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宋國人的面子工程

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不該站隊的亂站隊固然是不對的,可是,該站隊的時候不站隊也是錯誤的。

宋文公登基,原本應該向盟國通報。可是,根據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宋國決定誰也不通告了。結果,晉國大哥不高興了,出兵討伐,弄得宋文公急忙派華元前去解釋,總算平安無事。

晉國剛對付過去,楚國人來了。這一次,晉國大哥夠意思,攻打楚國盟國鄭國,於是楚國撤軍,算是再次躲過一劫。

可是楚國人剛走,鄭國人來了。這一回,宋國覺得是體現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好機會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鄭國來了,打。

於是,華元親自領軍,樂呂充當副將。結果一仗下來全軍覆沒,樂呂戰死,華元被活捉,好在華元越獄成功,逃了回來。(見第三部第九十六章)

【面子工程】

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很快被證明是失敗的。

「尊嚴,我們的尊嚴在哪裡?」宋國人很沒有面子,他們需要找回面子。那麼,面子在哪裡?

在被鄭國擊敗之後第二年,宋國人攻打了曹國,借口是華穆兩族逃到了曹國,並且以曹國為基地進行顛覆祖國的犯罪行為。曹國當然不是宋國的對手,華穆兩族再次被驅逐出境,逃到了衛國。

這一次,有面子。

幾年之後,東面的小國滕國國君滕昭公去世,宋昭公決定征討滕國。

「主公,不對吧,按照咱們的禮,趁人家國君去世去攻打人家那是不對的。」公子友提出異議。

「什麼對不對?我們要找回失去的面子,就要拿他們開刀。」宋文公不管這些。

看來,所謂的仁義果然是假仁假義。

宋國大軍一到,滕國立馬投降,拜宋國為盟主大哥。

這一次,有面子。

有面子的事情做了兩件,宋國人有點雲裡霧裡了,感覺好起來了。

宋文公十六年(前595年),楚莊王派特使申無畏經由宋國出使齊國,但是沒有向宋國借道,結果被華元捉住了。換了別的國家,這正好是個跟楚國修好的良機,可是華元不這麼認為,他說了:「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殺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華元覺得太沒有面子,於是把申無畏給殺了。

殺了申無畏,楚莊王率領楚國大軍前來征討,包圍了宋國首都睢陽。

這一次,宋國人倒真的堅持了「獨立自主,寧死不屈」的原則。楚國人從九月圍城,到第二年二月,整整五個月的時間,宋國人一不投降,二不求援,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堅守城池。五個月過去,實在受不了了,宋國人還不投降,只是向晉國求援。在被晉國忽悠之後,宋國人依然不投降。直到五月,實在是羅掘俱窮,易子而食了,宋國人實在頂不住了,這個時候,為了面子,還是不投降,而是派出華元去找楚國將軍子重,靠個人關係解決問題,避免國家層面上失去面子。結果,真的被華元做到了。雖然實際上是投降了,但是表面上不是投降,面子還是保住了。

整整圍城八個月,人均體重損失30斤,宋國人創造了春秋以來被圍時間最長的紀錄。

(以上見於第三部第一一章)

宋文公鞠躬盡瘁之後,太子瑕繼位,就是宋共公。宋共公繼承了父親的一切,包括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宋共公五年(前584年),晉國召開盟會,宋共公找了個借口不參加,結果招來晉國討伐,急忙賠禮道歉,算是解決問題。

「右師啊,這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好是好,可是總是招來別人入侵,你看看,還有沒有什麼好辦法,既能有面子,還能把兩個超級大國給侍弄舒服了?」宋共公覺得這麼下去不是個辦法,要有所改變了。

「主公,這個事情好辦。我不是跟晉國人和楚國人都很熟嗎?乾脆咱們撮合他們和平談判,談成了,咱們是中間人,不用站隊,又有面子,還把兩邊的關係都搞好了。」華元其實一直也在想這個問題,昨天剛想出主意來。

「好主意,快去辦吧。」宋共公覺得主意很好。

華元的外交能力挺強,再加上晉楚兩國之間也有這樣的意向,於是,宋共公十年(前579年),華元撮合晉楚兩國簽署了和平條約。

這件事,宋國有面子。

如果放在今天,華元將是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以上見於第三部第一一八章)

【宋國內亂】

面子,都被華元丟了,也都被華元掙了。

別忘了,宋國是戴、桓、莊三族共同執掌的,戴族風光了,桓族就不舒服了。華元覺察到了這樣的情況,於是他決定給桓族一些安慰。

宋國六卿改為九卿,華元的理由是:人家晉國都十二卿了,咱們怎麼也該九卿,否則多沒面子。九卿的安排是這樣的:華元擔任右師,魚石為左師,蕩澤為司馬,華喜為司徒,公孫師為司城,向為人為大司寇,鱗朱為少司寇,向倪為太宰,魚府為少宰。

一共九個卿,華元和華喜為戴族,公孫師為莊族,其餘六位,都是桓族。

按理說,桓族在內閣佔據絕大多數,應該滿足了,可是,還有人不滿足。

宋共公十三年(前576年),宋共公去世,蕩澤把太子公子肥給殺了,因為公子肥跟戴族關係比較近。

華元一看,桓族動手了,怎麼辦?

「各位,好自為之吧,我能力有限,我閃。」華元扔下一句話,跑晉國去了。

華元跑了,桓族就緊張了,因為華元跟晉國的關係好,這一去,基本上可以判斷是去搬救兵了,到時候晉國大軍一到,桓族的麻煩就大了。

於是,魚石把魚府找來,商量對策。

「我看,趕緊把華元給勸回來,要等到他從晉國搬來救兵,那就不能挽回了。」魚石非常害怕,在他的心目中,華元那是個國際巨頭,走到哪裡哪裡都要給面子的。

「不好,他要回來,肯定會討伐蕩澤,然後順手把我們桓族都給滅了。」魚府更擔心的是這個。

「他不敢的,就算敢,也就是討伐蕩澤;退一萬步,就算討伐桓族,總還有個向戌是他的死黨,他不會討伐向戌,我們桓族總還能留下香火。」魚石堅持。

「唉,我就準備逃亡吧。」魚府知道反對也沒用,歎了一口氣。

魚石立即上路,追趕華元。終於在黃河岸邊追上了華元。

「右師,你可不能走啊,你要走了,宋國可就沒人管得了了。」魚石上來就勸。

「左師,你別勸我了,我沒臉見人啊。身為宋國執政,卻不能保護我們的太子,我,我沒面子啊,嗚嗚嗚嗚……」說來說去,是沒面子。

「你回去吧,只要你回去,我們什麼都聽你的,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那,我要討伐蕩澤,行不行?」

「行,沒問題。」

協議達成,華元回國。

回國之後,華元立即率領戴族和莊族討伐蕩澤,蕩澤全家被滅。

蕩澤是誰?蕩意諸的兒子。這一回,不知道公孫壽有沒有逃過一劫。

蕩澤被殺,很快就有消息稱華元會滅掉整個桓族。於是,魚石、魚府、向為人、鱗朱、向倪倉皇出逃,到了睢水。過了睢水,就是楚國。

華元派人來請他們回去,結果沒有請動。於是華元自己來請,魚石還是不肯回去。等到華元離開之後,魚府對魚石說:「剛才你錯過了機會,華元再也不會來請我們了。我看他目光敏銳,說話很快,顯然已經作出了決定。不信的話咱們去看,他一定非常快地回去了。」

魚石等人登上高處,果然看見華元的車奔馳而去。於是,魚石等五人尾隨而去,果然發現華元命令守城士兵登城巡邏,進行防守準備。同時,華元派人準備去決開睢水的大堤。

毫無疑問,華元要動手了。

魚石等五人立即渡過睢水,投奔楚國去了。

桓族逃走了。

華元隨即將九卿恢復為六卿,任命向戌為左師,老佐為司馬,樂裔為司寇。這樣,六卿中,桓族莊族各一人,戴族四人。隨後,立宋共公小兒子公子成為國君,也就是宋平公。

宋平公三年,也就是晉悼公登基的那一年,楚國和鄭國聯合討伐宋國,佔領了宋國的彭城(今徐州),之後交給魚石等人,並派三百乘戰車幫助戍守。

【檢驗外交政策】

晉悼公元年(前572年),宋國決定向晉國求援,收復彭城。

「右師,向晉國人求援,會不會破壞咱們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啊?」宋平公還有點擔心面子。

「不會,咱們這是國內事務啊,為了領土完整啊,只能算請朋友幫忙那種,不算求援,所以根本不是外交的事情。」華元挺能給自己找台階。

就這樣,華元前往晉國求援。

「我們始終堅決一個宋國的原則,始終堅持彭城是宋國的一部分,支持宋國人民收復彭城的合理要求。那什麼,韓元帥,你怎麼看?」晉悼公熱情接待了華元,並且先把套話說了一遍。

「主公,宋國是我們的堅定盟友,他們的事情就是我們的事情。何況彭城是交通樞紐,我們要和吳國聯絡,這是必經之地,所以,必須拿下。」韓厥表態,晉國出兵。

華元屁顛屁顛回去了,這一邊,晉國開始徵召聯合國部隊。

晉國派出下軍佐士魴走了一趟,首先來到魯國。

魯國立馬答應出兵,不過出多少兵呢?季文子把握不好,於是來問臧文仲的兒子臧武仲。

「上次我們參加聯合國軍吧,那是荀罌來的,那時候荀罌還是下卿。這次呢,士魴也是下卿。侍奉大國,一定要注重使者的爵位高低。咱們就按照上次出兵的數量就行了,晉國人就沒什麼話說。」臧武仲想得挺周到。

到期,魯國由孟獻子率領魯軍前去會合。

擦掉一切陪你睡,魯國做得很好。

士魴隨後到了齊國,齊國也熱情接待了。

「沒問題,盟主下令,我們肯定緊跟吶,放心回去,我們到時候一定出兵。啊,再告訴我一遍,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放心放心,不見不散。」崔杼答應得很爽快,問得也很詳細,還說自己親自領軍。

等到士魴走了,崔杼哈哈大笑:「該死的晉國人,等著去吧,哈哈哈哈,知道不?齊國的外交政策是陽奉陰違,哈哈哈哈……」

到期,齊國軍隊連個影子都沒有。

陽奉陰違,齊國人也貫徹得很好。

晉國軍隊會合魯軍、宋軍和衛軍,包圍了彭城。

這一回,楚國人閃了,因為他們知道晉國的小孩太厲害了,還是別惹他。

楚國人都閃了,魚石五兄弟還怎麼玩下去?被圍三天之後,開城門投降。

於是,宋軍收復彭城。而魚石等人連同整個桓族,被晉軍帶回晉國,安置在壺丘(今山西垣縣)。

「忽悠我們,打他們。」拿下了彭城之後,韓厥下令,晉國大軍東進,討伐齊國。

齊靈公和崔杼做夢也沒有想到晉軍這麼簡單就收復了彭城,按照他們的想法,楚國一定會出兵救彭城,自己正好坐山觀虎鬥,戰事沒有三五個月是完不了的。

「老崔,你看看你看看,陽奉陰違玩砸了吧?怎麼辦?」齊靈公慌了。

還能怎麼辦?崔杼親自前往晉軍解釋。無非就是生孩子拉肚子等等老一套借口,韓厥什麼人?會被你忽悠?

「什麼也別說了,念在世代友好的分上,這次就算了。不過,為了防止還有下一次,把你們太子派過來做人質。」韓厥懶得多說,直接給了答案。

沒辦法,齊國人把太子公子光派到了晉國做人質。

基本上,陽奉陰違的外交政策是有一定風險的。

魯國、齊國和宋國的外交政策都介紹過了,為什麼鄭國和衛國的沒有介紹?因為這兩個國家不需要外交。對於衛國來說,一切跟著晉國走,根本就什麼也不需要考慮,也不用像魯國一樣主動往上貼。而對於鄭國來說,任何政策都是多餘的,他們就像一葉在巨浪中穿行的小舟,只能靠著本能的反應去躲閃。

不要以為鄭國人因此就沒有什麼自尊,恰恰相反,鄭國人是有自尊的。

【繼續檢驗外交政策】

晉悼公二年(前571年),讓我們來繼續看看幾個國家在外交政策上的表現。

晉悼公對於鄭國人很惱火,他決定攻打鄭國,迫使鄭國投降。七月,晉國軍隊會同衛國軍隊進攻鄭國,可是並沒有使鄭國投降。鄭國為什麼沒有投降?其實,鄭國是準備投降的。既然準備投降,為什麼沒有投降?

夏天的時候,鄭成公患了重病,執政子駟來向他請示:「主公,晉國人現在比楚國牛多了,咱們是不是要換個隊站站?」

「叔啊,咱不能這樣啊。你說,人家楚國對咱們不錯,楚王為了咱們連眼睛都搭進去一隻,咱們怎麼能忘恩負義呢?反正我快死了,等我死了之後,隨便你們吧。」鄭成公反對,其實除了上面的理由之外,當初鄭成公在楚國做人質的時候,就跟楚共王是哥們,能夠回來當上國君,楚共王給出了不小的力氣。

不管怎麼說,鄭成公挺講義氣。

沒幾天,鄭成公鞠躬盡瘁了。

秋天的時候,晉國軍隊來了,鄭國大夫們紛紛建議投降,這回子駟說了:「主公說過了不能投降晉國人,如今他還沒有下葬,所以他的話我們還要遵守。」

就因為這個,鄭國人沒有投降。

所以我們說,儘管鄭國人經常投降,但是他們是有自尊的。

晉國和衛國聯軍沒有能夠拿下鄭國,於是在衛國的戚(今河南濮陽)召開盟國會議,晉國方面荀罌出席,魯國是孟獻子,衛國是孫林父,宋國是華元,只有齊國又玩生孩子拉肚子這類把戲,再次缺席。

「該死的齊國人,太不要臉了。好了,先不說他們,討論一下,怎樣才能讓鄭國歸順我們,大家有什麼辦法都說說。」荀罌主持會議,基本上這就是個神仙會,大家都是老朋友,隨便談。

孫林父沒有發言,他根本就不準備發言,晉國讓怎麼幹,就怎麼幹,連動腦筋都省略了。

華元想了想,第一個發言了:「我看,咱們五個國家全軍出動,滅了鄭國。」

華元是恨死了鄭國人,他就希望滅了鄭國。

孟獻子一聽,就知道這個主意不正,晉國人肯定不會這麼幹。其實,晉國和楚國都可以隨時滅掉鄭國,為什麼都不滅呢?因為晉國和楚國並不希望直接面對,都希望中間有一個緩衝,而鄭國就充當緩衝的角色。在來之前,魯國的卿們專題討論過這個問題,針對晉國人想要的結果,提出了一個可行性方案。

「荀元帥,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可行。」孟獻子說話很謙虛,而且面帶微笑,等荀罌點點頭,他才繼續說:「我覺得,我們要在虎牢建城,作出在鄭國人的家門口長期屯兵的架勢,鄭國人一定害怕,有可能就投降了。」

孟獻子的主意是個好主意,重要的是,這是晉國人想要的主意。

「嗯,主意不錯,我會向我們的國君匯報。不過,鄭國僅僅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齊國。齊國人最近總是陽奉陰違,很討厭。我們在冬天,還在這裡再開一個會,如果齊國人還不來,那我們先解決齊國的問題。如果齊國人來了,我們就可以在虎牢築城了。各位,散會。」荀罌雷厲風行,決不拖泥帶水。

回到魯國,孟獻子匯報了情況之後,立即派人前往齊國,向崔杼通風報信。孟獻子知道,荀罌關於齊國人的那些話就是說給他聽的,就是讓他去通風報信的。

崔杼害怕了,冬天的時候,老老實實去了聯合國大會,該發言發言,該表態表態。

當年冬天,晉國開始在虎牢建城。

剛剛打好地基,鄭國的子駟就來了:「晉國大哥,別建了,我們服了還不行嗎?」

事實證明,孟獻子的主意真的很靈。

《賈志剛說春秋之四·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