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孟姜女的傳說

世界和平了,這一次是真的和平了。

連續兩年沒有戰爭了,而且也沒有戰爭的跡象。

不僅和平了,世界人民還很友愛,互相幫助了。

晉平公給天下諸侯發了一道通知,大抵說杞國人民需要幫助,希望大家出錢出力出人去幫他們修建都城。

沒辦法,除了楚國之外,其他國家都遵照執行,離杞國最近的魯國、齊國和宋國出力最多。

為什麼晉國對杞國這麼關懷?說起來,就要說到兒子好還是女兒好了。

當初晉悼公登基不久,杞國國君杞桓公到魯國訪問,跟魯成公談起晉悼公。魯成公對晉悼公讚不絕口,說是小孩人品好、能力好、帥氣十足、有氣魄,等等等等,把晉悼公捧上了天,而且語氣表情都很真誠。杞桓公一聽,當時就有想法了。什麼想法?

杞桓公有個女兒,恰好十三四歲,生得聰明伶俐,貌美如花,人見人愛,杞桓公決定,趁別人沒動手之前,趕快把寶貝女兒嫁給晉悼公,有了這個金龜婿,杞國還怕誰?

於是,杞桓公立即派人到晉國向晉悼公提出通婚的請求。晉悼公還是個小孩,聽杞桓公的人把個女兒吹得天花亂墜,當時就同意了。

就這樣,杞桓公的女兒成了晉悼公的夫人,晉悼公對夫人也是百般寵愛,後來,就生了晉平公。

如今天下太平,晉悼公夫人就對晉平公說:「兒啊,反正也不打仗了,大家閒著也是閒著,你舅舅家的城牆都垮了,讓大伙去給幫忙修修吧。」

就這樣,晉平公下令天下諸侯給杞國修城牆去。

兒子好還是女兒好?兒媳婦好還是女婿好?

【杞人:天生憂愁】

城修好了,魯國的功勞最大,於是,晉平公派司馬女齊前往魯國表示感謝。同時,還轉達一項命令:把過去侵佔杞國的田地還給杞國。

女齊來到了魯國,首先表達晉平公和太后對魯國的感謝,魯襄公還哼哼唧唧假裝客氣了一番。但是隨後,正題來了。

「主公,不好意思,我家主公請你們把當年侵佔杞國的田地還給他們。」女齊吭吭哧哧說了出來,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說。

「什麼?」魯襄公當時差點把眼珠子瞪出來,好嘛,不錯,世界和平了,我們幫杞國修城,出錢出人出力也就算了,現在還要把田地還給他們,合著世界和平給我們帶來的就是這個啊。

女齊歎了一口氣,算是表達自己的同情。

「太過分了吧?晉國是盟主啊,不關心王室的興衰,不關心同姓的兄弟國家,卻要兄弟國家犧牲利益去幫助異姓小國,今後還怎麼當盟主啊?誰還願意跟你們混啊?」魯襄公再也忍不住了,一通抱怨出來。

女齊對魯襄公的說法深有同感,他也覺得晉平公這樣的做法太沒道理。

「主公,算了,其實我們大家感同身受,我們也知道各個國家都有意見。可是我們也沒辦法,太后一定要這樣,大家不敢違抗啊。」女齊幫著魯襄公說。

儘管很憤怒,魯國人最終還是決定「擦掉一切陪你睡」,還感慨呢:「咱們是假睡,人家是真睡。」

魯國把侵佔杞國的田地還給了杞國,不過,只還了一半,另一半是「歷史遺留問題」。

女齊睜隻眼閉只眼,稀里糊塗地在協議執行書上簽了名,回晉國去了。

女齊前腳回到晉國,後腳杞國的使者就到了,說是魯國只還了一半,另一半說是什麼「歷史遺留問題」,還說什麼「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之類,總之,不肯還。

晉悼公夫人一聽,很生氣,當時就對兒子說了:「女齊這人不行,辦個事也辦不好,魯國的田地只還了一半他就回來了。要是你爹活著的話,一定不高興。」

晉平公也不是傻瓜,他也覺得這麼做很過分,所以哼哼唧唧沒說什麼,私下裡,讓人把老娘的話轉告給了女齊,意思是說這事我幫你扛著了。

女齊聽了晉悼公夫人說的話,本來就一肚子火,當時也不客氣,對著晉平公的使者就發了一通牢騷:「你回去告訴主公,虞虢焦滑霍楊韓魏這些國家都是咱們同姓的兄弟國家,依靠兼併這些國家,晉國才漸漸強大起來。如果不是侵略小國,又到哪裡去取得土地呢?從晉武公、晉獻公以來,歷代先君兼併小國的土地很多,後來還給誰了?杞國是夏朝的後代,親近東夷,魯國是周公的後代,我們最親近的兄弟國家。如果把杞國送給魯國倒還可以,怎麼能要求魯國把田地全部還給杞國呢?魯國對待晉國,一向是貢品源源不斷,珍貴的玩物時有奉獻,卿大夫也時常來朝見。如今,為什麼要削弱魯國來增強杞國呢?如果先君知道這件事情,他大概會讓太后自己去辦理這個事情,哪裡會用我這個無用之人呢?」

晉平公可不敢把這話轉告給老娘,睜隻眼閉只眼,這事也就算過去了。

說起來,杞國也不容易。我們來看看杞國的歷史。

周武王滅了商朝之後,照例,要尋找歷代聖賢的後人加以分封。於是,舜的後人封在陳國,商朝的後人封在宋國,夏朝的後人找了半天,找到了東樓公,就封在了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杞縣。說起來,杞國是大禹的後代。

杞國從一開始就是小國,經常受欺負,因此經常搬家,就人們所知道的,就搬到過今天的山東省新泰,後又遷至昌樂,再遷到安丘一帶。最後,靠跟魯國通親,算是安頓下來。不過,魯國不高興的時候也常常找他們的麻煩,搶他們的土地。而魯國欺負杞國的理由很搞笑,通常是四個字:討不敬也。杞國怎麼會不敬魯國?因為杞國是夏禮,比較簡單,而魯國是周禮,很煩瑣,杞國稍不留意,就會「不敬」。

正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弱小就要受欺負,這就是真理。

說起來,杞國也就這些年跟晉國攀上親戚之後稍稍揚眉吐氣了一些。最終,杞國在戰國初年被楚國所滅,這是後話。

《史記》中有「陳杞世家」,記陳國和杞國,稱「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

杞國在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杞人憂天了。《列子》中記載,一個杞國人整天發愁,擔心天塌地崩,於是有人來勸他,告訴他天不過是空氣,不會塌;地呢,都是實在的東西,沒地方可崩,所以放心活著吧。列子就評價說:擔心天塌地崩的沒道理,說天不塌地不會崩的也沒理由,因為誰也不知道。既然誰也不知道,操這閒心幹什麼?

杞人憂天,就是這麼來的。

為什麼這個故事安在了杞國人的頭上?因為杞國人總是被欺負,早上起來不知道晚上會搬去那裡,所以整天擔憂,終於世界和平了,城牆也有人幫自己修了,田地也還給自己了,沒別的好擔憂的,於是就擔憂天會掉下來。

類似杞國,小國的生存都很艱難,我們再來看看另外幾個有代表性的小國怎樣在夾縫中苦苦求存。

【許國:搬家公司】

許國出於姜姓,是上古四岳伯夷之後。周初,被封在今日河南許昌一帶。許姓就是許國的後人,得姓始祖就是許國開國國君許文叔。

許國人民在整個西周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可是到了東周,萬惡的鄭國從陝西搬到了河南,開始激烈擴張,許國就成為他們眼中的一塊肥肉。

許國鄭國之間有一塊地叫許田,是魯國的飛地——當初為了方便去周朝朝拜,中間一塊休息的地方。為了拿下許國,鄭莊公想了個好辦法。他派人去魯國對魯隱公說:「天子東遷之後,我們前去朝覲,路途遙遠,多有不便;而你們去泰山祭祀的時候,沐浴歇息也缺少落腳的地方。不如用我們的『湯沐之邑』枋田(今山東費城東南)和你們的『朝宿之邑』許田交換,這樣大家都方便一些。」

之後,兩國就真的交換了土地,不過由於許田較大,鄭國又多添了一些玉璧並且承諾,今後鄭國不去祭泰山了,而是到魯國祭周公。這一段,史稱「鄭伯以璧假許田」。這件事在當時引發極大爭議,因為這屬於「違法轉讓國有土地」。按周朝規定,所有土地都是周王的,包括諸侯在內,任何人不得私自交易。

隨後,鄭國聯合齊國和魯國佔領了許國(見第一部第十七章),並奪取了許國一半的土地。

後來,許國投靠齊桓公時代的齊國,又過了一段安穩日子。再往後,日子就很艱難了。

由於站隊的問題,楚國兩次討伐許國,許國國君搞了兩次「肉袒」才算過關。不過楚國並不是許國的頭號苦主,鄭國才是。

鄭國幾乎以一種變態的方式欺負許國,動不動就揍許國一頓。一段時間裡,鄭國和許國都跟著楚國混,可是鄭國還是欺負許國,許國就找楚國主持公道。魯成公五年(前586年),鄭悼公和許靈公在楚共王面前進行了辯論,結果鄭悼公辯論失敗,被命令把侵佔許國的土地還給許國。鄭悼公非常氣憤,乾脆轉而投靠晉國去了,對許國更加仇恨,騷擾也變本加厲。(事見第三部第一一六章)

許國實在受不了了,於是請求楚國幫他們搬家。魯成公十五年(前576年),楚國的公子申幫助許國搬到了楚國的葉(今河南葉縣),原先許國的地盤就被鄭國人佔領了。

葉不是個什麼好地方,是楚國的北部邊境,屬於窮鄉僻壤。更糟糕的是,還跟鄭國是鄰居。

可是就算這樣,鄭國人還是不放過許國,依然上門欺負。許國動了很多腦子,甚至曾經想要搬到晉國去躲避鄭國人。(事見第一四六章)

到魯昭公九年(前533年),許國人民終於迎來了值得慶賀的一天,楚國的公子棄疾(即後來的楚平王)把許國遷到了楚國內地的國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他們總算是再也不用跟萬惡的鄭國人當鄰居了。

可是好日子沒過幾年,到魯昭公十三年(前529年),楚平王又把許國給遷回了葉。又過了五年(前524年),楚國擔心鄭國和晉國聯合攻擊許國,把葉搶佔,索性再次給許國搬家到容城(今河南魯山東南)。

搬來搬去,最終許國還是沒有能夠逃過鄭國人的魔爪。

魯定公六年(前504年),鄭國趁楚國被吳國擊敗的機會,出兵滅了許國。

基本上,經常搬家,許國人堪稱春秋時期的吉普賽人。

許國給歷史留下的記憶不多,只有一個教訓。

許國搬到容城的那一年,許悼公患了瘧疾,太子公子止從江湖醫生那裡弄來一服藥給父親吃,結果把老爹吃死了。太子止嚇得半死,跑到了晉國。史書就記載:「公子止弒其君。」這事情就說不清楚了,公子止很可能是好心辦壞事了。

所以《左傳》寫道:「盡心力以事君,捨藥物可也。」什麼意思?即便你很愛一個人,也要懂得分寸,犯忌諱的事情不要去做,否則你說不清楚。

【邾國】

邾國,又稱邾婁,連讀後就讀為「鄒」了。邾國本姓曹,是黃帝后裔曹安的後代。曹姓主要起源於這裡,而朱姓就源於邾國。

邾國在魯國以南,位於今天山東鄒城一帶。小於魯國,但是大於更南面的滕國、薛國、鄅國等小國。所以,儘管總是被魯國欺負,有時候也敢跟魯國對著幹,曾經有一次戰勝了魯軍,幾乎活捉魯僖公,把魯僖公的頭盔掛在城樓上炫耀。

為了求得大國保護,邾國一向就投靠聯合國。晉國稱霸以後,跟著晉國混,跟魯國則是時好時壞。一段時間,邾國跟齊國勾搭在一起,南北夾擊魯國。

對於邾國來說,對抗魯國並不明智,因為魯國有晉國撐腰,邾國永遠不是魯國的對手。

在魯國不斷的重壓之下,邾國除了偶爾在晉老大那裡告個狀之外,也只能忍辱求存。後來,邾國人民乾脆破罐子破摔,國家越來越差,地盤越來越小。邾國的公子大夫們也喜歡逃到魯國去,而且通常都是帶著封地逃過去,這最要命。

終於到了戰國初期,楚國出兵結束了他們悲慘的一生。

邾國給歷史留下了一個模範人物,就是邾文公。魯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鑒於魯國不斷地征伐侵擾,邾文公準備把國都從平原地區遷到地處山區的繹(今山東鄒城東南),占卜的結果是「利於民而不利於君」。對此邾文公說:「苟利於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與焉。」意思說,如果遷都有利於民眾,那麼也就有利於我。上天生育了民眾然後為他們樹立了統治者國君,國君的建立歸根結底是為民眾的利益著想。民眾得利,實際上就是我得利。

邾文公毅然決定遷都,從而成為千古美談。

【莒國】

莒國為己姓,莒國疆域最大時大致據有今山東的安丘、諸城、膠州、沂水、莒縣、莒南、日照等縣市,是今山東境內僅次於齊、魯的中等國家。

莒國算是個海洋國家,東面臨海,北面是齊國,西面是魯國。這個國家比較獨特,對於周文化比較抗拒。由於與魯國之間交通不便,因此莒國主要的威脅來自齊國。齊國對莒國就像魯國對邾國以及鄭國對許國一樣,不停侵擾。事實上,早在春秋以前,莒國就曾經遷都以躲避齊國的侵略。

莒國和齊國、魯國都有婚姻關係,但是這不能改變被以上兩個國家欺負的命運。莒國的策略就是投靠強國,齊桓公的時候投靠齊國,晉國稱霸之後又投靠晉國,卻因此招來齊國的不間斷打擊。

基本上,莒國人有一定的實力,與齊國的戰爭偶爾能夠取得勝利,而與魯國之間似乎不分上下。總體上,莒國人的戰鬥力不錯。

被大國欺負的同時,莒國也欺負周邊的小國。他們奪取了杞國的牟婁,吞併了向國、鄫國。

莒國有一個問題跟邾國一樣糟糕,那就是他們的公子大夫們喜歡逃亡到齊國和魯國,而且也是帶著封地逃過去。就因為這個,莒國的地盤逐年縮小。

到戰國初年,莒國被楚國所滅。不過不久,被齊國奪得。

《墨子·非攻中》記載:「東方有莒之國,其為國甚小,間於大國之間,不敬事於大國,亦弗之從而愛利,是以東者越人夾削其壤土,西者齊人兼而有之。」

莒國歷史上留給人們的故事不多,這大概與他們始終沒有融入周文化有關。不過,他們還是和齊國人聯合貢獻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不是秦朝的事情嗎?據考證,其來源於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齊靈公攻打晉國之後,回頭順道攻打了莒國,結果大將杞梁戰死(事見第一五一章)。兩國隨後講和,齊軍返回國都臨淄。在城郊,齊靈公遇上了杞梁的妻子,於是向她報告了杞梁戰死的噩耗,同時表示弔唁。杞梁的老婆不幹了,她說:「如果我家老公有罪,也就不用您弔唁了;如果是為國捐軀的烈士,那就該到我家裡弔唁,在這荒郊野外的,吊什麼唁?我不接受。」

齊靈公大感慚愧,第二天登門弔唁了。

這段故事,隨後幾經演變。且看這個演變過程。

到了戰國時期,《檀弓》一書引曾子的話中對這段故事作了修改:「其妻迎靈柩於路而哭之哀。」

從這裡開始,哭了。

《孟子·告子下》中,淳於髡的話又作修改:「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

從這裡開始,不僅哭了,而且善哭,而且成了國俗。

西漢時,劉向在《烈女傳》中寫道:「杞梁之妻無子,內外無五屬之親,即無所歸,乃枕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內誠感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

到這裡,重大進展,哭倒了城牆。

東漢時,有《杞梁妻歎》琴曲,並稱曲系杞梁妻自做。

到這裡,不僅哭,還有歌了。

西晉時,崔豹《古今注》中進一步寫道:「杞梁妻抗聲長哭,杞都城感之而頹,遂投水而死。」

現在,哭倒了杞國都城,然後投河自盡。莒國人殺了她老公,結果她把杞國的城牆哭倒了,杞國人到哪講理去?估計就是這次被哭倒了城牆,晉平公才派諸侯們幫他們修城牆吧。

到了唐朝,詩僧貫休作詩《杞梁妻》:

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

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

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

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

疲魂饑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

貫休直接把杞梁變成了秦朝人,並被築在城牆裡,其妻哭崩了秦長城。

再後來,杞梁的老婆正式有了名字:孟姜女。

當然,除了和齊國人合作「譜寫」了孟姜女的傳說,莒國其實還為無數的故事提供了一個素材。

魯昭公年間,莒國國君庚輿荒淫殘暴而且喜歡玩劍,每鑄成一把劍,都要用活人來做實驗,莒國人對他十分仇恨。終於,有一個叫烏存的大夫率領國人起義,庚輿怕得要死,想逃到魯國去,可是又怕烏存在路上殺他,有人就對他說了:「你儘管走,烏存以勇敢就可以出名了,沒必要再靠殺你搏眼球了。」

於是,庚輿逃到了魯國。

想一想,是不是有無數的故事裡,暴君每天或者每做一件什麼事情就要殺一個人的?其思想源泉都在庚輿這裡了。

【小國生存】

小國生存於大國之間,可以說是非常艱難的。類似以上的國家,他們除了受欺負,還是受欺負,不像鄭國魯國這些國家,除了受欺負之外,還能欺負別人。

中等國家可以依靠結盟,獲得超級大國的保護,儘管有時也沒有尊嚴,但是生存是有保障的。而小國面臨的問題就是,跟超級大國結盟,鄰近的大國也不放過自己,而自己又缺乏存在的戰略價值。那麼,怎麼辦?

以上的幾個小國苦苦求存,受了幾百年的苦,顛沛流離妻離子散之餘,最終還是被兼併。客觀一點說,越早被兼併越好,類似申國息國魏國韓國,從前被侵略,一旦被楚晉這類大國兼併,立馬成了侵略者。

所以,小國的存在,對於該國的老百姓來說不是好事。如果小國君主真的為百姓著想,就該主動帶著國家歸附於周邊的大國。

《賈志剛說春秋之四·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