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桐葉封唐

現在,坐在周朝的偉大首都洛邑的芙蓉樓上,向西北方向看。

西北方向,狼煙滾滾,黃塵滾滾,有兩個絕對值得我們記住的國家——晉國和秦國。不是因為他們後來的強大,而是因為他們的對外擴張為中國的開疆拓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我們知道一個成語叫做「秦晉之好」,其來源就是秦晉兩國之間互通婚嫁。到後來,泛指兩家聯姻。現在我們的婚禮上常說「永結秦晉之好」,就等於祝福新人白頭偕老、永不變心。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秦晉之好」真的很好嗎?應該說是真的很搞笑。真實的「秦晉之好」絕對是國家之間爾虞我詐、互相利用又互相傾軋的真實寫照。

秦晉之好能夠告訴我們的真理是:國家之間,尤其是大國之間,感情是靠不住的。以德報怨也是靠不住的,什麼靠得住?利益和實力。

這一切,與當今世界何其相似。

晉國,春秋第一強國。

讓我們先從晉國開始。

【桐葉封唐】

故事要從春秋之前的五百年前開始說起了,那時周朝剛剛建立不久。

姜太公除了是周武王的老師之外,還是什麼?還是尚父,相當於後來所說的教父。還是什麼?還是岳父。姜太公的女兒邑姜嫁給了武王,做了王后。

武王年紀輕輕就去世了,邑姜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名叫姬誦,就是成王,小兒子名叫姬虞,字子於。小兒子為什麼叫姬虞?因為生下來的時候,小兒子的手上有一個虞字。因為是成王的弟弟,又稱為叔虞。

成王和叔虞十分友愛,哥哥成王尤其喜歡弟弟的乖巧聰明。

一天——每一天都是一天,但是這一天是不尋常的一天。

這一天,陽光明媚。

成王與弟弟遊戲,大致是過家家那一種,成王撿了一塊桐樹葉,用刀切巴切巴,切得方方正正,算是一塊圭玉,遞給弟弟:「老弟,我就把這個封給你了。」

叔虞嘻嘻哈哈接過來,拱一拱手,說:「謝謝大哥。」

兩兄弟正開著玩笑,旁邊史官走過來了。

史官是幹什麼的?專門跟在天子身邊記錄天子言行的,每天醒過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天子在幹什麼,力爭把天子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記錄下來。如今的狗仔隊,祖師爺就是周朝的史官。

「大王,您準備把叔虞封在哪裡?」史官問,完全不像開玩笑的樣子。史官永遠一本正經,從來就不開玩笑。想想看,白巖松的表情就很像周朝史官。

「這,」成王愣了,這不是開個玩笑嗎?「別那麼認真,開玩笑而已嘛。」

「天子無戲言。您可以保持沉默,但是,您說的每一句話都將被記錄下來,作為歷史文獻。如今您說了要封叔虞,那就要封,要舉行冊封儀式。」史官才不管這些,《史記》上原話是這樣的:「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

「有沒有搞錯?」成王有些火了。他不是捨不得封地,而是捨不得弟弟,他的聲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叔虞才十二歲啊,你就要讓他去管理一個國家,你還有沒有人性?啊,你是天子還是我是天子啊?你敢不聽我的?」

「史官史官,唯史不唯官。你是天子怎麼樣?你要再這麼說,我把你這些話也記錄下來。」史官向前一步,面無懼色。

在周朝,史官都是家族世襲的,即便天子也不能撤換或者懲罰他們。所以,到今天,我們才能看到一部真實的周朝歷史。

成王沒有辦法了,他知道他惹不起史官。

就這樣,成王把叔虞封在了唐,侯爵。

這就是桐葉封唐。因為一片桐葉,叔虞被封在了唐。

唐叔虞,一個偉大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

看到這裡,請楊、韓、賈、溫、胥、童、先、席、閻、侯、祁、晉、解、羊、何、欒、簡、郤(音細)、曲、步、籍、藺等姓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程、唐、柳、鄂、孫、冀等姓的一部分保持恭敬,唐叔虞就是這些姓的祖先。

【晉祠】

「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史記》中這樣記載。地盤不大,在今天山西南部的翼城、絳縣、曲沃一帶。唐這塊地方又叫夏墟,居民主要是夏人的後代,也就是狄。當初周公率軍滅了唐國,將唐國的公族遷到了杜邑(今陝西境內)。但是,唐國還是一個狄國。

去唐國上任的時候,太后邑姜同往,成王一直送出京城,而周公親自送到唐都城翼城。一切安置妥當之後,才啟程回到成周。

隨同叔虞前往唐的,除了一部分周朝軍隊和配備的大夫之外,還有商族的懷宗九姓。這樣,唐國就成了一個民族大雜燴,周人、商人和夏人在這裡會聚。

根據周公的建議,邑姜母子在唐實行了與姜太公治理齊國相同的策略。

第一,國民待遇原則。儘管是征服者,邑姜和叔虞並沒有以征服者自許,並沒有讓周人高人一等。各個民族在這裡地位完全平等,可以雜處,可以通婚,只要是居住在唐的人,均享受國民待遇。凡是煽動民族矛盾者,一律處死。

第二,因地制宜原則(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夏人以遊牧為生,商人以工藝謀生,而周人主要從事農業。在唐,有山有水有草原有土地,因此從事各種產業的人都有。邑姜和叔虞並沒有強制大家從事農業,而是根據實際環境,由百姓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俗習慣。

第三,開放原則。唐的四周是不同的國家,有華夏有戎狄,邑姜和叔虞的政策是打開大門,對全世界開放。唐實行貿易自由政策,與中原國家和狄人都進行貿易。這樣做不僅促進了唐的商業發展,還讓狄人可以交換到生活用品,從而能夠和平相處。後來揚名天下的晉商,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第四,和平共處原則。邑姜和叔虞以開放和真誠的心態與四周國家交往,因此得到廣泛的認同。從叔虞開始,唐的公族就開始和狄人通婚,叔虞的後代也大量前往戎狄國家居住生活。

第五,發展農業原則。儘管鼓勵大家因地制宜,但是農業生產的穩定性讓邑姜和叔虞對農業更加重視,他們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進行優化育種,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能安居樂業、生活富足。農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狄人前來依附,使得唐國人口大增,國力膨脹。

《史記》記載,通過優化育種,唐國後來培育出了高產麥,麥穗碩大,叔虞派人獻給成王,成王又贈給了周公,周公作《嘉禾》以誌慶賀。

唐叔虞將國家治理得國泰民安,民族和諧,在歷史上得到極高評價。後人為了紀念唐叔虞,在太原修建了唐叔虞祠,也就是現在的晉祠。到了北宋,宋朝政府又在晉祠內修建聖母祠,以紀念那個偉大的母親邑姜。

歷代以來,晉祠都是中國香火最旺的祖祠。除了唐叔虞的後代之外,晉祠還是王姓、張姓的祖祠,還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家廟,當年李淵從太原起家,因此國號為唐,才有了唐朝。後來唐太宗在晉祠大賜李姓,李姓由此成為大姓。可以說,晉祠是中國三大姓的朝拜聖地。

如果說晉祠是除了黃帝陵和炎帝陵之外,在中國排位第三大的祖祠,大概沒有人會反對吧?

如果再算上從太原起家的中國第四大姓趙姓和唐叔虞的後代楊姓,那麼,中國姓氏中排位靠前的張王李趙楊五個大姓就在太原聚會了。

山西,除了黑煤窯之外,有太多值得我們去追思的地方。

有空應該去趟山西太原,祭拜祖先,憑弔古人。

【晉國的由來】

唐叔虞為唐國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他去世之後,兒子姬燮(音謝)繼位,因為唐國有晉水,改國名為晉。此後,傳了六代,到了晉穆侯。

從叔虞到穆侯,實際上晉國國君的主要通婚對象是齊國,應該說齊晉才是世為婚姻。晉穆侯也娶了齊侯的女兒。姜夫人為晉穆侯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仇,小兒子叫成師。為什麼這樣取名?因為生大兒子的時候正好討伐仇敵條國,而生小兒子的時候恰好吞併了一個叫做千畝的小國家。

後來,仇當了晉文侯,死之後兒子昭侯繼位。昭侯把叔叔成師封在了曲沃,稱為曲沃桓叔,而曲沃城比晉國的都城翼城還要大。當時就有人斷言:曲沃將是晉國的動亂之源。

果然,從昭侯七年(前739年)開始,到晉侯緡(音敏)二十八年(前679年),前後59年時間,經過曲沃桓叔、曲沃莊伯和曲沃武公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先後殺死五任晉侯,終於由曲沃取代晉國,獲得周王的正式任命。

晉國統一了,不過是由小宗統一了大宗,也就是說,地方把中央給吞併了。

曲沃武公三十七年(前679年),曲沃武公成為晉武公。這一年,恰好是齊桓公開始稱霸的那一年。

三年之後,曲沃武公鞠躬盡瘁,兒子詭諸繼位,就是晉獻公。

很多人沒有聽說過晉獻公,但是,晉獻公絕對是一個應當被記住的人。

晉獻公是什麼人?牛人,第一牛人。什麼時候的第一牛人?春秋?不對。晉獻公堪稱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上的第一牛人,絕不帶水分的。

你說我怎麼不知道?那就請接著往下看。

過去常言:「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講得好。

經過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換來的和平,也只是短暫的和平,沒有外患,必有內憂;反過來,沒有內憂,必有外患。實際上,鬥爭是隨時存在的,你講不講都是存在的。

與狼共舞,必有狼性。

與南面的楚國一樣,北面的晉國幾乎是沉浸在殺戮和征服的快感之中。歷代的晉國國君都以勇武著稱,一方面,他們面對的是凶殘的戎狄,另一方面,他們自己的血管中也流著戎狄的血液。

前面說過公子仇和公子成師的名字來自戰爭,實際上這是一個傳統。晉獻公詭諸的名字也來自戰爭,當年武公征服了夷並且殺死了夷的國君詭諸,為了紀念這場戰爭的勝利,就把剛出生的兒子取名為詭諸。

如果這個傳統延續到現在,會怎樣呢?六十多歲的很多人叫日本,五十多歲的叫美國,四十多歲的叫印度,三十多歲的叫南越,二十多歲的叫越南。你說我兒子剛出生,該叫什麼?那還用問,叫索馬裡。

獻公繼位的時候,正在四十歲上下。他就像一頭警覺的狼,在剛剛登上頭狼寶座之後,不得不環顧四周,提防著任何一個陰謀篡位的人。

危機比他想像的還要來得快,還要猛烈。

【來自公族的壓力】

「孫子,爺爺當年扛著長戈打仗的時候,還沒有你呢,你牛什麼牛?」一個白鬍子老頭大聲呵斥獻公,獻公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他沒有說話。

白鬍子老頭叫公子青羊,曲沃桓叔的兒子,曲沃莊伯的弟弟,曲沃武公的叔叔,自然就是獻公的爺爺。

在晉國,公子青羊這樣的爺爺輩的人物還有五六個,叔叔大爺輩的有十一二個,而兄弟堂兄弟有二三十個。這四五十號人就是公族,曲沃來的公族,用《左傳》的話說,就是「桓莊之族」。他們要幹什麼?邀功請賞。

曲沃武公拿下了整個晉國,有功之臣都有封賞。公族們雖然也有所得,可是遠遠不夠他們的胃口。武公在的時候,誰也不敢說三道四。武公沒了,遺老遺少們來勁了。要財的、要地的、要官的,一撥一撥來找獻公。給不給?不給就跟你吵,坐地泡,什麼難聽的都說。

獻公強壓著火,他在忍,他不能不忍。說白了,他惹不起這些人。

財是有的,但是他不能給,他知道他們的胃口是無底洞,給多少都不夠;官位是沒有的,即便有,也不能給他們,因為他知道這些人的能力;土地是沒有的,可以搶,但是需要時間。

說來說去,什麼也不能給。

你不給,我們就煩你,煩死你。公族們想了一個很惡毒的辦法,每天派人來找獻公吵架,大家輪流,可是獻公沒法輪流。這個惡毒的主意是獻公的堂弟公孫富子出的,他是這幫人的核心人物。

從繼位開始,整整七年過去,獻公的耳朵磨出了繭子,他煩死了,有的時候他真的想死。他知道再這樣下去,就算自己不被煩死,也會被某個兄弟殺死的。

唉,當個國家領導人也不容易啊。

兔子急了上樹,狗急了跳牆,人要是急了,是六親不認的。什麼叔叔大爺,去你姥姥的。

獻公請來了上大夫士蒍(音偉)商量對策,把自己的苦惱說了一遍,說到動情的地方,忍不住咬著牙說:「我跟他們拼了。」

「別介,跟他們玩點有技術含量的行不?」士蒍說,就憑這句話,就知道他有想法。

說起來,士蒍的祖上就是晉國這塊地方的土著公族,那時候他們姓祁,一個很古老的姓。後來國家被周公滅了,公族們遷去了杜邑,因此改姓杜,有人就在周朝做官。到了周宣王的時候,大夫杜伯因為提合理化建議被宣王殺了,他的兒子隰叔就逃到了晉國。而晉國本身是個大雜燴的移民國家,因此在人口政策上非常開放,還特別歡迎偉大首都的人才,因此,隰叔在晉國找到了工作,做士師,後人就姓了士。士師是什麼官?掌管刑罰的官員,下大夫,相當於法院或者檢察院的副院長,因為在士師上面還有司寇。

事實上,晉國的大量人才是從偉大首都移民過來的。

「怎麼個有技術含量?」獻公問。

「這樣,想辦法把他們聚到一起,然後聚殲他們,一了百了,如何?」

「這,這不太好吧?大家都是公族,血濃於水啊,怎麼忍心下手?」獻公看上去有些猶豫。

「哎,大義滅親沒聽說過嗎?為了大義,就顧不了親情了。」士蒍說道。心想:「你就裝吧你,你要真那麼心慈手軟,還找我來幹什麼?」

獻公假裝思索了一陣,然後一咬牙一跺腳,好像是下定了決心。「好,聽你的。說吧,什麼時候下手?兩天後行不?」

士蒍笑了,心說這下原形畢露了。

「主公,這事情不能急,急了就沒有技術含量了,我有一個臥底計劃,你看行不行?」士蒍當時將自己的計劃詳細說了一遍。

「你太有才了,事成之後,司空就是你的了。」獻公很高興。什麼是司空?司空屬於卿的系列,地位更高,同時主管工程建設,油水大大的。

原來,晉國官制與中原國家有所區別,大概是歷代君主都很強勢,晉國不設正卿或者上卿,上大夫就是官員系列中的最高等級了。

《賈志剛說春秋之二·秦晉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