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秦始皇帝,是秦國莊襄王的兒子。當莊襄王在趙國做秦國質子的時候,曾見到了呂不韋的姬妾,非常喜歡,便娶了她,生下了始皇帝。始皇帝是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在邯鄲出生的。等到降生的時候,他被取名叫政,姓趙。

年紀十三歲時,莊襄王去世,政更替接位為秦王。在這個時候,秦國的疆域已經兼併了巴、蜀、漢中,並且越過了宛而佔有了郢,已經在這裡設置了南郡;在北方已收取了上郡以東地區,佔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面侵佔到滎陽,滅亡了東西二周,在這裡設置了三川郡。呂不韋擔任丞相,被封給食邑十萬戶,封號叫文信侯。招攬賓客遊士,想依靠他們吞併天下。李斯擔任舍人。蒙驁、王齕、麃公等人擔任將軍。秦王年紀小,又剛剛即位,國家大事便委託給大臣們處理。

晉陽縣發生了反叛。元年,將軍蒙驁進攻叛軍並平定了叛亂。二年,麃公率領軍隊攻打魏國的卷城,斬殺敵軍首級三萬。三年,蒙驁進攻韓國,攻取了十三座城邑。這一年王齕去世了。十月,將軍蒙驁進攻魏國的 、有詭。這一年遇有嚴重的饑荒。四年,攻克了 、有詭。三月,停止進軍。秦國的質子從趙國回來,趙國的太子離開秦國回歸本國。十月庚寅日,蝗蟲災害從東方襲來,遮天蔽日。瘟疫流行天下。平民百姓只要能夠向政府捐納一千石粟,就可封拜一級爵位。五年,將軍蒙驁進攻魏國,平定了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城等地,都被攻佔了,共取得二十座城邑。秦國初次設置東郡。冬天,出現打雷的異常現象。六年,韓、魏、趙、衛、楚五國聯合攻擊秦國,奪取了壽陵。秦國出兵反擊,五國聯軍解散。秦軍攻克了衛國,進逼東郡,衛國國君角率領著他的宗族遷居野王,憑藉著山勢險阻而保衛堅守在魏國的河內地區。七年,有彗星先出現在東方,後出現在北方,五月又出現在西方。將軍蒙驁去世。既而就出動軍隊去攻打龍、孤、慶都等城,回兵時又去攻打汲地。這時候彗星再度出現在西方,長達十六日。夏太后去世。八年,秦王的弟弟長安君成「率領軍隊攻打趙國,他謀反叛秦,死在了屯留城,隨從反叛的軍吏都被斬殺處死,把該地的百姓遷到臨洮安置。前來討伐成」的將軍壁死了,屯留、蒲鶴二地的士卒又造反,鞭戮了他的屍首。黃河氾濫而使河裡的魚大量流上岸,致使許多人趕著車馬向東逃荒而另尋生計。

嫪毐被封為長信侯。把山陽地區賜給他作為封地,讓他居住在這裡。所有宮室、車馬、衣服、苑囿、畋獵場等,一概任憑嫪毐放縱使用。凡事無論大小,都由嫪毐來決定。又把河西太原郡改為毐國。

九年,彗星出現,有時光芒橫貫長空。秦軍進攻魏國的垣城和蒲陽。四月,秦王留宿在雍城。己酉日,秦王舉行成年加冠的典禮,佩帶刀劍。長信侯嫪毐陰謀叛亂而被查覺,他假造秦王的御璽及太后璽印,調動縣裡的軍隊及侍衛兵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要進攻蘄年宮,發動叛亂。秦王得知這件事,命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調集軍隊攻打嫪毐。雙方在咸陽開戰,斬殺叛軍首級好幾百。平叛的功臣都升拜了爵位,以及那些參加作戰的宦者,也拜升一級官爵。嫪毐等人戰敗逃走。於是在全國下令通緝:有人能夠生擒嫪毐的,賞錢一百萬;有人能夠殺死他的,賞錢五十萬。結果嫪毐等人全部被捕獲。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全被懸首、車裂以示眾,並且殺盡了他們的家族。他們的那些門客,罪輕的罰勞役三年。至於那些被剝奪爵位而流放到蜀地的四千多家,都被安置在房陵居住。這個月天寒地凍,有被凍死的人。秦將楊端和攻打衍氏邑。有彗星出現在西方,又出現在北方,再從北斗附近轉向南方,共持續了八十天。十年,相國呂不韋因受嫪毐案件的牽連而被免除相職。桓齮被委任為將軍。齊、趙二國有使臣前來,受到秦王酒宴款待。齊國人茅焦遊說秦王說:「秦國正處在以經略天下為大業的時候,而大王卻有了流放母太后的惡名,恐怕各國諸侯聽到這樣的事,會因此而背叛秦國呢。」於是秦王就把太后從雍城迎回咸陽,仍然讓她居住在甘泉宮中。

全國進行廣泛的搜查,驅逐從各國來任職的賓客。李斯上書陳說利弊,才使逐客的命令廢止。李斯進而遊說秦王,請求先攻取韓國,用這樣的辦法來震懾其他的諸侯國家,因此秦王派李斯攻取韓國。韓王對此非常憂慮,和韓非商量削弱秦國的計策。

大梁人尉繚來到秦國,向秦王提出建議說:「憑藉著秦國的強盛,其他諸侯猶如郡縣的首長一般,臣怕的就是諸侯們聯合起來,出其不意地一起來進攻,這也就是智伯、夫差、盡王所以敗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財物,拿去賄賂各國有權勢的大臣,以此打亂他們的合謀計劃,這不過損失三十萬金,就可使各國諸侯全部被吞併。」秦王聽從了他的計策,用相互平等的禮節召見他,自己的衣服、飲食也和尉繚同等。尉繚說:「秦王的相貌:高高的鼻子,細長的眼睛,鷙鳥般的胸脯、豺狼般的聲音,這個人少恩而有虎狼心腸,處在不得志的時候很容易對人表示謙卑,得志的時候也就會很輕意地吞食別人。我只是個平民百姓,可是他見到我時常常顯出謙躬卑下的樣子。如果真使秦王實現得到天下的志向,天下人都將成為他的俘虜了。這種人是不能和他長久共事的。」於是他就準備逃走。秦王發覺了,執意勸止,任命他為秦國尉,最終採用了他的計策。這時李斯主持秦國的政事。

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打鄴城,奪取了九座城邑。王翦進攻閼與、橑楊,秦軍數路合成一軍,由王翦統一指揮了十八天。軍隊撤回,軍中俸祿在斗食以下的,十人中推選二人從軍。攻下鄴、安陽,由桓齮擔任主將。

十二年,文信侯呂不韋死,他的門客私下把他埋葬了。門客中那些臨喪哀哭的,如果是三晉地區的人,也被驅逐出境;如果是秦國人而俸祿在六百石以上的,就削奪官爵並遷徙;俸祿在五百石以下而沒有臨喪哭吊的,也要遷徙,但不削奪官爵。從今往後,執掌國家大政而行事不遵循正道,像嫪毐、呂不韋那樣的人,就要取消他全家人的戶籍而充作奴隸,都要參照這種辦法論處。秋天,赦免了被遷徙到蜀地去的嫪毐的門客。在這個時期,天下遭遇大旱災害,從六月份開始無雨,一直到八月份才得降雨。

十三年,桓齮攻打趙國平陽,殺死趙國將軍扈輒,斬殺敵軍首級十萬。秦王親赴河南。正月,彗星出現在東方。十月,桓齮進攻趙國。十四年,在平陽攻打趙國軍隊,佔領了宜安,打敗了趙軍,殺死了他們的將軍。桓齮平定了平陽、武城。韓非出使秦國,秦國採用李斯的計謀,扣留了韓非,韓非死在雲陽。韓王請求成為秦國的藩臣。

十五年,秦國大舉出兵,一路軍隊攻至鄴縣,一路軍隊攻至太原,奪取了狼孟。這一年發生地震。十六年九月,派遣軍隊接收韓國所獻的南陽地區,任命騰代理南陽郡守。首次下令男子要呈報年齡。魏國向秦國奉獻土地。秦國設置了麗邑。十七年,內史騰攻打韓國,俘獲韓王安,全部收納了韓國的土地,在這個地區設置了郡,定名為穎川郡。這一年發生地震。華陽太后去世。百姓遭受嚴重的饑荒。

十八年,大舉興兵進攻趙國,王翦統率上地軍隊攻下井陘,楊端和率領河內的軍隊,羌瘣攻打趙國,楊端和包圍邯鄲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完全平定奪取趙國的土地到達了平陽,俘虜了趙王。他們又率兵準備攻打燕國,在中山地區屯駐。秦王來到了邯鄲,那些曾經和秦王出生地趙國的母家有仇怨的人,都被活埋了。秦王返還,經由太原、上郡回國。始皇帝的母親皇太后逝世。趙國的公子嘉率領著他的宗族幾百人逃到代地,自立為代王,和東方的燕國會合兵力,駐紮在上谷郡。這一年又發生了嚴重的饑荒。

二十年,燕國的太子丹擔心秦國軍隊進逼國境,非常恐懼,派遣荊軻去行刺秦王。秦王發覺了荊軻的陰謀,肢解了荊軻的身體示眾,然後就派王翦、辛勝進攻燕國。燕國、代國出兵迎擊秦軍,秦軍在易水的西邊擊潰了燕軍。

二十一年,王賁攻打荊地。秦國增調了更多的士卒前往王翦的軍中,於是打垮了燕國太子的軍隊,攻克了燕都薊城,獲得了燕國太子丹的首級。燕王向東收拾遼東地區,並在這裡稱王。王翦借口年老多病辭官回鄉。新鄭反叛。昌平君遷居郢地。天降大雪,積雪深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王賁攻打魏國,挖溝引黃河水灌淹大梁城,大梁城的牆被水沖壞,魏王請求投降,秦國完全佔領了魏國的土地。

二十三年,秦王再度徵召王翦,強行起用他出任官職,派他帶兵進攻楚國。王翦佔領了陳縣以南一直到平輿地區,俘獲了楚王。秦王巡遊到達郢都和陳縣。楚國的將軍項燕扶立昌平君作為楚王,在淮南地區起兵反秦。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伐楚國,大敗楚軍,昌平君戰死,項燕也因此而自殺。

二十五年,秦國大規模地發動軍隊,派王賁統率,在遼東地區攻打燕國,俘獲了燕王喜。回軍攻打代國,俘獲了代王嘉。王翦也最終平定了楚國的江南地區;降服了越君,設置了會稽郡。五月,下令允許天下舉行宴飲慶賀。

二十六年,齊王建和他的丞相後勝發動軍隊防衛齊國的西界,不和秦國交往。秦國派將軍王賁從燕地向南攻打齊國,俘獲齊王建。

秦剛剛統一天下,秦王對丞相、御史下令說:「前些日子韓王奉納土地和進獻國璽,請求作為藩臣,不久就違背了盟約,和趙國、魏國聯合反叛秦國,所以興兵討伐韓國,俘獲了它的國王。寡人認為這樣做該很圓滿了,大概可以停止戰爭了。趙王派他的丞相李牧前來訂立盟約,因此歸還了他們的質子。不久他們就背棄了盟約,在太原反叛我國,所以興兵誅伐他們,俘獲趙國國王。趙國公子嘉又自立為代王,所以又舉兵出擊消滅了他。魏王起初訂立盟約表示臣服歸入秦國,不久就和韓國、趙國合謀襲擊秦國,秦軍官兵進行誅伐,於是打垮了他們。楚王奉獻青陽以西的土地,不久就違背盟約,襲擊我國的南郡,因此發兵進行誅伐,俘獲它的國王,於是就平定了楚地。燕王昏庸亂政,他的太子丹才能夠暗地裡命令荊軻到秦國來行刺,秦國的官兵們進行誅伐,滅亡了他的國家。齊王採用後勝的計策,斷絕了和秦國的通使往來,想要作亂,官兵們前去進行誅伐,俘獲了那個國王,平定了齊地。寡人以渺小的身軀,興兵誅伐暴亂,仰賴宗廟祖先的威靈,六國的國王全都稱臣認罪,天下完全得到安定。如今若不更改名號,就無法稱揚我所取得的功業,使它流傳給後世。你們討論一下帝王的稱號。」

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都說:「以前五帝的疆土縱橫千里,在這以外的侯服、夷服地區的諸侯們,有的朝貢天子,有的不朝貢,天子不能加以控制。如今陛下發動正義的軍隊,消滅了殘暴的賊子,平定了天下,海內設立郡縣,法令因此統一,這是自上古以來不曾有過的功業,是五帝所不能達到的。臣等謹慎地和博士們討論的結果是:『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為尊貴。』臣等冒死呈上尊號,王應稱為『泰皇』。天子之命稱為『制』,天子之令稱為『詔』,天子自稱叫做『朕』。」秦王說:「除去『泰』字,留用『皇』字,再採用上古『帝』位的稱號,尊號叫做『皇帝』。其他就依照你們的建議。」於是天子下令說:「可。」追加尊號稱莊襄王為太上皇。又下達制書說:「朕聽說在上古時候有號而沒有謚,中古時有號,死後又按照他的行為定立謚的稱謂。像這樣,就是兒子評論父親、臣子評論君主了,這樣做很沒有好處,朕不能採取這種做法。從今以後,廢除謚法。朕稱始皇帝,後世以數字標誌,從二世、三世直到萬世,讓它的傳遞無窮無盡。」

始皇帝推算金、木、水、火、土五德終始循環相生相剋的原理,認為周朝得到火德,秦代替周的火德而興盛,就必須推從周德所不能勝過的水德。現在應該是水德開始,就要更改每年的起始月,朝臣們元旦入朝慶賀都從十月初一日開始。衣服、旌旗、符節的色彩都崇尚黑色。數目以六為基數,符信、法冠都是六寸,而車輿的寬度為六尺,六尺作為一步,每乘車拉車的馬定為六匹。把黃河改名叫德水,因為開始運行水德。以剛毅狠戾刻薄作為施政的手段,凡事都依法辦理,苛刻而沒有仁慈恩惠和道義,以為這樣做了以後才能符合五德運行的原則。於是施行殘酷的刑法,犯罪的人很長時間得不到赦免。

丞相王綰等人上奏說:「諸侯剛剛被消滅,燕、齊、楚地區偏遠,若不設置王國,就無法鎮守這些地區。請求封立各位皇子作為王,希望皇上能夠允許。」始皇帝把這個提議下發給群臣們討論,群臣們都認為這樣做更便於治理。廷尉李斯建議說:「周朝文王、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及同姓諸侯非常多,但是後來宗屬關係疏遠,他們相互攻擊如同仇敵一般,諸侯們接連不斷地相互誅殺征伐,周天子不能制止。如今海內仰賴陛下的神靈而成為統一的天下,各地都設立了郡縣,各個子弟和功臣用國家的賦稅收入重賞他們,這樣做就很容易控制。使天下沒有二心,這樣才是安定國家的政術。設置諸侯不便於治理國家。」始皇帝說:「天下的人都飽受了無休無止的戰爭苦難,就是因為有諸侯王的存在。仰賴宗廟先祖的神威,天下剛剛平定,又要重新設立王國,這是在種下戰爭的禍根,而想求得天下安寧發展,豈不是非常困難嗎!廷尉的意見是正確的。」

全國分成三十六郡,郡中設置郡守、郡尉、監御史等官職。把民眾改稱為「黔首」。賞賜天下的人宴飲共同慶賀統一。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陽,熔化以後鑄成大鐘,又鑄造了十二個銅人,各重千石,放置在宮廷中。統一法律和度量衡。統一車輛的規格。統一書寫的文字。秦朝的版圖東邊到達大海及朝鮮,西邊到達臨洮、羌中,南邊到達北向戶,北方據守黃河作為關塞,依傍著陰山直至遼東。把天下十二萬戶豪富遷徙到咸陽。各代先祖的陵廟以及章台宮和上林苑都設置在渭水南岸地區。秦每滅亡一個諸侯國,都描繪出這個侯國宮室的圖形,在咸陽北阪地區仿建,南面瀕臨渭水,從雍門向東直到涇水、渭水的匯合處,殿屋之間有天橋和環行的長廊相互連接。把從諸侯國所得到的美人、鐘鼓,都安置在這些宮殿中。

二十七年,始皇帝巡視隴西、北地郡,越過雞頭山,經過回中宮。在渭水的南面建造信宮,不久又改信宮名為極廟,象徵天極。從極廟修築道路直通酈山,建造甘泉宮前殿。又在馳道兩旁築造垣牆,從咸陽貫通到這裡。這一年,普遍賞賜一級爵位,又增修供皇帝巡行各地的大道。

二十八年,始皇帝向東巡視郡縣,登上鄒地的嶧山。樹立了石碑,和魯地的各位儒生商討碑文,刻石歌頌秦朝的功德,並且討論了封禪、望祭名山大川的事宜。於是就登上泰山,樹立石碑,築土壇立祠祭祀天神。下山時,狂風暴雨驟至,在樹下避雨休息,因此封這顆大樹為五大夫。在梁父山掃除整潔地面而舉行祭祀。立石刻碑,碑文內容是:

皇帝登臨大位,制訂昌明法規,臣下克謹遵行。時在二十六年,首次統一天下,無不降服稱臣。親自巡視遠方,登上這座泰山,遍覽東土邊極。隨臣追思業跡,推求創業本源,恭敬歌誦功德。治國主張暢行,各種產業適宜,一切都有法規。大義美好昌明,足以垂教後世,順承而不變更。皇帝聖明勤業,已經平定天下,治國仍不懈怠。每日早起晚睡,建設長久福利,專意推重教誨。訓解經義通達,遠近都加治理,全遵聖人意志。貴賤等級分明,男女依禮行事,人人慎遵職守。光明通照內外,到處安泰清淨,功效流傳後世。教化無窮無盡,遵奉先皇遺詔,永受重大警戒。

於是就沿著渤海向東行進,經過黃縣、裍縣,越過成山峰頂,登上之罘山,樹立石碑歌頌秦的功德,然後離去。

向南登臨琅邪山,舉行大型娛樂活動,在這裡逗留了三個月。於是遷徙三萬戶百姓居住在琅邪台下,免除了他們十二年的賦稅徭役。建造琅邪台,樹立石碑,刻寫碑文頌揚秦朝的功德,表明他躊躇滿志的心意。碑文寫道:

時在二十八年,始皇開始稱帝。法度端正公平,萬物有了綱紀。彰明人事之道,父子親愛和合。皇帝仁義聖智,宣明各種道理。親至東方安撫,同時慰勞兵士。大業已經完成,於是親臨海濱。皇帝功勳卓越,操勞根本大事。重農抑制工商,百姓因此富足。普天之下團結,專心實現帝志。器械統一度量,統一書寫文字。日月所照之處,舟車行駛之地,徹底執行王命,無不稱心如意。順應四時興事,決策全由皇帝。匡正不良習俗,規劃山川大地。憂恤民眾疾苦,日夜從不懈怠。除疑制定法律,都知遵守法紀。地方官長盡職,治理規範平易。措施必定恰當,無不處理完善。皇帝非常聖明,親臨察視四方。無論尊卑貴賤,不越等級列行。奸邪無處容身,致力純貞善良。大小事務盡力,無人敢於怠荒。無論遠近偏僻,專求肅敬端莊。正直敦厚忠實,事業才能久長。皇帝浩大功德,存恤安定四方。誅亂除去禍害,興利致福無疆。按照時節興事,百業繁榮增殖。民眾因此安寧,不需動用兵革。六親相互連保,終無寇亂盜賊。歡欣遵奉教化,全都知曉法式。天地四方之內,都是皇帝疆土。西方跨過流沙,南方到達北戶。東方擁有東海,北方超過大夏。人跡所到之處,無不歸服稱臣。功業蓋過五帝,澤惠施及牛馬。莫不受其恩德,人人安居樂業。

秦王兼併諸侯而擁有天下,建立名號稱為皇帝。於是來撫慰東方地區,到達了琅邪。列侯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狀(原文為「隗林」,誤)、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隨從巡視,皇帝和他們在海上共同商議。說:古代的帝王們,擁有的國土不過方圓千里,諸侯們各自固守所受封土,或來朝或不來,相互侵暴作亂,殘殺征伐不止。他們還刻金石,來記自己功業。古時候的五帝三王,知識教化不同,法令制度不明,借助鬼神威力,欺騙遠方民眾,實和名號不稱,所以不能長久。自身還沒亡歿,諸侯已經背叛,法令不能施行。如今皇帝統一海內,分為直轄郡縣,天下和睦清平。顯揚祖先宗廟,行大道施德政,尊號大稱成功。群臣們共同稱頌皇帝的功德,刻在金石上面,作為永久典範。

這件事完成以後,齊地人徐 等呈上奏書,說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裡。請求能夠齋戒沐浴,率領童男童女前往尋覓仙人。因此派遣徐 率領幾千名童男童女,進入海中去尋求仙人。

始皇帝從東方返回,經過彭城,親自齋戒祈禱祭祀,想要把當年掉落在泗水中的周鼎打撈上來。派遣一千人潛入水中搜尋它,沒有得到。於是向西南渡過淮水,前往衡山、南郡。坐船在湘江中行進,到達湘山祠。遭遇大風,幾乎不能渡江。皇上問博士說:「湘君是什麼神?」博士回答說:「據傳說,堯的女兒,舜的妻子,葬在這裡。」因此始皇帝大怒,派遣三千名服刑的罪犯把湘山的樹木全部砍伐,使這座山現出紅土成了光禿禿的。皇上從南郡經由武關回到都城。

二十九年,始皇帝到東方去出遊。到達陽武縣博狼沙地方,被刺客所驚擾。沒有捕到這個刺客,於是命令全國進行十天的大搜捕。始皇帝登上之罘山,立碑刻石,碑文內容是:

時在二十九年,正當仲春季節,陽和氣息剛起。皇帝東行遊覽,巡視登上之罘,親臨觀賞大每。隨臣稱讚美景,想起偉業根源,追頌建功之本。大聖始創治道,建立確定法度,彰明大綱大紀。對外教化諸侯,佈施文治恩德,曉明大義之理。六國迴避教化,貪婪狠戾無已,暴虐殺伐不止。皇帝哀憐眾生,出動軍隊討伐,奮揚武威功德。仗義誅討示信,神威懾服遠方,無人敢不臣服。消滅強暴勢力,振救無辜民眾,平定遠近四方。廣施英明法度,主宰治理天下,成為永世典範。多麼偉大啊!宇宙神州之中,順從遵循聖意。群臣稱頌功德,請求刻之於石,流傳後世作常法。

在東觀刻石的頌辭是:

時在二十九年,皇帝春天巡遊,觀覽視察遠方。一直來到海邊,於是登臨之罘,欣賞初升朝陽。遙望廣麗山川,隨臣全都追念,立道極為英明。聖人法令初創,清理疆內異端,對外誅伐暴強。武威宏揚暢達,振動遠近四方,擒滅六國之王。開拓一統天下,根除災難禍害,永遠停息戰亂。皇帝英明聖德,經略治理天下,視聽處事不怠。謀劃樹立大義,設置各種器械,都有顯著標誌。臣子盡職守分,各自明確權限,政事都無嫌疑。民眾移風易俗,遠近同一法度,終身絕無過錯。常職已經確定,後代遵循先業,永遠繼承聖治。群臣讚美功德,稱頌聖人偉績,請求刻石之罘。

事後不久,就前往琅邪,經過上黨回到京城。

三十年,沒有特殊的事情。三十一年十二月,把臘月的名稱改為「嘉平」。賞賜給民眾每一百戶六石米、二隻羊。始皇帝身著便裝在咸陽暗中巡視,和四名武士一起,夜裡出來,在蘭池宮遇到盜賊行刺,被置於危險的窘迫境地,武士擊殺了盜賊,在關中地區進行了二十天的大搜捕。米價漲到一千六百錢一石。三十二年,始皇帝前往碣石,派遣燕人盧生尋求仙人羨門、高誓。在碣石城門刻立碑石。拆毀了內外城牆,挖通了堤防。刻石的碑文是:

皇帝發動軍隊,誅戮無道君王,為了平息叛逆。武功消除暴逆,文治平復無罪,民心全都順服。按功頒行賞賜,德澤遍及牛馬,皇恩肥育國土。皇帝奮起神威,以德兼併諸侯,開始一統太平。拆除關東城郭,挖通河川堤防,剷平四方險阻。地勢既已蕩定,百姓再無徭役,天下全都安撫。男子樂於田作,婦人修治女紅,事事各有秩序。恩澤廣覆各業,合力奮勉耕田,無不安居樂業。群臣頌稱功烈,請求刻立此石,永垂後世楷模。

因而派遣韓終、侯公、石生去覓求仙人不死的奇藥。始皇帝巡視北方邊地,從上郡進入都城。派遣到海中尋求仙人的燕人盧生返回,為了鬼神的事,因而呈奏他所抄錄的圖讖書籍,書上說:「滅亡秦的是胡。」始皇帝於是派遣將軍蒙恬出動三十萬軍隊向北進擊胡人,攻取了河南地區。

三十三年,征發那些曾經逃亡的罪犯、典押給別人家做奴隸的人、商販,去攻取陸梁地區,設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個郡,派遣受貶謫的人去防守。在西北地區驅逐了匈奴。自榆中沿黃河向東,一直連接到陰山,設立了三十四個縣,在黃河岸邊築城作為關塞。又派遣蒙恬渡過黃河攻取高闕、陽山、北假一帶地方,修築亭台屏障等來驅逐戎狄。遷徙被貶謫的人,充實到新設置的縣。發佈禁令不得祭祀。有彗星出現在西方。

三十四年,貶謫那些不秉直辦理訟獄的人,去修築長城及戍守南越地區。

始皇帝在咸陽宮設置酒宴,有七十位博士上前祝酒。僕射周青臣上前頌揚說:「從前秦國的土地不超過千里,仰賴陛下的神靈聖明,平定了海內,驅逐了蠻夷部族,使日月所能照到的地方,沒有人不稱臣順服。把諸侯封國改成了郡縣,使每個人都各自安居樂業,沒有戰爭的禍患,這個偉大的功業流傳萬世,從上古以來沒有人能趕得上陛下的神威和功德。」始皇帝非常高興。博士齊地人淳於越進言說:「我聽說殷朝、周朝統治天下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和功臣,來作為自己的枝葉和輔佐。如今陛下擁有海內,而您的子弟卻是匹夫平民,一旦突然出現了像田常、六卿一樣的亂臣,沒有藩輔,將用什麼來相互救助呢?凡事不師法古制而能長久的,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如今周青臣又當面奉承而使陛下加重過失,他不是忠臣。」

始皇帝把這件事下發給群臣討論。丞相李斯說:「五帝的政治措施不相重複,三代的國家制度不相因襲,各自根據當時的需要來進行治理,他們不是有意相反,而是時變勢異的結果。如今陛下創建了偉大的功業,建立了流傳萬世的功勳,根本就不是愚儒所能理解的。而且淳於越所說的是三代時候的事,又有什麼值得取法的?從前是因為諸侯並立而互爭短長,所以才用優厚待遇招攬遊學之士。如今天下已經平定,法令出於一統,百姓居家就應該努力從事農工生產,士人就應該學習法令刑禁。如今那些儒生不傚法當今而要學習古代,用來誹議當世,搞亂百姓的思想。丞相李斯冒死進言:古時候天下分散混亂,沒有人能夠統一,所以使得諸侯並立興起,有所論說都是稱引古代而損害當今,用虛言加以粉飾來攪亂事實,人們只認為他們自己私下所學是正確的,而指責皇上所建立的制度。如今皇帝擁有一統的天下,辨別了是非黑白並規定了一切決策於至尊。而那些私家之學相互勾結,非議法令教化,這些人一聽到政令發佈,就各自用他們所學的主張加以評論,居朝中就在內心指責,出來後就在街巷議論,在君主面前他們誇耀自己所主張的學說來博取名聲,用有不同於當今的觀念來表示高明,率領著一群追逐者對政府造謠誹謗。這樣的情況不加以禁止,就可以使在上的君主威勢下降,在下的臣子結成朋黨。我認為禁止這種趨勢是合適的。我請求命令史官把除《秦記》以外的史書都焚燬。不是博士官的職務需要,天下若有人敢於隱藏《詩》《書》、百家典籍的,都應該將這些典籍交到守、尉等地方官府一同焚燒。若有人敢相聚論說《詩》《書》的就要被當眾處死。用古事來非議當今的人要被誅滅全族。官吏中若有知道和看見而不檢舉的人和他們同罪。命令下達後三十天內仍不燒書的人,要被處以黥刑後發配到邊疆去修築長城。所不燒的書籍,是有關醫藥、卜筮和種植一類的書籍。如果想要學習法令,就應拜官吏為師。」皇帝下達制書說:「可以。」

三十五年,修築大道,經過九原郡抵達雲陽,挖山填谷,逕直相通。這時候始皇帝認為咸陽人口太多,先王的宮廷又太小,我聽說周文王定都在豐,武王定都在鎬,豐、鎬兩城一帶,才是帝王定都的地方。於是在渭水南面的上林苑中營建朝會的宮殿。首先建築了前殿阿房宮,這座宮殿東西寬五百步,南北長五十丈,宮內可以坐下萬人,下面可以豎立五丈高的大旗。周圍環繞著迴廊通道,從殿下一直通到南山。在南山的峰頂建造宮闕。又修造天橋,從阿房宮跨過渭水,連接到咸陽,來象徵天空中的閣道星橫跨銀河抵達營室星。阿房宮還沒有建成,建成以後將要另外選擇一個美好的名字來稱呼它。因為這座宮建築在阿房,所以天下的人把它叫做阿房宮。受過宮刑和被判徒刑的七十多萬人,被分別派去建造阿房宮,或是修築驪山墓。在北山開採石料製作石槨,把蜀地、楚地的木材都伐取運來。關中地區的宮殿總計建有三百座,關外建有四百多座。這時候在東海邊上的朐縣界內樹立石碑,用它作為秦國的東大門。因而遷徙民眾三萬戶到驪邑,五萬家到雲陽,都免除他們十年的賦稅和徭役。

盧生勸導始皇帝說:「我們這些臣子去尋求靈芝奇藥和仙人,常常是找不到,好像有什麼東西傷害了他們。方術要和人主相合的時候,人主應該隱瞞行蹤來遠離惡鬼,遠離了惡鬼,真人才能來臨。人主所在的地方讓臣子們知道了,就會傷害神靈。作為真人,是進入水中不會粘濕,闖入火中不會燒傷,凌駕在雲氣之上,和天地共長久的。如今陛下治理天下,還不能做到清靜安寧。希望皇上所居處的宮殿不要讓別人知曉,做到這樣以後才或許可能求得不死之藥。」於是始皇帝說:「我仰慕真人。」就稱自己叫「真人」,不再稱做「朕」。於是下令將咸陽周圍二百里以內的二百七十座宮觀,用空中的復道和有圍牆的甬道互相連接起來,把帷帳、鐘鼓、美女安置在裡邊,並分別登記在案而不准許移動。皇帝有所臨幸,假若有人透露出他所在地方,就要被判罪處死。

始皇帝幸臨梁山宮,從山上看到丞相擁有龐大的車騎衛隊,很不滿意。宮中有人將這件事告知丞相,丞相以後就減省了隨從車騎。始皇帝知道後大怒道:「這一定是宮中有人將我的話洩露出去了。」立案審問而沒有人肯供服。在這個時候,始皇帝就下詔逮捕當時在他身旁侍從的所有宮人,把他們全部殺死。從此以後再沒有人知道始皇帝的行蹤所在。聽取群臣們上奏國事,和群臣領受始皇帝的決策,都在咸陽宮中舉行。

侯生和盧生相互謀劃說:「始皇帝的為人,是天性剛烈狠毒,而且自以為是,從一個諸侯起家,兼併了天下,他的心志得到了滿足、行動也為所欲為,認為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能夠勝過他自己的。他專門任用治獄的官吏,使治獄的官吏能夠得到皇帝的親近和寵幸。博士官雖有七十人,但只是備員充數而得不到任用。丞相和各位大臣都只是領受皇帝的成命,一切政務都要依靠皇上來決策辦理。皇上歡喜用刑法殺戮的方法來建立他的帝王權威,天下之人都害怕獲罪而只想保持住自己的俸祿,沒有誰敢於竭盡忠誠。皇上不能聽到自己的過失而日益驕橫放縱,臣下被皇上的威嚴所懾服而用說謊、欺瞞的方法來取得皇上對自己的寬容。秦法中規定,一種方術不能試驗兩次,如果沒有應驗,就要被處死。然而占候星象雲氣的雖多到三百人,他們都是良士,卻因為畏懼皇帝的忌諱而阿諛,不敢直言始皇帝的過失。天下的事無論大小都由皇上決定,以致於皇上每天批閱的上奏文書要用秤稱,白天黑夜都有奏呈,不批閱完規定數量的奏呈就不能休息。貪戀權勢到了這樣的地步,我們不應該替他尋求仙藥。」因此他們二人就逃跑了。始皇帝聽說他們逃走的事,就非常憤怒地說:「前些時候我收集天下不合實用的書籍全都銷毀了,廣泛地召求了許多文學、方術人士,希望通過他們謀求太平,方士想要煉丹來求得奇藥,如今聽說韓眾離去而不再還報,徐 等人花費的錢要用萬來計算,最終沒有能得到仙藥,每日只是相繼聽到報告他們為奸謀利的消息。盧生等人,我對他們既很尊重又給予了很多的賞賜,如今他們卻誹謗我,是誇張我的失德。那些在咸陽的方士儒生,我派人去察問了,有的人在製造妖言來惑亂民眾。」因此派御史全面查究審問那些方士儒生,那些方士儒生相互牽扯告發,就從中查出觸犯禁令的有四百六十多人,把他們全部活埋在咸陽,使天下的人知曉這件事,藉以警告後人。又增派更多的流放人員遷往邊境戍守。始皇帝的長子扶蘇勸諫說:「天下剛剛平定,遠方的民眾還沒有歸附,那些儒生都誦讀詩書傚法孔子,如今皇上一律運用重刑制裁他們,臣子擔心天下不會太平安寧,希望皇上明察這件事。」始皇聽後大怒,派遣扶蘇到北方的上郡去監督蒙恬的軍隊。

三十六年,火星擾亂了應有的行次,侵入了心宿三星。有一顆流星墜落在東郡,落到地面成了一塊隕石。民眾中有人在這塊石上刻下文字說「始皇帝死後國土就要分裂」。始皇帝聽說這件事,派遣御史逐一查問,沒有人供服,就把在這塊隕石旁邊居住的民眾全部捉來誅殺掉,接著又把這塊隕石焚燒銷毀。始皇帝悶悶不樂,命令博士寫作《仙真人詩》,等到他出遊天下的時候,就傳令樂工演奏歌唱。

秋天,使者在晚間從關東路過華陰平舒的道路,有一個人手裡拿著一塊玉璧攔住使者說:「替我把這塊璧送給蟛池君。」接著又說:「今年祖龍將會死去。」使者詢問其中的緣由,接著那個人忽然就不見了,把他的那塊玉璧放下後離去了。使者奉獻了玉璧並將這件事詳細報告給始皇帝。始皇帝聽後沉默了好久,說:「山鬼本來只不過是知道一年以內的事。」退朝以後又說:「祖龍,是人類的祖先。」命令御府察檢這塊璧,原來是二十八年出外巡行渡過長江時所沉下的那塊玉璧。因此始皇帝占卜這件事,卦辭顯示的是巡遊遷徙才會吉祥。遷徙三萬家民戶到北河榆中定居。賞賜每戶一級爵位。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日,始皇帝出遊。左丞相李斯隨行,右丞相馮去疾留守都城。幼子胡亥因為羨慕出遊而請求跟從,皇上准許了他的請求。十一月,巡行到雲夢,在九疑山望祭虞舜。坐船順江漂浮而下,觀覽籍柯,渡過海渚,經過丹陽縣,到達錢塘縣。來到浙江邊上時,因水波洶湧,就向西行進了一百二十里,從江水最狹窄的地區渡江。登上會稽山,祭祀大禹,遙望南海,立石碑刻字而歌頌秦德。石刻的碑文是:

皇帝功業偉大,平定統一天下,德澤恩惠悠長。時在三十七年,親自巡視天下,周遊瀏覽遠方。於是登臨會稽,省察當地風俗,民眾恭敬端莊。群臣稱頌功德,尋求事跡本原,追敘道術高明。秦聖君臨天下,始定刑名法度,光揚舊有規章。初定法規程式,審別百官職任,建立永久紀綱。六王專橫背叛,貪婪狂傲兇猛,率眾自行逞強。恣意施行暴虐,依恃武力驕縱,屢次挑起戰爭。暗地派遣間諜,從而奉行合縱,行為卑鄙獗猖。內心修飾詐謀,對外派兵侵邊,導致興起禍殃。扶義振威誅伐,剷除強暴背亂,亂臣賊子滅亡。聖德廣佈深密,天地四方之中,被受恩澤無疆。皇帝統一宇內,同時治理萬事,遠近盡都清明。調協掌理國務,考察驗正事實,各使符合名分。貴賤都能通達,善惡陳說在前,沒有分毫隱情。省過宣達大義,有子而又改嫁,視為叛夫不貞。內外分隔防範,禁止放蕩淫亂,男女貞潔信誠。丈夫淫於他室,殺他沒有罪過,男子應守規程。妻子逃走另嫁,子不認她為母,都受教化廉清。盛世潔澄風俗,天下承受新風,廣被美好常經。都能遵循法度,和睦安泰敦勉,無不順從命令。民眾美善清潔,人們樂於守法,天下永保太平。後世敬業奉法,永保盛世無極,國家不會覆傾。隨臣稱頌偉業,請求刻立此石,永遠垂示美銘。

回程經過吳縣,從江乘縣渡過長江,沿著海岸北上,到達琅邪。

方士徐 等人入海尋求神藥,好幾年還沒得到,花費繁多,害怕受到譴責,於是他詐稱:「蓬萊仙藥可以得到,但是因為經常被大鮫魚所襲擊,所以不能到達。我希望皇帝派遣善射的人和我們一同去尋取,如果見到大鮫魚就用連發的弓弩射殺它。」始皇帝夢見和海神交戰,海神的形狀如同人一般。詢問圓夢的博士,博士說:「水神不能看見,是因為有大魚蛟龍在它的周圍守侯。如今皇上祈禱祭祀都非常嚴謹,還出現這類惡神,應當把它除掉,這樣善神就可以來臨。」就命令入海求仙的人攜帶捕捉大魚的用具,而始皇帝自己出海也裝備了連弩等候見到大魚出現的時候射殺它。從琅邪向北航行到榮成山,沒有見到大魚。再航行到之罘山,其間見到了巨大的魚,射殺了一條。就沿著海岸向西走。

始皇帝到達平原津染上了疾病。始皇帝討厭提到死,群臣沒有人敢說死的事。皇上的病情更加嚴重,才寫了一封加蓋御印的書信賜給公子扶蘇,上寫:「到咸陽來參加治辦我的喪事而把我安葬。」書信已經封好,存放在中車府令趙高處加蓋符璽,還沒有授給使者傳送。七月丙寅日,始皇帝在沙丘平台崩逝。丞相李斯因為皇上在都城外崩逝,恐怕各個公子及天下人會搞政變,所以隱密這件事,不發佈喪事。始皇帝的屍體裝進棺材而用既密閉又通風的轀涼車運載。由以前皇帝寵幸的宦官們陪乘駕車,所到之處如同以往一樣進獻食物。百官們也如同以往一樣奏事,宦官就在轀涼車中批准他們所奏的事務。只有始皇帝的兒子胡亥、趙高及平時所寵信的宦官總共五六個人知道皇帝已經死去。趙高以前曾教授胡亥讀書和學習刑法律令等事,胡亥私下很寵幸他。趙高就和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陰謀打開始皇帝所簽封的賜給公子扶蘇的書信,而更換成詐稱李斯在沙丘親自接受始皇帝的遺詔,立兒子胡亥為太子。又另外寫了一封賜給公子扶蘇和蒙恬的書信,其中列舉了他們的「罪狀」,賜他們一死。這些事的詳細內容寫在《李斯列傳》中。他們起程回咸陽,就從井陘抵達九原。恰逢暑熱時期,皇上所居的轀涼車散發出臭氣,於是詔令隨從的官吏在車中載上一石鮑魚,用這個辦法掩飾始皇帝屍體的臭氣。一行人從直道趕回咸陽,發佈治喪的公告。太子胡亥承襲皇位,成為了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帝安葬在酈山。

始皇帝剛開始即位的時候,就開鑿了酈山而建造墳墓。等到統一了天下以後,又從全國各地送來七十多萬徒隸,開挖三重泉水的深度,用銅水澆鑄堵塞隙縫後再把外棺放進去,又把宮殿和所設的百官位次,以及奇器珍怪等寶物拿來滿滿地藏在其中。命令工匠製作帶有機關的弩箭,假若有人盜墓穿鑿進去就會被射殺。用水銀模擬成百川江河大海,利用機關使它相互灌輸流動,塚的頂壁上依據天文圖案進行裝飾,塚的下部依據地理圖形加以佈置。用娃娃魚的脂肪做蠟燭,估計它能燃燒很久而不熄滅。二世皇帝說:「先帝的後宮中那些沒有生子的妃嬪不宜出宮。」都命令她們陪從皇帝而死,被賜死的人很多。靈柩下葬以後,有人說工匠們製造機關,對所藏寶物都非常瞭解,如此貴重的寶藏旦夕間就會被他們洩露。所以安葬大事完結,珍貴寶物已經埋藏,就封閉了墓道中門。又把墓道的外門放下來,把工匠和負責填放寶物的人全部封閉在裡邊,沒有再能出來的人。在墓塚上種植草木而使它成為一座山的形狀。

二世皇帝元年,胡亥二十一歲。趙高擔任郎中令,他受到二世皇帝的信任而專權用事。二世皇帝下詔,增加始皇帝寢廟祭祀時候的犧牲等貢品及祭祀山川百祀典禮的貢物。又命令群臣們討論推尊始皇帝廟的事。群臣們都跪在地上叩頭說:「古時候天子的祖廟是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雖經萬世這個禮制仍然沒有被廢毀。如今始皇帝廟是極度尊貴而無以復加的,四海之內都要按職階貢獻祭品,又增加了牛、羊、豬等祭牲數量,祭祀的禮儀都已完備,其他廟祭的各項標準不要有比這個還高的。先王的廟宇有的在西雍,有的在咸陽。天子所遵行的禮儀應當是只到始皇帝廟去親自奉醇酒祭祀。從襄公以下的廟加以廢毀,所建造祭祀先王的廟共七座。由群臣按照禮法前去祭祀,就把始皇帝廟尊奉為秦皇帝的祖廟。皇帝仍舊自稱為『朕』。」

秦二世和趙高相謀劃說:「朕年紀輕,又剛剛登位,民眾還沒有歸附。先帝到各郡縣去巡視,來顯示強大,以便用威權震服海內。我如今靜享安然而不去巡視,就會被人看成懦弱無能,這樣就無法統治天下。」春天,二世到東方巡視郡縣,李斯隨從。到達碣石山,又沿海南下,到達會稽,並且在始皇帝以前所豎立的刻石上都又刻上文字,石碑邊旁又刻上從行大臣的姓名,藉以彰揚先帝的偉大功業和盛德:

皇帝說:「金石碑刻全是始皇帝所豎立的。如今我襲號稱皇帝,而金石刻辭中不稱始皇帝,這樣時代久遠了以後,就好像是後世皇帝所豎立的,以致不能稱揚始皇帝的功業和盛德。」丞相臣李斯、臣馮去疾、御史大夫臣德冒死上奏說:「臣等請求把這份詔書全部刻在石碑上,這樣就變得明白了。臣子冒死請求。」二世皇帝下達制書說:「可以。」

結果巡行到遼東然後返回。

這時候二世皇帝就遵從採用趙高的謀劃,申明法令。他私下和趙高商議說:「大臣們不順服,官吏的勢力還很強大,再加上各位公子必然要和我爭奪帝位,對這些又該如何處理呢?」趙高說:「臣子本來很願意說,但是沒有敢說。先皇帝的大臣,都是在天下人中具有累世功名的貴人。為國家積累功業世代勞苦已經相傳很久了。如今我趙高平素就是一位無功無勳的賤人,幸而得到陛下的抬舉,讓我官居高位,掌握宮禁中的事務。大臣們對這個安排都怏怏不樂,只是表面上順從我,其實他們心裡不服氣。如今皇上出巡,還不趕緊借這個時機清查出那些有罪的郡縣守尉而把他們誅殺掉,這樣在上可以威震天下,在下可以除去那些皇上平時所不滿的人。如今這個時候不提倡傚法文治而一切應該取決於武力,希望陛下依據時勢當機立斷不要遲疑,抓住群臣還來不及合謀反叛的時機採取行動。聖明的君主收攬重用前朝遺留下來的民眾,對於地位卑賤的人,使他變得高貴;對於貧困的人,使他變得富足;對於前朝被疏遠的人,給予親近寵信,這樣就能實現上下團結而使國家安定。」二世皇帝說:「這個辦法很好。」於是對大臣和各個公子進行誅殺,又假借罪名牽連逮捕了一些職位較低的近侍官中郎、外郎和散郎,沒有一個人能夠免除罪責,並且又把始皇帝的六個皇子殺死在杜縣。公子將閭等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內宮中,因為等待議定他們的罪名被單獨拖延在後。二世皇帝派使者傳令將閭說:「公子不臣服君上,你的罪過應當處死,官吏將要執行法令了。」將閭說:「宮廷的禮法,我從來不敢不順從贊禮官員的引導去做;朝廷上的位次,我從來不敢失節錯亂;領受皇帝的命令回答提問,我從來不敢失言錯答。憑什麼說我不臣服?我希望能夠明白地知道我所犯的罪過以後再接受死罪。」使者說:「我不可能參加謀議,只是奉詔書行事。」將閭於是仰天大呼上天三聲,他叫道:「天啊!我沒有罪!」兄弟三人都流著眼淚拔劍自殺。宗室的人震驚恐慌。群臣當中有人諫說的就認定是誹謗朝政,大官吏們為保持他們的祿位而阿諛取容,民眾震驚恐懼。

四月,二世皇帝回到咸陽,說:「先皇帝因為咸陽朝廷太狹小,所以才營造了阿房宮。室堂還沒有建成,正遇到皇上崩逝,就命令那些營造的人停止建築,去到酈山陵上增培墳土。酈山的事徹底結束了,如今假若放下阿房宮營造的事不去完成,那就是有意顯示先帝興辦事業的過錯。」又重新修建阿房宮。同時派兵安撫四夷,一切遵行始皇帝時的方針。又廣泛地搜集了五萬精壯兵丁守衛咸陽,讓他們學習射箭和飼養供宮中玩賞的狗馬禽獸。咸陽附近應當消費糧食的人很多,估算糧食不足,所以向下調集各郡縣的糧食和草料,並且命令運糧食的人都要自帶乾糧,在咸陽三百里以內的地區不允許取用這些糧食。法令的施行更加嚴厲苛刻。

七月,戍卒陳勝等人在以前的楚地造反,國號為「張楚」。陳勝自立為楚王,據守在陳縣,派遣各路將領去攻佔土地。崤山以東各郡縣中的青年人因受秦朝官吏迫害的痛苦,都把郡守郡尉縣丞縣令等官吏殺死後起來造反,來響應陳涉,他們相互扶立成為侯王,聯合起來向西進軍,打著討伐秦朝的旗號,造反的人數多得數也數不清。謁者出使東方歸來,把各地造反的情況報告給二世皇帝。二世皇帝聽後暴怒,把他關進了監獄。後來又有使者到來,皇上詢問東方的形勢,使者回答說:「是一群土匪強盜,郡中的守、尉正在追捕他們,如今已經全部抓到,不值得擔憂。」皇上聽後非常高興。

武臣立自己為趙王,魏咎立為魏王,田儋立為齊王。沛公在沛縣起義。項梁在會稽郡起兵反秦。

二年冬天,陳涉所派遣的周章等人率領的軍隊向西攻到戲水,擁有兵卒幾十萬人。二世皇帝非常驚恐,和群臣商量說:「這該怎麼辦?」少府章邯說:「盜賊已經兵臨城下,而且人多勢強,如今就是調發附近郡縣的軍隊都已來不及了。酈山的徒隸人數眾多,請皇上赦免他們的罪過,發給他們武器來攻打盜賊。」於是二世皇帝大赦天下,委派章邯統率他們,打敗周章的軍隊而迫使他們潰逃,結果在曹陽殺死了周章。二世皇帝增派長史司馬欣、董翳領兵協助章邯攻打盜賊,在城父縣殺死了陳勝,在定陶縣打垮了項梁的軍隊,在臨濟城消滅了魏咎。在原楚國地區有名的賊盜將領都被殺死以後,章邯於是向北渡過黃河,在巨鹿攻打趙王歇等人。

趙高勸諫二世皇帝說:「先皇帝君臨天下統治了很長時間,所以群臣們不敢為非作歹進上奸邪的言論。如今陛下青春年少,又是剛剛即位,怎麼可以在朝廷上和公卿們決策國事呢?如果所決策的事一旦出現差錯,就是把自己的短處暴露在群臣面前。天子處在萬人之上而稱朕,本來就不應讓他們直接聽見皇帝的聲音。」因此二世皇帝經常住在宮禁中,和趙高決策各項政事。這以後公卿們很少能夠朝見皇帝。盜賊越來越多,而且不停地調派關中地區的軍卒到東方去征伐盜賊。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進言勸諫說:「關東地區成群的盜賊同時興起,秦朝派軍隊去誅伐他們,殺死的盜賊非常多,但是這樣仍然不能制止住他們。盜賊眾多的原因,都是因為戍守、漕陸運輸和各種差役太多太苦,以及賦稅太重。請求暫且停止修建阿房宮,減省四邊的屯戍和物資轉運。」二世皇帝說:「我聽韓非子說過:『堯、舜建居室採用原木做椽子而不加刮削,用茅草蓋鋪屋頂而不加剪裁,用土簋煮飯,用土甌喝水,即便是今日看門士卒的待遇,也不過這樣。大禹鑿通龍門,通達大夏,決通黃河雍塞的洪水,讓它導入大海,他親自手持挖土的杵和鐵鍬,泥水泡得他小腿都沒有汗毛了,即使是臣僕奴隸的勞苦也不比他這樣做更加劇烈。』凡是那些擁有天下而居於高貴地位的人,應該是隨心所欲而任意作為,君主威重而明布法令,在下的臣民們就不敢胡作非為,這樣就能駕馭海內了。至於說虞、夏的君主,高貴成為天子,還親身處在窮苦勞作的生活中,來為百姓作出犧牲,那樣做還怎麼可以傚法呢?朕尊貴為萬乘君王,卻沒能享有萬乘君王的實際。我想要建造千乘的車駕,組建萬乘的徒屬,以此來使我的名號得到切實的體現。而且先帝從諸侯起家,兼併了天下,天下已經安定,又對外抵禦四方的夷狄而使邊境得到安寧,建築宮室來表示他已完成豐功偉績的得意,你們看到了先帝的功業有了好的開頭。如今在朕即位的二年間,成群的盜賊同時興起作亂。你們不能禁止他們,又想要廢止先帝所要做的事業,這樣做首先是沒有什麼可以報答先帝,其次是不能為朕盡忠竭力,你們有什麼資格居處高位?」把馮去疾、李斯、馮劫囚入監獄,立案責問他們其他的罪過。馮去疾、馮劫說:「將相不能受侮辱。」他們自殺。結果李斯被囚禁,遭受五刑。

三年,章邯等人率領他們的軍隊包圍了巨鹿,楚國上將軍項羽率領楚軍前往救援巨鹿。冬天,趙高擔任丞相,終於判決了李斯的罪案而把他殺死。夏天,章邯等人作戰屢次失利,二世皇帝派人責問章邯,章邯恐懼,就派長史司馬欣到朝中請求指示。趙高不肯接見他,又對他不信任。司馬欣恐懼,逃出了咸陽,趙高派人捕捉他,沒有追到。司馬欣見到章邯說:「趙高在朝中總攬大權,將軍有功也要被誅殺,無功也要被誅殺。」項羽加緊攻打秦軍,俘獲了王離,章邯等人就率領軍隊投降了諸侯。

八月己亥日,趙高想要作亂,恐怕群臣不聽從他的命令,就預先設法進行測驗,他牽著一匹鹿獻給二世皇帝,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皇帝笑著說:「丞相看錯了吧?把鹿稱做馬。」又詢問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人默不做聲,有的人說是馬而阿諛順從趙高,也有人說是鹿。趙高因此暗地將說是鹿的人借用法律陷害。以後群臣都很畏懼趙高。

趙高以前曾屢次說「關東地區的盜賊是不會有什麼作為的」,等到項羽在巨鹿城下俘獲了秦將王離等人而繼續前進,章邯等人的軍隊屢次敗退,上書請求增援,燕、趙、齊、楚、韓、魏都擁立了自己的君王,自函谷關以東的地區,大體上都已反叛了秦朝官吏的統治而響應諸侯,諸侯們都率領著他們各自的兵眾向西進攻。沛公率領幾萬人已經攻克了武關,派人暗地裡和趙高聯絡。趙高恐怕二世皇帝發怒,誅殺到他的自身,就以生病為由推辭而不朝見。二世皇帝夢見一隻白虎咬了他車駕的左驂馬,他殺死了這只白虎。二世皇帝心中不快,感到很奇怪而去詢問占夢的人。占夢的人卜卦說:「涇水的水神在作怪。」二世皇帝就在望夷宮齋戒,準備祭祀涇水神,把四匹白馬沉入水中。派遣使者去責問趙高關於關東盜賊的事。趙高恐懼,就私下和他的女婿咸陽令閻樂、他的弟弟趙成商議說:「皇上不聽勸諫,如今事態緊急,就想把罪過推給我們家族。我想更換另置皇帝,改立公子嬰。子嬰為人仁厚謙卑,百姓們都擁護他的話。」派郎中合做內應,謊稱有大盜,命令閻樂召集官吏出動軍隊追擊,又劫持閻樂的母親安置在趙高府中作為人質。派遣閻樂率領官兵一千多人來到望夷宮殿門,綁捕了衛令僕射,說:「盜賊從這裡進去了,為什麼不加制止?」衛令說:「宮殿四周設有士卒守衛,非常嚴謹,怎麼會有盜賊敢進入宮殿?」閻樂就斬殺了衛令,率領官兵徑直進入宮殿,邊走邊射箭,郎官宦者非常驚駭,有人逃跑有人格鬥,格鬥的人就被殺死,被殺的有幾十個人。郎中令和閻樂一同進入宮殿,箭射到了皇上落坐的帷幄上。二世皇帝憤怒,召令左右的侍者,左右侍臣都惶恐混亂不敢挺身格鬥。二世身旁有一個宦官,伺候他而不敢離去。二世進入內宮,對他說:「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以至於落到這個地步!」宦官說:「臣子不敢說,所以才能保全。假如臣子早就說了,都已經被誅殺了,怎麼還能活到今日?」閻樂上前指著二世歷數他的罪惡說:「足下生性驕橫恣肆,任意誅殺不遵天道,天下的人共同背叛足下,足下還是自己考慮該怎麼辦吧!」二世說:「我是否能見丞相?」閻樂說:「不可以。」二世說:「我願意得到一郡的地方做一個王。」沒有得到允許。二世又說:「我情願做一個萬戶侯。」仍沒有得到允許。二世又說:「我情願和妻兒在一起做平民百姓,如同各個公子一樣。」閻樂說:「臣子接受丞相的命令,為了天下的人誅殺足下,足下雖然說了許多話,臣子不敢回報。」指揮他的士卒擁上前來。二世自殺。

閻樂回去向趙高報告,趙高就召集所有的大臣、公子,給他們通報了誅殺二世的情況。他說:「秦過去是一個王國,始皇帝能夠君臨天下,所以才稱帝。如今六國自己又重新擁立了國王,秦所控制的地區變得更小了,仍然沿用空名而稱帝,是不可以的。應該像以前那樣稱王,這樣更為便利。」擁立二世兄長的兒子公子嬰作為秦王。按照平民百姓的禮儀在杜南宜春苑中埋葬了二世皇帝。又讓子嬰齋戒,到宗廟中去拜見祖先,接受國王的印璽。齋戒了五日,子嬰和他的兩個兒子商議說:「丞相趙高在望夷宮殺害了二世皇帝,害怕群臣誅殺他,才假裝伸張大義來扶立我。我聽說趙高已和楚國訂立盟約,滅亡了秦的宗室以後他在關中稱王。如今讓我齋戒後去朝見宗廟,這是想要借朝見宗廟來殺害我。我假若宣稱有病而不去,丞相一定親自前來,來了就殺死他。」趙高多次派人來請子嬰,子嬰都不啟行,趙高果真親自前往,他說:「宗廟朝見這樣重大的事,王怎麼不去呢?」子嬰就在齋宮中刺殺了趙高,在咸陽當眾誅殺了趙高家的三族人。

子嬰做了四十六天秦王,楚國將領沛公攻破秦軍進入武關,就來到了霸上,派人去相約招降子嬰。子嬰自己用繩子拴著脖頸,坐著白馬素車,捧著天子的印璽信符,在軹道亭旁請降。沛公就進入咸陽,封藏了宮室府庫,退兵到霸上。過了一個多月,諸侯的軍隊趕到,項羽是各路諸侯的盟主,誅殺了子嬰和秦王室的各個公子以及宗室所有的人。就在咸陽大肆屠殺,燒燬秦國的宮室,俘獲其中的宮女,沒收秦國的珍寶和錢財,由諸侯們共同分享這些。滅亡了秦國以後,就把它的領土分割成三個王國,名叫壅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項羽為西楚霸王,主持國命分割天下賜封諸侯王,秦朝最終被滅亡了。這以後五年,天下被漢家王室安定。

太史公說:秦國的祖先伯翳,曾在唐堯、舜虞的時代建立了功勳,獲得了封土和被賜予姓氏。等到了夏朝和商朝的時代他們就衰微散落了。又到周朝衰落以後,秦國興起,在西垂建立城邑。從穆公以來,逐漸像蠶吃桑葉般的侵食諸侯,最終成就了始皇帝。始皇帝自認為他的功德超過了五帝,他擁有的國土比較夏、商、週三朝之王更為廣大,而羞恥和他們處在同等行列。賈誼對於秦代興衰的評論說得非常好啊!他說:

秦兼併了崤山以東地區諸侯的三十多郡,修整河津關塞,據守險要,整頓軍隊而把守這些重地。但是陳涉率領著由戍卒組成的幾百名散亂之眾,徒手揮臂大呼,不用弓箭戈戟等鋒利的兵器,只是拿著鋤柄和木棍,看到有人居住的房屋就能索取糧食,卻橫行於天下。秦國佔據著阻險地勢而不能守禦,佔據著關隘山梁而不能封鎖阻擋,擁有長戟而無銳利的攻擊力,擁有強弩而不能射殺敵人。楚國的軍隊曾經孤軍深入,在鴻門交戰,而沒有遇到防範和阻擋的艱險。因此崤山以東地區情況大亂,諸侯們紛紛興起反叛,豪傑人士彼此互立為王。秦派章邯率兵向東征討,章邯藉機憑著他所統率龐大的三軍在外訂立契約和諸侯進行交易,來圖謀他的君上。群臣們不能執守信義,在這裡可以看出來了。子嬰繼立,仍然不知省悟。假如子嬰具有一般君主的才能,僅僅得到中等才能的大臣輔佐,崤山以東地區雖然混亂,秦國原有的疆土仍然可以保全佔有,宗廟的祭祀也不會斷絕。

秦國的疆土環繞著山水而非常險固,是一個四面都有天然屏障的國家。從穆公以來,直到秦王,有二十多位君主,常常成為諸侯中有實力的伯長。難道他們代代人都是賢聖嗎?是因為有利的地形時勢使他們能夠這樣呀!而且天下諸侯曾經同心合力攻打過秦國。在那個時代,賢智的人都會聚在一起,有良將統率他們的軍隊,有賢相磋商他們的計謀,但是因為地勢險阻的困撓而不能前進,於是秦國為了能夠在秦地和他們交戰而開放關隘,使六國的百萬兵眾被打敗後逃走,他們的聯合也就瓦解了。這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勇力和智慧不足嗎?是因為地形不利,時勢不便啊。秦國由一個小邑兼併成一個大城市,在險要關塞屯聚守軍。建築高大的堡壘而不肯出戰,關閉起關隘而佔據險厄,肩扛著長戟進行把守。諸侯們出身於匹夫之輩,是為了利益聯合起來,不具備有德無位而實際可以為王的人的美德和操守。他們的交往還不親密,他們的部下還沒有親附,名義上是要滅亡秦國,其實是為了圖謀各自的利益。他們見到秦國防守險阻而難於進犯,必然會退兵。秦王如果是安定本土而休養人民,以此等待他們疲敝衰落,收恤殘弱、扶助疲睏,以此來對大國的君王發號施令,不必擔心不能在海內稱心如意。秦君身為高貴的天子,擁有天下富厚的人力物力,而自身終竟被人所擒獲,那是因為他在挽救危局方面的措施是不正確的啊!

秦王自我陶醉而不審察政治得失,把過錯貫徹到底而不加變通。二世皇帝接續這種政治,因襲而不予改正,殘暴苛虐而加重了禍患。子嬰勢力孤單而沒有親附的大臣,在危弱處境中得不到輔佐。秦國的三位君主終生迷惑而不覺悟,秦國的滅亡,不也是應該的嗎?正當這個時候,世間不是沒有深謀遠慮而知道應該怎麼改革的士人,但是他們不敢竭盡忠誠來糾正主上錯誤的原因,是由於秦國的習俗中有太多忌諱的禁令,忠諫的言語還沒有說完進言人他自身就已被殺戮了。因此使天下的士人,只能側著耳朵細聽,雙腳併攏站立,閉上嘴巴而不敢說話。因此三位君主背離了大道,忠臣不敢勸諫,智士不敢出謀劃策,天下已經大亂,奸賊背叛的實情皇上還不知道,這難道不是太悲哀了麼!先王們知道阻塞視聽是會受到蒙蔽而對治理國家有嚴重的損害,所以才設置了公卿大夫士等職,來整飭法規設立刑律,而天下就得到了大治。當他國勢強盛的時候,可以禁止殘暴誅伐亂賊而使天下威服。當國勢微弱的時候,也會出現五伯之長尊奉天子征伐不道而使諸侯順從。當國勢削減的時候,可以自守內政外附強宗而使社稷保存。因此在秦國興盛的時候,施用繁多的法律和嚴厲的刑罰而使天下震服;等到它衰弱的時候,就使得百姓們憤怨而海內民眾起來反叛了。所以周朝設有公、侯、伯、子、男五個等次的爵位而得到了治國的大道,國家延續了一千多年沒有絕滅。秦國的施政方針和救危措施全都失誤,所以才不會長久。從這裡看來,安定和危亂的政治綱紀是彼此相差太遠了。俗語說:「不忘記從前的經驗教訓,就會對以後辦事具有借鑒的作用。」因此君子治理國家,要觀察上古的得失,考察當今的形勢,參考人情事態,觀察盛衰的規律,審定出權謀形勢是否適宜,一切行為的取捨具有章法,舉措變化講求必要的時機,所以才能使統治曠日持久而國家安定。

秦孝公佔據崤山和函谷關的堅固,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們固守疆土而企圖伺機奪取周室,有席捲天下、包攬宇內、囊括四海的志向,併吞八荒的雄心。在這個時候,商君(鞅)輔佐他,在國中建立法度,致力於農耕女織,整修防禦和進攻的武備,在外交上採用連橫的方法激發諸侯之間的爭鬥,因此秦國人僅是在胸前合抱兩手就奪取了西河以外的一片土地。

孝公去世以後,惠文王、武王繼承故祖的基業,按照先王遺留下的計劃,向南兼併了漢中,向西攻取巴、蜀,向東割取了肥沃的土地,佔據了險要的郡縣。諸侯們恐懼,會約結盟而共同相謀削弱秦國,他們不吝惜珍器重寶和肥美的土地,用來招納天下的謀士,聯合起來締結邦交,相互聯合為一體。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君子,都是明達事理富有才智而且忠信,為人寬厚而且愛惜民力,尊重賢士,使六國相約合縱而瓦解與秦國的連橫,集合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等國的人眾。在這時六國士人中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等人為他們出謀劃策,有齊明、周最、陳軫、昭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等一類人貫徹他們的意圖,有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等一輩人統率他們的軍隊。他們經常依靠比秦國多十倍的土地,用百萬大軍,去攻打函谷關而進擊秦國。秦人開放關隘而誘敵深入,使得九國聯軍猶豫、畏懼而最終瓦解逃散而不敢前進。秦國沒有亡失一箭一鏃的耗費,而天下諸侯卻已經疲睏不堪了。因此聯合散亡而盟約解除,爭著割讓自己的土地而奉獻給秦國。秦國有充足的力量利用各國的疲憊制服他們,追擊敗逃的聯軍,殺死敵軍上百萬,使屍體遍地,血流成河而可把盾牌漂起。趁著便利的形勢,任意宰割天下,強行分裂諸侯國的山河,迫使強國請求臣服,弱國入朝進貢。延續到孝文王、莊襄王,因為他們在位的時間很短,國家沒有什麼大事。

等到秦王嬴政的時候,他繼承和發揚了六世先王遺留下的功業,揮動著長鞭而駕馭宇內,吞滅了東西二周而滅亡了諸侯,登上至尊地位而控制天地四方,執行刑罰來統治天下,聲威震動四海。南方攻取了百越土地,建立了桂林、象郡二郡,百越的君長低著頭,脖子上繫著繩子,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秦國的官吏。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築長城而作為守衛疆土的屏障,把匈奴人趕出七百多里以外,使胡人不敢南下來放牧牛馬,匈奴的軍士不敢彎弓來報洩怨仇。因此廢除先王的治國法規,焚燒百家的圖書,來愚弄百姓。拆毀了有名的大城,屠殺豪俊,收繳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陽,把鋒利的武器熔鑄成大鐘,以及做成十二尊銅人,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後依恃華山的阻險作為城牆,藉著黃河環繞而作為護城的河津,據守著億丈的高城,臨靠著深不可測的溪水,以此作為非常堅固的屏障。在要害處又派遣良將裝備了勁弩來把守,有忠信的佐臣和精強的軍兵以及陳列著銳利的兵器而誰敢奈何,天下因此而安定。秦王的心裡,是自認為關中地區的穩固,如同千里的銅城,可以形成他後代子孫作為帝王的萬世基業。

秦王嬴政去世以後,他留在人世間的威懾力量仍然遠震四方不同習俗的夷人。陳涉,一個破甕做窗戶,用繩索拴門樞的貧困家庭的孩子,一個被人僱傭地位低下的粗人,而作為一個被遷徙的徒隸,他的才能趕不上一個中等人,沒有仲尼、墨翟的賢明,陶朱、猗頓的富足,活動在行伍中間,從十夫之長或百夫之長的基礎上崛起,帶領疲憊渙散的士卒,統率著幾百人的徒眾,而轉過身來攻打秦國。削尖了木頭做兵器,舉起竹竿做戰旗,天下響應的人像彩雲一樣聚集,擔負著糧食如影子一般地追隨他,山東地區的豪俊就一同興起而滅亡了秦族。

再說秦朝的國土威勢並非是削減衰弱的,雍州的地勢,崤山、函谷關的險固還像以前一樣。陳涉的地位,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等國的君主高貴,他們所用的鋤柄和尖木棍等武器,也不如鉤戟長矛鋒利;一群被罰遷徙守邊的士卒,不能和九國聯合的軍隊相抗衡;深謀遠慮和行軍用兵的策略,也趕不上以前六國合縱時候的謀士。然而他們各自的成敗結果卻有異常的變化,功業成就也是完全相反的。假若以山東地區的諸國和陳涉等人相互比較大小長短,權衡他們各自的力量,那是實在不能相提並論了。然而秦國憑借區區一國的地盤,戰車千乘的諸侯權力,招來了八州的諸侯,而讓這些原來和自己處在同等地位上的君王在秦廷朝拜稱臣,經歷了一百多年。然後以天地四方為家,以崤山、函谷關作為宮殿,卻因一個匹夫起兵發難就使得秦國的七世宗廟被毀壞,君王自身也死在他人手中,讓天下人所恥笑,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秦王不施行仁義而致使攻取天下和守住天下的形勢完全不同了。

秦國統一海內,兼併了諸侯,面南而稱帝,以供養四海,天下的士人欣服地慕風而向,像這種局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可說是近古以來沒有統一天下的帝王已經很久了。周朝王室卑弱衰微,五霸死了以後,天子的法令不能在整個天下執行,因此諸侯們各自以武力相征伐,強大的侵凌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戰爭無止無休,士民們被摧殘得很疲憊。如今秦君南面稱帝而統治了天下,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即使是普通的百姓也希望依靠他能夠保全性命安居太平,沒有人不虛心誠服而恭仰皇上。在這個時候,守持住天子的神威,穩定住既有的功業,安定危亡的根本就在這裡了。

秦王懷抱著貪婪卑劣的心意,執行他自我奮發的才智,不信任功臣,不親愛士民,廢棄施仁政的王道,樹立起私人的權威,禁止讀書習文而主張實行酷烈的刑法,凡事崇尚詭詐暴力而輕視仁愛德義,以施行暴力作為治理天下的基礎。兼併天下的時候需要崇尚詭詐的謀略和強大的武力,安定天下的時候就需要順應時勢而權衡變化,這就是說奪取天下和守衛江山的方法是不同的。秦國已結束擺脫了戰國時期的紛爭而統治了全天下,但他的建國方略不加變更,他的政治措施沒有改革,這就是他奪取天下和守衛天下在方法上沒有什麼不同的原因。只有皇帝獨自一人絕無輔佐而擁有天下,所以他的滅亡就很快來到了。假使秦王考慮前代的史事,兼取殷週二朝治國的經驗,來制定治國的政策,後代儘管會出現驕淫的君王,也不會有傾覆滅亡的危患。所以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良好的國家制度,他們擁有顯赫美好的名號,他們開創的功業也就能夠長久。

如今秦二世繼位,天下的人沒有不伸長脖子觀看他的新政的。要知道寒冷的人能夠穿上一件狹小粗衣就會感到很滿意,而飢餓的人能吃上一頓糟糠食物就會覺得很香甜了,天下的人嗷嗷地叫苦,正是新繼位君主建立功業的好條件。這就是說對勞苦的人民是很容易給予仁愛的。那時候假如二世皇帝具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並且任用忠實賢能的人,君臣團結一心而為海內的禍患憂勞,早在身著孝服的時候就立即糾正先帝的過失,分割土地和人民封給功臣的後代,建立各個王國、扶立王國的君主來禮遇天下,使監獄空虛而免除暴刑殺戮,廢除沒收犯罪人的妻子兒女為官家奴婢之類的雜亂刑罰,使這些人各自返回他們的鄉里,打開倉庫,散發錢財,用來賑濟孤獨窮困的士人,減輕賦稅和差役,藉以救助百姓的危急,簡省法律減少刑罰來使他們事後有悔改的機會,使天下的人都能夠自己重新做人,改變立身的準則修正品行,各自謹慎地對待自身,滿足萬民的期望,而以權威和恩德對待天下的人,天下人就會全都歸附了。這樣四海之內的人們,都非常快樂地各自安居其處,惟恐發生變亂,儘管會出現狡猾的臣民,但沒有背離君上的民意,那些圖謀不軌的人就不能偽飾他們的詭詐,而暴亂的奸邪就會被消除了。二世皇帝不施行這種辦法,卻比始皇時更加暴虐無道,毀壞宗廟和殘害民眾,重新開始建築阿房宮,施行繁重的刑法及嚴酷的誅殺,以吏治民苛刻狠毒,賞罰不恰當,賦稅搜括沒有限度,天下事務繁多。官吏們不能有效治理,百姓們窮困而君主不加收容撫恤。從此以後才使奸偽群起,而上下相互欺騙,蒙受罪責的人眾多,服刑受戮的人在道路上前後相望,而天下的人都被這狀況所苦。從君卿以下直至平民百姓,人人都懷著自危的心理,親身處在窮苦的現實中,全都不安於他們所處的地位,所以才容易造成動盪。因此陳涉不需具有像商湯和周武王那樣的賢才,不必憑藉著公侯般尊貴的地位,只在大澤鄉奮臂一呼而能使天下人響應的原因,是因為人民處在危難的處境中。所以先王們洞察事物由開始到結束的變化,知道生存和滅亡的關鍵,因此治理人民的方法,就在致力於使人民獲得安定罷了。天下雖然有反逆的臣子,一定不會有人響應來助他作亂了。所以說「處在安定中的民眾可以同他們一道施行仁義,而處在危亂中的民眾容易同他們一起為非作歹」,就是說的這種情況。高貴成為天子,富足保有天下,自身不免於被殺戮的原因,是因為扶正傾危局勢的政策措施錯誤。這就是二世皇帝的過錯。

秦襄公即位,在位十二年。開始建造西畤。葬在西垂。生了兒子文公。文公即位,居住在西垂宮,在位五十年去世,葬在西垂。生了兒子靜公。靜公沒有即位就去世了。生了兒子憲公。憲公在位十二年,居住在西新邑,死後葬在衙縣。生了兒子武公、德公、出子。出子在位六年,居住在西陵。庶長弗忌、威累、參父三個人,率領賊人在鄙衍暗殺了出子,葬在衙縣。武公即位,武公在位二十年,居住在平陽封宮。葬在宣陽聚的東南。這期間三庶長因罪伏法被誅。德公即位。德公在位二年。住在雍地大鄭宮。生了兒子宣公、成公、穆公。葬在陽地。開始頒定伏日節氣,以防禦熱毒邪氣。宣公在位十二年,住在陽宮。葬在陽地。開始記載閏月。成公在位四年,居住在雍地的宮中。葬在陽地。齊國攻伐山戎和孤竹。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周天子確認他為諸侯之長。葬在雍邑。穆公曾向宮殿的侍衛學習。生了兒子康公。康公在位十二年,居住在雍邑高寢。葬在竘社。生了兒子共公。共公在位五年,居住在雍地高寢。葬在康公墓南。生了兒子桓公。桓公在位二十七年,居住在雍地的太寢。葬在義裡丘的北面。生了兒子景公。景公在位四十年,居住在雍邑的高寢,葬在丘裡的南面。生了兒子畢公。畢公在位三十六年。葬在車裡的北方。生了兒子夷公。夷公沒有繼位為君,死後葬在左宮。生了兒子惠公。惠公在位十年。葬在車裡。生了兒子悼公。悼公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墓的西邊。在雍邑修築城牆。生了兒子剌龔公。剌龔公在位三十四年。葬在入裡。生了兒子躁公和懷公。他在位的第十年,有彗星出現。躁公在位十四年,居住在受寢。葬在悼公墓的南面。他在位的第一年,有彗星出現。懷公是從晉國回來做國君的,他在位四年。葬在櫟圉氏。生了兒子靈公(據《秦本紀》載,懷公的太子名叫昭子,早夭,大臣們就擁立昭子的兒子為君。據此而推,靈公應是懷公的孫子)。各個大臣圍攻懷公,懷公被迫自殺。肅靈公,是昭子的兒子,居住在涇陽。他在位十年。葬在悼公墓的西邊。生了兒子簡公。簡公是從晉國回來繼位的。他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墓的西邊。生了兒子惠公。他在位的第七年,開始允許百姓佩帶刀劍。惠公在位十三年。葬在陵圉。生了兒子出公。出公在位二年。出公自殺,葬在雍邑。獻公在位二十三年。葬在囂圉。生了兒子孝公。孝公在位二十四年。葬在弟圉。生了兒子惠文王。他在位的第十三年,開始建都咸陽。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葬在公陵。生了兒子悼武王。悼武王在位四年。葬在永陵。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葬在茞陽。生了兒子孝文王。孝文王在位一年。葬在壽陵。生了兒子莊襄王。莊襄王在位三年。葬在茞陽。生了兒子始皇帝。呂不韋為丞相。

獻公在位的第七年,秦國開始設置集市。第十年,編製戶籍及實行五家為鄰的連坐制度。孝公在位的第十六年,冬季時桃樹、李樹開花。惠文王十九歲時即位為君。在位的第二年,開始實行用錢幣。有一個剛剛降生的嬰兒居然能說「秦國將要稱王」。悼武王十九歲時即位為國君。在位的第三年,渭河水紅赤三日。昭襄王十九歲而即位為國君。在位的第四年,開始開闢田間的阡陌。孝文王五十三歲而即位為國君。莊襄王三十二而即位為國君。在位的第二年,攻取了太原地區。莊襄王元年,大赦天下,表彰先王的功臣,對於骨肉至親厚施恩德,對人民佈施恩惠。東周和諸侯國謀劃攻伐秦國,秦國派遣相國呂不韋誅伐它,佔領了它全部的國土。秦國沒有滅絕它的祭祀,把陽人地方賜給周君,讓他能夠舉行對周朝先王的祭祀。

始皇帝在位三十七年。葬在酈邑。生了兒子二世皇帝。始皇帝十三歲而即位為秦王。二世皇帝在位三年。葬在宜春。趙高被任命為丞相並封為安武侯。二世皇帝十二歲而即位為帝(《本紀》載二世元年,皇帝二十一歲)。

上列從秦襄公至二世皇帝,共計六百一十年。

(以下是東漢明帝詔問班固評論賈誼《過秦論》和司馬遷《贊》中所論秦失天下的得失時,班固所陳奏的內容,此處楷體字排,以別《史記》正文。)

孝明皇帝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乙丑,班固說:

周朝歷數已經過去了,按照仁義來說子不能代替母(周為木德,漢為火德,木生火,所以周德為漢德之母。因此漢不應接替周朝)。秦朝正處在中間的位置,呂政(指秦始皇。始皇名政。其母先為呂不韋的寵姬,有了身孕以後又送給了莊襄王,由此有始皇帝實為呂不韋兒子的說法,故稱呂政)殘暴凶虐。然而他以一個十三歲的諸侯,而兼併天下,極其情志放縱私慾,卻又養育著宗室親族。在位三十七年間,軍隊無處不征伐,製作法律政令,傳留給後代帝王。這或許是他得到聖人的神威,和河神授予的具備帝王象徵的圖錄,依據著主弓矢的狼、狐星的氣魄,蹈踐著主斬殺的參、伐星的威嚴,幫助秦王政驅除天下諸侯,一直到使他能夠自稱始皇帝。

始皇帝死後,胡亥非常愚蠢,酈山大墓尚未完工,又重新開始建築阿房宮,以便完成從前的計劃。還說「凡是那些作為尊貴的君王而擁有天下的人,可以放縱意志極情享樂,大臣們竟然想要廢棄先王所想幹的事情」。誅殺了李斯、馮去疾,任用趙高。二世的這番話聽起來讓人多麼痛心啊!如同長著人頭而說出禽獸般的聲音。假若不是帝王逞威,就不會讓人們討伐他的罪惡;假若不是罪惡深重,他就不會身敗滅亡。等到他大好的河山保留不住,殘暴凶虐又加速了他滅亡的期限,儘管他所據守的是易守難攻山川形勢便利的王國,仍然不可能得到保存。

《白話史記》