科長。蔣琬是諸葛亮在臨烝時期發現的人才,來益州後被任命為廣都縣長,因為不太勤政,被到下面視察工作的劉備碰上了,免了官,現被起用。楊儀與蔣琬在尚書檯共事的這個經歷造成了多年後的一段紛爭,諸葛亮去世蔣琬成為指定的接班人,資歷曾經高於蔣琬的楊儀倍感失落,多出怨言,以至於鬧得你死我活。

以上是蜀漢朝廷的文官體系,武將方面也有較大變動。

劉備為左將軍時,馬超以平西將軍的身份居武將之首;漢中稱王后,武將之首是前將軍關羽。現在關羽不在了,劉備下詔拜馬超為驃騎將軍,拜張飛為車騎將軍,他們都相當於全國武裝部隊副總司令,但驃騎將軍地位高於車騎將軍,馬超在名義上又回到武將之首的位置。張飛同時兼任司隸校尉,晉爵為西鄉侯;馬超兼任涼州牧,晉爵為\"\"鄉侯。

張飛、馬超以下,升魏延為鎮北將軍,之前魏延剛被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是雜號將軍,相當於軍長,現在的身份相當於蜀漢北部軍區司令,可以統率包括漢中在內的益州北部地區的蜀軍,同時仍然兼任漢中郡太守。

升吳壹為護軍討逆將軍,兼任關中都督,吳壹的這個護軍統領的是中央禁衛軍,他之所以得到劉備的信任是因為他的妹妹嫁給了劉備,目前的身份是皇后。都督是劉備在官職設置上的另一項借用,劉備雖然立國,但僅轄益州,未免侷促,除了讓張飛、馬超等人遙領各州外,還設都督一職,級別上相當於州牧或州刺史。只是關中也在曹魏佔領區,目前也只能算掛名。

再往下的高級將領包括輔漢將軍李嚴、翊軍將軍趙雲、安漢將軍糜竺、昭德將軍簡雍、秉忠將軍孫乾、安遠將軍鄧方等。

李嚴擔任犍為郡太守,很有治政才能。建安二十三年(218)劉備率主力赴漢中,犍為郡盜賊馬秦、高勝等人起兵,召集隊伍數萬人,佔領資中縣。李嚴不待上面發兵,率本郡5000人馬前往討伐,斬殺馬秦、高勝。後來,相鄰的越巂郡少數民族部落首領高定率軍圍攻新道縣,李嚴前往解圍,高定被擊敗後逃走。李嚴的才幹深得劉備器重,所以他在劉璋舊部中脫穎而出,此次拜他為輔漢將軍,仍兼任犍為郡太守。

糜竺、簡雍、孫乾等人是跟隨劉備多年的老部下,他們資歷很老,但能力並不突出,雖然都名為將軍,但只是掛個名,享受待遇,不親自領兵。新任命的安遠將軍鄧方是南郡人,以荊州從事的身份隨劉備入蜀,後被任命為犍為屬國都尉、朱提郡太守,他的主要職責是守衛南部大片廣闊區域,這裡地廣人稀,分佈著許多少數民族部落,蜀漢的統治相對薄弱。鄧方到任後以少御多,指揮果斷,夷漢皆服。

唯一讓人費解的安排是趙雲,他雖然比不了張飛,但資歷和業績應在魏延之上,此次仍然留任翊軍將軍,讓人不解。

《三國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