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是發明之母

盛產發明家的國家

美國建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很依賴歐洲的技術發明。南北戰爭前,美國機械設備的80%依靠進口。

南北戰爭之後,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到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大潮中,美國和許多國家一樣,面臨著一次難得的機遇和挑戰。

此時在大西洋彼岸,英國人一邊改造第一次工業革命遺留下來的老設備,一邊加大新興工業的建設力度。德國人則剛剛用鐵與血的方式擊敗法國,完成了國家統一,與英國在全球展開競爭。俄羅斯剛剛廢除了農奴制,希望能趕上歐洲強勁的腳步。在太平洋對岸,日本開始實行明治維新,竭力按照西方特別是德國的方式推行工業化,力圖脫亞入歐,擺脫殖民地的處境。古老的中國也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開展了洋務運動,想憑借西方的科技來增強國力。在眾多國家中,剛剛結束內戰的美國只用了短短20年的時間就躍居世界第一,獨佔鰲頭。

這是因為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出現了一系列創新發明。美國是一個盛產發明家的國度。早在大半個世紀前,美國就已經為發明家們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787年,剛剛獨立的美國制定的《聯邦憲法》中第一條第八款就寫著:為推動科學和實用技藝的進步,對作家和發明家各自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期限內,保障其享有排他的專有權。

美國是第一個把專利權寫進憲法的國家。發明和專利被國家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莊嚴地予以保護。憲法保障每位公民的發明權神聖不可侵犯。

專利法的出現,讓這一權利真正轉化為鼓勵發明創造的動力。

1790年,美國頒布了第一部《專利法》。1802年,國家專利局成立。

專利局的任務就是在一定期限內,保障發明人對其發明擁有獨佔權,從而促進美國科學技術的進步。通過實施有關專利與商標法,管理專利商標和版權事務,管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事務,從而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產生發明與專利的土壤,是美國人重視教育的表現。

當總統不如當校長

17世紀初,一批批歐洲移民開始在北美定居。這些來自西班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的拓荒者帶來了歐洲近代的科技和文化,同時也帶來了教育的傳統。

一位歷史學家這樣描繪當時的景象:當第一茬收割地裡的麥根經風雨剝蝕剛剛變色時,當村外的狼嚎聲尚未停止時,他們已經做出了安排,讓子女們在這曠野荒郊立即開始學習亞里士多德,還有希伯來語的《聖經》。

美國的第一、二代移民中,每40到50家就有1名大學畢業生,他們大多數畢業於牛津或劍橋。

從1647年馬薩諸塞通過《義務教育法》以後,不到半個世紀,當時北美的新英格蘭各殖民地都已經相繼完成了此項立法,甚至在開始普及中小學教育的同時,就已經著手建立高等學府。

1636年10月28日,哈佛學院在議會註冊,成為美國高等大學建立的起點。到1776年美國獨立時,全國已經有了十所學院,比如威廉-瑪麗學院、耶魯學院等。

美國立國後不久就頒布了《全民教育法案》,要求每位公民都要接受教育,並且把接受教育的權利當作人權的一部分。

開國元勳們對教育滿懷熱忱,以教育為立國之本。他們始終堅信,只有培養出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才能保證國家的成長和建設。國父華盛頓總統在他那篇著名的告別演講中說,請大家把普遍傳播知識的機構當作最重要的目標來加以重視和提高。

托馬斯·傑弗遜總統認為,任何具備接收教育能力的人都應該有受教育的權利,不分貧富和出身,只有知識才能照亮民眾的思想。

傑弗遜在1816年時還說,在一個文明的國家,要想在無知中得到自由,過去從未有過,將來也辦不到。

卸任後的傑弗遜總統回到家鄉弗吉尼亞州,建議州政府出資建立一所免費的公立學校普及初等教育,選擇優秀學生進入中學和大學接受教育。

當時美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州府也沒錢,出資並不容易。傑弗遜和反對者爭論,勸說州政府和眾議院,使其最終以微弱的優勢通過了建立一所公立學校的提議。

1819年,弗吉尼亞大學創立。這位77歲的退休老總統全身心地籌建大學,擔任第一任校長,親自設計校園佈局,制定課程,起草學生守則,甚至用餐標準。他還從歐洲聘請最好的教師,以保證教學質量。

他明確提出,學校就是為了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

出於對國家成長和發展長期的考慮,傑弗遜認為公共教育是重中之重,他臨終時在遺囑裡寫道:「下列碑文,不得增添一字——《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弗吉尼亞宗教法案》 的起草者,弗吉尼亞大學的創辦者」。

傑弗遜在給自己寫的碑文上,甚至都沒有提起自己曾經擔任過總統。在他的理念裡,創辦弗吉尼亞大學是能夠與一個國家的獨立相提並論的,是比作為總統更加值得紀念的光榮。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愛迪生電燈亮瞎眼

美國在南北戰爭結束之後迅速進入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由於對教育的重視和對專利權的保護,以及對發明創造的支持鼓勵,新發明、新創造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1879年12月25日,正值聖誕節,大雪紛飛,非常寒冷,距離紐約市38公里外的新澤西州的羅公園市,大約有3000人在這天晚上聚集到了這兒。

《紐約先驅報》描述了當時的情景:這些參觀者從四面八方趕來,使這個方圓數英里的小鎮擠滿了從火車上下來的銀行家、掮客、資本家、觀望者以及急於做生意的代理人。

人們紛紛聚集於此,並不是為了慶祝聖誕節,而是為了能親眼見證一項最新發明。

天黑以後,在萬眾期待、翹首期盼中,60盞電燈「唰」的一下子一起亮了起來,一時間亮如白晝,所有人都看得神魂顛倒、目瞪口呆。這是他們有生以來見過的最神奇的東西,他們忘了寒冷,直到深夜12點也沒有絲毫散去的意思,還不時有人高喊:「愛迪生萬歲!」

這項19世紀末最著名的發明出自愛迪生,「愛迪生」這個名字幾乎成了發明創造的代名詞。

美國技術發展大體上可以以愛迪生作為分水嶺:在愛迪生之前,美國的技術基本是照搬歐洲;在愛迪生之後,美國才有了自己的技術。

愛迪生本人只有小學文化,完全是靠自學成才。他一生有2000多項發明專利,平均每兩周就有一項專利成果產生。

作為十幾種行業的開創者,這位發明大王被當時的人們稱為「門羅公園的哥倫布」,電燈、印刷機、留聲機、蓄電池、電影放映機都是他發明的。

其中電燈的出現更是了不起,堪稱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發明。正如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一樣,愛迪生為美國開闢了一塊發展的新天地,也尋找到了開啟強盛之門的鑰匙。

1879年的60只燈泡以驚人的速度擴張,門羅公園的光明迅速輻射到了全國各地,並且向國外發展。1882年,燈泡數量增長到了10萬隻,1892年為400萬隻,1903年為4500萬隻。很快,電燈以讓人無法抗拒的力量征服了人類。

成為世界領頭羊

電燈的光芒照亮了美國紐約的股票交易所、倫敦的展覽會、巴黎的歌劇院、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就連中國的皇宮裡也出現了它的身影。

電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對於美國來說,發電廠和輸電線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給工業提供了更方便的動力,為工業插上了翅膀。

動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在使用人力、畜力的時代,人類只能以農業和小手工業走過這幾千年的緩慢歷程。

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以此為動力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只用了100多年就創造了相當於之前5000年的輝煌。

而電力出現的30年時間,竟然創造出相當於之前100多年的總成就,從而改變了世界力量的格局。

南北戰爭之後的30年,對於美國來說是勇於創新的時代,也是開始騰飛的時代。電燈的發明和電力的應用,使美國開啟了電氣時代,成為電力工業的故鄉。美國率先進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並很快取代了英法的世界領先地位,成為世界的領頭羊。

天黑以後,在萬眾期待、翹首期盼中,60盞電燈「唰」的一下子一起亮了起來,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1860年,美國工業總產值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居第四位,不到英國的1/2。到了1894年,美國工業總產值已經躍居世界首位,趕超了英國、法國和德國,達95億美元,相當於英國的兩倍、法國的三倍,約占歐洲各國工業生產總和的1/2、全球工業總產值的1/3,美國的時代到來了!

《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